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进长江滚滚流”的意思)_长江_萧萧_滚滚

本文目录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进长江滚滚流”的意思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什么意思
  • <登高>一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如何理解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进长江滚滚流”的意思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望;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诗人俯视所见,这里有“萧萧”之声,也有“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面对一枯一荣的落木所抒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沉郁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书写得淋漓尽致,用语精当,气势宏伟,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实在不足为过。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对仗极其严整,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诗人的思绪并不是停留在表面和局部的。在首联开场之后,他进而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极其壮美的图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的空间,无尽的时间,深远的宇宙,难以洞观。充分展示了秋日萧瑟,悲从中来的观感。然而,悲秋、伤逝之感固深,却因空间的寥阔、时间的绵亘而易悲凉为悲壮。
有人认为这两句中“无边”“不尽”二语多余。仔细品味,正因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才显得广阔深远;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视野辽阔,备感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广袤无边之势。
希望能帮到你。 望采纳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登高》

原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登高>一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如何理解

《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是: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