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志愿军的这种仿美制武器,成为美军坦克的噩梦_火箭筒_坦克_反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就以其超强的防御和凶猛的火力,打破了阵地战的僵局,成为步兵的噩梦。事实证明,即便是最差的坦克,也可以快速击溃缺少反坦克手段的步兵。

到了二战时,德国的装甲部队的“闪电战”将坦克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波兰、法国在这种“钢铁怪兽”的进攻下相继沦陷,苏德战争初期,苏联更是在德国坦克部队的进攻下,伤亡惨重。为了对付坦克,各国争相研制反坦克武器。美国参战后,德国坦克第一次遭受了遭遇了步兵的沉重打击,当时德军第3军团参谋长曾向上级这样报告:“在最近的一次战斗中,敌人使用了一种新型作战武器,这种武器极为有效,但又十分残酷。”

这位德军参谋长口中的武器,便是美制巴祖卡火箭筒,它是一种单兵肩杠式火箭筒,是第一代实用的单兵反坦克装备,它使血肉之躯的步兵拥有了战胜坦克的能力。后来美国又在其基础上研制出了M20火箭筒,它口径更大,威力更强。不过,美国人万万没想到,美制M20火箭筒后来成为美国坦克的噩梦。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在朝鲜战场投入的各型坦克、装甲车辆超过1300辆。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没有专门的反坦克部队,火炮的数量、性能也无法担负反坦克任务,只能凭借反坦克手雷、集束手榴弹、炸药包等对付敌坦克,这就导致志愿军每消灭一辆敌军坦克,往往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展开全文

1951年,为了扭转不利局面,中国一面从苏联引进火炮,组建反坦克炮兵师,一面加大力度研制单兵反坦克武器。这时缴获自美军的M20火箭筒进入中国军工们的视线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仿制美国M20火箭筒的51式90毫米火箭筒正式问世,并开始大规模生产。中国51式火箭筒,口径为90毫米,采用圆管发射筒,干电池作发火电源,配有反射式瞄准镜,以肩射为主,也可使用两脚架进行卧射。与此同时,中国军工部门还利用二战时日军的火箭弹技术,研发了135型和241型90毫米反坦克火箭破甲弹,有效射程分别为250米和150米,可以击穿250毫米均质钢板和152毫米厚度钢板。51式90毫米火箭筒装备部队后,使志愿军反坦克火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51年10月8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为增加谈判筹码,出动40多辆坦克,配合步兵向文登公路至北汉江地段发起进攻。志愿军针锋相对,出动反坦克力量在文登里上下深浦和百岘地区组织防坦克地域,其中动用51式火箭筒49具。10月11日,敌军坦克沿公路快速挺进,志愿军的加农炮、山炮率先开火,敌人冲到近处后,步兵反坦克部队,再以火箭筒在50-150米的距离击伤敌军3辆坦克,其余狼狈逃窜。第二天,美军再次发动进攻,志愿军反坦克大队,再以无后力炮、火箭筒等火器击毁敌坦克3辆,击伤敌2辆。

在24天的反坦克作战中,志愿军充分发挥各种反坦克火器的威力,累计击毁敌坦克38辆,击伤9辆,其中51式90毫米火箭筒表现最为抢眼,曾为美军坦克兵的噩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