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竹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竹枝词九首全诗译文_竹枝词_瞿塘峡_译文

本文目录

  • 何景明《竹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 竹枝词九首全诗译文
  • 竹枝词杨万里诗文大意
  • 古诗“竹枝词”的意思
  • 竹枝词(其一)的意思
  • 竹枝词原文翻译赏析 竹枝词原文译文是什么
  • 古诗竹枝词的意思是什么
  • 《竹枝词》(何景明)全文翻译鉴赏
  • 古诗 竹枝词的意思
  • 竹枝词的意思以及注释

何景明《竹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竹枝词

何景明 〔明代〕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声亦断肠。


【译文】:

巫山十二峰的山头,深秋的草已经枯黄。在船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每当我在船上过长满枫林的江上的时候,纵使听不见猿鸣之声却已有凄然肠断之感。


【注释】:

  1.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2.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3. 孤舟客:作者自指。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歌各体中,竹枝词是一种颇为特殊的体裁。它起于盛唐之前,本是流传于巴山楚水间的一种民间山歌。歌时人们手执竹枝翩翩起舞,故有“竹枝”之名。中唐前后,以刘禹锡为代表的一些喜爱民间文学的文人开始拟作民歌体的竹枝词,使之成为一种即景抒情、题材自由,而形式又比较工整的近乎七绝的诗体。这种诗体在宋代以后大受文人们的青睐,明代何景明所写的这首竹枝词,便是那成千上万篇同样题目的诗作中的一首。

很难说何氏的这首诗在同类作品中堪称一流,但它有自己的特色,则无可否认。唐代写竹枝词最有名的刘禹锡,他最出名的一首竹枝词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词虽然含蓄,但明显地是首情歌。后代许多人写竹枝词,也都以情辞为主旨。例如元代的杨维桢写《西湖竹枝词》,唱的便是:“湖口楼船湖曰阴,湖中断桥湖水深。楼船无舵是郎意,断桥无柱是侬心。”何景明刚不同,他的这首竹枝词,咏叹的并不是那柔情万千的爱情,而是秋风萧疏中的行旅。“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起首之联便以凄楚低沉的笔调展现行旅的场景:十二峰也就是长江三峡中的巫山十二峰,时值深秋,放眼望去,群山间秋草荒凉,杳无生机。这一重秋景已让人觉得够沉重了,偏偏作者在这上又加了一重夜景,那压抑的气氛几乎让人难以承受:“冷烟寒月过瞿塘。”秋夜里,长江里弥漫着层层阴冷的烟雾,天穹上挂着一弯寒月,在这样的背景下孤独的行旅者却要冒险舟渡瞿塘峡,结局会是怎样呢?真是难以想象。但作者似乎关注于那行旅者的,并不是渡峡的险峻,而是水行的孤独。所以接下来后一联所写,便给人一种更为悲凉并且更为纤细的感觉:“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声亦断肠。”青枫江,又称青枫浦、双枫浦,在今天湖南浏阳县浏水之中。这个地名在古代多被借用来指遥远荒僻的水域,如唐代张若虚的名作《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便是。何氏这首描述长江风情的竹枝词里出现这一地名,自然也是借用,用以表现那孤舟中的行旅者处在一个非特定的荒凉之地;但由于这一地名的代代相传的特定含义,这种借用又给这首竹枝词添上了一层文字之外的悲寂色彩。正因为有了这层悲寂的色彩,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才不是无从着落的——虽然行旅之人没有听到三峡里那带有的凄苦无比的猿啼声,他的内心却早已受这秋夜之景的感染而愁肠欲断了。自然,作为一位喜欢摹古的诗人,何景明之所以构思这样的意象作为本诗的终结,也不是没有受到前代作品的影响,郦道元《水经注》中所引“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歌谣,可以说是这句诗的基本出发点,不同的是何氏能入也能出,最终稍反其道而行之罢了。


【作者简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竹枝词九首全诗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翻译: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一片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中国的诗词句是非常浪漫的

竹枝词杨万里诗文大意

《竹枝词》 (宋)杨万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注释:①月子:指月亮。②九州:指中国。此处借指人间。③关:关联。④月事:月亮的阴晴圆缺。⑤处:地方。⑥休休:宽容,气量大。译文:一弯月牙照人间,多少人家欢乐,多少人家忧愁。但人间的忧伤与痛苦与月亮的阴晴圆缺有什么关系呢?该宽容的地方,姑且将气量放大些吧。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之后人们对竹枝词越来越有好感,便有了“竹枝“的叫法。

古诗“竹枝词”的意思

《竹枝词》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1、创作背景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2、原文

竹枝词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踏歌声 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3、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竹枝词(其一)的意思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竹枝词,是刘禹锡在建平(今四川巫山县)作官时,采用当地一种曲调填下的诗.当地人在唱时,往往要用笛子和鼓作奏,一边唱一边舞.
  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竹枝词原文翻译赏析 竹枝词原文译文是什么

1、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注释

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3、译文

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晴)还是有“情”(晴)呢?

4、《竹枝词》赏析:

《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这或者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双方之间的。细想起来,这一种歌声真是很微妙的。它不像普通的语言表述,需要合适的气氛,恰当的处理,并且要考虑一定的后果;它可以凭空而来,轻妙地游动着,闪烁着,忽远忽近,似是而非;它犹如心情的触须,彼此试探,相互打量,或一触而退,或纠缠不休。你不能够简单的把歌词视为明确的约定,却也不能说它只是虚情假意的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故事还有待双方来编写。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

爱情是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就是结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趋向了平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回想起来,真是缥缈如梦。

古诗竹枝词的意思是什么

1、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2、《竹枝词》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竹枝词》(何景明)全文翻译鉴赏

《竹枝词》的作者是明朝诗人何景明

原文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翻译

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的十分冷寞。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每当在船上过长满枫林的江上的时候,纵使听不见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


鉴赏

竹枝词本为民歌体,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前二句“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写景,景中寓有凄清的旅荐情。“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这里自巫山以上,群峰连绵,其尤著者有十二。元代刘壎《隐居通议》曾据“蜀江图”列举其名为独秀、笔峰、集仙、起云、登龙、望霞、聚鹤、栖凤、翠屏、盘龙、松峦、仙人。瞿塘,即瞿塘为三峡之首。这二句是说: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得十分冷寞。时序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印在旅人的心境上构成一派清冷幽森的意象。这眼前所见之景,使人倍觉凄凉。

后二句“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紧承前文写情写旅人此时特有的感受。“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青枫江,”指两岸长有枫树的长江,阮籍诗云,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咏怀》其十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有“青枫浦上不胜愁”之句。“孤舟客”作者自谓。三峡两岸多有猿啼之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盖谓猿声凄异,每当林寒涧肃之际,多于空谷传响哀转动人,经久不绝故也。作者此时孤舟经过这里眼见巫峰萧索,秋草荒芜,寒月当头,冷烟四幂,纵使听不到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现在再加上这凄厉的猿声,在心情上自然更加难以接受了。

而诗人却敢大胆翻案,说不听到猿声也令人肠断,已是奇笔而这奇笔又得到前三句的映衬,虽奇而不怪,自然合理,更是难得。


注释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内容中心

此诗前三句虽有铺垫之功,但令人叫绝的是末一句,翻出前人所不到,跳出前人之窠臼。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抒写旅思之作。借瞿塘峡深秋凄冷的景象,表达了此时特有的感情。


创作背景

此诗出自《大复集》是明代何景明撰写的文集。三十七卷,(明)何景明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袁璨刻本,收藏于中共北京市委图书馆。


作者简介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古诗 竹枝词的意思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译文(详细版):杨柳青翠,江水平静清澈。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少女忽然听到自己心上人的歌声,从江边传来。他一边朝着江边走来,一边唱着歌,他是不是对自己也有点意思呢?少女并不清楚。因此她想到:这个人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东边又还出着太阳。是晴是雨,真令人难以捉摸。
译文(简略版)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希望能被采纳,谢谢☆⌒(*^-゜)v

竹枝词的意思以及注释

1、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2、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唐代: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译文:春天,鲜红的野桃花开满山头,蜀江的江水拍打着山崖向东流去。容易凋零的桃花就像郎君的情意,这源源不断的江水就像我无限的忧愁。

3、竹枝词二首·其二

唐代:刘禹锡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译文: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4、竹枝词·其一

唐代: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译文: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5、竹枝词·其二

唐代:白居易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译文:《竹技》曲调苦怨究竟是把谁怨?夜静山空里歌声时续又时断。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