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有六大名著,却删减两部,另两部无人不知,还被拍成电视剧_儒林外史_名著_农民起义

“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中华世纪坛序》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里不乏文人墨客,创造不朽的文化遗产。四大名著就是我们中国人十分引以为豪的文学瑰宝,迁客骚人无一不对它们拜读和称赞。而作为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的物质体现,我国将其列为中学生必读丛书之一。而且我国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根据四大名著改编出出现众多影视作品,对书中的内容还原度都极高。其实还有两部被删减的作品,即使没有阅读过系列丛书,大多数人从电视上都会观看到全部或者片段,对其中的故事有所印象,那究竟是哪两本呢?

四大名著有哪些

莎士比亚说“决心不过是记忆的奴隶,它会根据你的记忆随意更改。”常看四大名著的读者常会从中得到很多不同寻常的见解和领悟,对书中名理形成的记忆,多少会影响一个人做事的决心。从某种意义上,形成一种精神的传递,用新的眼光看待古老的哲思,总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仁义好汉《水浒传》:108单将梁山泊聚义,以“官逼民反”为主要故事情节的线索,写出一群好汉不畏封建强权,在压迫剥削中的人民的斗争史,是矛盾激化后不得不反的反抗悲剧。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堪称为一部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

展开全文

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整个故事打下大的格局基调。是他所带领的农民起义的发生经过结果的全过程的描写,从起初的个体觉醒到后来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塑造出宋江这一农民起义的领袖形象。从故事里展现出北宋末年真实的政治和社会情况,让后人有证可察,有理可依,有典可引。

高俅发迹,“乱自上作”,贪官污吏、地方恶霸,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会引发反抗。但碍于思想的局限性,宋江在事业终于成功时却选择放弃,面对统治者的招安,他无法逾越内心的坎,事业毁于一旦。客观上说,这也是为体现出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为何总是失败的原因。有大量资料表明,《水浒传》的作者是为歌颂农民起义,肯定他们的斗争精神,而作本书。

邪不压正《西游记》:八十一难西天取经路,漫漫长路中的妖魔鬼怪众多,但一直坚定走到西天的,只有团结互助、带着执着信念的师徒四人和白龙马。以唐僧取经为主要线索,将真实的危险妖魔化,是作者想展现的明代社会现实。

从石猴出世开始,唐僧的身世,再到三个徒弟依次拜师保护唐僧,路途上的艰难险阻,无一不在赞扬宝贵的勇敢向前和忠心不二的精神。其中还饱含着反抗的精神和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的信仰,比如说叛逆但是又一心保护唐僧的孙悟空,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的形象。

忠心不二《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其开篇词可以说很形象的对全书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吴、蜀、魏三国政治斗争引发的军事斗争激励,其中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最能体现风云人物的风采。

作者罗贯中因为自己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动荡,本着深知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借东汉末年的历史,与三十六计融合,才创造出这一本恢宏巨作。书中所描绘的董卓之乱、三国鼎立等成为最引人入胜的情节,他不是简单的故事叙述,而是在搭建好的历史舞台上,一一上演磅礴的战争场面,令人观后形成自己的反思,对忠义形成自己的思考。

痴痴傻傻《红楼梦》:贾、史、王、薛,兴衰盛负全在宝玉的眼中,反映出的却是整个封建社会盛极必衰的至理。以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探讨,取代“花烛洞房,题名金榜”的千篇一律的题材,是新颖的、也是更悲哀的故事。贵族三代,终究也只落得个衰败死亡的下场,

曹雪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几分心酸几分无奈,无耻堕落的家族成员,伪善、欺诈、贪婪终究会让这个群体走向没落的深渊。它还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清朝末年的民俗制度、社会风气和饮食建筑等都具有极强的可研究性。

还有两本到底是什么书呢?

四大名著固然有其不可否认的价值,但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本有六大名著。因为各种原因有两本被删掉,我们现在才知道四大名著,那么被删掉的两本书都叫什么呢?

志怪山鬼《聊斋志异》,全书上下尽五百篇短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不尽其数。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倩女幽魂》和《画皮》系列,通过狐仙鬼魅的恋爱故事,表达出作者认为现实世界纷繁复杂“人不如鬼”的想法。与此相似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代表还有《连城》、《宦娘》等。

当然它不仅有爱情题材,还有对科举制度读书人的摧残的抨击,比如《叶生》、《王子安》等。《促织》、《梅女》等则是为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与人民所受到的压迫而作。总而言之,这本书中饱含着蒲松龄面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内心的反抗和抨击。

广为流传《儒林外史》,

“楔子、幽榜”写尽一个朝代二百四十八年。“富贵功名”,“人性险恶”,白话里道出讽刺技艺,它被看作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高峰。以小说的形式直接抨击社会现实,它还是当时第一部。人们大多听过这个名字,但对其内容可能并不熟悉。

但若是选取其中的文章为例,大多数人都是读过其中一二的。比如说我们中学时期就已经学习到的名篇《范进中举》,就是来源于本书。作为一本讽刺性小说,它的写作手法十分的坚持自我,鲁迅评价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则说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可以看出这本书能达到的深度不是前面五本所能企及的。

而《儒林外史》尽管在国内的名气不如前五本书,但它却是六大名著中最广为流传、且最具影响的一本。不仅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不同的国家,还有学者认为《儒林外史》是可以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一本绝世好书,他甚至可以和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等不朽的名人的作品放在同一地位等同看待。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这六本书里有着作者最想表达的灵魂,与之对话,在文字中感受历史的兴衰,无疑是一件令人充满惊喜的事情。“读者的好恶能决定书的命运。”一本好书,能够使一个人转变自己的想法,受益一生。《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虽然没有在形式上与四大名著并称,每一本书都有其特别之处,年轻人得闲时看看,总会有所收获。

资料来源:

《中华世纪坛序》

《四大名著》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