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中国现代雕塑的概况
- 清彩塑惜春作画像的介绍
- 泥人张彩塑价格
- 泥人张彩塑的历代传人
- 泥人张的优美句段
- 天津古文化街上正宗的泥人张店是哪家
- 泥塑的历史
中国现代雕塑的概况
20~40年代,在各种展览会上出现了较多的肖像作品,也有抒情性的作品与少量的浮雕。最早有留学美国、英国攻雕塑与油画的李铁夫,他与梁竹亭、陈锡钧都作过孙中山像。较早的肖像作品有:李金发的《蔡元培像》(1925),江小鹣的《马相伯像》、《谭延闓像》、《胡文虎像》,张辰伯的《梁启超像》,潘玉良的《王济远像》,张充仁的《春》,廖新学的《少女》,滑田友的《陈散原像》,梁竹亭的《高剑父像》,王朝闻的浮雕《毛泽东像》等。抒情性作品有黄土水的《山地牧童》,张充仁的《春》雕塑,柳亚藩的《人类的悲哀》,金学成的《少女》雕塑,滑田友的《沉思》、《轰炸》,傅天仇的《抗战八年赞》、《暴风雨》,叶络、苏晖等的民间彩塑和滕白也、郑可等人的动物雕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架上雕塑创作有了新的发展。70年代以后,木、石、青铜等硬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在雕塑语言的探索方面也有很大进步。代表性作品有:袁晓岑的《母女学文化》(1951)、潘鹤的《艰苦岁月》(铸铜,1957,见彩图《艰苦岁月》(中国现代))、龙德辉的《觉醒》、郭其祥的《百万农奴站起来》(1960)、田金铎的《稻香千里》(石雕)、孙纪元的《草原民兵》、 陈道坦的《大庆人》(1964)、刘焕章的《少女》(木雕)、王济达的《边防英雄》(1972)、唐大禧的《海的女儿》
(石雕,1977)、张德蒂的《小达娃》(1979)、程亚男的《夏天》(木雕,1979)、田世信的《欢乐柱》(木雕,1982)、刘小岑的《家乡的河》(铸铜,1984,见彩图《家乡的河》(中国现代))、杨冬白的《饮水的熊》(石雕,1984)等。在肖像雕塑方面,比较突出的作品有:王朝闻的《刘胡兰像》(1951,后来放大型纪念碑雕塑)、张松鹤的《鲁迅》(1974)、贺中令的《白
山魂》(石雕,1984)、邢永川的《杨虎城将军》(石雕,1984)、钱绍武的《江丰》(石雕,1984)等。此外,还有周轻鼎、王合内、刘政德、周国桢、滕文金、郑于鹤等人创作的各类小型雕塑作品也有广泛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缅怀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各地先后建造了不少纪念碑,如1949年在山东临沂建立的《革命烈士纪念塔》,1955年在辽宁大连建立的《苏军烈士纪念碑》(青铜,卢鸿基作)。50年代规模最宏伟的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活动。该碑是根据1949年 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兴建的。1952年 8月1日动土,1958年5月1日揭幕。
纪念碑按照民族形式设计,形式崇高、肃穆,碑高37.94米,碑座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分嵌有10块反映中国人民近百年来革命斗争史迹的大型浮雕,为雕塑家、画家共同设计,由优秀民间艺人雕刻而成。内容为:《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游击战》和《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见彩图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中国现代))、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参加创作的雕刻家有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张松鹤、萧传玖、傅天仇、王丙召等(见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其他重要的烈士纪念碑还有:《英勇就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石雕,南京,集体创作,1979),《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5月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石雕,四川石棉县,叶宗陶、许宝忠、高彪作,1982),《渡江胜利纪念碑》(石雕,南京,集体创作,1986),《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青铜,四川泸定县,隆太成、叶毓山作,1986),《歌乐山烈士纪念碑》(石雕,四川重庆,叶毓山作,1986)。属于工矿史纪念性雕塑的有《克拉玛依矿史纪念碑》(水泥,新疆,集体创作,1984)等。革命家、烈士、文化名人的纪念像,重要的有萧传玖作的《鲁迅像》(青铜,上海,1956),尹积昌、詹行宪、廖加复作的《孙中山像》(水泥,广东,广州,1958),冯德安、程义宏、高全芳作的《刘文学像》(水泥,四川,1961),庞及轩、杨美应、赵判吉作的《雷锋像》(玻璃钢,1971),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毛泽东像》(石雕,集体创作,1977),上海宋庆龄墓的《宋庆龄像》(石雕,集体创作,1983),章永浩作的《马克思、恩格斯像》(石雕,上海,1984),李维祀作的《林则徐像》(青铜,福州,1985),应真华、仲兆乃、许叔阳作的《秋瑾像》(石雕,浙江,杭州),刘开渠作的《萧友梅像》(青铜,上海),曾竹韶作的《孙中山像》(青铜,北京,1986),傅天仇作的《周恩来像》(青铜,天津,1986)等。 纪念性雕塑较早出现的有作于民国初年的《史坚如像》。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许多雕塑家都创作过孙中山纪念像,分别建立于广州、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等地。较早的为1925年11月建于上海市中心的《孙中山立像》(江小鹣作)。1935年曾进行孙中山像评选活动,获得首选的为滕白也所作《孙中山演说像》。
在此前后,雕塑家们为已逝世或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民主革命家创作了不少纪念像。如陈锡钧作的《程壁光铜像》,李金发作的《邓仲元像》、《伍廷芳像》,江小鹣作的《陈英士像》、《黄兴像》等。抗日战争时期和胜利后,王子云、王临乙、梁竹亭等人曾设计或创作过抗日英雄纪念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刘开渠1934年所作《八十八师淞沪阵亡将士纪念碑》(铸铜,建于杭州西湖)、《无名英雄铜像》(铸铜,1943,建于四川成都)。战斗在敌占区的新四军美术工作者在枪林弹雨中创作了《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1943)和《新四军淮北解放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1944),塔上分别铸有新四军战士铁、铜像,为芦芒所设计。在黑龙江哈尔滨烈士纪念馆,由苏晖等人合作创作了《无名英雄纪念碑》(1948)。 在城市环境雕塑方面,较早的成功作品是北京农业展览馆两座群像雕塑,为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集体创作,完成于1959年。作品融汇了西方雕塑和民族雕塑技法的长处,以群像形式表现出了中国人民昂扬奋发的自强精神。较早出现的大型园林雕塑作品为哈尔滨沿江公园的《天鹅》(苏晖作,1963)等组雕。
与城市环境结合得比较好的优秀作品有,建于广东珠海市海滨的《珠海渔女》(石雕,潘鹤、段积余、段起来作,1982),重庆长江大桥桥头组雕《春夏秋冬》(铝合金,集体创作,1984),分别建于北京和平里的《和平鸽》(青铜,王一林作,1984)、正义路的《读》(石雕、司徒兆光作,1985)、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的《寓言组雕》(石雕,刘政德作,1985)等。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群雕》(石雕,尹积昌、陈本宗、孔凡伟作,1959)和深圳市委大楼前的《孺子牛》(青铜,潘鹤作,1984)被视为城徽或一个新兴城市的精神象征。
应外国邀请或赠送给外国的大型雕塑作品,比较重要的有《吉布提共和国烈士纪念碑》(青铜,吉布提人民宫,李守仁作,1985),《和平》(石雕,日本长崎和平公园,潘鹤、王克庆、郭其祥、程允贤作,1985),《走向世界》(青铜,瑞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田金铎作,1986),《白求恩像》(石雕,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司徒杰作,1986)。 近代各类民间雕塑艺术相当繁荣,出现一些杰出的民间艺术家。比较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有天津泥人张艺术的代表作家张明山作的《蒋门神》、张玉亭作的《钟馗嫁妹》、张景祜作的《惜春作画》,江西南昌范振华的木雕人像,广东石湾刘传的人物陶塑、区乾的动物陶塑,福建泉州江加走的木偶头像,以及北京汤子博(见面人汤)、郎绍安等人的面塑
等。在60~70年代,部分专业雕塑家学习、汲取民间泥塑经验,和民间艺人一起创作了一些以阶级教育为题材的泥塑群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四川大邑的《收租院》, 共有与真人等大的泥塑人像114个,真实地表现了土改前农民向地主缴租时受到的敲骨吸髓的剥削情景。此外,在一些工厂、矿山也有过一些类似性质的作品。
清彩塑惜春作画像的介绍
彩塑惜春作画像,清,高36.5cm。此彩色泥塑组像是我国著名的天津第一代“泥人张”张明山,字长林的作品。
泥人张彩塑价格
泥人张彩塑为天津市的一种民间文化,著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作为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天津艺人张明山于19世纪中叶创造的彩绘泥塑艺术品,现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被公认为是天津的一绝,早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就已经享有很大声誉。泥人张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泥人张彩塑
发祥地
天津
创始期
清代道光年间
创始人
张明山
艺术特征
彩绘泥塑艺术品
文化定位
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1背景介绍
2历史沿袭
3艺术特色
4制作工艺
5历代传人
折叠本段背景介绍
“泥人张“是,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家糊口。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折叠本段历史沿袭
据记载,闻名海内外的天津“泥人张“的创始人张万全、张明山父子因捏泥人的一手绝活,早在道光年间(1826年)即受到清宫廷赏识,被召进紫禁城为皇家捏制各种“御制“彩塑,一时受宠,登入大雅之堂。1915年,在美国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泥人张“走出国门,16件作品参加了展览,获得了名誉奖,并在南洋各地巡回展览,获奖状、奖牌20多件,有些国家将“泥人张“彩塑作为中国“特产“收藏或陈列观赏。1957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泥人张“彩塑艺术专题片并在全国上映。1 97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天津彩塑作品》发行海内外。“泥人张“彩塑艺术品行销世界各地,受到国外友人的称赞。亚、欧等许多国家曾几次特邀“泥人张“专业人员出国献艺,进行中西交流。日本芦屋市一座中国近代美术馆中,为“泥人张“彩塑设立了专题陈列室。1985年古文化街修建后,设“泥人张“专店出售各种“泥人张“彩塑,深受世人喜欢。2006年,“泥人张“被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时至今日,“泥人张“由创始人传到第六代,传承人中有两支力量,一为张姓本家,二为异姓承袭,如逯彤、陈毅谦等。
折叠本段艺术特色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泥人张彩塑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故又称为架上雕塑、彩塑艺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运用于各种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折叠本段制作工艺
“泥人张“制作泥人的秘方是不为世人所知的绝招,张家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其主要原因是张家所使用的泥是经过特殊加工的。“泥人张“制作泥人所用的土是天津西郊古河道地下1米处的一层红色黏土(俗称胶泥),这里的黏土粘性极强,含沙量特别小。张家老宅的院内设有一高一矮相连的两个池子,将这种黏土放入高池内,注入水将土搅拌成泥浆,通过高池与矮池底部相连的一个设有铁丝网的孔洞将泥浆挤进矮池。过滤后的泥浆晒干打坯。
打制时,将一定量的黏土放在一条青石板上,用一柄木棰反复砸制,一边砸一边加入棉絮,直到将成比例的棉絮全部砸进胶泥内,外部看不到棉絮为止,将胶泥掰开后,能看到均匀的棉丝为最好,其间又添加了什么,就不为人知了。打制成型的土坯被称为熟土,每块重量在5公斤左右,用油布包好,放入地窑内保存,随用随取。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绝对不会开裂。
“泥人张“作品的制作功夫在手上,一个作品的完成有80%要靠手上的技巧,在手指达不到的地方才用工具帮忙。泥人在手中捏、挤、拉、抻,手中的工具随时配合搓(条)、拍(大型)、压(衣纹和五官等)、滚(表面光平),在行云流水之中,一件完美的作品便跃然出现。泥人做好后,要放在阴凉处风干,一般要3天左右,再用砂纸打打磨,纯土制的泥人就算成功了。而如果是彩塑作品,在捏制完后要放入窑内低温烧制,之后再用颜料上色。“泥人张“制作泥人的过程也是有讲究的,要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先粗后细,具体的就是先做头再根据比例做身子,老辈“泥人张“做的泥人头是活动的,手也是活动的。 .
折叠本段历代传人
创始人
张明山出生于1826年(清道光六年),其父张万全以捏制和出售泥制玩具为生。张明山从8岁起就帮父亲制作,掌握了泥塑全部过程,十二三岁时,技艺已超过其父。张明山为人捏像时,只需对面座谈,顷刻即可完成。他制作的泥人在宫南、宫北大街销售,颇受欢迎。
张明山的作品有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有戏剧中的人物或情节塑像,有取自神话中的人物,还有各界知名人物的肖像,以及他所熟悉的劳动人民形象。在50岁左右时,其彩塑受到清宫廷赏识,他被召进紫禁城,后返回天津。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病逝,终年80岁。
第二代传人
张明山去世后,由其五子张玉亭和六子张华棠继承事业。张华棠早逝,“泥人张“的第二代传人为张玉亭。
张玉亭生于1863年(清同治二年),从13岁始与父亲张明山一起做泥人。在其父创建的“塑古斋“中边学习,边生产。张明山去世后,“塑古斋“由张玉亭管理。洋务运动兴起后,泥塑等艺术品社会需求量增加,张玉亭便组织家人集体创作。其中有张玉亭之子张景福、张华棠之子张景祜、和孙辈的张铭、张锟。他们集体创作了2万多件作品,由张玉亭、张华棠之友张月廷在估衣街开设的同升号销售。
张玉亭在继承“泥人张“彩塑创作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张明山的作品大多是人物静态形象,而张玉亭的作品则注重在动态中寻找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张玉亭作品的题材多是反映贫民生活的各个侧面。
“泥人张“一二代作品是艺术发展的高峰期。1915年在美国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泥人张“参展了16件作品,获得名誉奖。“泥人张“作品还在南洋各地展览,获奖状、奖牌20多件。有些国家将“泥人张“作品作为中国特产收藏或陈列。
第三代传人
“泥人张“第三代传人是张华棠之子张景祜、张玉亭之子张景福和张景禧。张景祜的作品吸收前两代的优点,在解剖学和透视法方面都有新的探索和运用,并注重彩绘效果和装饰美。代表作有历史故事“将相和“、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惜春作画》(组)等。1949年以后,张景祜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第四代传人
“泥人张“第四代是张景福之子张铭、张景禧之子张钺和张景祜之子张锠。
1959年,天津成立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由第四代传人张铭担任领导和教学工作。彩塑工作室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联合向社会招生,进行文化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培养了一批彩塑人才。
第五代传人
“泥人张“第五代传人是张铭之子张乃英,其作品吸收了前几代人的精华,更加贴近生活,创作了许多成组成套的系列作品。他塑造了名著《水浒传》中的一百多个人物。张乃英被安排在天津艺术博物馆工作,专门从事彩塑艺术研究与创作。
第六代传人
“泥人张“第六代传人是张乃英之子张宇
大小不同 价格不同 几十到上百上千 都有的
泥人张彩塑的历代传人
创始人
张明山出生于1826年(清道光六年),其父张万全以捏制和出售泥制玩具为生。张明山从8岁起就帮父亲制作,掌握了泥塑全部过程,十二三岁时,技艺已超过其父。张明山为人捏像时,只需对面座谈,顷刻即可完成。他制作的泥人在宫南、宫北大街销售,颇受欢迎。
张明山的作品有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有戏剧中的人物或情节塑像,有取自神话中的人物,还有各界知名人物的肖像,以及他所熟悉的劳动人民形象。在50岁左右时,其彩塑受到清宫廷赏识,他被召进紫禁城,后返回天津。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病逝,终年80岁。
第二代传人
张明山去世后,由其五子张玉亭和六子张华棠继承事业。张华棠早逝,“泥人张”的第二代传人为张玉亭。
张玉亭生于1863年(清同治二年),从13岁始与父亲张明山一起做泥人。在其父创建的“塑古斋”中边学习,边生产。张明山去世后,“塑古斋”由张玉亭管理。洋务运动兴起后,泥塑等艺术品社会需求量增加,张玉亭便组织家人集体创作。其中有张玉亭之子张景福、张华棠之子张景祜、和孙辈的张铭、张锟。他们集体创作了2万多件作品,由张玉亭、张华棠之友张月廷在估衣街开设的同升号销售。
张玉亭在继承“泥人张”彩塑创作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张明山的作品大多是人物静态形象,而张玉亭的作品则注重在动态中寻找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张玉亭作品的题材多是反映贫民生活的各个侧面。
“泥人张”一二代作品是艺术发展的高峰期。1915年在美国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泥人张”参展了16件作品,获得名誉奖。“泥人张”作品还在南洋各地展览,获奖状、奖牌20多件。有些国家将“泥人张”作品作为中国特产收藏或陈列。
第三代传人
“泥人张”第三代传人是张华棠之子张景祜、张玉亭之子张景福和张景禧。张景祜的作品吸收前两代的优点,在解剖学和透视法方面都有新的探索和运用,并注重彩绘效果和装饰美。代表作有历史故事“将相和”、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惜春作画》(组)等。1949年以后,张景祜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第四代传人
“泥人张”第四代是张景福之子张铭、张景禧之子张钺和张景祜之子张锠。
1959年,天津成立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由第四代传人张铭担任领导和教学工作。彩塑工作室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联合向社会招生,进行文化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培养了一批彩塑人才。
第五代传人
“泥人张”第五代传人是张铭之子张乃英,其作品吸收了前几代人的精华,更加贴近生活,创作了许多成组成套的系列作品。他塑造了名著《水浒传》中的一百多个人物。张乃英被安排在天津艺术博物馆工作,专门从事彩塑艺术研究与创作。
第六代传人
“泥人张”第六代传人是张乃英之子张宇
泥人张的优美句段
中国近现代天津民间彩塑艺术世家的俗称。泥人张
彩塑系用细泥,通过捏塑而成,作品一般高不过尺,多
取材民间传说、神话人物及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等文学
作品,其形象塑造,常采用写实手法,造型准确,人物
形象生动逼真,具有个性特征,色彩讲究旧、雅,自然
谐调,深受人们的喜爱。泥人张自清代道光年间由天津
民间艺人张明山始创后,代代相传,至今已有百余年的
历史。
张明山,原名长林,字明山,以字行世。祖籍浙江
绍兴,生于天津。其父张万全,善作泥塑,并以此为生。
张明山8岁起随父学艺,13岁时已能独立创作,至18岁时
已名闻于时,人称泥人张。他的彩塑人物,善于细致入
微地刻画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注意人物的心理表现,
静中求动,富于文气。他的雕塑技法严谨流畅,变化丰
富,彩绘善用粉色与重色相结合的方法,风格典雅,明
快秀丽。其代表作有《渔樵问答》、《蒋门神》、《孙
夫人试剑》、《严振像》等。
张明山:《渔樵问答》
张明山之子张兆荣,字玉亭,艺承家学,又有新创,
作品注重反映平民生活,善于从动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
感情,追求人物描绘的生动性和情趣。代表作有《吹糖
人》、《哈欠僧》、《挖耳僧》、《三娘教子》、《渔
归》、《锺馗嫁妹》等。《锺馗嫁妹》是取材民间传说
的大型组塑,刻画数十个人物,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中
国城市中的各种渣滓败类的丑态及其特征。作品中人物
面部和动作的漫画式夸张,以及整个色调的青灰色处理,
既渲染出森森鬼气,又反映出一种独特的彩塑风格。
张兆荣:《渔归》
张景祜,系张兆荣之侄。他9岁学艺,经过长期的勤
奋努力,终成第三代泥人张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除传
统题材外,还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同时亦
曾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采风创作,扩大了彩塑
的表现范围。所塑人物,造型严谨,色彩较绚丽,动态
处理微妙含蓄,在处理多人物塑造时,注意各个人物之间
的疏密组合和神情的呼应安排,达到了变化统一与丰富
和谐的境地。代表作有《欢迎太平军》、《惜春作画》、
《母与子》、《选花布》、《将相和》、《友谊花盛开》、
《泼水节》等。张景祜曾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
艺美术学院、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教学、创作和
研究工作,并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
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自张明山先生创始,历经四代流传,至今已180年历史。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匠心独特,形成了独立的体系,达到了形神兼备,令人爱赏不已。郭沫若、赵朴初、吴作人、徐悲鸿等大师都分别题词、著文予以颂扬。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以及香港、台湾、美国、荷兰、日本、韩国等电视台都进行过专题报道。
泥人张彩塑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故又称为架上雕塑、彩塑艺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运用于各种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它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
塑造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摄氏度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
彩塑的用色,现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裂、脱落、褪色,不能长久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使用丙稀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
天津古文化街上正宗的泥人张店是哪家
你要买正宗的泥人张,那就看作品的作者,有作者的那是正宗的,那个价格可就高了,几十块钱都不是纯手工的,都是模子做的,也就无所谓什么正宗不正宗了,不信你去买个没牌子的而且泥人张店里也有同样样子的泥人,你比一下,一模一样,因为它们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泥塑的历史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
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
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扩展资料: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
泥人张彩塑适于室内陈设,一般尺寸不大,约40厘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泥”。经艺术家手工捏制成型,自然风干,再施以彩绘。
惠山泥人品类丰富,分为粗货、细货两大类。粗货又称耍货,主要以吉祥祈福为题材,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其造型夸张,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主要供儿童玩耍。细货是以手捏为主塑造艺术形象。
内容大多以戏剧题材为主,故称手捏戏文。也捏佛像和反映现时生活的作品。一件作品从脚捏起,从下到上,由里到外,分段组合,一气呵成。
在彩绘上则以细腻的笔触,从头到脚,从人物表情到衣服褶裥作精致的描绘。手捏戏文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型场景,突出戏剧人物的瞬间神态,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悦目,装饰精美,历久不衰。是人们家居的装饰品和送礼的佳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