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的主人公是谁(秦晋之好到底是什么样的背后真的有那么友好吗)_晋国_秦国_秦晋之好

本文目录

  • 秦晋之好到底是什么样的背后真的有那么友好吗
  • 泰晋之好的主人公是谁
  • 秦晋之好的主人公是谁,最好不要太罗嗦,直接回答
  • 秦穆公和穆姬之间的夫妻关系非常融洽,为何穆姬还要带着儿女自杀
  • “秦晋之好”的由来是怎样的
  • 历史典故秦晋之好,晋文公只娶了秦穆公一个女儿吗
  • 著名的秦晋之好,事实真的如传说中那般美好吗
  • “朝秦暮楚”的地点在哪里主角是谁 “秦晋之好”的主角是谁
  • “秦晋之好”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成亲
  • 古代成语故事: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到底是什么样的背后真的有那么友好吗

秦晋之好,现在是用来形容两家通过几代人寓意着两家关系极为亲密,但是在古代的时候,秦晋之好的起源并不是这样,秦晋之好这个成语源于政治联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秦晋之好这个成语背后真正的故事吧!

这个成语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是秦穆公和晋献公。我们都知道秦穆公是一个颇有雄心壮志的领袖。在秦穆公通过自己的几番努力成功登王位后,他成功征服了各个国家,但是此时在黄河对岸的强大的晋国对他来说却是不敢得罪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晋国的晋献公也是一个颇有雄心壮志,武力雄厚的领导人,并且此时的晋国国土强大,在晋献公的带领下,晋国不仅消灭了虢国和虞国,之后又消灭了周边的其他国家。此时的晋国已经是一个和齐楚两国实力不相上下的国家。秦穆公即位后,他深知自己国家的实力与晋国正面交锋,显然是不行的,可以说这场战争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于是秦穆公便主动放下架子向晋国求亲,很显然晋献公作为一个足智多谋的国军,也深知自己国家的实力,为了达成双方的共同政治利益,晋国也同意了这场求亲于是秦穆公娶到了晋献公的女儿伯姬,这便是秦晋之好的由来。

虽然秦晋两国经过几代的联姻,在外人看来两国是亲家关系,实则秦晋两国私下内斗不断,各自都在为了彼此的利益针锋相对。秦晋两国的斗争在晋献公去世后更是欲演欲烈,晋惠公在晋献公后即位,他是一个极其不守信用的人,秦穆公一直对他都是非常不满,在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此时的秦穆公主动向晋国送了一大批粮食,帮助晋国渡过灾难,不幸的是在第二年的冬天,秦国也遇到了大灾荒,但此时的晋惠公却是置之不理,秦穆公因此非常生气,亲自带领大军讨伐晋国,活捉了晋惠公。

其实我们都知道秦晋之好,并不是单单指秦穆公和晋惠公这一代的婚姻往来,而是几代人的婚姻往来,但相对友好的也就是在秦穆公和晋惠公的女儿伯姬这一段了。

泰晋之好的主人公是谁

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的运气比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
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
现在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旧老丈人,还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现在,他们的关系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这件事情,在当时的社会,又有几个人敢说三道四?最后来,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头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赶走公子圉,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由此可见,所谓的“秦晋之好”,只不过是暂时的相互利用,亲上加亲,是为了日后的伺机反噬倒扑;所谓的“秦晋之好”,只不过是一句好听的外交词令!

秦晋之好的主人公是谁,最好不要太罗嗦,直接回答

秦穆公
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的运气比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
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
现在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旧老丈人,还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现在,他们的关系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这件事情,在当时的社会,又有几个人敢说三道四?最后来,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头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赶走公子圉,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和穆姬之间的夫妻关系非常融洽,为何穆姬还要带着儿女自杀

穆姬带着儿女自杀并不是因为和秦穆公感情破裂,而是为了娘家的事情。当时她听说秦穆公把自己的弟弟夷吾抓了起来要治罪,她虽然知道弟弟做得不对,但是长姐如母,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弟弟送命,而且秦晋两国一旦撕破脸皮,她也没有好日子过了,所以带着孩子就上了高台,手里拿着火把威胁秦穆公。

秦晋之好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穆姬就是女主人公,她自杀的理由就是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打算以死谢罪,秦穆公一看老婆孩子在台上,心里也一下分得清轻重了,只能答应穆姬会放了她弟弟,穆姬顺势就下来了,这件事情后,两人的感情没有受到影响,依旧很恩爱。

那为什么秦穆公会抓穆姬的弟弟夷吾呢?此事说来话长,当时晋国内乱,想要公子重耳回来继位,但是他不愿意,说回来太危险了,所以只能接了夷吾回来,夷吾也不傻,觉得里面有圈套,就请求姐夫秦穆公护送自己,说等到自己安全回去继位之后,就把晋国河西之地送给秦国。秦穆公觉得这是个好生意就做了,夷吾回去之后成功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为晋惠公。

可是他没有兑现诺言,秦穆公很生气,大臣们也说要发兵攻打晋国,秦穆公忍了这回。之后秦国发生了大饥荒,秦穆公就求助于晋国(因为之前晋国饥荒的时候秦国给吃给穿帮忙了),可是这个晋惠公,不仅不帮忙,还趁人之危发兵攻打秦国,这种忘恩负义的家伙太遭人恨了,打就打吧还怕你咋滴,所以两军对战秦国胜,就发生了穆姬为了弟弟,带着儿女自杀这一幕。

这事最后解决了,但是嫌隙也生下了,秦国也不和晋国联姻,而去和楚国联姻了。

“秦晋之好”的由来是怎样的

有个灯谜叫作“陕西山西结交情”,单从字面上就很好猜,即“秦晋之好”。成语“秦晋之好”本义是指秦国和晋国联姻,友好相处,现用来代指语两姓结为亲家。这个成语源于春秋时代。

春秋初期,晋国逐渐成为一个势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加强与邻近的秦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晋献公将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秦穆公,历史上称她为秦穆夫人。

后来,年老的晋献公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太子申生,迫使公子夷吾和重耳逃离晋国。随后,骊姬的儿子当上了国君,谁知他却被忠于夷吾的大臣杀死了。流亡在外的夷吾请秦穆公派兵护送他回国,帮他当上国君,允诺割五座城池给秦国以作为报答。但他即位(史称晋惠公)后食言。过了四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求援,秦穆公不计旧恨,运送了许多粮食到晋国去,帮助晋国渡过了难关。可是次年秦国发生了饥荒,晋惠公却不肯支援秦国粮食,使秦穆公对晋国彻底失望。

又过了一年,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活捉了晋惠公。后在秦穆夫人的帮助下,秦穆公不仅饶恕了晋惠公,而且与晋国缔结了盟约。晋惠公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把太子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不料,子圉偷偷逃回晋国。次年晋惠公去世,子圉当上了国君,即晋怀公。怀公生性残暴,引起了朝中百官的强烈不满。在外流亡了多年的晋公子重耳,最后来到了秦国。他才华出众,为人忠厚,秦穆公很欣赏他,还把宗女怀赢许配给他。后来,秦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回到晋国,重耳派人刺杀了晋怀公,群臣都拥戴他当国君。重耳即位后,让太子也娶秦国的宗女做夫人。此后晋国几代都和秦国联姻,史称“秦晋之好”。

历史典故秦晋之好,晋文公只娶了秦穆公一个女儿吗

晋文公重耳为了逃避骊姬的追杀,逃到了秦国。

当时在位的秦穆公对他极尽礼遇,还将五个宗室女子送给重耳,其中包括曾经嫁给晋怀公的怀赢。

重耳此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与秦穆公年龄相仿。

他耻于娶秦穆公的女儿为妻,更何况怀赢是重耳侄子的妻子。

如果娶了她就是叔夺侄妻,更加于礼不合,因此不愿意接受这桩婚姻。

大夫胥臣劝他说:“您到秦国来是打算寻求秦国的援助,回去将晋国从围手中夺回来,今日夺了他的妻子又有何顾忌呢?况且今日我们为了回国而到秦国来,已经十分没有面子了,何必因为拘泥小节而放弃目标呢?”

于是,重耳便娶了怀嬴。

有一次,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

重耳便征询属下的建议。

狐偃说:“我不如赵衰言辞敏捷,请带赵衰去赴宴吧。”

席间,重耳吟诵了《诗经》中“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的诗句,表示自己对秦穆公的仰慕之情。

秦穆公则吟诵记叙周宣王当年北伐狁事迹的《诗经·六月》一诗,暗示自己愿意支持重耳回国即位,让他有机会辅佐天子、匡扶王室。

赵衰听出了秦穆公的言外之意,立即以重耳的口吻说:“重耳拜赐!”

重耳也降阶以稽首之大礼拜谢,秦穆公也降一阶回礼。

赵衰又代重耳说:“国君以辅佐天子的大任勉励重耳,重耳岂敢不拜!”

秦穆公见重耳对自己如此恭敬,又懂得感恩,应该不会像晋惠公父子那样忘恩负义,于是便决定送重耳回国。

晋怀公即位以后,在晋国很不得人心。

他担心重耳在外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便命令追随重耳在外的大臣们的家人将他们都召回来,否则就杀其全家。

重耳的外祖父狐突不愿意召回狐毛、狐偃两个儿子,并且说:“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贰,何以事君!”

坚持不肯召回二子,就被晋怀公杀害了。

狐突在晋国是地位崇高的老臣,公子申生、重耳和夷吾都是他的外孙,而且狐突是为大义而死,众大臣都十分悲愤,更加与晋怀公离心离德,希望重耳能够回国。

大夫栾、郤等人听说重耳到了秦国,都暗地里派人来劝重耳带赵衰等人回国,并且答应在晋国做内应。

鲁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秦穆公亲自率军护送重耳回国。

到了黄河岸边,秦穆公分一半人马给重耳,自己留一半人马在黄河西岸接应。

上船的时候,公子重耳的随从把流亡时用的物品全都搬到船上,一样也舍不得扔掉。

重耳见了说:“我回去做国君,要什么有什么,还要这些破破烂烂的干什么?”

说着,吩咐人们把旧物都扔在岸上。

重耳的舅舅狐偃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十分难过。

他想,公子未得富贵,先忘贫贱,将来怎么会是个好君主?

于是,他捧着自己的玉璧对重耳说:“如今公子过河,对岸就是晋国。你内有大臣,外有秦国,我就留在这里吧。”

重耳听后,十分诧异地说:“我全靠你们帮助,才有今日。大家在外面吃了十九年的苦,现在回去,有福同享,你怎能不回去?”

狐偃说:“我这么多年来追随您巡游天下犯下的过错无数,我自己都知道,您更是看在眼里。以前公子在患难之中,我还有些用处,现在公子回去做国君,自然另有一批新人辅佐。我们就好比这些旧物,不仅破旧不得用,更会让您想起以前的苦日子,还带回去做什么?”

重耳听了,知道狐偃等人这么多年来为了督促自己四处求援,做了不少像强带自己离开齐国那样的事,他们这是担心自己即位以后因为之前的旧事施加报复。

于是,重耳诚恳地说:“所不与舅同心者,有如白水!”

然后将玉璧扔到了黄河之中,狐偃这才放心地随重耳过了河。

重耳带领秦国的军队进入晋国境内之后,晋怀公也慌忙派出了军队进行抵抗。

然而大家都知道这是公子重耳回国了,谁也不真心抵抗。

于是,大军势如破竹,逼近国都。

晋怀公见大势已去,便逃走了,后被重耳派去的人杀死。

晋怀公死后,重耳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国君之位,史称晋文公。

此时,重耳已经六十二岁了。

他四十三岁逃离晋国,历经19年艰辛的流亡生涯,终于再一次光明正大地踏上了故国的土地。

晋文公虽然已经即位,但还是有一些忠于晋惠公和晋怀公的势力遗留下来,其中就包括晋惠公和晋怀公当年的宠臣吕甥、郤芮。

他们担心晋文公会清算他们这些旧臣,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晋文公的宫殿中放火,然后趁乱杀死晋文公。

为了加大成功把握,他们还找来了当年晋献公派去刺杀重耳的刺客寺人披一同商议此事。

谁知寺人披并不看好他们的计划,随即就去求见晋文公报告此事。

这个寺人披当年奉命去刺杀重耳,晋献公命他三天到,他两天就到来,结果重耳来不及逃跑,被他追上斩下了一只袖子,几乎送了性命。

晋文公还记得这个仇,因此不愿意见他,还派人去骂他:“当年献公命你去杀我,给了你三天时间,结果你两天就到了,虽然这是国君的命令,但你也太急不可耐了吧?你斩下的袖子还在呢,你还是赶紧走吧。”

寺人披笑了,他说:“遵从国君的命令是自古有之的制度,除掉国君厌恶的人,身为臣子,唯当尽力而已。管仲当初辅佐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国君之位,并用箭射齐桓公,但齐桓公仍然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如今您既已即位为君,臣自当全心全意侍奉您,如果您一味追究旧事,那么曾经对不起您的大臣太多了,又岂止我一个?”

晋文公听侍者传了寺人披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便召见了他。

于是,寺人披将吕甥、郤芮的阴谋告知了晋文公。

晋文公悄悄地找到秦穆公商议此事,二人计议已定,便依计行事。

到了寺人披所说的日子,晋文公的宫殿果然燃起了大火。

吕甥、郤芮趁乱进入宫殿寻找晋文公,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们一路追索到黄河岸边,秦穆公早已设下埋伏,将他们一举擒杀。

此一役,晋文公清剿了晋惠公父子的残余势力,也震慑了心怀不轨的大臣们,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事后,晋文公将5位赢氏夫人迎回了国内,秦穆公还留下了一千卫士给晋文公,帮助他稳定国内局势。

著名的秦晋之好,事实真的如传说中那般美好吗

秦晋之好

秦晋两国的由来,一个桐叶封唐,一个养马封地!

晋国由来:晋国的祖先是绝对的王族,同时还有姜太公的血脉。众所周知周武王娶了姜太公的女儿邑姜,生下两个儿子,姬诵和姬虞。姬诵就是后来的周成王,姬虞则是晋国的开山鼻祖。因武王早逝,成王便很早继位,因为弟弟聪明乖巧,成王非常疼爱。

一天在花园里游戏,成王捡起一片桐叶,送给弟弟,并开玩笑“此乃本王所封”,年纪尚幼的姬虞也乐呵呵拱手谢封。本是兄弟二人间的玩笑,可在一边的史官却正儿八经的问成王要把姬虞封在哪里?成王一时无言,只说这是我俩的玩笑。但是史官却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载与《史记》)成王听闻非常生气,因为姬虞年幼,成王不舍得让弟弟过早离开自己前往封地,但是鉴于周朝的史官都是家族世袭,天子无法撤换史官,因此,周成王只能压下怒气,将姬虞封在了唐,为侯爵,史称唐叔虞。

唐叔虞后来在封地施行姜太公的治国策略,将唐地治理的国泰民安,为晋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子姬燮继位后,因唐国有晋水,将唐改为晋。而“秦晋之好”中的晋侯则为其后人晋献公。

春秋版图

秦国由来:秦国的始祖为非子,是商纣王手下的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周朝取代商朝后,恶来的后人非子开始为周孝王养马。因为养马养得好,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因为是附庸,所以非子被称为秦嬴,秦国第一位君主。后来秦嬴的后代庄公(此时只是尊称,并非爵位)击败了有杀父之仇的犬戎,扩大了地盘,为秦人封爵奠定了物质基础。

庄公的后代襄公在位时,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阳,由于秦襄公救援,并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劳,周天子将岐山以西被犬戎占领的土地送给了秦国,并加封为伯爵。自此,秦正式成为诸侯,秦国也由此诞生。而“秦晋之好”中的秦侯则是其后代秦穆公。

大国博弈,秦晋首次联姻

秦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诸侯国,虽然剿灭不少周边小国扩大了地盘,但是仍很难得到中原诸侯的认可,就连秦穆公自己也觉得秦国像是个发了财的土老帽。秦国一心想与中原诸侯国靠拢,想来想去想出了与东方诸侯国联姻这条路。因此秦穆公派使者带着一大车狼皮前往东方大国——晋国求亲了。

晋国大夫们听了秦国使者来意,觉得秦穆公是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没一个人支持。然而,晋献公却一口答应了秦国的求婚,允诺会将自己的大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原因有三:第一,晋献公看到一大车狼皮觉得秦国人很有诚意,会好好疼爱自己的女儿;第二,献公的女儿伯姬已经21岁了,这在春秋时期真的是大龄未婚女青年,嫁给中原诸侯的概率实在太小了。第三,最重要的是两国联姻,有利于和平友好,可以避免兵戎相见。如果晋国遭到他国讨伐,也好有一个帮手,所以晋献公同意了这门婚事。

从此,秦穆公做了晋献公的女婿,这是“秦晋之好”的开端。可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同时也成为秦、晋恩怨的开始。

秦穆公求贤

晋惠公空手套白狼,获得晋国国君之位

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被撺掇着逼死了太子申生,也逼走了两个聪明的儿子——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而机关算计的骊姬最终在晋国的政治漩涡中失去了儿子不说,自己也不得善终。没了国君,晋国的大夫们就开始筹划着迎回两位公子继承大统,然而,迎哪位公子回来确实各有各的打算。思来想去,他们想到让晋献公的女婿秦穆公来当个考察人,为晋国选一个新国君。

秦穆公很重视晋国的委托,便派使者前去考察夷吾和重耳。重耳光明磊落,对秦国使者坦诚相待;夷吾则贿赂了使者,并允诺事成之后将黄河以西的五座城邑献给秦穆公。使者回到秦国后汇报了考察结果,穆公虽然非常欣赏重耳,但是在五座城邑和使者的花言巧语之下,综合考量的结果还是偏向夷吾。公子夷吾由秦国拥立,史称“晋惠公”。

然而做了晋惠公的夷吾却对五座城邑三缄其口,本着拖的原则让打发了秦国使者。事实上,晋惠公最初也没打算真的将五座城邑献给秦穆公,他只是想画个大饼忽悠一下秦国人而已。秦穆公对晋惠公的出尔反尔气愤不已,却也因为姻亲关系和本国实力暂时按下怒火。五座城邑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秦穆公忙活半天一场空,晋惠公则空手套白狼暗自高兴。

秦国战争

晋惠公忘恩负义,导致两国兵戎相见

晋惠公登基后,晋国连续三年大旱,国库里的粮食基本已经吃完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晋国讨论出借粮的出路。问谁借呢?秦国!毕竟两国有联姻关系,于是借粮的国书一送到秦国,虽然大部分秦国大夫对晋国愤愤然,但大夫公孙枝、百里奚本着人道主义精神,都主张借粮食。秦穆公想想,也觉得晋惠公失德,饿死都不亏,但晋国百姓无罪;况且天灾谁能不碰上呢,不借还真是狠不下心。因此,秦国人决定给晋国借粮。此次借粮,秦国顺黄河发船,史称“泛舟之役”。

就在秦国借粮的第二年,秦国自己也闹了旱灾,晋国则粮食大丰收。秦国没有粮食了也想出和晋国一样的办法——借粮。问谁借?当然是问晋国借。难道晋国就这么没眼色不知道主动还吗?晋国还真就这么没眼色,看着秦国人饿得发慌,他们就是不主动提还粮的事。人家不提,秦国人只能派了使者递交了借粮国书,恭恭敬敬等着晋惠公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可是等到的却是逐客令。秦国大夫义愤填膺、秦穆公怒火冲天,但现在国内粮草短缺,只能先熬过饥荒,再跟晋国人算总账。

秦、晋再次联姻,成为历史佳话

秦国被晋国忽悠了两次,秦穆公决定教训一下晋惠公,自然是上下一心,目标一致。两国交战,秦国果然大胜,并活捉晋惠公。秦穆公本想杀晋惠公来祭天,但是在老婆和周天子的调停下,又将晋惠公送回了晋国,只要求晋惠公的儿子公子圉赴秦为质。公子圉在秦国由穆公做主娶了公族女子怀嬴。谁知公子圉竟因为惠公病重找机会逃回了晋国,再加上公子圉继承王位后,。秦穆公认为公子圉和他父亲一样忘恩负义,于是就有了扶立公子重耳的想法。

由于前车之鉴,秦穆公此次对公子重耳的考察可谓是费尽心思:先让重耳一行人以公子的身份住下,对其品行进行细致观察;再对重耳进行文选;之后秦穆公为了再次考察重耳的人品和智慧,又挑选了五位公族女子送给重耳。然而这五位女子中就有公子圉的夫人怀嬴。

晋文公

话说公子圉逃回了晋国成了晋怀公,完全忘记了秦国的怀嬴,怀嬴就只能年纪轻轻守了寡。而此次怀嬴的去留才是秦穆公考察重耳的关键所在。重耳要是一言不发接纳了怀嬴,那就说明他和晋惠公是一样的德性——无耻;要是重耳认死理就是不愿意接纳怀嬴,那就说明他顽固不化,气量狭小。这看起来是一步死棋,但重耳可是后来的晋文公,他就是可以把一步死棋给盘活了。

首先,重耳团队打听了穆公此番操作的背景:怀嬴因为人品和才能颇得秦穆公喜欢,但因为嫁过了公子圉再无法嫁与他人做夫人,因此秦穆公此次将怀嬴送给重耳也是为她谋一条出路。其次,重耳团队认为怀嬴虽然曾经是重耳侄子的妻子,但却是公子圉失德失信,欺骗了秦穆公,害惨了秦怀嬴。因此重耳团队综合考量给出的意见自然是大张旗鼓的接受。可如何大张旗鼓却要重耳拿主意。最终,重耳面见秦穆公,将怀嬴退回,并允诺:待自己回到晋国,要明媒正娶怀嬴做夫人。这就是重耳的解决方法,秦穆公对此十分满意,对重耳更是十分满意。公元636年春,秦国出兵讨伐晋国,扶立公子重耳即位,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做了秦国的国君以后,赢迎娶了怀嬴。两国经过一波三折,再次联姻,这就是“秦晋之好”的由来。俗话说“两好搁一好”,正是由于秦穆公的宽厚和晋文公的信义才能将秦晋恩怨圆满解决,最终成就一段佳话。

“朝秦暮楚”的地点在哪里主角是谁 “秦晋之好”的主角是谁

朝秦暮楚:战国时,秦楚两大国对立,其他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秦晋之好: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桓公女儿齐姜,齐姜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在此后二十年间,又有过两度“秦晋之好”。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成亲

“秦晋之好”是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多次联姻,是政治上的联姻,国家间的联合,现在泛指两家联姻。如《三国演义》中,袁术派人去为自己儿子娶吕布之女,“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那么秦晋之好是怎么来的呢?

从古至今,我们普遍以“秦晋之好”来泛指两家联姻,那么你知道“秦晋之好”这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吗?实际上,“秦晋之好”并非特指两个人的婚姻,而是指的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为了谋求自身发展,而进行的数代联姻,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则要数秦穆公嬴任好迎娶晋献公之女伯姬、晋文公姬重耳迎娶秦穆公之女怀嬴。

在春秋时期,晋武公晚年娶了齐桓公的儿女齐姜,齐姜不但长得很美而且还很放荡,后与晋武公的儿子,即晋献公私通。晋献公继位后就把自己父亲的妃子齐姜娶了过来当夫人。齐姜为晋献公生了伯姬和申生。

秦穆公继位后,为了与当时的大国晋国保持好关系,于是向晋献公求联姻,晋献公同意,就把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这就是秦晋之好的开端。(伯姬还为秦穆公带来了百里奚)

后来,在晋献公年老时,宠爱骊姬,骊姬为了自己的儿子继位,设计让晋献公杀了申生,夷吾,重耳远逃他国(骊姬乱政)。后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成功继位晋国国君,但夷吾不思感激秦穆公,反而攻打秦国,最终惨败,后夷吾派自己的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

秦穆公为了与公子圉搞好关系,于是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公子圉。后来,夷吾病重,公子圉怕自己的国君位置被别人抢了,于是偷偷逃回到晋国。秦穆公知道后很生气,于是派人去接在楚国逃难的重耳,并把女儿改嫁给重耳。后来,秦穆公帮助成功回到晋国,并当上了晋国国君,即晋文公。

此后,秦国与晋国的关系保持很好。

古代成语故事:秦晋之好

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是相邻的大国,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称“穆姬”,以加强同秦国的关系。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即位。夷吾因长期在外,于是请秦穆公派兵护送自己回国,承诺割让河外五城给秦国作为报酬。谁料,夷吾(晋惠公)即位后,食言了。

晋惠公言而无信,引起秦穆公的不满。但公元前641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还是送去了大批粮食,结果帮助晋国渡过了难关。第二年冬天,秦国遇到了同样的饥荒,晋惠公却一点粮食也没有支援。秦穆公气愤极了,便亲自率军讨伐晋国,活捉了晋惠公。

穆姬得到消息后,身穿丧服,带着四个儿女登上一座堆满干柴的.楼台,并派人对秦穆公说:“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君兵戎相见。现在晋君被您俘虏,他什么时候来到京城,我就什么时候死去,请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听着了慌,决定宽恕晋惠公,把他安置在灵台,待以上宾之礼,两国国君还缔结了盟约。

之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晋惠公把太子子圉(yǔ)派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将宗女怀嬴嫁给子圉。但子圉担心当不上晋国的国君,就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这时,晋公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穆公决定帮助他回国夺取政权。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都城曲沃,派人杀死恶劣的怀公,即位为君,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才华出众,忠厚谦逊,深得秦穆公的欢心。从此,秦晋两国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秦晋之好”由此而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