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想到的还是看到的
-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什么
- 《望庐山瀑布》所描绘的是哪个瀑布呢有何依据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想到的还是看到的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想到的还是看到的?
一首诗写岀来,要问诗人是想到的还是看到的,这样的问题的确是有点奇怪的哈!人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看到过的东西,我们怎么会去想它呢?就算是晚上做了个梦,也是因为白天我们看到什么想过什么,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也。
即使不是真正看到过,那也可能是看到过它的图片。何况,李白游遍祖国名山大川,怎么会可能没到过庐山呢?所以,问者的问题可以如此回答:既是看到的,也是想到的。看到之后,就开始想了,然后就写岀诗来了。与其花更多的笔墨来说这个问题,不如认真来欣赏一下原诗。
《望庐山瀑布》诗云: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太阳照耀在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远远看去,瀑布挂在前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的瀑水很长,足有三千尺。不禁让人怀疑,难道是天上的银河水倾泻下来。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日”、“炉”、“烟”都是名词。“香”修饰了“炉”,“紫”修饰了“烟”。它们都是静物,然而,“烟”有飘动升腾的特性。此句中,是一个“照”字和一个“生”字使句子生动活泼起来的。此句的作用是:为下面写瀑布设置了背景,渲染了气氛。“香炉”是庐山上一座山峰,名曰香炉峰。其形似香炉,故而得名。瀑布飞流,激荡起烟雾之气,向上升腾。被太阳照耀,似乎变成了紫色的烟气。“生”字,可看作此句中的灵魂。
有了第一句的铺垫,第二句就顺其自然地岀来了。“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站在远处,远远的看。“遥看瀑布”四字,与题目《望庐山瀑布》相互照应。一泓瀑水从庐山顶上飞泻而下,却用一个“挂”字,把动景化为静景,把遥望中的飞动的瀑布比作一片挂着的银色布片,唯妙唯肖,生动形象。
上二句都是从大处着眼,写岀山上紫烟缭绕,山间飞瀑悬挂,也隐隐约约看岀山下激流奔腾,构造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第三句更进一步、更具体地描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说明水势湍急,飞泻而岀,奔腾而去。“直下”,说明崖壁陡峭,更体现水势汹涌。“三千尺”,用了极度的夸张,表现山势的高峻。
用以上的句子写瀑布,诗人觉得还不够。还没有把瀑布的雄奇气势反映出来,还没有达到活灵活现、淋漓尽致的地步。所以又加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他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让人怀疑它是不是天上的银河水从天而降。一个“疑”字,活泼空灵,若真如幻,让人不禁遐想:这是在人间吗?增添了几多神秘色彩。
正是因为这首诗写得好,所以苏东坡写诗赞曰:“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他的《望庐山瀑布》一诗的确是写景诗的典范!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什么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以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出神入化,活脱脱一副生动形象的山水画。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更加令人叫绝的是后两句,不仅朗朗上口,一气呵成,而且把瀑布的大气磅礴,渲泄个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尽兴之极。不愧为诗仙手笔,瀚墨千古,永流芳。
《望庐山瀑布》所描绘的是哪个瀑布呢有何依据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里面的庐山又名匡山,应该位于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其中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庐山上香炉峰有四处,据考证,诗中提到的香炉峰指南香炉峰,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香炉峰。
庐山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诗中瀑布应该叫庐山秀峰瀑布。
通过查证,和大家分享一下,见笑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