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宋朝是那一年灭亡的_南宋_蒙古_灭亡

本文目录

  • 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宋朝是那一年灭亡的
  • 南宋是怎么灭的
  • 南宋是怎么灭亡的
  • 南宋是如何灭亡的
  • 关于南宋的灭亡
  • 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 南宋什么时候灭亡
  • 当南宋灭亡,南宋皇族都是何种下场为什么呢
  • 南宋灭亡后的悲惨遭遇,为何皇陵被掘尸骨满山

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南宋灭亡原因:
1、皇帝一任不如一任,作为最高层的舵手没有韬略;
2、奸臣误国,史弥远、韩侂胄、丁大全、贾似道都是些嫉贤妒能、祸国殃民的之流,却军政常握大权,国不衰败?
3、南宋国内经济几近崩溃,逐渐无法维持国民生计,何谈抵御战争;
4、蒙古铁骑彪悍,高层战略适当。
二、南宋灭亡:
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珙、余玠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1259年,蒙古帝国蒙哥汗在占战合州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而此时南宋权臣贾似道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
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是为襄樊之战。宋军利用汉水把资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坚守城池六年,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国号为元。在1272年,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元军。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在宋军继续巷战,吕文焕最终投降,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结束。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南宋(主体政权宣告)灭亡。

宋朝是那一年灭亡的

1279年。宋朝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1127年封城被金军围困,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史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祸。同年1127年,康王赵构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直至1279年,南宋灭亡。南宋实际灭亡应在1276年赵隰被俘,临安受降,但是最后两位皇帝流亡了3年最后被蒙古所灭,所以南宋应到1279年。简单的说北宋为960年至1127年,被金所灭,南宋为1127年至1279年,被蒙古所灭。另外420年至479年,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为宋朝,史称南朝宋或刘宋。公元479年,宋顺帝刘准把帝位禅让给了萧道成,南朝宋被南齐所取代。

南宋是怎么灭的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临安府被攻占,1278年,时年9岁的宋端宗于碙州岛病逝,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彻底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咸淳十年七月九日(1274年8月12日),度宗去世,终年35岁。宋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隰即位。当时,南宋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祐元年(1275年)春,蒙元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德祐元年(1275年)十一月廿日,常州失守,蒙元遂屠城。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德祐二年(1276年)2月4日,蒙元军攻占南宋行在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和平受降仪式,赵隰正式退位
南宋爱国宰相文天祥
南宋爱国宰相文天祥
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蒙元对小皇帝穷追不舍,宋廷不断逃亡至南方,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景炎元年十一月,蒙军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陈宜中、张世杰护送赵昰和赵昺乘船南逃,从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
景炎三年(1278年)春,南宋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在蒙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蒙元将领汉人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史称崖门海战。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四十多年与蒙古抗衡以失败告终

南宋是怎么灭亡的

南宋咸淳九年(1273)。南宋战略重镇襄阳守将吕文焕降元。他坚守了五年,没有援兵,没有补给。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投降元朝。吕文焕被蒙古任命为襄汉大都督,作为先锋进攻南宋。

临安陷落。(1726)年,元朝丞相伯颜率二十万蒙古大军入汉水过长江直指南宋都城临安。这时南宋的权臣贾似道(奸臣)迫于朝野上下的压力,领兵十三万出征。元军一路势如破竹,各地守城的将军都投降元军。贾似道领宋军和元军在安徽芜湖遭遇。本来宋军占优势,可贾似道却做好逃跑的准备。宋军将领都无心战斗,这一战南宋水陆主力损失严重。

贾似道兵败,其它城市的主将都弃城逃跑。贾似道被贬官放逐。随后被仇人杀死在厕所内。元朝大军进攻到独松关。独松关,两边都是高山,只有中间一条路,山上就是守城的关所。边上有一颗十几丈高的松树,老远就能看见。独松关是临安的门户,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守关的是宋将张濡。他是南宋名将张俊的四世孙。元军一到就猛烈进攻,张濡兵少,赶紧向朝廷要援军。朝廷派文天祥带兵增援独松关。独松关被元军包围近一月。宋将张濡贪生怕死竟然率军逃跑了。

后来也被元军俘虏杀了。张濡一逃,元军大力进攻,独松关被元军占领,守将冯骥被杀。这时,文天祥的援军还在半路上。独松关失守后,临安守卫空虚,谢太后下诏各地起兵勤王。各地大多都在观望。只有张世杰,文天祥响应。可宰相陈宜中(奸臣)不信任张世杰,因为张曾是张柔的部下,而元军的主将却是张柔的儿子张弘范。陈宜中就调换了张世杰的部队。文天祥自己招了两万人,陈宜中认为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竟然不让文天祥进临安。这时,临安城里官员大多都逃跑了,宋恭帝便主动向元朝宰相伯颜献出玉玺和降表,出城投降了。元军进入临安城后,将宋恭帝和南宋的大臣押到北京。忽必烈为了笼络人心,没有加害宋室皇家成员。

1278年,元军从水路追击宋端宗。宰相陈宜中请求去占城(泰国)联系小朝廷避难的事情。结果乘机逃走,再也没有回来。宋端宗十一岁的孩子,一路担惊受怕,惊恐得病死了。宋端宗一死,群龙无首,眼看要散伙。陆秀夫鼓励大家立七岁的赵昺为帝。这时候,陆地上以没有安全的地方。张世杰带领小朝廷到新会县八十里的海中,有一座崖山。大家暂时在崖山安居。这时还有官,民,兵二十多万,大部分都住在船上。忽必烈派张弘范率水军和骑兵全力进剿。

文天祥听说赵昺即位,便要面见小皇帝,没有被允许。张弘范派军追击文天祥,由于兵少,文天祥和部将在吃饭的时候,被元军抓住。后文天祥宁死不降,三年后在北京被杀。元军在张弘范的带领下入海追击南宋小朝廷。这时元军只有几万人,而且不习水战,南宋小朝廷二十几万,应该有赢的把握。由于张世杰指挥失误,放弃对入海口的控制权。造成宋军没有淡水吃,他又把战船连在一起,丧失机动性。再者,元军的军队不停的增援,人数越来越多。

崖山大战二十多天,双方投入兵力五十余万。动用战船二千余艘。最终以宋军全军覆没而收场。大臣陆秀夫逼迫自己妻儿跳海自杀。随后抱着九岁的宋帝赵昺投入大海。宋室的许多大臣宫人也跟着投海自尽。场面十分惨烈。

张世杰带领少数人突围后,得知宋帝死了,也万念俱灰,在海中随船沉海自杀。崖山大战几天后,漂浮在海面上的尸体有十几万人。南宋自宋高宗赵构开始,一共传了九位皇帝,统治一百五十三年。至此灭亡。

南宋是如何灭亡的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太多次的改朝换代。但是这些改朝换代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点是外敌太强大,导致自身无法抵御,而另一点则是朝廷内部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自己的阵脚先乱了。南宋的灭亡,则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1、 南宋的灭亡
南宋,一般认为,是在和蒙古经历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战争中,最终力不从心而灭亡和溃败的。但其实,真相未必这样简单:比如说,虽然蒙古兵强马壮,但是,世界上,依旧有多国家,因为种种原因,抵御住了蒙古的进攻。典型的例子有:安南和缅甸。忽必烈灭亡南宋以后,元朝大军曾经对缅甸发动过进攻,缅甸招架不住,只好被迫向元朝称臣,元朝接受了缅甸称臣,但是,忽必烈之所以选择接受缅甸向元朝称臣的主要原因是:元朝当时经过了一番估算,也认为元朝不可能具备占领缅甸的能力,于是元朝接受了缅甸的称臣。

之前,忽必烈讨伐安南,其情况也和缅甸类似:虽然安南在蒙古的进攻之下,处于灭亡边缘,但是不可否认一点:那就是,安南毕竟顶住了。南宋的灭亡我们固然可以理解成蒙古方面的军事实力太过强大。但是除了蒙古的军事实力强大之外,南宋朝廷的腐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一切从贾似道身上就可以看出来。

2、 贾似道起家
说起贾似道,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这位老兄可是南宋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奸臣。包括贾似道得势的时候,在南宋可没人敢说他是奸臣。甚至南宋皇帝还尊贾似道为周公——从这可以看出贾似道的地位。贾似道是一个官二代。宋朝是一个奉行恩荫制度的朝代,所谓的恩荫制度,指的是父亲做到一定的职务,那么他的儿子可以不用付出任何的努力,也可以做官。虽然说宋朝存在着科举制度,但是科举制度并没有真正改变宋朝的官场:最起码恩荫制就是最好的证明。

贾似道本来是一个泼皮无赖,但是因为他的父亲是朝廷的一个官员,并且他的姐姐还是南宋皇帝宋理宗的嫔妃。因为这样的关系,贾似道得以在朝廷做官。靠着父亲和姐姐的关系,贾似道有了一条发达之路。

3、 风云突变的南宋
宋理宗在位期间,南宋朝廷处于多事之秋。宋理宗在位时期,蒙古即将灭亡金国。南宋朝廷也在这之前,已经和北方的金国爆发了战争。金国没有顶住南宋和蒙古的两头夹击,最终被蒙古和南宋灭亡。蒙古和南宋在灭亡金国以后,达成了瓜分金国土地的协议。而这一纸协议其实对南宋当时是有利的。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南宋所出的力比较少,但是还是得到了金国的一部分土地。因此南宋其实占了一定的便宜。不过宋理宗存在着一定的顾虑:那就是蒙古人实在太强大了。如果蒙古人在将来的一天,大举南下进攻南宋怎么办?

于是宋理宗命人偷袭蒙古,准备抢先夺取黄河和潼关防线,并且希望这条防线,可以将蒙古人阻挡住,结果,南宋军队的战斗力由于太低,虽然偷袭了蒙古人,但是战略目的却没有达到。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南宋的这一次偷袭,直接导致了蒙古对南宋的全面战争。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蒙古针对南宋的战争,居然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贾似道。
不过蒙古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南宋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了蒙古军队。因为南宋在地形方面是占据优势的:南宋的东部,有着江淮防线。

长江和淮河流域,河道纵横,而蒙古人的骑兵在这一地区发挥不出任何的作用。因此,蒙古人只能依靠着步兵在这一带进度南宋。不过,即便这样,蒙古军队还是没能得到什么便宜。而东线,南宋利用巴山蜀水的雄关漫道,和蒙古朝廷长期周旋,最终导致了蒙古军队在巴蜀地区不断碰壁。而中部地区,襄阳城也成为了遏制蒙古南下的重要要塞据点。就这样,在南宋将士的拼死抵抗以及地形给力的情况下,蒙古皇帝窝阔台在世的时候,蒙古基本上没有灭亡南宋。不过有一点却需要说明:那就是蒙古和南宋的常年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南宋的社会财富。因此不能认为窝阔台时代的蒙古,对南宋的进攻没起到战略作用。

关于南宋的灭亡

南宋始于公元1127年,1276年被元攻占都城临安,1279年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元消灭。所以应该说一共有152年。
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全太后率少帝及城中文武官员出城迎降,南宋朝廷遂为元所灭。
1279年,元军在广东崖山包围了宋朝最后的流亡小朝廷,丞相陆秀夫身背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张世杰所在战船遇风暴覆没,他本人淹死海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最终被消灭,元朝统一全国。
另外纠正一下楼上朋友的错误,元朝是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的,不是1279年;襄樊城被元军攻破是在1272年,不是1276年。

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农业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南宋在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沿袭北宋。在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

军事上在招收溃兵和勤王之军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 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昌盛,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

扩展资料

宋文帝在位期间,发起过三次北伐但成果寥寥,文帝晚年因继承人选未决定而为太子刘劭所弑,文帝第三子刘骏起兵讨伐并消灭刘劭,史称孝武帝,孝武帝执政前期大力推行改革并取得了对北魏第一次青州之战的胜利,但后期因宗室斗争等原因走向衰败。

明帝继位前一个月江州长史与雍州刺史拥立孝武帝第三子刘子勋讨伐前废帝刘子业,明帝继位后演化为以明帝为首的文帝系诸王与以刘子勋为首的孝武帝系诸王内战,北魏也趁机对宋发起第二次青州之战拿下青州将宋军赶出山东半岛,史称“泰始之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宋

南宋什么时候灭亡

北宋于1127年灭亡,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公元1138年,宋室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1279年,南宋被元朝所灭。两宋共历18帝,统治320年。

扩展资料: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南北分裂的局面,但却未能恢复汉唐旧疆,而且北方的辽、金、西夏始终对宋朝构成严重威胁。北宋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宋徽宗时全国人口达四千六百七十多万,但却不是军事强国。南宋失去中国大半壁河山,与金兵相战,败多胜少,最后虽与蒙古军南北夹击,灭金雪耻,但很快就亡在蒙古人手里。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汉唐儒学及其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全面挑战,文学、史学、哲学、艺术、教育等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两宋的皇帝虽有徽宗、钦宗、高宗那样的庸君或昏君,却没有暴君。

当南宋灭亡,南宋皇族都是何种下场为什么呢

1.纵观南宋的继承,不难看出,南宋的几位皇帝,基本上生育能力都不是很好。所以到了南宋末年,几乎没有亲人了。赵家的后代生活在远离元朝的地方,元朝建立后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麻烦。赵氏的一些后代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积极参与抗争,虽然抗争最终失败,但也展示了赵氏子孙的骨气。战争期间,他随南宋政权南下,后来在广东扎根。今天在广东江门、台山等地,有许多赵人,他们是赵匡胤的后裔。

2.南宋与蒙古之间长达40年的战争,足以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故事。总的来说,南宋在长期的战争中处于弱势,正在滑向失败。蒙古人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但在此期间,金色可汗蒙古人的意外倒台导致了蒙古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忽必烈在一群汉族人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但没有表现出优越感。

3.另一个团体在没有积极抵抗的情况下向元朝投降。这种在元朝末年,其实不多。毕竟,你基本上不再是南宋皇帝的亲戚了。所以元朝到来的时候,这些人自然投降了。这是南宋灭亡后著名画家、书法家赵梦的一年,赵梦不仅在元朝升官,而且受到了几代元朝皇帝的喜爱

4.1276年,元朝军队俘虏了南宋的临安和太后谢道清,并与五岁的年轻皇帝赵贤投降,结束了南宋王朝。三个月后,王母娘娘来到了元朝的皇室,忽必烈要求南宋皇室尽快北上北京,但“不领羊”,南宋皇室非常感激。

5.南宋的许多皇室选择隐居,比如著名的赵孟一个挺不错的,除了这一个,还有隐居在福建漳浦赵家铺的闽冲王赵若鹤。据说,国王侥幸逃出了雅州战场,一路隐居在漳浦,改姓黄。直到洪武年间,赵氏才得以恢复。

南宋灭亡后的悲惨遭遇,为何皇陵被掘尸骨满山

南宋的皇陵位于县绍兴东南10公里处的宝山,现有六座陵墓,我们称之为南宋六陵。南宋偏安于江南,一直以河南巩县为其祖宗坟墓所在地,所说绍兴的六座陵墓被称之为“攒陵”,意思是临时的陵墓。从北宋的陵墓开始,皇帝生前就不再修建自己的陵墓,直到死后开始修筑陵墓,并且是7个月之内必须完工,所以从北宋之后的陵墓的规模以及奢侈程度远远不如前朝,南宋偏安于江南,其规模还不如北宋皇帝的陵墓。

而南宋皇帝的陵墓又惨遭几次浩劫,尸骨遍野,一片狼藉,也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南宋被蒙古人灭亡之后,在忽必烈统治时期,江南的蒙古统治者杨连真伽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之下,把南宋所有皇帝的陵墓全部盗掘了一遍,这是南宋六陵所遭遇的最大的一次浩劫。杨连真伽先后挖开了101座属于南宋帝陵的古墓,包括皇帝的墓葬,后妃的墓葬,公主的墓葬,王族的墓葬以及埋入帝陵的功臣的墓葬。由于南宋陵墓挖埋葬比较浅,挖掘难度不大,被挖出来的尸骨洒满山沟,尸骨遍野,惨不忍睹。

就这还不过瘾,杨连真伽又把南宋理宗的头颅骨弄出来做成了酒器,又把皇帝的遗骸跟牛马的遗骸混杂在一起,专门在临安的故宫修建了一座13丈高的石塔,把皇帝的遗骨和牛马的遗骨都放进了这座石塔,称之为“镇本塔”,用来镇压江南人民的反抗意志。南宋皇陵被毁灭一事传到了南宋遗民的耳中,悲痛万分,绍兴的有一个叫唐玉的人典当了所有的家财,发动绍兴男女老少潜入陵园,把南宋皇帝的遗骨全部收藏起来埋葬于天章寺前面,种上了冬青树以示标志。

后朱元璋修复了南宋六陵。直到1940年,汪伪政权的士兵又对南宋六陵进行一次系统的盗掘,进一步破坏了南宋六陵,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任何地表上的建筑遗迹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