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其功于一役什么时候提出的(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_思想_革命_错误

本文目录

  • 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 “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 孙中山为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社会的什么问题
  • 考研,政治 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是谁啊不是王明,是瞿秋白吗还是谁
  • 毕其功于一役什么意思

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借鉴欧美各国所出现的社会危机,提出了举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现最先,睹其祸患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孙中山《民报发刊辞》

“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思想根源是:

1、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左倾错误理论思想根源,浅议党内错误倾向的政治特征和思想方法特征。

3、教条主义。

4、急功近利。

5、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6、所谓“毕其功于一役”或“一次革命论”思想错误的症结在于模糊了两者的界线,混淆了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超越民主革命的历史阶段。

7、孙中山提出的“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旨在把实现共和与消除贫富悬殊相结合。

毕其功于一役,汉语成语,表示一次行动就完成所有本应分期做完的事。

①形容一举而全功告成。

②形容急于求成。

孙中山为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社会的什么问题

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处在从自由主义向垄断主义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出来。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同步兴起、马列主义传播、各族流派的社会主义流行...这种西方社会在民主思想下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动摇了孙中山对西方全盘肯定的信念。为了避免同样的情况在中国发生,孙中山认为预防祸患的产生就是要避免在中国产生社会主义。他借鉴了西方学者的结论“文明在进步,社会贫困在增加,而土地问题是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社会危机的总根源”。而土地问题引发的革命就是民生革命就是社会革命,所以孙中山打算把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起解决,故在旧三民主义中有了“平均地权”这一个主张。

考研,政治 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是谁啊不是王明,是瞿秋白吗还是谁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
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左倾错误理论思想根源
浅议党内错误倾向的政治特征和思想方法特征
作者:郝彭证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研究党内错误倾向问题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也是长期的重要任务.现在人们思想上的某些混乱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些盲目性及“刮风”现象,更说明这种研究的必要性.但是,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描述其表现、揭露其危害这一层面上,而应该进一步对它的政治特征和思想方法特征作深入的剖析.这种剖析对于正确识别和有效克服各种错误倾向是十分有益的.
一、“左”倾错误并非都是由于“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有时“左”倾错误是由于“思想落后于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来一个“毕其功于一役”.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针对这种情况指出:我们反对“左”倾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做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 “冒险主义”显然主要是指上述王明这一企图超越阶段的“左”倾错误的.然而多年来,许多人却把毛泽东的这段话看做是给“左”倾机会主义下的一个一般性定义.《辞海》“机会主义”条目中关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释文是:“‘左’倾机会主义表现为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堕入空想和盲动.”把这段话作为“左”倾机会主义的完整的定义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作为一个概念的定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然而,“左”倾错误并不都表现为“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时候,“左”倾错误反而表现为“思想落后于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比如,社会主义改造之前,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前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阶级矛盾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八大对此已经作出了明确判断.然而1957年反右派斗争之后,有人却认为阶级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一错误认识为后来的阶级斗争扩大化提供了理论根据,是典型的“左”倾错误.然而,这一“左”倾错误并不是由于“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恰恰相反,它表明人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三大改造之前,是“思想落后于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的表现.
再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党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政策新措施.可是有些人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向前发展,认识仍停留在传统计划经济的阶段,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事物不能理解和接受,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这种对旧的传统模式的留恋,正是“左”倾错误的典型表现,而这种“左”倾错误从思想方法上看,同样是“思想落后于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
还有许多情况下,“左”倾错误的思想很难说是“超越”还是“落后”于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比如照抄照搬 “中心城市起义”的教条主义,把人民内部矛盾当做敌我矛盾去处理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统一战线中只讲斗争不讲联合的盲目蛮干,军事上的冒险主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党内斗争中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些都是根本性的错误倾向,并不是什么思想“超越”的问题.即使事物发展到将来某一阶段,这些做法也是错误的.看来,“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并不是所有“左”倾错误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把“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说成是“左”倾错误的本质特征,不但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对纠正“左”倾错误也极为不利.“思想超越”的提法容易与超前认识论相混淆,使人们觉得似乎“左”倾错误者思想具有前瞻性、预见性,是革命的“促进派”,即使目前不能实现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发展,在将来的某一天就可能实现.这正是长期以来存在于许多人头脑中的“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思想症结所在.我们应该懂得,“思想超越”仅仅是一部分“左”倾错误的认识根源,并不是所有“左”倾错误的共同本质,因而它不能涵盖所有“左”倾错误的本质特征.我们对“左”倾错误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个层面上,而应该更深入一个层面,由不甚深刻不甚全面的本质深入到更深刻更全面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一切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右倾机会主义

毕其功于一役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

毕其功于一役的解释

希望 大打一仗就能解决一切 问题 。 比喻 把 许多 任务 集中起来 经过 一次 努力 来完成 孙中山 先生 提出了 三民主义 ,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能把 中国 的 民族 革命 与 社会 革命一次完成,可惜 未能 如愿 详细解释 (1).谓将本应分期分批做的事情一举全部完成。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 政治 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2).以 形容 急于求成。 毛 * 《新 民主 主义论》 八:“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