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说的是谁(有哪些伟人是“大智若愚”的)_大智若愚_刘姥姥_亨利

本文目录

  • 有哪些伟人是“大智若愚”的
  • 大智若愚最开始是形容谁的
  • 三国中大智若愚的人物是谁
  • 大智若愚的名人故事
  • 大智若愚的出处
  • 大智若愚出自于哪里
  • 如何评价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游大观园时的大智若愚

有哪些伟人是“大智若愚”的

所谓大智若愚,就是说这个人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的样子。
大智若愚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不断地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一般功课属平常,唯有数学成绩远在全班同学之上。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很快小爱因斯坦的数学程度超过了读大学的麦克斯,为了以后有共同谈话的话题,麦克斯开始借哲学书给他看,爱因斯坦在十三岁就能看懂康德的《纯理性批判》。这时候爱因斯坦阅读的书就是数学、物理和许多哲学家的书。他不看小说,唯一的消遣就是拉小提琴。麦克斯认为他已发现了一个神童,他说:“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或哲学家,将从爱因斯坦身上成长起来。”
大智若愚的李林塔尔。李林塔尔为德国工程师和滑翔飞行家,世界航空先驱者之一。他最早设计和制造出实用的滑翔机,人称“滑翔机之父”。
李林塔尔善于创制仪器,进行航空实验来验证观察的结果,他的测试片状物体的升力和阻力的仪器和试验扑翼机升力的仪器都是十九世纪末有代表性的航空研究仪器。
李林塔尔的最主要贡献还是成功的滑行飞行。1891年,他制成一架蝙蝠状的弓形翼滑翔机,成功地进行了滑翔飞行,从而肯定了曲面翼的合理性。
李林塔尔过于重视升力,而忽视了对飞机的操纵。他认为改变身体重心的位置是保持飞机稳定的唯一办法,这一失误对他来说是致命的。1896年,李林塔尔在飞行中突然遇到迎面突风,在他还未来得及将重心前移以使滑翔机低头之前,便和飞机一同坠落到了地面。李林塔尔也于失事的当天去世。
孙膑大智若愚,是理想人格。战国时期,鬼谷子隐居在清溪鬼谷的山上,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这几个人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先是庞涓下山,大施拳脚,帮助魏国傲视群雄;不久孙膑出任齐国军师,打得魏国灰头土脸;接着苏秦身佩六国相印,说服诸国合力,使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最后张仪两为秦相,凭三寸不烂之舌戏弄天下诸侯,让苏秦功亏一篑,揭开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序幕。寒川子说:“苏秦像老牛,张仪像野马。孙膑有点像唐僧,大智若愚,是理想人格。庞涓反之,大愚若智,处处争聪明,是现实人格。孙膑从来没把庞涓当对手,但庞涓处处把孙膑当成障碍,当成对手。”
大智若愚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能够真心实在的踏实做事,对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

大智若愚最开始是形容谁的

词源出自 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
http://baike.baidu.com/view/71280.htm
说的就是文中的“欧阳少帅”

三国中大智若愚的人物是谁

三国中大智若愚的人物是荀攸。

1、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2、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

3、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

4、建安八年(203年),刘表强盛。荀攸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谥曰敬侯。

5、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仪》,今已佚。

扩展资料

荀攸从小失去父母,祖父荀昙是广陵太守。荀攸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

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

荀攸与朱建平、钟繇为好友,他去世后,孩子还很小。钟繇帮助打理荀家,欲让荀攸的妾改嫁。在写给别人的信上说:“我和公达都曾让建平相过面。建平说:‘虽然荀君比较年轻,但是后事却要托付给钟君。

大智若愚的名人故事

1、美国第九任总统咸廉·亨利·哈里逊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 亨利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他小时候性格孤僻,看上去有点愚笨。一天, 乡间的一个富人遇见了亨利,拦住他,拿他寻开心,把一美元和十美元同时扔在了地上,让亨利去捡,捡到了就是自己的。亨利弯腰捡了一美元。那富人哈哈大笑,心想这孩子真是个傻子,钱多钱少都分不清。这个富人就把亨利放着十美元不捡,却去捡一美元的事传开了。

他的朋友为了见证这件事的真伪,遇到亨利,就扔钱给他,让他捡。而每次,亨利都是只捡一美元。这件事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给亨利扔钱的人也越来越多。亨利捡起一美元,扔钱的人就开心的大笑。

有一个老奶奶实在忍不住,她告诉威廉 亨利:“孩子,你再捡,就捡那张大票,那一张相当于小的那个十张。”可威廉亨利不听,依然只捡一美元。他家人说他,傻孩子,你怎么不捡那张十美元的啊!他们都笑话你傻呢!威廉亨利说,我才不傻呢!要是我捡了十美元,以后谁还扔钱给我啊!

2、韩琪

宋英宗刚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来的时候,宋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想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琪拒绝说:“即使先帝要是再活过来,我们也只能称他为一位太上皇。”韩琦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进宫,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3、赵匡胤

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赵匡胤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以后果然也就没事了。莫要把赵匡胤当傻子,有时他心里比谁都明白,只是很多时候碍于情义,不想点破而已。

4、唐宣宗李忱

由于李忱是宫女所生,在皇宫里不受到待见。为避免遭奸臣小人陷害,李忱从一开始就准备装疯卖傻。时间久了,宫里的人都以为他生下来就是个傻子,甚至他自己的亲侄子都以为他头脑有问题。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傻皇子,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宦官扶上至皇位。当时,宦官马元贽趁唐武宗病危期间,起心想物色一个傀儡作为皇帝来操控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思来想去,马元贽觉得皇子李忱最合适不过了。

外界人都知道他是个傻子,应该不会有什么作为,更不会给马元贽的野心造成什么障碍。本以为,这一切都在马元贽自己的掌握操控之中,但后面的一系列的事情令马元贽失算了。

登基后的李忱封号为唐宣宗。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唐宣宗的第一把火就是把宰相李德裕拿下,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牛李党争,接着对宦官发起冲击,对朝政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一度扭转了唐朝衰败的局势。

5、刘禅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临终前曾嘱咐他:“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译文:你和丞相之间相处,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对他就如同对自己父亲刘备一样,凡事都交由其办理,从不加以干涉,基本上都是“就按丞相说的办吧”,哪怕自己心中对其穷兵黩武一味的北伐有所成见的时候,也都是憋在心里不说,充分地执行了刘备的教导以及对长辈的尊敬,更重要的是团结了内部的领导班子,没有起内讧,最终得到实惠的还是老百姓。 

他先后立张飞的两个女儿为自己的皇后,又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关羽之孙、关兴之子、年轻有为的蜀汉将领关统为妻,这样就将刘备政权最核心的势力变成了自己最可依靠的班底,活脱脱又一个新版的桃园三结义。

大智若愚的出处

大智若愚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大智若愚出自于哪里

一、“大智若愚”的下一句“大巧若拙”。

释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正聪明的人看似愚笨,真正灵巧的人看似笨拙。启示人们只有加强内在修养,不事张扬,善于藏拙,才是真正大智大巧之人。

二、出自于:

1、《老子》《周训》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宋代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三、形成:由《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和宋代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人勇若怯,大智若愚”。后人据此合成这两句话。

三、例句:

鲁迅在《出关》中描写老聃“好像一段呆木头”,其实老子是一个哲学家,这个形象,大概就是大智若愚吧。

扩展资料

“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做人智慧中最高的最玄妙的境界,大智若愚就是本来拥有最高的智慧,却好像没有智慧,接近于木讷,接近于愚。如果有谁能得到“大智若愚”的评价,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了。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表明了至高的谋略、至高的技巧、至高的境界并不是直接地、赤裸裸地、一览无余地展出在人们面前;它拥有丰富的层次与内涵,拥有保护自身的机制。

所以在中国古代做人术中,“大智若愚”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韬光养晦之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智若愚

如何评价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游大观园时的大智若愚

刘姥姥游大观园时的大智若愚可以说是很有学问的。虽然是有求于人,但是表现的并不是那么的上赶着,说话做事也是懂得分寸,知道缓急,给人的感觉更容易接受,并不像那种非得赖着别人不给东西就不行的人,而且懂得自嘲又不低贱,懂得迎合又不强硬。

懂得分寸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就是一个乡村的老妇人,可以说是还没有贾府中的下人们有身份地位。在刘姥姥去贾府拜望时得表现可以说是不卑不亢,懂得分寸。在大观园时和众人的喝酒吃饭游园都是细节满满,尤其是在大观园和贾母众人一块吃饭时得表现。贾府的吃食可以说奢华非常,而刘姥姥一个乡村农妇,面对那么奢华的饭菜并没有接不上话,反而是用自己的身份经历,把客场变成了自己的主场一样,对答流畅诙谐,适当的讨好而不是上赶着逢迎。当知道食物做法时,虽然感叹多多,可是也平和的说出来一道菜的用钱耗费在自己家能够花多久。这样的回答不仅给足了贾府众人的面子,也把自己的定位和处境说的清楚明白,可以说通过表面看着弱小,滑稽的形象把自己该做的表达的合情合理,不突兀反而很自然,这样的懂得分寸,懂得自己的处境定位可以说是相当的有学问。

讨好很自然

刘姥姥在大观园时的大智若愚也是相当自然,令人佩服。从一个乡村农妇来到皇亲国戚的贾府豪门,一般人大都会被震惊而感到手足无措,而到了大观园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是多年的奢华,刘姥姥本意就是想得到一些财物的。这个时候刘姥姥并没有上赶着去巴结某个人,也没有一味的迎合某个人。而且清楚的知道用同情心和自嘲来博得贾府众人的关心和喜欢。刘姥姥的大智如愚可以说是不卑不亢,自然平和让人喜欢。

待人真诚

刘姥姥在大观园虽然是客人,但是刘姥姥的表现可以说是积极主动,并不是只求别人的财物,反而是刘姥姥自己真心对待每个人。身份地位虽然悬殊,可是真心待人并不受身份地位的影响。刘姥姥这一点做的相当到位,尤其是对凤姐的女儿一事表现的很真诚,也是真心当作解决事情的做法去办事的,而不是嘴上功夫光说不练的。而刘姥姥在大观园的大智若愚可以说是真诚相待,让她处于一种相对平等和讨喜的地位,得到的财物更多的是人情相送而不是生硬求来的。刘姥姥的大智若愚真的是学问多多,让人佩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