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长安一片月出自哪位诗人
- 一片月与一轮月的区别
- 万户捣衣声的上一句 全诗解释及赏析
- 一片月,打一个数字
- 古诗什么一片月
- (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一片月的古诗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什么季节的诗
- 秋天的古诗一首
- 唯有痴情一片月是什么意思
长安一片月出自哪位诗人
“长安一片月”出自唐朝诗人李白,是《子夜吴歌·秋歌》中的诗句。
原诗: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子夜吴歌·秋歌》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为征夫准备寒衣的诗。前四句言,一轮皎月悬空,清光笼着长安城;千家万户,传来一阵一阵捣衣声;秋风袅袅,柔柔绵绵,撩动人的愁思。这月光牵心怀人,这捣声牵心思人,这柔绵秋风牵心而使人不能自已,都化为思念玉关征人之深情矣。此来重重叠情之法,可见情之深长也。
此景此情,能不令人发问乎,故最后二句云:“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自古以来,边境烽火不息,“何日”二句,点明主旨,乃祈求和平之意,亦思妇及众庶之善愿也。
一片月与一轮月的区别
一片月与一轮月的区别:
1、一片月是指一片月光,一轮月是指一个月亮。
2、整个月亮并不可以片作为单位,只可以用轮来做单位。
万户捣衣声的上一句 全诗解释及赏析
1、万户捣衣声的上一句是:长安一片月。
2、全诗解释及赏析如下:
译文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一片月,打一个数字
0,一片月就是一轮圆月,整个大圆月就是一个圆,看起来就是一个0字,所以是数字0
古诗什么一片月
长安一片月。
出自唐代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注释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吹不尽:吹不散。
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结束。
(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答案:原诗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此诗句出自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整首诗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诗句的意思为“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括号内填的是“长安”两字,为地名,我觉得括号内填“金陵”也可以。
一片月的古诗
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什么季节的诗
是秋天的诗
《子夜吴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
秋天的古诗一首
秋天的古诗:
《子夜秋歌》李铂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翻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鉴赏: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思情;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局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唯有痴情一片月是什么意思
唯有痴情一片月出自萧观音的《怀古》。
全诗是: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大意是,人们只数落宫中赵飞燕的美色,(与汉王)云雨巫山(以致于)魅惑汉王。只有知情的那片明月,曾经看到赵飞燕入宫(昭阳是汉代宫殿名)时的情景。
赵飞燕最早是不愿入宫的,这首诗也是为赵飞燕鸣不平,也是感慨自己的无奈,甚至天下女子的无奈。萧观音彼时已经失宠,且曾被骂祸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