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树欲静而风不止什么意思)_树欲静而风不止_父母_孔子
本文目录
- 树欲静而风不止什么意思
-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
-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
- 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什么意思
-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是什么
- 树欲静而风不止什么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是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什么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ùyùjìngérfēngbùzhǐ。谓树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这句话常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停”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造句:
1、树欲静而风不止,敌人又破门而出,公开地来同人民较量了。
2、人民渴望和平,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总是企图制造混乱。
3、树欲静而风不止,杀戮造就了历史,历史造就了杀戮。
4、人民饱尝了战乱的苦,渴望生活安宁,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反动派总是要兴妖作怪。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出处
先秦·孔子弟子所著《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二、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三、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得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莫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以致耽误了赡养双亲的时间,这是过失之一。我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对君上对国家没有贡献,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很早就断绝了来往,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于是就此辞世。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十之有三。
创作背景
《孔子家语》一书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唐颜师古注《汉书》时,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语”。《孔子家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对研究儒家学派(主要是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赏析
《家语》保存了最原始和可靠的材料。《家语》保存了一大批比较原始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地方明显地胜于其他相关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校勘价值。
《论语》是传统的第一手材料,但是《论语》篇幅短小,语言简略,难以尽展孔子等人思想言行的全貌。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家语》都要高出《论语》很多。仅从规模上讲,《论语》仅有一万六千多字,而《家语》却比《论语》多出近四倍。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
【解释】: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造句:
1、我想自己忍一忍,道个歉就算了,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她却纠缠不休。
2、李启铭酒后开车肇事,一句我爸是李刚顿时引起社会舆论哗然,几个月过去了,越闹越大,真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所以要尽早的孝敬自己的亲人,这样才不会有遗憾。
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什么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春秋·孔子《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
扩展资料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叹息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服侍,现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鱼以“树欲静而风不止”,来比喻他痛失双亲的无奈。树大不喜随风摆动太多,否则便枝歪叶落;无奈劲风始终不肯停息,而树木便不断被吹得摇头摆脑。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
因为这缘故,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是什么
您好,首先很高兴为您解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这句话中,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这句话的含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万事万物存在让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人之一己好恶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改变世界来适应自己,只能调整自己去适应客观物质世界。第二层含义就比较通俗了,大致意思就是告诉人们要孝顺父母,要珍惜身边人。
这句话的释义:
1、释义一:万事万物都有让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我们需调整自己适应客观物质世界。
首先,这句话以树喻人,树想要静静地待着,但是风却不停地吹动着它,让它无法保持安静状态。
就像树木无法把控风一样,人许多时候也无法把控外在世界。人虽然十分聪明,而且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创造的现代文明可以说是奇迹。但人类即便再强大,不管是人事,还是万物生长变化,物质世界始终存在一个客观规律。所谓“世事无常”,大概就是说人无法把控外在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于是,想要静止的树木被风吹得不停晃动;而人所面对世事,也存在许多无可奈何。
所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第一层释义,大抵就是在告诉人们,即便我们再强大,物质世界依旧存在我们无法左右的客观规律。许多时候,我们实在无法强大到改变世界,去让世界去适应我们;更多时候,我们需要调整自己,去更好地融入世界。
2、释义二:当父母还在时,珍惜时光,好好孝顺父母,珍惜身边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第二层释义就比较好理解了,大概就是在告诉我们,当我们的父母还在时候,就要好好珍惜父母在身边的时光,多陪陪父母,好好孝顺父母。要知道,现实生活中“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例子确实不少。
我们中应该有许多人在自己还是个孩童的时候就立志要好好读书,以后找个好工作,然后带父母到处游山玩水,让省吃俭用的他们可以吃好喝好吧。但是等我们真的长大了,真的有工作的时候,却忙得不得了。明明是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而辛苦工作,反而因为工作繁忙让陪伴父母都成了奢侈,以至于等到父母过世以后,才追悔莫及,后悔自己在父母在世的时候,没有好好孝敬他们。
要知道,人死无法复生,过了就是过了,父母逝去了,就再也无法“不耐烦地挂掉父亲电话”、“急冲冲地吃几口母亲做的饭”了。因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能很好地提醒我们,趁着父母还健在,自己还有机会,要好好孝顺他们,要珍惜身边人。
总结:
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却陪他们变老,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要抓住现有的时光,好好尽孝。“想尽孝,要趁早”,不要让迟来的爱成为终身的遗憾,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什么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是什么
1、“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就是:树想要安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迫使着树晃动。这个词经常用来比喻事情往往不能遂人的心愿,还可以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这句话是出自汉朝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其实这只是上半句,还有下半句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年轻的时候想要赡养老人,但是因为没有钱,所以要在外拼命的打拼,终于等到自己有钱了,想要回家赡养自己的父母,但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老了,身体也变得非常不好,还没等到儿女们真正的尽孝他们就死了,非常可惜。
3、其实这句话就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当初他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很少留在家里供养父母,等到他想到要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的时候,他们已经去世了,非常绝望。皋鱼以“树欲静而风不止”来比喻他痛失双亲的无奈。风不止既是树的无奈也是孩子的无奈。
4、所以,每当说到这句话的时候人们应该都是非常伤心的,因为它包含的意思太深刻了,能够触碰到人的心灵,当人们听了以后会想起自己的父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