“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说唱脸谱中的窦尔敦是何人?下场如何?_康熙_河间_献县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相信很多同学都对这个节奏非常熟悉(鬼畜般的跟着唱了起来),1994年由著名女歌手谢津在中央电视台首唱,其作者是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闫肃。

那么这首歌词中盗御马的窦尔敦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他是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和《彭公案》、京剧《盗御马》和《连环套》里面的豪侠。

地方志《古城瑷珲》和《献县志》记载,他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名农民,年轻时跟随一位韩姓老人学习功夫,逐渐练就一身武艺,并走上了反抗清朝统治者的道路。

清政府出兵围剿他,寡不敌众的窦尔敦只好离开他活动的河北省河间、献县,转而向河间府(今河北省河间市)移动,并打下了河间,获得大量的辎重武器,于是向燕山一代转移,在一个叫做连环套的地方驻扎下来。

还得了一个外号“铁罗汉窦尔敦”,康熙21年(1682年),康熙在山海关外的大凌河修建了一个专门饲养马匹的牧场,结果占用了大量的农田。此事被窦尔敦知道以后,就带着一众手下进入牧场盗走了十几匹御马。

这就是“盗御马”的来历了。

展开全文

康熙得知御马被盗以后,下旨“限期捉拿窦尔敦归案”,附近州府接到朝廷下达的指令后开始发起抓捕窦尔敦的行动,但是没有成功。最后听说窦尔敦是一个孝子,于是官府上演了一出“围母抓子”的戏码,把窦尔敦的母亲和嫂子抓住,无奈之下窦尔敦只好投降。

被抓获以后的窦尔敦被判处了凌迟处死,据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撰的《明清史料》考证出来的历史资料显示:

“康熙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巳时,刑部所题,步军统领隆科多拿送大盗窦尔敦等,照例即行正法一疏。上曰:‘窦尔敦、王四老公行劫年久,甚为凶恶,杀人亦多。平人杀人三口,尚且凌迟,此为首者,亦当凌迟。本发回,着隆科多会同三法司议奏。’”

具体资料出处不详,又据《古城瑷珲》记载,窦尔敦被判处死刑时,恰逢沙俄占领雅克萨城,当时的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听闻窦尔敦的事迹后,对他很是欣赏,于是通过多方奔走,最终免除窦尔敦的死罪,被流放到黑龙江爱辉布丁屯,后来还参与了中俄雅克萨之战。

但是相信大家也看出这两个资料自相矛盾之处,《明清史料》记载窦尔敦康熙五十六年(1717)才被抓捕,而《古城瑷珲》却说窦尔敦参加了发生于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年的雅克萨之战。

可见两者的记载本身就是冲突和矛盾的,相比之下,《明清史料》的记载可能更加符合现实,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驻地远在齐齐哈尔,恐怕并没有机会和窦尔敦见面,也不大可能听闻窦尔敦的事迹。

二来即便他听说了窦尔敦的事迹,恐怕也不会自降身份要求留用一个叛军首领,因此这位“盗御马”的窦尔敦恐怕多半是被清朝政府处死了。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