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表里山河(表里山河什么意思山西为什么被称为表里山河)_山西_表里山河_晋国

本文目录

  • 表里山河什么意思山西为什么被称为表里山河
  • 成语表里山河指的是哪里为何不叫“表里河山”呢
  • 山西被称为“表里山河”是什么意思
  • 山西为什么会被称作“表里山河
  • 山西为什么叫表里山河
  • 山西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表里山河
  • 表里山河是哪里“表里山河”为什么不叫“表里河山”

表里山河什么意思山西为什么被称为表里山河

“表里山河”这个成语在古代一直是用来形容山西境内的大山大江,因为山西省地势险要,是最典型由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易守难攻。西周初期,周武王分封诸侯国,当时在山西最主要的诸侯国是晋国。到了春秋时期,晋国国力达到鼎盛,成为五霸之一,其疆域已经覆盖到了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山西东部。去过山西的朋友,肯定都对山西的山河记忆犹新,而“表里山河”最早也是为山西省量身定做的。

说到山西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真的是很大很美,而且十分有内涵,但是细心的网友也许发现了,那就是其实山西还有一个名字叫“表里河山”,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山西为什么要叫“表里河山”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准确地讲是“表里山河”而不是“表里河山”。这是从晋国当时所处的地缘结构而产生的成语,后来才衍生为专指山西的地貌特征,即外山内河,或称两山夹一川。

故事发生在春秋中期的前632年,上位不久的晋文公拉开架势与楚国展开春秋争霸首战一一城濮之战,起先晋文公尚有些犹豫,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意思是打罢,胜了天下诸侯归顺,即使败了,晋国外山内河,易守难攻,你还怕什么。果然一战而胜,还退避三舍,创造古代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的精典战例。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表里山河最初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晋国,而不是现在的山西,晋国从最初封地“河汾之东方百里”,到晋献公时期的“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大致范围包括“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也就是山西境内临汾和运城两块盆地是晋国春秋中期的实控版图,晋国拥有山西全境是文公之后历经五代君侯大肆扩张的结果。巅峰时期包河南、河北的一部分。

其实晋国的发迹地这两块盆地就是现在山西的缩影,三面环山、一面朝河,除了汾河注入黄河的那一角被黄河绕着,其余三面都被大山裹着。周王室选择这块地方封给他的本家是动了脑子的。

山西境内一共有六个主要盆地,由北至南分别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另外加上东南角的“长治盆地”。除北部的两个盆地属桑干河流域外,其余被称为汾河谷地,这一串珍珠似的盆地被太行、吕梁两大山糸裹挟着纵贯南北,而山西的省界几乎都是大山大河划定,所以近代人们才用两千多年前古人描述晋国“表里山河”来形容现在山西的地貌特征。

成语表里山河指的是哪里为何不叫“表里河山”呢

其实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山西的风景的,不叫表里河山是因为山比河重要。山西的地貌特征非常的险要,而且很多地方都是由大面积的黄土覆盖的高原,如果在战争时期是非常好的对抗敌人的地理环境,在几千年前西周的时候就把山西封为晋国的领地,而过了几百年后他们就成了五霸,非常的厉害。而且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宽广,覆盖了几乎半个中原地区,而且到过山西的人肯定知道山西的高山和湖泊都非常的磅礴大气。

所以这个词才会专门被用来形容山西的风景,而且山西的特点就是非常的宽广,它的美都是非常大气的美,不像江南地区是温柔的风景,他就像一个披荆斩棘的勇士一样。而至于他为什么不叫表里河山,是因为晋国那个时候的地理结构是山川夹杂着河流,说的是山在外面河在里面。

而且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个词指的并不是现在的山西,而是以前的晋国,因为晋国的当时划分的领地跟现在的山西是不一样的,在晋国面积最大的时候是包括了一些河南,还有河北的地区。也就是这个地方能让晋国这么强大,因为他有三面是靠山,然后有一面是对着河流的,非常适合发展经济。因为这个诸侯国是属于天子的本家,他们是同一个宗族的,所以分给他们的是最好的地区。

而大家肯定都知道盆地是非常适合发展经济的,因为成都就是因为处于盆地,而被称为天府之国,晋国也是靠着盆地而发展起来的。我在进国的领土里是有六个盆地的,就像是珍珠一样被两座山脉串起来。而区分他们国家的领土也完全是靠着各种大山大河来区分的,所以才会用表里河山来形容晋国。

山西被称为“表里山河”是什么意思

意思: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它的东部边界,是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脉,成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西边,是自北而南劈开黄土高原的晋陕大峡谷,黄河从内蒙古高原奔泛而下,一泄千里。

来源:早在先秦时期的《左传》,山西这片地域就被形容为“表里山河”。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扩展资料:

山西地处中国第二级台地黄土高原的东部,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左右。在其最东部是从东北方向延绵而来又向南延伸的太行山脉,西部是由北往南的吕梁山脉,被人们誉为“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在这两条山脉之间是一连串从东北向西南伸展的断陷盆地,其中以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五大盆地为最。

这些山脉及两山之间的众多盆地使山西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貌。而环护着这两山一川的即是从天而来奔腾汹涌的母亲河——黄河。

因为山西是地理造就的文化圈,它西边以黄河跟陕西划界,东边以太行山跟河北河南划界。地理决定了它的边界,这两大地貌基本上就决定了山西的区域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地块。

在这个地块以内的,就算分开,也是暂时的,迟早会形成一个大单元。而之外的,山西也很难扩张出去,除非是争天下。比如唐朝的李渊李世民一家就是从太原出发夺的天下。所以太原也有龙城的说法。

可以说,由于山西“表里山河”的地貌,让山西成为中国行政区划的一个独特的存在。也是中国数千年来惟一没有大变化的省份。

山西为什么会被称作“表里山河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别称三晋、山右、河东,但是“表里山河”也是山西的一个雅称,所知者似乎并不多。

那么,山西为什么被称作“表里山河”?“表里山河”的地貌特征又是如何影响山西的?表里山河,表里的意思是内外。而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独特的地貌——“两山夹一川”

山西地处中国第二级台地黄土高原的东部,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左右。在其最东部是从东北方向延绵而来又向南延伸的太行山脉,西部是由北往南的吕梁山脉,被人们誉为“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些山脉及两山之间的众多盆地使山西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貌。而环护着这两山一川的即是从天而来的母亲河——黄河。

三千多年没有变更区域的省

自古以来,一统天下的朝廷君主,分封诸侯或者设置郡县,始终都严守着所谓“割裂山河”的原则。出于中央政权的安全考虑,藩镇诸侯管辖的地域,一般都不得独踞天险。山西,几乎成为唯一的例外。

因为山西是地理造就的文化圈,它西边以黄河跟陕西划界,东边以太行山跟河北河南划界。地理决定了它的边界,这两大地貌基本上就决定了山西的区域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地块。在这个地块以内的,就算分开,也是暂时的,迟早会形成一个大单元。而之外的,山西也很难扩张出去,除非是争天下。比如唐朝的李渊李世民一家就是从太原出发夺的天下。所以太原也有龙城的说法。

独具特色的晋方言

山西方言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当中最复杂、最有特色、最丰富多彩的一支语系。方言学家李荣先生曾经说过:“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丰富”。

山西,由于县县有山、无县不山,山岭阻隔,造成了人们往来交通的相对不便。山西的每个县,就都形成了各自的地域方言。一个县通行的语言语音,到另一个县就行不通,甚至一县之内,鸡犬之声相闻,语言差异却极大。因此,“同是一乡人,三里之内不同音”这样一种十分有趣的语言现象在山西是十分普遍的。

山西历史上出过许多大诗人,如白居易、柳宗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王翰等。当时这些唐代诗人肯定不会说当今的普通话,用普通话去朗读唐代山西诗人的作品,许多韵味出不来。

实际上,这些唐代大诗人当时都是说的晋语,因此在诗歌创作中的平仄声调,也多多少少带有今山西方言的影子,晋语比普通话更适合读白居易的文章。出生在那个年代的河东诗人们吟诵诗歌用的一定是自家方言。

山西为什么叫表里山河

用表里山河来形容山西是有其独特的原因的,因为山西特有的地貌特征——“两山夹一川”,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山西省就是外面有大河,省内又有大山,所以用表里山河形容山西这种天然的地势是最为恰当的。山西位于我国有名的黄土高原的东部,大部分人都知道,在山西省内,它的最南部是著名的太行山脉,西部则是绵延的吕梁山脉,这两个山脉与山西内部的各种盆地连接在一起,贯穿了山西的东西两侧,形成了天然的两山夹一川,而在这种地貌外面,则是被黄河所环绕,于是就形成了表里山河这一独特的地貌。山西是完全是大自然造就的一个地域产物,它的西边以黄河为界限,东边以太行山为界限,完全就是通过自然来确定边界,这种地貌大体上就决定了山西的区域,在这个地界以内的,无论如何都会变成一个整体,界限之外的,也很难扩张。这也是山西在几千年发展中,他的区域几乎没有变化的原因,独特的天险地貌就是它天然的屏障。

山西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表里山河

“表里山河”是已经流传许久的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表面,也就是外面有山,里面有河,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也就是指某个国家或某个地方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山西省在战国时期属于晋国,唤作三晋之地,“表里山河”最早就是用来指的就是山西省,后来也被用来泛指那些地势险要的地区。 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晋国在春秋时期曾与楚国交战。晋人自豪地说我们内有大山(太行山)纵横,外有黄河作为屏障。即使我们打不过楚人,败退回来,也能依托“表里山河”来防守,这就是表里山河最早的出处。 

元代作曲家张养浩就在《潼关怀古》里写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用的便是这个典故。

这里的河指的是黄河,山指的是太行山,在山西地形图上我们可以清楚而直观的看到,山西有众多高山,分属太行山脉、吕梁山脉和中条山脉。正所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而在太行和吕梁之间,夹着一川—汾河,汾河为山西带来了太原盆地、汾河谷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肥沃的土地,而环护这两山的就是中国第二大江——黄河。

河流环绕,高山耸立,这样的地形在热兵器时代都极其难得,更别说冷兵器时代了,而山西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之地,当年这里的地形可提供给了我军不少的帮助。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秦国统一之后语言的统一性质,表里山河也成了山西省的一个雅称。

表里山河是哪里“表里山河”为什么不叫“表里河山”

成语表里山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其中表里即指内外,释义为外面有大河、里面有高山,意思是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早用于形容晋国(山西)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军队在嶲地背后驻扎,晋侯担心他们来偷袭晋国,听到童谣“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足谋。”的时候,晋侯更加担心了。这让晋文公犯了难,犹豫再三。子犯进谏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意思是一定要打,如果赢了天下诸侯归顺,如果败了,晋国外山内河,易守难攻,你还怕什么。果然一战而胜,还退避三舍,创造了古代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的精典战例。这边是表里山河的成语故事。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下,表里山河最初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晋国,而非现在的山西。晋国从最初封地“河汾之东方百里”,到晋献公时期的“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大致范围包括“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也就是山西境内临汾和运城两块盆地是晋国春秋中期的实际领土,晋国拥有山西全境是文公之后历经五代君侯大肆扩张的结果。巅峰时期还包括河南、河北的一部分。 

而现在山西的省界差不多都是以大山大河划定,所以近代人们才用两千多年前古人描述晋国“表里山河”来形容现在山西的地貌特征。表里河山只能称得上是表里山河的近义词,最为准确的描述是表里山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