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古诗图片(望庐山瀑布的诗配画怎么画)_庐山_瀑布_香炉

本文目录

  • 望庐山瀑布的诗配画怎么画
  • 古诗配画望庐山瀑布
  • 提供一张诗《望庐山瀑布》的图片
  • 望庐山瀑布古诗儿童画
  • 《望庐山瀑布》古诗
  • 望庐山瀑布古诗图画
  •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中的景物怎么画
  •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配画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的诗配画怎么画

望庐山瀑布的诗配画的画法:

首先,沿着左手手掌画出石台。

第二步,同样画出石山。

第三步,画出瀑布。

第四步,沿着右手手掌画出右侧石山。

第五步,用一枚硬币画出太阳,涂上颜色,再丰富一下细节,就完成啦!

儿童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现代生活中,孩子们也会面对来自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种种压力,当他们因为压力而感到心情烦躁或失落时,美术活动能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帮助他们在绘画、手工、陶艺等活动中,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美术学的好的孩子,语文也学的不错!这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聪明的孩子一定是要两种思维均衡发展,互相补充。绘画、写生、陶艺等丰富的美术活动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这对于孩子在语文和几何方面的学习也大有裨益。

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古诗词时,喜欢根据古诗词的内容进行诗配画创作,翻开孩子的语文笔记本,里面不仅有秀气的字迹,还有一幅幅诗意又生动的美术作品。诗配画的形式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诗词配上图画,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古诗配画望庐山瀑布

一、望庐山瀑布诗配画如下:

二、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释义: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四、赏析:

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五、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提供一张诗《望庐山瀑布》的图片

原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朝代:唐。

作者:李白。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创作背景:

1、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2、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

3、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

4、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type.aspx

望庐山瀑布古诗儿童画

《望庐山瀑布》

唐代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古诗

《望庐山瀑布》古诗作者是唐代李白。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赏析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望庐山瀑布古诗图画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中的景物怎么画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的两首诗,一为五古,一为七绝。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历来广为传诵。该诗前两句概括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阳光照射下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美。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字字珠玑。结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一个“疑”字,显得意味深长。

望庐山瀑布⑴

【其一】

西登香炉峰⑵,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⑶。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⑷。

初惊河汉落⑸,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⑹。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⑻;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⑼。

而我乐名山⑽,对之心益闲⑾;

无论漱琼液⑿,还得洗尘颜⒀。

且谐宿所好⒁,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⒂,遥看瀑布挂前川⒃。

飞流直下三千尺⒄,疑是银河落九天⒅。

【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

⑶壑(hè):坑谷。这句意为: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两句意为: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⑻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两句意为: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

⑼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⑽乐:爱好。

⑾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⑿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这里指瀑布水。

⒀还得:一作“且得”,但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⒁谐:谐合。宿所好:素来的爱好。

⒂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⒃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⒄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⒅疑:怀疑。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天空的最高处。 

【译文】

其二: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绢挂你的前面。瀑布从高崖上飞一样地腾空直落,好像有三千尺长,让人恍惚以为那是银河从九天倾泻到了人间。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配画是什么

原文如下: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译文如下: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 诗文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