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物的进化有不同的学说_请说出布丰的进化论、拉马克学说、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谁_生物_物种_地球

本文目录

  • 对于生物的进化有不同的学说,请说出布丰的进化论、拉马克学说、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谁
  • 布丰进化论核心
  • 试比较林奈、布丰、拉马克、居维叶、莱伊尔和达尔文这几个人的观点在进化论上的联系和区别
  • 乔治.不丰的物种进化论和拉马克的物种进化论有什么不同
  • 布丰资料
  • 布丰的介绍

对于生物的进化有不同的学说,请说出布丰的进化论、拉马克学说、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乔治.布丰(George Buffon,1717-1788),法国人,是第一个提出广泛而具体的进化学说的博物学家。布丰收集了不少有关自然科学的材料,编写了《博物学》。在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点,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特别强调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影响,当物种生存 环境的改变,尤其是气候与食物性质的变化,可引起生物机体的改变。
拉马克的进化论包括以下几点:   1.物种是可变的。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的种都是由其他物种演变而来,而不是神创造的。只是物种变化的缓慢的人的寿命是短暂的。   2.生物是从低等向高等转化的。如果将生物按照相互关系排列起来,就能得到从低等向高等的连续系列。   3.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物种变化。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   4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拉马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法则。用进废退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使用就退化。获得性遗传是环境引起或由于废退化引起的变化是可遗传的。
达尔文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谁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布丰进化论核心

拉马克的思路是,古猿在劳动中前肢得到足够的锻炼,越来越灵活而演变成了手。
达尔文的思路是,古猿中有的前肢比较灵活,能够参与劳动生产出食物而在生存斗争中比前肢不灵活的古猿更有可能生存下来,从而繁殖了更多的后代,把善于使用灵活的前肢这一特点传了下去,后代中也是前肢灵活的个体更可能存活,久而久之前肢进化成手

试比较林奈、布丰、拉马克、居维叶、莱伊尔和达尔文这几个人的观点在进化论上的联系和区别

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
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称为万有分类法。
林奈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1751年,林奈出版《植物哲学》,这是他最有影响的工作。书中阐述分类的自然系统源于上帝的创造,并永远不变。
在书中,作者证明了植物的有性繁殖现象,并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纲、目、属和种等分类阶元。
物种不变论:种的数目和最初创造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数目是相同的,这些类型按照繁殖规律又产生其他的但永远和自己相似的类型。
根据动物物种之间的类似性,布丰认为不同的物种可能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大多数物种是由一种或几种比较完善的类型退化而来,生物物种的演变是复杂物种的退化过程-----生物退化论。
他还大胆地提出,人应当是动物中的一员。
布丰认为地球的年龄不可能如《圣经》所显示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地球年龄起码也有10万年以上。
因此,布丰的另一贡献是摆脱了宗教束缚,将神学排斥在科学研究之外。
根据各大地质时代与生物各发展阶段之间的间断现象提出——灾变论。
自然界全球性大变革是造成生物类群大灭绝的原因,而残存的部分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
他们在长期的地质研究中,发现了在不同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动植物化石,并认为地层越深、越古老,所含动植物化石就越和现在生活着的动植物不相同,有些显然是属于灭绝的种属。
不同的地层结构是由于发生过多次洪水灾变,不同地层中的不同生物化石则是在每一次灾变后的重新创造。
这一假说基本与现代地质和古生物学的结论相一致。
居维叶认为,在整个地质发展的过程中,地球经常发生各种突如其来的灾害性变化,并且有的灾害是具有很大规模的。
例如,海洋干涸成陆地,陆地又隆起山脉,反过来陆地也可以下沉为海洋,还有火山爆发、洪水泛滥、气候急剧变化等。当洪水泛滥之时,大地的景象都发生了变化,许多生物遭到灭顶之灾。
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害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绝。这些灭绝的生物就沉积在相应的地层,并变成化石而被保存下来。
这时,造物主又重新创造出新的物种,使地球又重新恢复了生机。原来地球上有多少物种,每个物种都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和结构,造物主已不记得十分准确了。
所以造物主只是根据原来的大致印象来创造新的物种
拉马克生活的年代,正巧是灾变论产生与繁荣时期,拉马克对各类化石颇感兴趣,长期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种与种之间有过渡关系的结论。
他认为一些种属是由另外一些种属逐渐发展而来的,而低级种属向高级种属的变化,则需要一段漫长的地质时期
他在《动物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
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
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莱伊尔建立了过去和现在的地质作用的同一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渐进论思想的基本论点。
地质学原理》论述了地球上的无机自然界有一个渐进连续的发展过程;有机界在自然选择、地理分布和移徙,以及在人工驯养、培植等条件会引起变化。
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的问世,促进了矿物学、岩石学、地质学、古 生物学、生物地层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向纵深发展,推动了地质学新学 科的建立,它不仅完善了地质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生物进化论开辟了道路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生存斗争”的学说,从根基上动摇了上帝创造万物的“创世说”。

乔治.不丰的物种进化论和拉马克的物种进化论有什么不同

●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G.-L.de布丰早期赞成物种不变的观点,但他不同意C.von林奈那种注重微小差异的人为分类方法。他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着重寻找生物间的相似性。后来他根据对地球的历史和化石资料的研究,认为生活条件的改变一定会反映到生物的结构上,明确提出物种并非永久不变的,近似的物种可能有共同的祖先等观点。晚年他对上述两种观点采取了妥协的态度,提出一些不合情理的猜测,如说猪是其他动物的复合体,驴是退化了的马,猿是退化了的人等。他一生讨论了大量生物进化的问题,使进化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推动了进化思想的发展。
●拉马克在他的《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认为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并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他第一次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动力,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拉马克在说明进化原因时,把环境对于生物体的直接作用以及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了,成为缺乏科学依据的一种推论,并错误地认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向,以及动物的意志和欲望也在进化中发生作用。

布丰资料

科学家布丰
布丰(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后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布丰以关于自然史的著作闻名,是最早对“神创论”提出质疑的科学家之一。他在从事比较解剖学研究中发现,许多动物具有不完善的没有用处的退化的器官,如果物种是万能的上帝创造的,那么这些不完善的器官怎么会存在呢?
布丰在他的百科全书书式的巨著《自然史》中描绘了宇宙、太阳系、地球的演化。他认为地球是由炽热的气体凝聚而成的,地球的诞生比《圣经》创世纪所说的公元前4004年要早得多,地球的年龄起码有10万年以上。生物是在地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异。布丰甚至大胆地提出,人应当把自己列为动物的一属,他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如果只注意面孔的话,猿是人类最低级的形式,因为除了灵魂外,它具有人类所有的一切器官。”“如果《圣经》没有明白宣示的话,我们可能要去为人和猿找一个共同的祖先。”
尽管布丰用的是假设的语气,并用造物主和神灵来掩盖自己的进化论,但是还是遭到了教会的围攻。在压力下,布丰不得不违心地宣布:“我没有任何反对《圣经》的意图,我放弃所有我的著作中关于地球形成的说法,放弃与摩西故事相抵触的说法。”直到18世纪,宗教还在顽固地维持着对科学的统治。
他在皇家博物馆工作时编成巨著《自然史》。1739年起任巴黎植物园园长。175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布丰撰写了博物学巨著《自然史》。布丰于1749至1788年间发表的一套36册《自然史》,该书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 、《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等。这是一部说明地球与生物起源的通俗性作品。全书共44卷,前36卷于布丰在世时完成,后8卷由他的学生于1804年整理出版。《自然史》的第一卷于1749年正式出版。书中《地球的理论》提出了地球成因假说,认为地球是太阳与彗星相撞击而分离出的一个块体,逐渐冷却而成。布丰这一思想在1779年发表的《自然纪元》一书中得到进一步阐述。提出地球的形成过程分为7个阶段,估计地球年龄为75000年。但在个人的笔记中,却认为地球年龄为300万年。《自然史》对岩石的水成说作了许多论述。认为地球表面的起伏,诸如山脉、河谷等,都是由于海底受涨潮、退潮以及海流作用的结果,夸大了海洋的地质作用。《自然史》的第32~36卷为矿物自然史,囊括了前人关于矿物的大量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可供参考的文献。布丰关于物种可变性和进化论的思想,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启蒙作用。
他以大量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该书的文学成就也普遍受到赞扬,文笔细腻生动而富于感情,如《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作品对狮、虎、熊、狗、狼、狐狸等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的描写,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另外,法语中的名句“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是从他的著名讲演《风格论》中的“风格则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他用人工方法把动物分类,依它们与人的关系来分等级。不过,这位自然主义作家用的是颇科学的方法:他细致地观察,订定及应用评估生物物种原理,找出三大种类王国的一致性。他不单以文字对动物作解剖及生理上的描写,而且辅以版画,令人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有更深了解。布丰以生理角度来描写动物,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他可以挑选这样那样的特征来作画。例如,布丰对马就有如下描述:“人类历来最了不起的征战,就是驯服了这种既傲气又烈性子的动物。它与人共负战争的疲累,同享打胜仗之荣耀;它无畏如其主子,洞悉险境然大胆直面之,惯听剑战之声,甚至爱上它,追寻它,闻战声而抖擞;在狩猎中,在比武大会上,在赛马途中,它分享主人的喜悦,它是那么光芒四射,耀眼生辉。然而,其驯服之处一如其勇猛,它容不得自己使性子,行事知所进退,不但听命于执缰者之手,似乎还可会其意,按感知来行事:或奔突,或碎步。每一个动作,目的就是为了取悦——这动物全然忘我,只为别人的意志而活,甚至有预测他人意愿的能耐,然后准确地落实在行动上。它善解人意,毫无保留地、全不拒绝地、全心全意地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然史》展示的艺术家的一种人生态度。他以异常平静,悠然自得的语言去歌颂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盈尺之内呈现着造物的尊严与灵性。
他是现代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发表了不少的进化论点。他不相信地球像《创世记》所讲的那样只有6000年历史,他估计地球的历史至少是7万年;在未发表的著作中,他估计地球的年龄是50万年。他研究过许多植物和动物,也观察了一些化石,注意到不同地史时期的生物有所不同。他接受了牛顿关于作用于地球上的力学规律也适用于其他星球的论点。认为大自然应包括生物在内;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还指出林奈只注意到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而没有把生物看做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变异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环境变了,生物会发生相应的变异,而且这些变异会遗传给后代(获得性遗传)。他相信构造简单的生物是自然发生的,并认为精子和卵巢里的相应部分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他不赞成“先成论”而支持“渐成论” 。
引导他形成进化观点的主要是两类事实:一是化石材料,古代生物和现代生物有明显区别;二是退化的器官,例如,猪的侧趾虽己失去了功能,但内部的骨骼仍是完整的。因此,他认为有些物种是退化出来的。他的进化观点遭到教会的强烈指责,迫使他不得不宣布放弃与教义不一致的论点。

布丰的介绍

布丰(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后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简介
布丰1707年9月7日出生在法国,他的父亲是法国一个地区的领主,还当过议会议员。殷实的家境使布丰不必为柴米油盐烦心。十几岁时,布丰在父亲的意愿下学习法律。1727年,布丰遇到了一位瑞典数学家,在他的影响下,布丰学习的重心放到了数学领域。几年后,布丰跨越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在那里,他被英国的学术气氛所感染,并折服于大科学家牛顿的理论,开始埋头研究物理。回到法国后,他一边将英国学者的著作翻译成法文,一边自己进行研究,发表科学论文。1739年,他获得了皇家科学院合作院士的头衔,并荣任皇家植物园的总管。从此,他的研究方向又转向了动植物和地球演化。
广泛的兴趣、深入的钻研和优美的文笔,是布丰的长处,也是他完成浩瀚的36卷《自然史》的保障。这部巨著内容广博,包括地球、鸟类、矿物、卵生动物等知识,是除了无脊椎动物以外的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完整自然史。也许是出身贵族的缘故,布丰藐视“低级”的无脊椎动物,不愿降低自己的身份来研究这些动物。但是,不要因此而否定布丰的科学精神。他对实验非常重视,认为唯有实验才能澄清一些生物的概念。因此在必要时,他也会脱掉自己的豪华衬衫,亲自对动物做实验。贫困可以使人消沉,富贵可以使人浮躁,而林奈与布丰显然克服了贫困和富贵的负面影响。百科全书式的《自然史》的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钻研,沉迷于声色犬马的贵族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布丰的著作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优美动人的文笔也将法国公众的兴趣引向了生物学领域中。
布丰的另一贡献是将神学排斥在科学研究之外。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布丰认为地球的年龄不可能如《圣经》所显示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地球年龄起码也有10万年以上。布丰还大胆地提出,人应当是动物中的一员。他在著书立说中,都是以实际的证据为依据进行论述,而不是引用宗教的教义。摆脱了宗教的束缚,生物学的大发展才成为可能。
不过,布丰对林奈的动植物分类体系并不赞同。通过对动物繁殖的研究,布丰承认“种”的划分是正确的,符合自然界的真实面貌。但是“种”之上的分类,他认为都是人主观随意划分的,纲、目、属的概念不过是人们的想象,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在他看来,“淡水中的珊瑚虫,只要人们愿意,可以把它看成是动物界的最末一种,也可以看作是植物界的第一种。”
布丰的科学论著使他在科学界也成为了“贵族”,他被欧洲主要国家的科学院接纳为成员,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则授予他“布丰伯爵”的爵位,在此之前,布丰的头衔是“骑士”。晚年的布丰生活优裕,除了领地的收入外,还有国家给的大笔薪俸。1788年,布丰在巴黎去世。
布丰以关于自然史的著作闻名,是最早对“神创论”提出质疑的科学家之一。他在从事比较解剖学研究中发现,许多动物具有不完善的没有用处的退化的器官。
布丰在他的百科全书书式的巨著《自然史》中描绘了宇宙、太阳系、地球的演化。他认为地球是由炽热的气体凝聚而成的,地球的诞生比《圣经》创世纪所说的公元前4004年要早得多,地球的年龄起码有10万年以上。生物是在地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异。布丰甚至大胆地提出,人应当把自己列为动物的一属,他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如果只注意面孔的话,猿是人类最低级的形式,因为除了灵魂外,它具有人类所有的一切器官。”“如果《圣经》没有明白宣示的话,我们可能要去为人和猿找一个共同的祖先。”
尽管布丰用的是假设的语气,并用造物主和神灵来掩盖自己的进化论,但是还是遭到了教会的围攻。在压力下,布丰不得不违心地宣布:“我没有任何反对《圣经》的意图,我放弃所有我的著作中关于地球形成的说法,放弃与摩西故事相抵触的说法。”直到18世纪,宗教还在顽固地维持着对科学的统治。
他在皇家博物馆工作时编成巨著《自然史》。1739年起任巴黎植物园园长。175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布丰撰写了博物学巨著《自然史》。布丰于1749至1788年间发表的一套36册《自然史》,该书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 、《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布丰文选》等。这是一部说明地球与生物起源的通俗性作品。全书共44卷,前36卷于布丰在世时完成,后8卷由他的学生于1804年整理出版。《自然史》的第一卷于1749年正式出版。书中《地球的理论》提出了地球成因假说,认为地球是太阳与彗星相撞击而分离出的一个块体,逐渐冷却而成。布丰这一思想在1779年发表的《自然纪元》一书中得到进一步阐述。提出地球的形成过程分为7个阶段,估计地球年龄为75000年。但在个人的笔记中,却认为地球年龄为300万年。《自然史》对岩石的水成说作了许多论述。认为地球表面的起伏,诸如山脉、河谷等,都是由于海底受涨潮、退潮以及海流作用的结果,夸大了海洋的地质作用。《自然史》的第32~36卷为矿物自然史,囊括了前人关于矿物的大量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可供参考的文献。布丰关于物种可变性和进化论的思想,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启蒙作用。
他以大量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该书的文学成就也普遍受到赞扬,文笔细腻生动而富于感情,如《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作品对狮、虎、熊、狗、狼、狐狸等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的描写,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另外,法语中的名句“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是从他的著名讲演《风格论》中的“风格则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他用人工方法把动物分类,依它们与人的关系来分等级。不过,这位自然主义作家用的是颇科学的方法:他细致地观察,订定及应用评估生物物种原理,找出三大种类王国的一致性。他不单以文字对动物作解剖及生理上的描写,而且辅以版画,令人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有更深了解。布丰以生理角度来描写动物,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他可以挑选这样那样的特征来作画。例如,布丰对马就有如下描述:“人类历来最了不起的征战,就是驯服了这种既傲气又烈性子的动物。它与人共负战争的疲累,同享打胜仗之荣耀;它无畏如其主子,洞悉险境然大胆直面之,惯听剑战之声,甚至爱上它,追寻它,闻战声而抖擞;在狩猎中,在比武大会上,在赛马途中,它分享主人的喜悦,它是那么光芒四射,耀眼生辉。然而,其驯服之处一如其勇猛,它容不得自己使性子,行事知所进退,不但听命于执缰者之手,似乎还可会其意,按感知来行事:或奔突,或碎步。每一个动作,目的就是为了取悦——这动物全然忘我,只为别人的意志而活,甚至有预测他人意愿的能耐,然后准确地落实在行动上。它善解人意,毫无保留地、全不拒绝地、全心全意地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然史》展示的艺术家的一种人生态度。他以异常平静,悠然自得的语言去歌颂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盈尺之内呈现着造物的尊严与灵性。
他是现代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发表了不少的进化论点。他不相信地球像《创世记》所讲的那样只有6000年历史,他估计地球的历史至少是7万年;在未发表的著作中,他估计地球的年龄是50万年。他研究过许多植物和动物,也观察了一些化石,注意到不同地史时期的生物有所不同。他接受了牛顿关于作用于地球上的力学规律也适用于其他星球的论点。认为大自然应包括生物在内;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还指出林奈只注意到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而没有把生物看做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变异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环境变了,生物会发生相应的变异,而且这些变异会遗传给后代(获得性遗传)。他相信构造简单的生物是自然发生的,并认为精子和卵巢里的相应部分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他不赞成“先成论”而支持“渐成论” 。
引导他形成进化观点的主要是两类事实:一是化石材料,古代生物和现代生物有明显区别;二是退化的器官,例如,猪的侧趾虽己失去了功能,但内部的骨骼仍是完整的。因此,他认为有些物种是退化出来的。他的进化观点遭到教会的强烈指责,迫使他不得不宣布放弃与教义不一致的论点。
布丰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被收入中预语文新教材,有改动。
科学家布丰伯爵
布丰1707年出生在法国,他的父亲是法国一个地区的领主,还当过议会议员。殷实的家境使布丰不必为柴米油盐烦心。十几岁时,布丰在父亲的意愿下学习法律。1727年,布丰遇到了一位瑞典数学家,在他的影响下,布丰学习的重心放到了数学领域。几年后,布丰跨越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在那里,他被英国的学术气氛所感染,并折服于大科学家牛顿的理论,开始埋头研究物理学。回到法国后,他一边将英国学者的著作翻译成法文,一边自己进行研究,发表科学论文。1739年,他获得了皇家科学院合作院士的头衔,并荣任皇家植物园的总管。从此,他的研究方向又转向了动植物和地球演化。
广泛的兴趣、深入的钻研和优美的文笔,是布丰的长处,也是他完成浩瀚的44卷《自然史》的保障。这部巨著内容广博,包括地球、鸟类、矿物、卵生动物等知识,是除了无脊椎动物以外的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完整自然史。也许是出身贵族的缘故,布丰藐视“低级”的无脊椎动物,不愿降低自己的身份来研究这些动物。但是,不要因此而否定布丰的科学精神。他对实验非常重视,认为唯有实验才能澄清一些生物的概念。因此在必要时,他也会脱掉自己的豪华衬衫,亲自对动物做实验。贫困可以使人消沉,富贵可以使人浮躁,而林奈与布丰显然克服了贫困和富贵的负面影响。百科全书式的《自然史》的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钻研,沉迷于声色犬马的贵族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布丰的著作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优美动人的文笔也将法国公众的兴趣引向了生物学领域中。
布丰的另一贡献是将神学排斥在科学研究之外。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布丰认为地球的年龄不可能如《圣经》所显示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地球年龄起码也有10万年以上。布丰还大胆地提出,人应当是动物中的一员。他在著书立说中,都是以实际的证据为依据进行论述,而不是引用宗教的教义。摆脱了宗教的束缚,生物学的大发展才成为可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