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是怎样的一种技艺?说书的介绍_说书_曲艺_评书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说书 说书 曲艺 评书

本文目录

  • 说书是怎样的一种技艺
  • 说书的介绍
  • 说书是什么意思
  • 说书的拼音
  • 说书的名人有哪些
  • 老师说书是什么意思
  • 说书是什么意思啊
  • 说书指的是什么
  • 古时的说书人是如何说书的
  • “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怎么翻译啊

说书是怎样的一种技艺

说书:曲艺名词,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说书用的乐器很简单,最初用琵琶,后来改用三弦和绑在右小腿上的“刷板”,是说书人的主要的“打击乐器”。

说书的介绍

说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曲艺,大约起源于宋代。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作广义使用,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说书是什么意思

说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曲艺,大约起源于宋代。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作广义使用,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说书的拼音

说书的拼音:。

一、基本解释:包括评书、评弹、大鼓、弹词等的一种说唱形式的曲艺。

二、详细解释:

1、官名:专司在帝王之侧讲说经书。《宋史·职官志二》:“崇政殿说书: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徵建宁处士彭炳为端本堂说书。”清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上》:“宋、金、元皆有崇政殿说书之官,其职有类经筵讲官而秩稍卑,程伊川、杨龟山、游酢皆为此官。”

2、官名:专司在帝王之侧讲说经书。《宋史·职官志二》:“崇政殿说书: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徵建宁处士彭炳为端本堂说书。”清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上》:“宋、金、元皆有崇政殿说书之官,其职有类经筵讲官而秩稍卑,程伊川、杨龟山、游酢皆为此官。”

3、论说书法: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予传授笔法之老舅彦远曰:‘吾闻昔日说书,若学有工而迹不至。’”

4、表演评书、评话、弹词等: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兄可知道泰州柳敬亭,说书最妙。”《老残游记》第二回:“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五三章:“每天晚上,总有这么几个不三不四的人,跑来听黄三说书。”

说书的名人有哪些

说书的名人有单田芳、田连元、袁阔成、孙一、刘兰芳等。

1、单田芳

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国评书演员、作家。1955年,单田芳走上评书舞台。1956年正月初三,在鞍山市内的茶社正式登台亮相。1958年,成为鞍山市曲艺团的正式演员。单田芳是中国评书事业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评书作为传统艺术,在他的实践当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2、田连元

田连元,1941年12月1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评书表演艺术家。他出身曲艺世家,九岁拜王起胜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兼练三弦。1959年末入本溪市曲艺团,1963年3月任本溪市曲艺团副团长。1966年3月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的第一部长书《欧阳海之歌》。

3、袁阔成

袁阔成(1929年-2015年3月2日),评书演员,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2006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4、孙一

孙一,评书艺术家、影视导演,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传统文化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品牌顾问,哈尔滨华德学院客座教授,黑龙江省国防教育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书院导师。主要作品有《血滴子》、《蝴蝶迷传奇》、《评书江湖》等。

5、刘兰芳

刘兰芳,1944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六岁学唱东北大鼓,后拜师学说评书。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79年开始,先后有百余家电台播出她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影响海外。

老师说书是什么意思

老师讲述书中的故事。

说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曲艺,大约起源于宋代。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作广义使用,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说书用的乐器很简单,最初用琵琶,后来逐渐被淘汰改用三弦。说书人除了抱在怀中的三弦外,便是绑在右小腿上的“刷板”了,这是说书人的主要“打击乐器”。

扩展资料

说书用的乐器很简单,最初用琵琶,后来逐渐被淘汰改用三弦。说书人除了抱在怀中的三弦外,便是绑在右小腿上的“刷板”了,这是说书人的主要“打击乐器”。

三四片两寸宽、不足尺长的杜梨木,熏干刨光后,上端打上两只小眼儿,用羊皮绳或细麻绳穿绾起来,组合成类似于“快板”一样的乐器,演唱时将下片牢牢地捆绑在右小腿上,利用脚尖的闪动,带动其煽动发响。

此外,说书人在自己的右手虎口上,还要挽上一个小“连花乐”,利用弹拨三弦时的颤动而发响。有了这个莲花乐,弹三弦就有了很别致的声音,顿时显得热闹了许多。

说书是什么意思啊

说书是用口头说话的形式,通过语音的变化来表达,来讲历史或故事等。广东有一位先生叫颜志图,说书很好。

说书指的是什么

说书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说书用的乐器最初用琵琶,后来逐渐被淘汰改用三弦。说书人除了抱在怀中的三弦外,还有便是绑在右小腿上的“刷板”。

古时的说书人是如何说书的

处于4G时代,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听书,可谓方便至极。不过,这样的听书相比古时的听书,显然少了一些仪式感。

有人听书,就需要有人说书。那么,什么是说书?古时的说书人又是如何说书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简单了解说书这一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

说书在宋朝开始流行。说书也叫讲书、评书,古代称为说话,在广东和闽南等地区俗称讲古。闽南的说书人被称为“讲古仙”。仙,是“先生”的谐音。说书人说书的地方被称为“讲古场”。

1. 道具

说书人的道具主要有桌椅、折扇和醒木。清末民初,说书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穿长衫坐在桌子后表演,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到20世纪中叶,说书人站着说书,桌椅基本不需要了,折扇、醒木等道具也极少使用了。着装也没那么讲究了,不一定非得穿长衫。

折扇,在说书人手中挥舞,开开、合合,让说书更加活泼生动。

醒木,顾名思义,是说书人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的一块木块,用来提醒听众安静听书。

2. 语言及内容

各地的说书人以当地方言讲述各种故事,连目不识丁的听众也能听懂。说书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传播文化的艺术形式。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类的章回体小说,都是说书的经典曲目,深受民众喜爱。

3. 表演

说书人表情丰富、动作夸张,口若悬河、绘声绘色。一个人、一张嘴,就能演绎千军万马,让听众如身临其境,听得如痴如醉。

故事最能吸引人。说书人是讲故事的高手,常常会在说书高潮时留下悬念。说书人的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总是吊足了听众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

说书这一传统的民间语言文化艺术,自古流传下来。随着电子媒体的普及和普通话的推广,传统的说书人已经极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在线听书栏目的音频、视频,随时可听、可看,只是少了当年讲古场说书人那种浓郁的地方特色。

今天的老一辈人,小时候大部分都听过说书,讲古场里听书成为他们难忘的儿时记忆。

“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怎么翻译啊

敬亭是说书的柳敬亭哈,人长得很丑,书说得超一流!
不是什么小舅子大舅子的!
皖帅指提督杜宏域,他想和左良玉搞好关系,就介绍柳敬亭到左玉良的的幕府。
宁南指左良玉。字昆山,明末山东临清人。先率军在辽东与清军作战,升总兵官。其后在河南一带与经献忠、李自成起义军作战。南下驻武昌,封宁南伯。南明福王时进封为宁南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