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一回读书笔记摘抄(儒林外史每回读书笔记)_儒林外史_王冕_赏析

本文目录

  • 儒林外史每回读书笔记
  •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是什么
  •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有哪些
  • 《儒林外史》第一回好句赏析是什么
  • 《儒林外史》每回摘抄好句有哪些
  • 读书笔记-儒林外史第一回-20200102
  •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一)

儒林外史每回读书笔记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儒林外史》第一回的开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儒林外史》所描绘的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人生追求功名利禄,古来有之。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经留下诗词,告诫世人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然而人们始终无法走出功名富贵的怪圈。王冕就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周进的出场: 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简单的几笔,就把一个穷老塾师的神情面目勾勒出来。像“旧毡帽”表明他还不是秀才,“右边袖子”先破,表明他经常伏案写字,这些都是用笔极细的地方。而这种例子在小说中是随处可见的。白话写到如此精炼,已经完全可以同历史悠久的文言文媲美了。《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写了一个屡试不中一个年过花甲,屡试不第,受尽曲辱,精神失常的周进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的情景:“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里一阵酸酸的。”这句话着实写活了周进的的内心活动,写出了周进苦读几十年书却毫无用武之地的痛苦。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是什么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是如下:

好词:味同嚼蜡、水流花谢、风餐露宿、蓬蒿满径、阒然无声、一丝不苟、淹淹一息。动人心魄、再三再四、不可限量、发蒙振聩、夸夸而谈、不知其详。

感悟赏析: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好句:

1、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2、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3、要相遇于心腹之间,相感于形骸之外,方是天下第一人等。

4、眼前一笑皆知己,不是区区陌路人。

5、有人求名问神异,有人保身自隐居。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少年不知愁滋味,老人方知行路难。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有哪些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有如下:

好词:

味同嚼蜡、水流花谢、风餐露宿、蓬蒿满径、阒然无声、一丝不苟、淹淹一息。动人心魄、再三再四、不可限量、发蒙振聩、夸夸而谈、不知其详。

好句:

1、家里盖帐子,外面充胖子。

2、甘棠有荫,空留后人之思;飞将难封,徒博数奇之叹。

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4、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眠鸥宿鹭,阒然无声。

5、有眼不识泰山。

6、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

7、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8、哑子梦见妈,说不出来的苦。

9、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儒林外史》第一回好句赏析是什么

《儒林外史》第一回好句赏析如下:

1、遇著花明柳媚的时节,乘一辆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著鞭子,口里唱著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

赏析:突出王冕不但有才,而且品性很好,这段文字的描述表露出王冕不追求富贵功名追求自在自由。

2、秦老在打麦场上放下一张桌子,两人小饮。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得树木都飕飕的响;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

赏析:通过秦老与王冕饮酒的描写,表现出王冕早已看穿世间功名,他看得很透,在书里,他形成标杆,对文人气节进行确立;再书外,他也是一个标杆,宣扬正确的人生与价值观,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对阐述自己的观念是很有帮助的,为后文负面书生做了铺垫。

3、盗虚声者多,有实学者少。

赏析:娄家三公子在船上遇到鲁编修,鲁编修问到故乡的年景,又问近来可有几个有名望的人,三公子便说杨执中是一个品行极高的人,并拿出其诗作送于鲁编修看,鲁编修愁眉道:“老世兄,似你这等所为,怕是自古及今的贤公子,就是信陵君、春申君也不过如此,但这样的人,盗虚声者多,有实学者少”,此语指那些只有表面声名而缺少真才实学的人。

4、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赏析:疯跑的动作,用了“飞跑”来形容,写足了那股疯劲,作者写范进踹在塘里,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作者通过对范进的狂态的生动描绘,以犀利的笔触深刻地揭露了热衷科举的封建知识分子可鄙而又可悲的丑恶灵魂。

5、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赏析:这是余大和成老爹就虞华轩家的料丝灯所进行的谈话,余大说:“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有第二副。’成老爹道:“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见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盛似一年。

从对话中不难看出,余大家族以前声名显赫,而如今也得为生活而奔波,与此同时,彭、方二府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表面是在说家势盛衰易位,实则暗示了世道的变移,讽喻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江河日下。

《儒林外史》每回摘抄好句有哪些

《儒林外史》每回摘抄好句有如下:

1、半年之后,朝廷果然遣一员官,捧著诏书,带领许多人,将著彩缎表里,来到秦老门首;见秦老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

2、说罢,荀员外下来拜了,求夫子判断。那乩笔半日不动,求的急了,运笔判下一个“服”,字。陈礼把沙摊平了求判,又判了一个“服”字。一连平了三回沙,判了三个“服”字,再不动了。

3、乡里人听见锣声,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轿子来到王冕门首,只见七八间草屋,一扇白板门紧紧关著。

4、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5、秦老在打麦场上放下一张桌子,两人小饮。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得树木都飕飕的响;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

读书笔记-儒林外史第一回-20200102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著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著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著来买。
屋后横七竖八几稜窄田埂,远远的一面大塘,塘边都栽满了榆树、桑树。塘边那一望无际的几顷田地,又有一座山,虽不甚大,却青葱树木,堆满山上。约有一里多路,彼此叫呼,还听得见。
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王冕指与秦老看道:“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此时正是初夏,天时乍热。秦老在打麦场上放下一张桌子,两人小饮。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得树木都飕飕的响;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王冕同秦老吓的将衣袖蒙了脸。少顷,风声略定,睁眼看时,只见天上纷纷有百十个小星,都坠向东南角上去了。
半年之后,朝廷果然遣一员官,捧著诏书,带领许多人,将著彩缎表里,来到秦老门首;见秦老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那官与他施礼,秦老让到草堂坐下;那官问道:“王冕先生就在这庄上么?而今皇恩授他咨议参军之职,下官特地捧诏而来。”秦老道:“他虽是这里人,只是久已不知去向了。”秦老献过了茶,领那官员走到王冕家,推开了门,见蟏蛸满室,蓬莴蔽径,知是果然去得久了。那官咨嗟叹息了一回,仍旧捧诏回旨去了。
嵚qīn崎磊落

成语,比喻品格卓异出群


1.山势高峻,高险

嘉曾氏之归耕兮,慕历阪之嵚崟。——张衡《思玄赋》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又如:嵚岑(高峻);嵚崖(高险的山崖);嵚崟yín (山高的样子);嵚崎(形容山高峻)

2.倾斜

如:嵚斜;嵚嵚;嵚岩
两箭之地

成语:一箭之地,比喻相距不远。

两箭地大约260米至312米左右。

古人用箭射出的长度做度量,每箭的距离约为一百三十步左右。古代计数上说一步大概是现代人走两步的距离,即1米至1.2米之间。一百三十步大概是156米的样子。
泖mǎo

水面平静的小湖。也用于地名,如泖桥(在上海)。
书客

文人,书生,书商,书贩
黄梅时候

农历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阴雨连连的时候。
夯汉

干力气活的壮汉
方巾

明代文人﹑处士所戴的软帽。
直裰

直裰是长衣而背之中缝直通到下面,所以称之为直裰,也叫直身的,也有说长衣而下面无襕的叫做直掇。两宋时期的直裰多为僧侣穿着,到了明朝时期,直裰的款式发生变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
元色

即黑色,亦称墨色,玄色,青色,黢色。
见惠

谢人贶kuàng赠的谦词

《儒林外史.第一回》:「前日小婿来家,带二斤干鹿肉来见惠,这一盘就是了。」

鲁迅《书信集·致邵文熔》:「顷奉到二十日函,知特以干菜、笋干见惠,甚感甚感。」
瓦楞帽

形似瓦楞的帽子。古庶民所戴,以别于士大夫之方巾。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串通帽饰。
头役

衙役中的为首者
买办

1.负责采购商品的人员。特指明代专门供应宫廷用品的商人。

2.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效劳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在中国,指为外国资本家开设的商行、公司、银行等做事的中间资产阶级,他们受外国资本家的雇用,代外国资本家在中国推销商品、掠夺资源,有的还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是旧中国反动统治的社会支柱之一。

干木、泄柳

1.段干木(前477年~前388年),姓段干,名木。战国初年西河人,生于晋,后归赵,客居于魏,少贫且贱,心志不遂,原为晋国之大驵(即市侩),乃治清节,游西河,求学于子夏。与田子芳、李克、翟璜、吴起等居于魏,皆为将,独(段)干木守道不仕。为躲避魏文侯请他做官,跳墙逃跑。

2.泄柳,春秋时人,鲁穆公上门,他闭门不出。

干木偃息 周安王六年(前401),秦国欲伐魏国,出兵至阳狐(今大名境内),有人劝秦王说:“魏君礼贤下士,有段干木辅佐朝政,国人上下团结一致,万万不可轻举妄动”。秦王遂停止对魏国用兵。
甘结

是中国古代指诉讼案件中受审人出具自己担保供述属实,否则甘愿承受处分的文书。亦指奉命承办官府事务而立下的一种保证文书。《六部成语·吏部·甘结》注解:“凡官府断案既定,或将财物令事主领回者,均命本人作一情甘遵命之据,上写画押,谓之甘结”。此制于宋代为常。
擗pǐ踊

悲痛时捶胸顿足,形容极度悲哀。


1.用力使其脱离原来物体 。如:擗棒子

2.连续拍打 。如:擗踊(拍胸跺脚);擗踊哀号(拍胸跺脚,哀痛哭号)

3.避,躲 。如:擗掠(收拾,整理)

4.另见 bò
负土成坟

成语,意思是背土筑坟。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
苫shān块

苫,草席;块,土块。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
邸抄

邸抄亦作“ 邸钞 ”, 即 邸报 ,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 藩镇 ,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阒qù然无声

成语,形容寂寞得一点声音也没有。
蟏蛸

蜘蛛的一种,身体细长,暗褐色,脚很长,多在室内墙壁间结网。通称喜蛛或蟢子,民间认为是喜庆的预兆。
稜 léng

同“棱”。
文行出处

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首章讲述王冕淡薄的一生作为全书基调,且先来看看作者笔下王冕传奇一生:七八岁没了父亲,母亲靠手工活供他读了三年书就没钱了,只能让他小小年纪出来打工。雇主是隔壁秦老伯,工作任务是放牛,好在工作轻松,老板大方,让他这三四年补贴家用不说,还攒下钱一边工作一边自己读书。书读的差不多,因为放牛日日在自然之中陶冶,王冕突然走上了绘画的道路。凭着“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这样的毅力,王冕三个月后成了画荷花的大触,自此慢慢出了名,靠书画养家,经济颇为自由了起来。实现了经济自由,王冕的生活也舒服很多,天天关起门宅家里读书,和关系不错的前老板聊聊天,没事cosplay一下《楚辞图》上的屈原,引得身后跟一群小屁孩。

日子过得不错,却有官府买办人员慕名找上来求画,因为是秦老伯的熟人只能接下这个case,但是没想到却因为画得好,引得大官危老爷赞赏,想要见他,立时就有官府的人来请。本以为王冕是要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道路,但是他却毫不动心不肯相见,连县官老爷都出动也无法请到他。

自此,王冕开始了淡薄名利的世外高人副本。他为躲避官府报复,在母亲和秦老伯的催促下外出游历,盘缠用光就留下作画挣钱,因为本事高,还敢讽刺讽刺审美低下的甲方。后来黄河决堤,危老爷还朝,县官老爷升迁,没人为难他,他便又回乡侍奉母亲终老。很快元朝亡了,朱元璋又慕名来拜谒他,向他请教,但是王冕很是低调,对外声称只是老熟人来看望。

他和秦老伯夜观天象,看到群星变化,预言文人有难,自此独自出走在会稽山中隐居。朱元璋想要招他做参军,已是找不到他的人。后人总称他“王参军”,然而他却过得是如此淡薄名利的人生,着实可叹。

读此文前,实际上不是很懂隐士,有时候会觉得他们是明哲保身,自恃清高,明明读书一身学问,为何就是不肯出来做官造福百姓?跟着王冕过了一生,才稍稍有点儿明白,他知道自己的品性是做不好官的,便把送上门的功名一点儿都不看在眼里。他品论朝廷议定的三年一科的取士之法那一句格外惊醒人:“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细想起来,我对于隐士的不解,正是因为只能想到做官这一条道,至于修身养性、提升品格等一概都没放在眼里。说起学习,虽然见解不像对古代读书人的观念那么窄,也是以经济实用为主,着眼功利二字,什么东西火就想学什么。如王冕一般,能有专心与决心坚持学习自己真正所爱,提升内涵,未尝不是一条如意之路。

故事里,还有一个危素危老爷,正和王冕是对立,好似一面对照镜。王冕在水边认真描画荷花的时候,危老爷门生遍地,被众人前呼后拥;王冕因黄河水患还家,危素则因此还朝;王冕低调地见过新皇帝,危素却因为在新皇帝面前倨傲,自称老臣而被贬。危素的人生完全是另一种路线,读书入仕,门生众多,风光无限,然而最后却一场空,到好似红楼梦里所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与他人做嫁衣裳。”真如文中开头所讲,“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危素

危素(1303—1372年2月27日),字太朴,号云林,江西金溪人,唐朝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元朝至正元年,出任经筵检讨,负责主编宋、辽、金三部历史,并注释《尔雅》。他由国子助教升迁翰林编修、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大司农丞、礼部尚书。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拜参知政事。公元1370年,危素被谪居和州(今安徽省含山县),守余阙庙,悲惨地度过晚年;一年后,即洪武五年正月幽恨而死,年七十。著有《吴草庐年谱》、《元海运志》、《危学士集》等。
王冕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 田园 隐逸 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 梅花 ,种梅、咏梅,又攻 画梅 。所画梅花花密枝繁, 生意盎然 ,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 南枝春早图 》《 墨梅图 》《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 花乳石 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一)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七岁丧父,有母亲做些针线活养他至十岁,开始去做放牛的牧童,赚了钱贴补了家用外就喜欢把钱花在书本上。

十四岁的王勉绘画有了想法就攒钱买绘画需要的物料,着手绘画事宜。有了文学的熏陶后,天分奇高的王冕竟也靠着绘画养活自己与母亲并一举成名。

声名在外的王冕在被官员下属求见时避而不见,在这之前十四岁的王冕在路边听说了这位官员的门庭若市的故事。

成年后的他更是研读古书,孝敬母亲四处游历增长见闻,也与原主顾往来亲切。但即使有小官登门仍避而不见。甚是为避事端远走他乡隐姓埋名,看卦测字为生。

而立之年后与秦老小酌时夜观星象,知一代文人有厄。遂再次隐居,至终老。

前文虽单提到《楚辞图》但王冕定是阅过《周易》等能分辨星象等书。

人定是先充实了自己,有了坚实的一技之长的才能,才得以养活自身或赡老,或作慈善或周游天下。

同时这诡异的性格也是说 生而为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9年1月9日 阴

戊戌年乙丑月丙午日,成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