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晚清吴让之篆书《吴均帖》临写心得
- 吴让之的书写继承二李的笔法是谁
- 吴均帖是汉隶吗
- 篆书书法作品
- 吴均帖单字多少厘米
- 吴让之和吴均什么关系
- 历代篆书名家有哪些
- 求!!!篆书,吴均帖翻译
- 用宣纸写吴让之篆书吴均帖是叠4×8还是4×9还是4×10
晚清吴让之篆书《吴均帖》临写心得
以前学过《宋武帝与臧焘敕》,起笔更方,结构修长,所以对吴让之小篆《宋武帝与臧焘敕》的起笔、结构有了一个了解;《吴均帖》的起笔以圆笔为主、结构同样是修长。
《吴均帖》的章法上面,上下左右字的间距紧密。
把握好了以上的这些特征,平时临写前仔细读帖,用不同的方法切入临写:粗细、转折、起收笔形态、书写性、上紧下松、主次关系、通临、背临、仿作、集字创作、创作,有了一点点的进步,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吴让之的书写继承二李的笔法是谁
吴让之的书写继承二李的笔法是吴均贴。吴让之此帖的筑艺,在起、收笔上继承“二李笔法”的同时,外功夫消化、引入,使较为单纯的繁书线条得以丰富、灵活,较具艺术情趣。其化重笔触,化行、草书意气为篆势的轻盈起落,颇得画意;或方还圆,或侧还锐,飞似晨露的各种收笔,亦与其印艺相融。《吴均帖》中的诸多笔画,并不是一律的“圆润的中锋种“枯笔”、“侧锋”相融于一炉的。所以,吴让之的书写继承二李的笔法是吴均贴。
吴均帖是汉隶吗
吴均帖不是汉隶,是清篆。《吴均帖》全称《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帖》,是清代书法家吴熙载/吴让之的篆书作品。此帖具备篆书的珠圆玉润的线质、隶书的古雅温和的韵。
篆书书法作品
篆书书法作品如下:
1、《散氏盘铭文》_金文瑰宝][大篆范本。
2、《石鼓文》(书家第一法则(上承金文下启小篆。
3、《峄山刻石》〔秦代小篆典型代表][秦四山刻石之一。
4、《泰山刻石》〔秦代小篆典型代表][秦四山刻石之一。
5、《袁安碑》(汉代篆书典型代表。
6、《祀三公山碑》_(汉代经典缪篆碑刻。
7、《三坟记》(唐代李阳冰篆书代表作。
8、《白氏草堂记》_〔清代邓石如篆书代表作。
9、《吴均帖》_(清代吴让之篆书代表作。
10、《铙歌册》_清代赵之谦篆书代表作。
更多经典篆书作品:毛公鼎铭文、大盂鼎铭文、虢季子白盘铭文、秦公簋铭文、袁敞碑、李阳冰《谦卦铭》《怡亭铭》《城隍庙记》《舜庙碑》、邓石如《安乐窝》《朱熹四斋铭》《张子西铭》、吴让之《崔子玉座右铭》《宋武帝与藏焘敕》、赵之谦《抱朴子佚文》、杨沂孙《仲长公理乐志论》《在昔篇》、吴昌硕《心经》《小戎诗册》、赵铁山《和铭真迹》、王茁《中山篆书千字文》
吴均帖单字多少厘米
500厘米乘以500厘米。
吴均帖单字大概换算成现在的尺寸来说是500厘米乘以500厘米的尺寸。《吴均帖》全称《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帖》,清代书法家吴让之书。
《吴均帖》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吴均以书信形式,创作出一篇《与朱元思书》。
吴让之和吴均什么关系
吴让之和吴均是属于关系,吴让之的篆书吴均帖。该帖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以图示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分析,全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中读者可对吴让之的篆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历代篆书名家有哪些
从古至今著名的小篆大家分别是:
1.秦朝书法家李斯,代表作品《峄山碑》、《泰山刻石》。
2.唐朝书法家李阳冰,代表作品是《三坟记》、《城隍庙记》、《千字文》等。
3.清朝书法家邓石如,代表作品有《邓石如篆书册》、《千字文》、《白氏草堂记》等。
4.清代书法家吴让之,代表作有《吴均帖》、《千字文》等。
首屈一指的当属李斯了,因为是人家发明的。唐代李阳冰可以说只在李斯一人之下,写出了小篆最接近李斯的风骨风貌。元代赵孟頫写得中规中矩,明代也有几位名家,文彭,傅山都是小篆高手,清代出现写篆隶的一个高潮,名家辈出。著名的有邓石如,赵之谦,民国有吴昌硕,王福庵等,都是个中高手。
大篆
有两说:(1)指’籀文’,即《史籀篇》文字。(2)指’隶书’,清学者多主其说。 《石鼓文》
石鼓文 秦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唐初在岐州雍县南二十里之三畤原被发现。每鼓一首四言诗,十首为一组,记叙当时渔狩的情况,故亦名’猎碣’。现藏故宫博物院,一鼓已泐无字,其余九鼓亦多漫漶残损。传世著名北宋拓本有明安国《十鼓斋》’中权’、’先锋’、’后劲’三本,已流入日本。
古籀 :’古文’、’籀文’的合称。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
萧籀 :汉丞相萧何所作,一作’秃笔书’。元·郑杓《衍极》卷四《古学篇》刘有定注:“萧何作未央宫,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水。何用秃笔书,时谓之’萧籀’。
金文 : 《山海经说山训句》窦中亮
殷、周青铜器上铭文的统称,旧称’钟鼎文’、’吉金文’、’款识文’。属大篆系统,包括了小篆以前的大部分篆书形体,是研究古代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近人容庚撰有《金文篇》,较为完备,收可识知金文一千八百九十四字,另附录约一千二百余字。
钟鼎文 :即’金文’。上古青铜器一般可分为礼器和乐器两大类,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为多,故以’钟鼎’为青铜器之代称。’钟’,经典多作’钟’。青铜器上的铭文,统称为’钟鼎文’。《文选》卷五十五《刘孝标广绝交论》:“书玉牒而刻钟鼎。“李善注引《墨子》:“琢之盘盂,铭于钟鼎,传于后世。
款识文:即“金文“。“款识“者,青铜器上所铭之文字也。《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注:“韦昭曰:’款,刻也。音式志反。’师古曰:’识,记也。音式志反。’“《通雅》引《卮言》谓:’款’为阴文,凹入;’识’为阳文,凸出。《博古录》谓:’款,在外;识,在内。’凡石、砖、瓦、金等上所刻文字皆可泛称为款识,而狭义专指青铜器上的铭文。又元·吾邱衍《学古编》八《字源七辩》以之为六国古文:“七曰款识。款识文者,诸侯本国之文也。古者诸侯书不同文,故形体各异,秦有小篆,始一其法。“
草篆 :草率急速写就的篆书,故名。有省简结构、纠连笔划的特点。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乙亥鼎铭》:“草篆。可识者惟’王九月乙亥’及’乃吉金用作实尊鼎用孝享’等字,其余不可尽识,则以其恣意简损之故耳。“
古篆 有两义:(1)泛指“古代篆书“如清桂馥《续三十五举》:“宋人间用古篆作印,元人尤多变态。“(2)指上古文字,如明赵宦光《寒山帚谈》卷上《权舆一》论’九体书’:“二曰古篆,三代之书,目见(左目右见)于金石款识。“
古文(古文篆)有三义:(1)广义,从文字学的角度说,泛指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古陶文、古泉文和小篆,是为’古文’系统,与秦、汉后以隶、楷为主的’今文’系统相对称。(2)指殷、周或更前的上古文字。(3)专指晚周、六国所用文字。
小篆
小篆 :篆书之一,与’大篆’对称。亦称’秦篆’,意指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而命李
斯所制也。小篆笔划圆转流畅,较大篆整齐。秦时刻石如《泰山》、《峄山》、《琅琊台》等,传为李斯所书,为小篆之代表作品。唐李阳冰、五代徐锴与清代的邓石如均是小篆大家。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玉筋篆 笔划丰腴如玉筋的篆书,指’小篆’。筋,一作’著’,即筷子。’玉筋篆’的代表书家,有秦之李斯,唐之李阳冰。
铁线篆 笔划纤细如线而刚劲如铁的小篆,如唐·李阳冰《谦卦碑》。’铁线’之名,一说取象于’铁线草’。其叶柄细长而黑,有光泽,似铁为之。
夏篆 传说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称也。从考古实物来看,尚未发现确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有之,则必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会夏篆之说,凡此种种,皆依托之伪说。
周篆 周代的篆书,指钟鼎文、石鼓文等大篆系统文字。因小篆又称’秦篆’,故大篆对称’周篆’。
秦篆 即’小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小篆’:“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皆同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秦篆简直,如《峄山》、《琅琊台》等碑是也? 以李斯所书为代表。
汉篆 汉代的篆书。多为小篆,而体格近方,笔法近隶。一般在庄重的场合和金器上使用。 唐篆 唐代书家所写之篆书。有大、小篆多种,以李阳冰为代表。
清篆 清代碑学之风大盛,取法秦汉,一改唐代以后篆书因为以楷入篆而衰微的局势和风气,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等人皆是篆书高手!
大篆’与小篆的区别: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今其文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求!!!篆书,吴均帖翻译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乃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骈文《与宋元思书》,一作《与朱元思书》。
全文如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用宣纸写吴让之篆书吴均帖是叠4×8还是4×9还是4×10
全文144字。
4×8, 18列。无空格。
4×9,16列。无空格。
4×10,15列,6空格
4×12, 12列。无空格。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