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花宝鉴全文免费阅读((耽美)那些古文耽美小说值得推荐)_宝鉴_花月_京城
本文目录
- (耽美)那些古文耽美小说值得推荐
- 品花宝鉴的作者简介
- 品花宝鉴中魏聘才从哪里来到京城的
- 品花宝鉴这么垃圾
-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耽美)那些古文耽美小说值得推荐
1. 天下第一 by 清静(强攻强受、经典结局)
2. 七小福闯江湖 by 清静(昊天系列的第二部分,十分温馨搞笑)
3. 长风万里 by seeter(强攻强受,极具气势,有个不错的结局)
4. 一个爹爹三个娃 by NIUNIU(风维)(搞笑文必读,创意最佳)
5. 南极星 by NIUNIU(风维)(情节跌宕起伏,有个人见人爱的最佳配角)
6. 西若东离 by 紫轩(古龙文风,不到最后不会知道真相)
7. 月华御天 by 紫轩(玄幻文的代表作,一开始文笔有些生涩,后面便越来越好)
8. 凤于九天 by 风弄(最长的古代耽美文,不用多介绍了吧)
9. 奴才 by 风弄(轻松诙谐的文风,所幸叛逆的玉郎遇上的两个小攻都没有施虐的爱好,否则……)
10. 谢长留 by 菖蒲(凤凰)(强攻强受,人物对话很经典)
11. 落日烟华 by秋叶影(情节不怎么样,但此文妙在文笔功底一流,有个倾国且富有心计的小受)
12. 天书 by 魈(少见的配对形式,轻松的文风)
13. 青玄 by kawalu(经典悲文)
14. 只是当时的惘然 by千千千寻(又一经典悲文,且看完后让人郁闷半天)
15. 莫笑言 by 树梢(机关算尽)
16. 为谁来去为谁还 by恋莲、猫合(虽较为简短,但却深入人心,人物塑造也很成功,是篇悲剧)
17. 醉卧红尘 by水月华(堪称玄幻文第一,文笔流畅优美,但最令人感动的是其中人物的执着,正如水大所说,无论结局对看者而言是悲是喜,但文中各人实际上都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
18. 燕歌行 by慕容(气势磅礴的大作,看文武全才的主角如何周旋于各个狠角色之间)
19. 短刀门 by 暗夜流光(非常实际的耽美古文)
20. 烟雨江湖 by 少紫 (将江湖恩怨描写的畅快淋漓,主角是个坚强而痴情的小受)
品花宝鉴的作者简介
作者陈森(约1797~约1870),字少逸,江苏常州人。他科举不得意,道光中寓居北京,熟悉梨园旧事,遂以清代乾隆、嘉庆中优伶生活为题材,写出《品花宝鉴》前30回。道光二十九年(1849)作者自广西返京,始成全书,共60回。作者将优伶中的佳人,狎客中的才子,二者之间写得情意缠绵。
品花宝鉴中魏聘才从哪里来到京城的
从江西做马车到的京城。《品花宝鉴》是200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清陈森编写。该剧情处在第16章魏聘是从江西做马车到的京城。《品花宝鉴》,又名《怡情佚史》、《燕京评花录》。全书共60回。是清代道光年间问世的一部颇有特色的小说。本书写名士(落魄不羁而又才学的文人)与梨园名旦(男扮女装的戏曲演员)之间的缠绵悱恻的感情生活,以北京为背景,故又名《燕京评花录》。
品花宝鉴这么垃圾
《品花宝鉴》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共60回,坊间传言为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是中国最富盛名的描写同性的巨作。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花月痕》,清人魏子安所作小说。此书是后来鸳蝶派的滥觞,象徐枕亚的《玉梨魂》从小说名字和内容都是学它的。
这部书有名,其实也只有名在里面的诗词,缠绵悱恻,哀感顽艳,都是香奁体。清末的文人很欣赏这些诗,张恨水早期的小说里也常引用这里的诗词。如果满分为一百分的话,小说最多只能打个六十分,诗却可以打上七十。可这些诗也过于绵软香艳,读过一些,就觉得无味了。我初读此书是在中学里,十多年了,记得的只有两句:“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这两句因为太有名了,很多人都能上口,可知道它出自于《花月痕》的,又有几人?不免有点数典忘祖了。
清末这一类小说颇多,但写得好的并不多。除了《花月痕》以外,陈森的一部有点变态的《品花宝鉴》写得还不错,但里面的诗词却比《花月痕》差远了。如果《品花宝鉴》还能打个六十五分,那里面的诗最多也只有五十分了。
《花月痕》里,因为诗词实在太多,每一回都有诗,但大多都千篇一律,多选也无谓,选上一词一诗可矣。尝鼎一脔,可知全味,尽管这全味不见得如何味道好。
第十五回诗: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此诗是书中女主角杜采秋写给男主角韩荷生的。这首诗,依我看来,也是全书中最好的一首。而首二句,又是一诗之冠。一首诗,起二句太好,并非好事,试读古来的名句,有哪一句是一首诗的起句?起句起得太好了,后面的句子就成了狗尾续貂。象此诗,有了头两句,后面的几句读过便忘。其实这两句诗本是一对,也不适合作起句,何况这两句,已是意尽,再接些滥熟之句,反而多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