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割肉饲虎(佛祖割肉喂鹰,舍身喂虎的故事)_佛教_王子_的人

本文目录

  • 佛祖割肉喂鹰,舍身喂虎的故事
  • 关于佛陀的故事
  • 佛陀舍身饲虎

佛祖割肉喂鹰,舍身喂虎的故事

1、割肉喂鹰:

释迦摩尼在还没有成佛之前,曾经经历过一段的苦修。传说他有一天在森林里面打坐参禅,这个时候,天空中一只老鹰正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看到了释迦摩尼,就飞到了他的衣袖里面,企图能躲过一劫。

释迦摩尼自然明白这只鸽子求生的欲望,于是他对老鹰说道:请您放了这只鸽子,上天有好生之德。

老鹰却回答道:如果我放了这只鸽子,那么这只鸽子是活了,我却会被饿死,哪里来的好生之德呢?

释迦摩尼就说:我愿意用同样重量的肉来换取鸽子的生命。于是他就拿了一个秤,把鸽子放在秤的另外一边,然后自己用刀开始割自己的肉。说来也奇怪,鸽子本来不重,但是释迦摩尼割了好多肉还是没有使得秤平衡。

最后他自己跳进秤里面,秤砣终于平衡了。他闭上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你吃了我吧。

2、舍身喂虎:

乾陀尸利国王的太子,不喜欢荣华富贵,于是逃进山林居住,就在林中跟随师父修行。

太子所在山林,下面有一深谷。当时深谷中有一只饿虎,刚生下七只小老虎,冬日严寒,又遇大雪,母老虎抱着小老虎,在深谷下待过了三天,因为怕小老虎冻死,母老虎始终没法出去找食物,忍饥挨饿守护着小老虎。

可是大雪依然下个不停,老虎母子饥困交加,困在深谷,眼看就要死去;母老虎被饥饿所迫,甚至想吃掉小老虎。

当时众仙人看到这一幕,就问:“有谁能舍弃自己身体,挽救下面这些老虎?”太子当时正修禅定,他从定中听到问话,心想:“很好!我的愿实现了。”

太子话音刚落,曼陀罗花如雨而下,大地为之震动。太子就脱下鹿皮衣,把自己的头目缠住,然后跳下悬岩,倒在饿虎身边。母虎得到菩萨的血肉后,和虎仔都被救活了。

扩展资料:

佛陀宣扬教理,采用两条路线并进的方式。一是以教诫说理的方式,二是以生动的神通故事进行隐喻的方式。佛经故事记载的佛陀的前生——摩诃萨埵王子修行舍身饲虎,就是一个生动的含有隐喻的神通故事。

故事说,王子心中暗想:我在很久以前的生死轮回之中无数次捐献出自己的身体,白白地丧失性命。有的是因为贪欲,有的是因为瞋恚,有的是因为愚痴,——这一段就是告诉我们,贪心起时如饿虎,嗔心起时如猛虎,痴心起时如醉虎。老虎血盆之口,噬人身肉,无所余留。

凡夫之人在未成道时,没有一个人不是被贪嗔痴老虎吞食,白白的浪费了生命的,并非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凡夫之人在未觉悟时,于无量劫中,皆以身饲虎。只是我等未醒悟时不自知而已。

关于佛陀的故事

那些只是故事,或者叫传说。
其实佛陀自己并没有觉悟。
说是觉悟,到底觉悟了些什么呢?在传说中,无非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这些。以后的内容是后来的佛教徒们添加的。
凭空想象的东西始终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谓了脱生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所有人都不能例外,乔达摩悉达多当然也不能例外。
这样,所有的修行,便成了自娱自乐的过程,只要自己开心,也可以的。
佛教的思想整体比较狭隘,但文字很多,“天竺好繁,秦人好简”,所以给人个错觉,就是博大精深,其实来来回回啰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围绕着“死”展开的。反正活着也觉得没意思,“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畏怖“,你看,活着多么痛苦,多么让人恐惧啊!那怎么办?逃跑呗。往哪里逃?没地方。于是再发明个西天净土。怎么去?要修行。怎么修行?这个问题问得好,开始啰嗦起来了!其实也不容易哈,跟上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是一个道理,咱们一步步来。这叫次第修行,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无学位。就可以毕业了。资粮位修一修五停心和四念处;加行位观四圣谛,也就是苦集灭道那一套,学一下为啥都是苦,造成苦的原因,怎样最终脱离苦和脱离苦的具体方法。然后在弄一下四禅八定,成为初果二果三果圣者,最后一直修成阿罗汉果,就可以完全解脱烦恼,也不再需要学习什么解脱的方法啦,叫无学圣人。但是这辈子想毕业,却是不可能的。
这辈子都搞不完的事情,还要累世修行,那这辈子是不是就这样荒废了。所以从这点看,佛教真是糟糕得很。你真的拉住一位所谓的修行者,问他:你到底烦什么?他也不见得清楚。反正教主那样说,咱就跟着干,莫名其妙就解脱起来了。甚至有些人,自己连自己都没搞清楚,就跑出去渡人去了,造成很多笑话。
所谓佛法也是千人千面,你一句我一句,始终没有定法,所以有等同于无。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给佛教的后来者们提供了一个信口雌黄的依据。其实,也确实没有啥依据。
投身饲虎,割肉喂鹰,拈花微笑。。。这些传说是捏造的,为了服务佛教,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铁钩挂体,染指供佛,“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种种愚蠢不堪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基本就是笑话,也非常害人。
佛教动不动就说般若、智慧,其实,差不多是煞有介事地小题大做。
还有因果报应,六道轮回,视禽兽虫蚁为前生父母,好像自己很善似的,去忽悠无知的人们。因为信口开河,所以始终不能自圆。
整体来讲,佛教属于弱者的宗教。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在虚无缥缈的了脱生死上面始终是一种可笑的存在,但是只要有思想懦弱的人,佛教就会一直延续。
如果在网络上碰到那些有莲花图像,名字也跟佛教比较相关的人,别太当回事情,都是俗人一个。大多是昏头昏脑的家伙,言语之中,把自己装点得跟个虔诚的佛教徒一样,其实跟街道我们遇到的人没啥两样,甚至更糟。所以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不要以为信佛的人有多么精进,多么勇敢,那都是嘴巴上的。东晋道安说“不依人主,法事难成”,到玄奘的“不依人主,法事难立”,是一个意思。看来佛教也很有眼色很灵活的。释法琳当年吹牛逼,差点让唐太宗杀了头,然后说太宗就是当今的菩萨,才被免了死罪流放,为求自保的那种奴相和其他的奴才没有啥区别。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也敬仰那些舍身求法的人,但是主要是敬仰那种执着的精神。
但是佛教的教义,对思维哲学方面和维护统治,教化臣民方面还是有贡献的。也就是这些让佛教延续了下来。但是在印度,却还是被淘汰了。可见印度人民比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对待佛教的态度上,要聪明得多。他们看到不靠谱就抛弃,我们的有些人还在那儿装模作样,自娱自乐。
自己的路自己走,要信什么是个人自由,只要不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就行。佛法也不是无边的,必须服从于国法。那些无关宏旨的诡辩,就让存在者吧,毕竟,对于我们的正常生活没有什么大碍。
让我们一起欣赏Amida48这个空前绝后的傻逼的表演丑态吧,哈哈哈

佛陀舍身饲虎

原文为:是时王子兴大勇猛,以悲愿力增益其心。虑彼二兄共为留难,请先还宫,我当后至。尔时王子摩诃萨埵,遽入竹林,至其虎所,脱去衣服,置竹枝上,于彼虎前,委身而卧。菩萨慈忍,虎无能为。即上高山,投身于地。虎今羸弱,不能食我,即以干竹,刺颈出血。于时大地六种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日无精明,如罗侯障。天雨众华及妙香末,缤纷乱墬,遍满林中。虚空诸天,咸共称赞。是时饿虎即舐颈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时二王子生大愁苦,共至虎所,不能自持。投身骨上,久乃得稣。悲泣懊恼,渐舍而去。


译文:

很久很久以前,在南赡部洲有—个大国,叫摩诃罗檀囊,统率着五千多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摩诃富那宁、摩诃提婆和摩诃萨青。三个王子里,小王子摩诃萨青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肠。一日国王、王妃以及三位王子等人出宫游玩。久居宫中的三位王子难得有机会外出游玩,他们如同出笼的小鸟,快乐的玩耍着,忽然发现了一窝老虎,一只面黄肌瘦的雌虎正给两只虎仔喂奶。小王子于是问两位哥哥:“雌虎瘦成皮包骨头了,快要饿死了,会不会吃掉虎仔”两位哥哥也赞同小王子的说法,并且说“如果雌虎饿死了,恐怕这个两个小虎也要饿死啊。小王子顿生怜悯之心,心中极其的难过啊,于是向两位哥哥寻求解决之法。哥哥说:“老虎需要新鲜的血液和肉就可以存活,但是在哪里去弄肉呢?除非有人愿意割自己的肉给老虎吃,但是这个人也活不了”。听完两位哥哥的言语后,小王子暗下决心,牺牲自己救雌虎和两只虎仔。两位哥哥劝小王子早些离开,免得多了几分伤感,小王子对两位哥哥说:“你们先行一步,我再看看就来”。说完他独自走入小径,回到刚才那只饿虎停留的地方。他走到饿虎面前,毫不犹豫地将身体投向虎口,不料,饿虎只朝他望了—眼,却闭著嘴巴不吃他。看到饿虎的神情,小王子若有所思。他早已下定决心舍身饲虎,为了让老虎更好的吃自己,小王子干脆找来一截尖锐的竹枝,往自己身上猛戳,使鲜血汩汩流淌而出。一直咬著嘴唇的饿虎,看到鲜血,立刻恢复了精神,吐出鲜红的舌头,开始舔食王子的鲜血。饿虎喝足了血,又继续吃王子的肉体。先行几步的哥哥,迟迟不见弟弟跟来,十分担心,忍不住走回来搜寻。他们边找边喊“摩诃萨青!弟弟”!然而除了风声,四周没有—点回音。两位王子忽然想起刚才弟弟提出的问题,不寒而栗。他们急忙跑回雌虎停留的地方一看,天哪,可怜的弟弟已经被饿虎吃得精光,只剩下—副带血的白骨散落在一旁。饿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一不小心竟从悬崖上跌下,晕了过去。待它醒来后,回想起刚才的事,又跑回白骨旁不停地徘徊,十分难过。

正当全家人为小王子的死悲痛至极时,舍身饲虎的摩诃萨青王子死后就成为佛了。当时,他还有些怀疑,不知自己做了什么功德,竟然能成佛。他对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于是运用天眼,察遍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和人间等五个世界,才发现自己前生施舍的残骸散落在一座山林里,而父母、兄弟正围靠在尸首旁边,痛不欲生。摩诃萨青王子于是下凡间去规劝父母、兄弟、大臣以及老百姓。国王和妃子听到空中的声音,仰天央求:“刚才规劝我的,是哪位神明呀?”“我是摩诃萨青,不久前施身给了饿虎。由于这种功德,现在才能成佛。父王啊!有生就有死,这是人世的常情。凡是为非作歹的人,都会下地狱,凡有善行的人,都会出生天界。你为什么还沉陷于忧愁与烦恼之中,而不能够觉悟呢?为何空自悲叹,不去修持各种善事呢?”国王和妃子当下仍无法明白王子讲的道理,继续问:“因为你心怀慈悲,怜悯万物,即使将自身施与饿虎,也毫无懊悔?经过王子的一番说法与教化,国王夫妇才逐渐醒悟了。国王吩咐家臣赶造七宝塔,把王子的尸首厚葬。摩诃萨青王子看到父母从悲伤的低谷中走了出来,才安心地返回佛界。

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上也有这个故事,今日又读了一遍,正值光景,颇有些感受。当今社会鲜有舍身饲虎的行为,却多了一些老虎咬人的闹剧,行善之人反而被人误解,认为是作秀,认为是假慈悲,善良的空间正被一些所谓的正义之士在挤压,这就是“见他人吃肉喝汤,就眼红,就想脱裤子放屁骂人”的劣性。罗尔事件真相到底是怎么样跟你行善有关吗?,如果真心行善,善念就没有真假,即使罗尔是虎,我也没有割肉给他吃,何必如此去刨根问底呢?

善起于心,发于行,归于自我。 请用善意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你会更加洒脱和自我。给善念一点成长的空间,留住人性最美丽的之光-善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