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孟子的思想_谈谈你对通权达变的理解?通权达变的介绍_通权达变_孟子_变通

本文目录

  • 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你对通权达变的理解
  • 通权达变的介绍
  • 智者通权达变,愚者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 通权达变什么意思
  • 通权达变的反义词是什么
  • 通权达变的反义词
  • 通权达变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通权达什么成语 通权达变和通权达理解释

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你对通权达变的理解

在《孟子》一书中,他上承孔子之教下开来学,权巧方便,处处以“通权达变”的方式解决了一系列特殊性的问题,即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他的这种善于变通,不死扣礼制的权宜之方,不得不引起我人的重视,今就浅说之。
孟子的“通权达变”说,主要体现了孟子的不限时空的辨证逻辑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似乎也是区别于孔子的“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具体体现。孔子的“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说明了人生在于不断进取的伟大意义;孟子的“知其不可为时而不为”的思想,说明了实践人生的意义贵在“变通”。下面就举例说明孟子“通权达变”的重要性和圆融性。
如有人问孟子说,依礼制,男女之间连亲手递接东西都不可以;那么要是一个人的嫂子掉进水里,他可以用手去拉她吗?
孟子说,嫂子掉进水里,不去拉她,那简直就是豺狼。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制;但礼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通,嫂子落水而去伸手援救,这就是一种变通。
又如百里奚在虞国时,晋人用美玉、良马向虞公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臣纷纷去劝说虞公不要应允,唯独百里奚不去劝,因为他知道虞公不会听从任何人的劝阻,劝也是白费唇舌。所以他并不死守在虞国,而是去辅助秦国,因为他知道虞国无道,注定失败,而秦穆公才是一位可以与之有所作为的人。结果百里奚帮助秦穆公成就了霸业,也成就了自己。
相反孟子不但没用儒家的观点去批评百里奚的背信弃义、投敌叛国,反而对他大加赞赏;并说像百里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还说:有德行的人,也不必句句都讲诚信,行动也不一定要贯彻始终,只要是与义同在,仗义而行就行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孟子所倡导的“权变”思想,主要是为了起到“通”与“达”的作用。即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取舍,要求人们知法度而不拘泥于法度,明事理而不淤滞于事理;知进退,善变通;允中厥,不极端;动静相宜,行止有度。所以,孟子既反对杨子的连拔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都不肯干的“为我”思想;也反对墨子的过分节俭,摩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有利于天下什么都肯干的“兼爱”主张。他却认为即使主张“中庸”之道,也要懂得“变通”之法而不可固执于一端,因为过分执于一端而废弃其余,最终是会有损于仁义的。
孟子为了极力发扬孔子的“仁”学思想,为了使人们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能确保允中而不执边,奉行“中庸”之道而发挥自己的本有潜能,乃至实践人生的圆满。所以,孟子以自己独特的“权变”发明,在立身处世方面提出了“舍生取义”的取舍原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仕途原则;“当受则受,当辞则辞”的受礼原则……;所有这些原则都体现出了孟子的“通权达变”的实用价值。
孟子的这种“通权达变”的处世方式,实为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权巧方便。人生于世、行于世,本来就是一场非常艰巨而严峻的考验,并且世间万物纷然而庞杂难以一概而论。虽然从人生的进取层面来看,为人自然应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但在具体的实际行动则应遵循“权变”的原则,不应执于一端,否则东向西望难见西墙。世事的复杂,时势的多变,要求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惟有灵活掌握“权变”的通达,才能真正做到进退自若。特别是今天的僧人,更应该灵活掌握孟子的“通权达变”原则,深刻体悟“真俗圆融”、“权实不二”的意旨,在遵循古制的前提下,急急“因地制宜”地弘宗演教、普利人天。

通权达变的介绍

通权达变,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比喻做事不拘泥旧法,懂得随机应变。1《清史稿·宗稷辰传》:“臣闻见隘陋,非能尽识天下之才,所知 湖南 有 左宗棠 ,通权达变,为疆吏所倚重。” 郭沫若 《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我们在这时就必须通权达变,凡是可以杀敌的武器,无论是旧式的蛇矛、牛角叉、青龙偃月刀……都可以使用。”

智者通权达变,愚者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智慧的人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势,会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办法;愚蠢的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刚愎自用的意思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不愿意讨论,十分固执。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译文:荀林父的副将先縠刚愎自用,不仁爱士卒,不肯听从荀林父的命令。晋军三帅专断行事,不请示上级。众人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命令,又该听谁的呢?

扩展资料

智者通权达变,愚者刚愎自用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

通权达变什么意思

通权达变的意思是指办事不死守常规,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通权达变,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ōng quán dá biàn,出自《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比喻做事不拘泥旧法,懂得随机应变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人灵活机动。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权:权宜。达:通晓,因时制宜,随机应变。

通权达变的反义词是什么

原词 通权达变( 注释: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
通权达变的反义词 墨守成规( 注释: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 刻舟求剑( 注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通权达变的反义词

【成语】: 通权达变
【拼音】: tōng quán dá biàn
【解释】: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出处】: 《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举例造句】: 满朝大臣中没有一个人在做事干练和通权达变上能够比得杨嗣昌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近义词】: 随机应变、看风使舵、通时达变
【反义词】: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通权达变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通权达变
【拼音】:tōng quán dá biàn
【释义】: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出处】:《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例句】:满朝大臣中没有一个人在做事干练和~上能够比得杨嗣昌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通权达什么成语 通权达变和通权达理解释

1、通权达什么成语:通权达变、通权达理。

2、通权达变:适应客观情势,因时制宜,不拘常规。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只好通权达变;放在手下备用吧。”

3、通权达理:通晓权宜与事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