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韩国位列七雄的申不害变法最终失败,是因为有什么缺陷?申不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申不害_变法_韩国

本文目录

  • 让韩国位列七雄的申不害变法最终失败,是因为有什么缺陷
  • 申不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申不害变法的主要内容
  • 申不害曾在哪个国家变法
  • 申不害变法为什么失败
  • 申不害变法与商鞅变法相比有哪些重大的缺陷
  • 申不害变法介绍 申不害变法简介
  • 同样都是春秋时期变法,为何申不害变法会失败
  • 大秦帝国之申不害变法

让韩国位列七雄的申不害变法最终失败,是因为有什么缺陷

申不害在韩国推行的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的一股清流,不同于秦国商鞅变法、魏国李悝变法的成功。申不害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韩国在兵力、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强化,使得韩国位列战国七雄,但由于变法目的不纯粹、变法措施无体系、变法执行不彻底,最终导致了失败。

1.申不害的变法目的很不纯粹,为的是韩昭侯一人的权力和个人的富贵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的目的,实际上是改变韩国弱小,夹在大国中间受欺负的地位,换句话说是为了保证韩昭侯的个人权力。所以,在变法目的上其与商鞅变法有很大的不同。商鞅变法为的就是国富民强,哪怕最终由于政治斗争被车裂,但其变法成果却被延续。

申不害变法主要为君主服务,富国强兵属于意外的收获,所以在变法的实施和变法的制定中,始终将韩昭侯的权力超然物外,尽管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封建王权的要求,但实际上在此目的下的变法成果会大打折扣。

且在此导向下,大臣均以取悦韩昭侯为个人富贵考量,并没有从真正为国家长远考量,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2.申不害的变法内容覆盖很广泛,但都是随性而为的措施,并没有形成体系

申不害变法中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军备、考察官员、奖励农耕等很多方面。其中取得显著成果的是有关民生的农耕措施,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变法,都因为具体措施的朝令夕改和君主的个人喜好而混乱。

比如对官员的考核中,前期制定的导向十分有效,让官员们恪守自己职责,裁撤了冗余的人员和碌碌无为的作风,但是到了后期之后,有些就是韩昭侯一时兴起制定的措施,对官员有“吹毛求疵”之嫌。

申不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申不害的变法有着一个很大的缺陷,相比起商鞅变法来说,申不害过于重视“术治”,而“术治”只能强一时强不了万世。和秦国最大的区别就是秦国的变法的根本是法,而韩国申不害变法的却并不彻底,其中有着很多的人的成分,所以说商鞅变法之后虽然秦孝公死了、商鞅被五马分尸了,但是这种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了,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而韩国则是韩昭侯死后,各种制度都被废除了。

所以说申不害的变法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因为君王的能力的缘故,这样的措施碰着一个无能的君王就很难实施下去,而很不幸的是韩昭侯在变法开始后没有多少年就死了,之后继位的韩国君王的才能比起韩昭侯有着不小的差距更不要说和中兴秦国的秦孝公相比了。

申不害是战国时期的法家名人,他在当时韩国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变法,很好的增强了韩国的国力,使得韩国国内的百姓安居乐业,外敌入侵减少,很长的一段时间韩国都处于发展壮大的局面之中,但是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实在不好,再加上支持变法的韩昭侯的早死,最后申不害的变法还是没能从根本上拯救韩国。

申不害变法的主要内容

1、变法内容: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实行进一步改革,并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术“加以改造,提出了一整套“修术行道“,“内修政教“的“术“治方略。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改革,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随后,他又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并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为富国强兵,还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他说:“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太平御览》引)又说:“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申子“大体编》)因而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所以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战国策“韩策一》)的说法。2、评价: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以“术“为主的法制,经过15年改革,加强了君主集权,使韩国“国治兵强“,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国力也有所增强。但实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术“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较正确,有能力,国家就会比较兴旺;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老百姓就会遭殃。正因为申不害与韩昭侯用“术“有余,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韩昭侯一死,韩国很快又衰落了,因此申不害变法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但申不害重“术“的法制思想却为历代封建帝王加强君主集权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也为一些人搞阴谋诡计开了先河。3、申不害(公元前385-前337,另有资料认为在前420年-前337年),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今新郑)。

申不害曾在哪个国家变法

  • 战国七雄之韩国。申不害变法,使韩国一度在三晋中国力日盛。

  • 春秋战国时期的 韩国

申不害变法为什么失败

失败原因在于申不害把希望寄托在了君主身上。

如果君主贤明或者在政治上有独到的见解,那么他所出台的政策就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反之,君主如果没有能力,那么国家就不会多有发展;除此之外,申不害虽然是法家代表人物,但是他提倡的法并有一视同仁,如果贵族阶层犯了错事,还要看君主的脸色。所以,申不害变法不根本,最终还是失败了。

人物评价

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以“术”为主的法制,经过15年改革,加强了君主集权,使韩国“国治兵强”,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国力也有所增强。但实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术”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较正确,有能力,国家就会比较兴旺;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老百姓就会遭殃。正因为申不害与韩昭侯用“术”有余,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

韩昭侯一死,韩国很快又衰落了。但申不害重“术”的法制思想却为历代封建帝王加强君主集权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也为一些人搞阴谋诡计开了先河。

申不害变法与商鞅变法相比有哪些重大的缺陷

战国时期秦国变法而强,最终变成碾压山东六国的军事机器,韩国也是经历过变法的,也就是韩昭侯支持的申不害变法,虽然一度令韩国富强,不过和商鞅变法相比,申不害变法算是失败的。韩国国力最强的时期是在韩文侯和韩哀侯时期,韩文侯在战场上击败了郑国,齐国,宋国,甚至俘虏了宋悼公。韩哀侯灭郑,更是把韩国霸业推向顶峰,韩昭侯虽然有能力,但是不是雄主,无法与文侯哀侯霸业比拟。

秦韩两国的实际情况不同,秦国多战乱,穷弱,民治单一,而国君的权力较大,首要任务是发富国强兵,而不必过多的加强君主的权力,韩国国家基础不差,但是臣子势力比较大,而国君势弱,首要任务是加强国君的权力,所以变法的侧重点不一样,韩国灭亡时,国君召集贵族商讨对策都没人搭理,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归根到底,韩国处于四战之地,战略纵深不如秦国,不可能真正的强大起来,秦国,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封锁函谷关,就可以自己发展壮大,所以两国的选择都是对的,合乎国情,然而,国情决定了以后的发展!

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人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这是道出了商鞅和申不害变法的根本区别,商鞅是法家治派的,申不害是法家术派的,学术根基就不一样,商鞅是治本,申不害是治标,商鞅变法好比给人换了一身新鲜血液,申不害就是给人换了一身漂亮的衣服,秦国的法从上到下,主要发展农业和军事,韩国的术讲究的是君主对臣子的控制,但是申不害的术严重缺陷在于,有能力的君主可以控制住臣子,遇到无能的君主就不行了,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商鞅变法触动了大部分贵族利益,难度更大,需要极大的决心推动。申不害变法只是加强君王权威,在贵族接受范围内。真正能够强国的变法都是需要血流成河的,需要极大的决心。申不害去齐国或者楚国变法成功的几率大一点强军可以称霸一方,死了以后估计至少可以保留点变法的东西,韩国实在太弱了。

申不害变法只能令韩国强一时,最终还是失败,申不害的变法掺杂太多人治,变法不彻底很多旧的制度保留下来,法制制度没有建立,后继之人无力维持原状,又没有能力继续改革,只能失败;韩国本来就为弱小,实力大涨成为一时小霸实属不易,要想一举实力超过各国不太现实;又夹在魏国秦国齐国中间实力突然暴涨打破平衡,必然遭到各国干涉。

所以说本质上来看,申不害的变法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成功是因为申不害成功的教会了韩国后世君主使用术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本身只是一种掌握在君王手中秘而不宣的官员查核方法而已,这直接导致了韩国庙堂实际上阴暗无比,张良善术而最终做到了术治的终极目标,明哲保身,韩安这种脑子不太好使的玩的就有点过了,派出郑国行疲秦之策,简直是蠢到了极点,本身打不过秦国还跳上去啐秦国一天口水,不灭韩国简直天理难容。

申不害变法介绍 申不害变法简介

1、申不害变法是战国时期法家人物申不害在韩国境内进行的改革。

2、申不害除了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讲法治外,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他认为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再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拔和清除。“术”的提出,对于当时建立官吏的任免考课制度,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3、变法使韩国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

同样都是春秋时期变法,为何申不害变法会失败

申不害当时实行变法之所以会失败,其实除了申不害自己的原因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当时的君主。当时君主的能力并没有达到申不害还提出变法的这个要求,虽然当时他的这个变法有着不小的弊端,但是如果是那种比较有才能的君主的话依旧可以达到变法效果。第1个原因就是韩国的地理位置当时总共有三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比较强悍韩国占据的土地比较少,魏国的土地面积比较大,所以当时韩国的军事实力比较弱小而魏国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韩国当时还正在进行改革并没有取得成效,如果改革时间比较长的话可以让韩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增加从而与魏国抗衡。但是当韩国正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却遭到了魏国军队的攻击,所以才导致这项改革被迫停止。第2个原因就是申不害实行的这种变法本身就有一些缺陷。当初他在进行变法的时候过于重视术治,这种改革措施只能让韩国短时间内实力增强却并不能让韩国维持这种发展的趋势。如果后来韩国的君主能够继续沿用他的这种改革制度的话那么有可能还会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当韩国新一任君主登上王位之后却把这种改革制度给废除了。第3个原因就是君主的无能。其实申不害的这个变法本身虽然有点缺点,但都不是大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君主的能力。韩国君主当时非常无能,当时在韩昭侯继位的时候局面也比较好但是,新的韩国君主登上王位之后根本就没有以前的君主有能力,从而也让改革的效果无法凸显出来。如果当时韩国的君主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君主的话,那么在这种改革措施的治理之下肯定会让韩国复兴。

大秦帝国之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也是鬼谷子的高徒,跟卫鞅一样,是一个法家。可卫鞅选择了报效秦国,而他选择了韩国。韩国那时虽有劲韩之称,并有着天下闻名的宜阳铁山,可法制却仍是春秋时期的法制。申不害进入韩国后,深得韩昭侯的赏识,做了韩国丞相。他上朝的第一次,便杀了韩昭侯的贴身内侍,并杀了两个韩国的氏族首领。此后,申不害推行了很多战国的新法,使韩国一时间富庶了起来,练成了八万新军。旁边的魏国见韩国国力蒸蒸日上,便派出上将军庞涓出兵攻打新郑,申不害率军守城三个月,眼看就要攻破,却遭到魏王的特急王书,让他回国。原来庞涓的师弟孙膑与田忌出兵攻打大梁,庞涓匆忙回国,不想却被齐军在桂陵山道埋伏,魏军死伤惨重。这就是围魏救赵!不过这一战庞涓并非没有收获,韩昭侯与申不害双双战死城头,不仅如此,八万新军也全部战死。韩国从此国力便每况愈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