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川不成军:四川人为什么那么能打仗?为什么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如此备受推崇_集团军_作战_志愿军

本文目录

  • 无川不成军:四川人为什么那么能打仗
  • 为什么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如此备受推崇
  • 特战旅与特种部队有区别吗
  • 德军二战时期兵力最强大的步兵军是哪个兵力有多少
  • 什么是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
  • 给李云龙一个满编第三十八集团军,后勤补给管够,会发生什么
  •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 “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这首歌出自哪里有什么故事
  • 历史上有哪些治军严的著名将领,他们是如何治军的
  • 第四野战军的12个军中,哪个军战斗力最强为什么

无川不成军:四川人为什么那么能打仗

呵呵,这个“无川不成军”,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很少有这个说法吧?有的话,可能只在四川民间流行了。这里要说的“能打仗”与“敢打仗”,还是有区别的。

抗战中,四川儿女四川承担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为抗战胜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涌现了大一批为国捐躯的抗日将领,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川人为国做出的伟大贡献!

(川军战士的“死字旗”)

不过,说“无川不成军”、四川人“能打仗”,我却有点不敢苛同。川军“敢打”不假,“能打”则有值得商榷。近代川军可追溯到清末编练的四川第十七镇新军,武昌起义后,四川也风起云涌,于是整个民国初期,四川一片混战,军阀林立,并有几次比较大的战争。1913年的讨袁战争,被黔军击败;1915年护国战争,又被滇军、黔军联手击败,四川落入滇、黔军阀控制;直至刘湘崛起,四川总算平静下来。但人们对川军评价并不高,最有名的就是川军的“两杆枪”了。当然,那杆烟枪不一定就是鸦片烟枪,但川军吸食鸦片的现象,在地方军队中还是很严重的。

(不掘的川军年轻战士)

但不管怎么说,我都很佩服川军在抗战中“敢打”的精神,以最劣的装备、人们印象中最差的军容,却打出川人最顽强最勇猛的作风。壮哉!四川人!

为什么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如此备受推崇

因为我军步兵的穿插迂回战术只有我军能做到,其他国家的步兵就算想要学习模仿也没有这个能力。简单来说穿插迂回战术就是从战场侧翼以极快的速度穿插或迂回到敌人后方,占据要害地形对敌形成夹击或包围之势。

这样看,穿插迂回战术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战术,如果部队机械化程度高,可以很轻松地实现。但我军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装备简陋,别说机械化了,就算普通的枪支弹药在后勤困难的时候都不一定够用,所以我军的穿插迂回都是靠着战士们的双腿实现的,所以才会备受推崇。

而对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最有感触的莫过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悍然出兵干涉朝鲜半岛的“联军”了。

手绘最简单的穿插战术

三所里穿插

38军在入朝后的第一战就因为情报、交通等因素而出师不利,不仅军长梁兴初被彭老总狠批了一顿,38军上上下下也感觉丢人。作为四野的主力,这样的失利对38军来说打击是很大的,要说他们心中没憋着一股火那是不可能的,他们都希望再通过一场战斗来证明自己的王牌称号并非浪得虚名。

这个机会没有让他们等太久,1950年11月27日傍晚,38军113师师长江潮接到军队命令,让他们务必在第二天早上8点前穿插至三所里并占领这里,切断敌军向南逃跑的路线。如果战术成功,志愿军对敌人就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可见三所里这个地方的重要性。

113师穿插路线

此时113师驻地距离三所里的直线距离有72.5公里,而他们只有不到14个小时的时间,这里很多朋友说14个小时走72.5公里也不是什么太难以完成的任务,平均下来一个小时也就5公里多,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是直线距离72.5公里,事实上由于地形因素就不可能允许113师走直线,而且途中113师还将翻越一座海拔1250米的长安峰,所以这个距离肯定大于72.5公里。其次是此时的38军正在猛攻德川,113师自然也在战斗序列当中,所以他们并不是一支精力充沛,休息充分的部队,而是一支刚经历过大战的疲劳之师。

再次就是113师穿插到三所里并不是去旅游观光的,他们是去阻敌的,所以就算为了赶时间轻装出发,负重也不会低,尤其是炮兵部队。最后,一路上也并非太平,113师先后5次遭遇了从前线溃逃下来的南朝鲜伪军,所以战斗在所难免,这又会耽误不少时间。

从上面的种种困难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113师全体指战员没有丝毫犹豫,因为这是一个证明他们的好机会,所以连饭都来不及吃上一口就出发了。一路上正如上述所说,113师的一些战士因为体力不济倒下了,遭遇了南朝鲜伪军,113师也边打边前进,丝毫不敢耽误时间,饶是如此,113师穿插到位并占领三所里时天也已经大亮,距离预定的时间也仅仅提前了5分钟。

伟大的志愿军战士

而就在5分钟后,南逃的敌人就乘着各种机械化交通工具来到了三所里前,并与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的113师展开了激战。最终因为38军113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敌人遭到我军重创。

而113师之所以会接到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因为敌人此前已经察觉到了志愿军的意图并开始难逃。113师开始穿插的同时,敌人也从一个比113师驻地更近的龙源里乘坐机械化工具难逃。

当然,敌人也知道三所里的重要,但他们更知道此时距离三所里最近的志愿军部队在哪,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志愿军可以比他们先到三所里,于是一路边逃边休息,结果汽车轮子没有跑过我们志愿军的双腿,被113师率先占领了三所里这处要地,最终被重创。

由此可见,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只有像我们这些拥有极高战斗素养绝对令行禁止的英雄能做到,要换做其他军队,就算指挥官有这样的想法,估计也不敢下这个的命令。

就这?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抗美援朝战争的初期,敌人在我军的各种穿插迂回中一次又一次吃亏,要说心中没点想法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既然志愿军战士凭借双腿都可以一次次成功创造奇迹,那么他们这些机械化程度极高的部队为什么不可以?

1951年5月21日,由于后勤补给困难,敌人头目李奇微也颇为狡猾等因素,彭老总不得不对前线部队下达了全线北撤的命令,李奇微见势觉得将志愿军全歼于“三八线”以南的机会来了,于是也在同一时间下达了反攻的命令。

李奇微这个人并不简单,能被彭老总重视,可见其军事素养还是极高的。所以他虽然下达了反攻的命令,但也并不是一味地向北推进,这样的话并不能实现他要将志愿军全歼的目的,于是想到了我军的穿插战术。

李奇微

越想李奇微越是兴奋,他看着地图上的铁原,如果他能前出一支奇兵穿插到铁原并占领这里,那么志愿军北撤的路线也将被他切断,而且铁原这个地方极为特殊,不仅是一处交通要道,还是志愿军的后勤中转要地,如果计划成功,那么李奇微不仅可以切断志愿军北撤路线,还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将没有来得及撤回“三八线”以北的志愿军困死在南方,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好谋划。

想到就做,在李奇微看来,志愿军凭借双腿都能屡屡穿插成功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打击,他拥有全世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想要实现这样的穿插应该更为轻松。于是他命令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执行这一命令。

就这样,一的效仿志愿军穿插战术的计划开始实施了,一开始确实如李奇微计划的一样,他们凭借机械化部队很轻易就穿插到了铁原,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完美,接下来只需要用他们的飞机、坦克、大炮将铁原变成一片火海并占领就可以实现这一战术目的了,这也正是他们所擅长的。

然而他李奇微能想到的,彭老总又怎么可能想不到,傅崇碧将军的63军临危受命坚守铁原,为前线志愿军北撤争取时间。这位儒将并没有辜负彭老总和人民的信任,在铁原阻敌12个昼夜,尽管自身损失惨重,但成功扼杀了李奇微穿插占领铁原并全歼“三八线”以南志愿军的企图。

铁原阻击战

李奇微和范弗里特始终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他们不计代价对铁原志愿军各个阵地狂轰滥炸了12天始终不能占领铁原,明明穿插战术已经成功了啊。

只能说李奇微只学到了志愿军穿插迂回战术的皮毛,真正的精锐他并没有学到,那就是我军那种能不畏强敌一往无前的气势,能克服一切困难的战斗意志。他们过分依赖能给他们提供强大火力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忘了决定一场战争胜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

他们以往的战斗都是几轮轰炸加炮击后,利用坦克掩护,步兵对阵地发起冲锋,这样的战法让他们几乎没有怎么遇到过抵抗,无往不利让他们但凡遇到一点抵抗就会瞬间溃败下来。用曹刿论战的说法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这种一次攻不下来,几次还是攻不下来,士兵的士气只会越来越低,最终彻底的失败,这就是李奇微穿插的奇兵并没能起到奇效的原因之一。

钱多就是好

结语

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在历史上确实备受其他国家的推崇,就算是到了今天都还有不少国家在进行研究,然而就像麻花一开始说的那样,这样的穿插战术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明,李奇微就曾有样学样,只要时机适合都是可以运用的,真正厉害的其实还是在于我军指挥员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在关键时候能做到直插敌人要害。而其他国家之所以一直在研究,麻花认为他们不过是不愿意承认他们的士兵在战斗意志上不如我军的现实。

特战旅与特种部队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特种部队是一个统称,而特战旅则是军改以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特种部队编制。比如常常在军八股新闻中可以看到,某某集团军某某特战旅搞了什么训练,装备了什么新装备,达到了什么目的。其中的“特战旅”就是某某集团军下辖的作战编制。而特种部队则属于一个统称,指所有执行特殊作战任务的军队,比如前面所说的某某集团军特战旅,海军的蛟龙突击队,空军的雷神突击队等等都属于特种部队。或者可以说,特战旅属于特种部队,属于我国的一种入门级特种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种部队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我军特种部队叫做“手枪队”,抗日战争时期叫做“敌后武工队”,解放后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特种部队则叫做“特务营”。红军的手枪队和八路军敌后武工队相信大家比较清楚,志愿军的特务营可能了解相对较少。前几年火爆的电视剧《雪豹》的原型小说《特战先驱》对朝鲜战争中我志愿军特务营有一定描写,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我国七大军区,以及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都开始成立各自的特种大队,编制大多是团级。比如北京军区“东方神剑”特种大队,兰州军区大名鼎鼎的“雪枫”团,南京军区“飞龙”特种大队,广州军区“南国利剑”特种大队,还有著名的成都军区“西南猎豹”特种大队。
军改之后,原来的特种大队扩编为特战旅,目前特战旅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体是原七大军区的团级特种大队;第二部分,原来各大集团军的精锐摩托化步兵旅;第三部分,原来的各大军区独立的特种部队,比如鼎鼎大名的上海警备区特种警备团。现在的特战旅就是从这三个地方抽取精锐人员组成,编制虽然是旅一级,但其实比普通的机步旅人员更少,也相对更为精锐一些。
军改前的特种大队是团级编制,总人数大多在1000人左右,现在的特战旅则是旅级编制,总人数在3000人左右。和普通的作战单位相比,特战旅士兵选拔拥有更为严格的标准,训练强度更大,人员的作战素质也高于普通作战单位。举一个例子,特战旅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全员能伞降,所以特战旅的驻地一般会挨着陆航旅,以便和陆航旅联合训练,保证高强度的伞降训练。
其实现在很多人对我军特种部队水平持一种怀疑态度,说我国特种部队训练水平和训练思想都远远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国特种兵多次获得国外世界级比赛桂冠,也多次通过南美洲“猎人学校”的训练,说明其作战素质绝对不低。特战旅属于入门级特种部队,总体训练水平比普通作战单位高不了多少,但是国之重器不可轻易示人,特战旅里面肯定是有高手的!

德军二战时期兵力最强大的步兵军是哪个兵力有多少

二战德军拥有固定编制的作战单位只到师一级,并没有具体的步兵军编制,德军从军级司令部开始一直到集团军群司令部都是根据其所受领的具体作战任务而分别配属不同的作战部队的。

一般来说一个德国步兵军辖有2到3个步兵师,每个步兵师的兵力在18000人左右,加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德军一个步兵军的人数在4万到5万人之间,大体上相当于前中期苏军一个步兵集团军的规模。特殊情况下德国步兵军的规模也会很大,例如德军被苏军所包围时,包围圈里的德军一般会临时隶属于一个军级司令部以加强统一的指挥。或者说苏军在某处达成突破后,原属于A步兵军的步兵师被苏军挤压到B步兵军的作战地域,这种情况下也会将这一步兵师转隶到B步兵军中,这些都体现了德军各级指挥机构的灵活性。

德军的军级司令部的固定编制除了司令部本身外,还有一个炮兵司令部和通信营,有了这两支专业技术单位,军级司令部就可以有效的协调各个步兵师之间的作战,因为对于步兵单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炮兵单位的使用,有了专门的炮兵司令部,无论给其配属几个师都可以很好的进行协调和指挥。而直属的通信营则保证了军级司令部和下辖各个作战师的联系,他们可以迅速的和新转入的作战单位建立战场通讯,形成一个作战整体,不至于出现各自孤立为战的困境。

例如在著名的杰米扬斯克突出部之战中,德军第2军和第10军共计6个师10余万人被苏军包围于狭长的杰米扬斯克突出部中,为了加强包围圈内德军的统一指挥,所有部队都被编入第2军作战序列下,接受第2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也同样如此,为了解救包围圈里的第6集团军,所有可用的解围部队都被转隶到第57装甲军司令部的辖下,连同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也归属第57装甲军司令部指挥,总兵力达到了10万人之巨。这些军级单位的规模都大大超过了一般的军级规模,但是为了方便指挥和适应作战需要,这种举措也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是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

原则上其实并没有“甲类集团军”的称谓,它是对之前“甲种军”番号的沿袭和俗称,并非军方正式编制名词。而在军史上首次正式出现甲种军的编制,要追溯到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1945年,随着美援武器装备大批到来,重庆军事委员会决定编组“三十四年式甲种军”,用以作为对日反攻的主要突击力量。

当时所谓的“甲种军”,就是借鉴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之成功经验,选择一批战斗力较强的嫡系部队进行升级改造,首批入选的有六个军:第5军、第13军、第18军、第73军、第74军和第94军,也俗称为“全美械军”。可以发现,这六个军中有两个隶属于王耀武第四方面军,可见老王当时的如日中天。

甲种军倒不是增加多少兵员(但确实很充实),而是以新一军和新六军的编制、配置为参照(毕竟这两个军战果辉煌),重点加强军直属部队的建设和作战单位火力配置。其中军直部队加强到:一个105mm榴弹炮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通信营、一个兽力输送营,以及军部特务连、搜索连、辎重团等杂七杂八的单位。

如此加强下来的军直属部队兵力即已高达5390人,军辖三师,各师也重点强化了直属部队,包括一个75mm山炮营、一个工兵营以及搜索连、通信连等等,使每师编制人数达到10793人(在抗战末期这已经是很高的数字了)。因此,三十四年式甲种军的全军兵力接近38000人,普遍配备了美式冲锋枪、轻机枪和步兵伴随火器。

之所以命名为“甲种军”,还意味着这些部队可以优先得到武器弹药、军需物资和补充兵员,从而维系其战斗力的强力存在。不过后来因为美援武器不足,以及狼多肉少,第二批入选的六个“全美械军”就差点意思了,后来干脆出现了“半美械军”,根本达不到初定的甲种军标准。

当然,此时也就不存在什么更高一级建制的甲种集团军,因为按照惯例,甲种军的名额或者美械武器数量的分配,肯定是各战区各派系“雨露均沾”,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现兵团级的优先编制。而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都是不那么正规的,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分类,唯一的区别 ,那就是战斗力和战斗作风了。

直到建国以后,经过正规化建设和不断的演变,到了七大军区和18个步兵军时期,才正式出现了“甲种军”的内部称谓编制,即遴选曾经战绩辉煌和作风优良的部队,承担着作为精锐战略机动力量的任务。当时入选的有七个军,每军各辖三个师(甚至更多)以及若干直属旅,比如第27军、第38军、第54军等等。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还是沿袭军改之前的番号为好,其实在那个时代出现“甲种军”编制更多是一种无奈,即在经费和新式装备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优先满足若干战备值班部队。比如这七个甲种军中,就包括全军仅有的三个重装军。既然这七个军被定位甲种军,那么其它就是乙种军了,在我军推进合成化的进程中,这些军再升格为诸兵种合成的“集团军”。

但是在完成集团军的改制以后,甲种军的称谓其实已经不复存在,军迷们只是习惯上将由原来甲种军升格而来的集团军再沿称为“甲类集团军”,并不是很准确很专业。尤其是军改以后,原18个集团军再被整合为13个,作战序列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和变化,再加之经费和新装备的大为充足,集团军之间的实力区别不再那么明显,也就没什么甲、乙之分了。

给李云龙一个满编第三十八集团军,后勤补给管够,会发生什么

一个普通的集团军每天要有多大的消耗?还不要说第三十八集团军了,它是新中国陆军里的主力部队。你根本就无法想象它(38集团军)每天需要消耗多少作战物资的。一个普通的集团军人数十几万人,要是参加作战的话?每天都是数以万记数的消耗品来豢养这些军队的。它相当于是一座小型的城市的消耗,这个还仅仅是在非作战条件下的消耗,要是作战消耗?还要加上几倍的消耗物资准备,一个现代化集团军绝对比整个八路军消耗物资都多。而李云龙?仅是只是众多八路军里的一个独立团而已。他有那样的指挥能力吗?他可能根本就指挥不明白!当然了,这是抗战时期的李云龙,不是在建国授予了少将军衔的李云龙。事实上,建国以后李云龙少将还真的就是一军之长了。请注意,也仅仅是一个军而已,不是集团军。事实上集团军的作战行动?是要直接报送中央军委的,它们自己反倒没有多大啊行动自主权利的。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10万大军被敌人包围后突围失败,一般最多10天半个月就投降了。

最夸张的是,很多时候敌人只是围而不攻,还有战斗力的军队也会成建制投降,这是为什么?

其实大家应该知道,人不喝水只能生存7天,人不吃饭如果躺着不动,最常可以活21天,但普通人一般也就能坚持2周左右。

这些都是针对普通老百姓,军人就不同。

以普通老百姓为例,男人一天只需要吃下去1500大卡热量的食物,就足够维持健康了,如果只需要尽量维持生命,800到1000大卡也就够了。

喝水来说,大家都知道普通成年人维持身体健康,一天要喝八杯水。维持身体健康最低标准,一天也要喝1200毫升,也就是中瓶可口可乐的水量。如果喝易拉罐可乐,就要4罐。

这些都是老百姓,军人差别就大了。

军人不但要呆在野外恶劣环境,还要高负重的行军和作战,尤其一些战术动作非常剧烈。

大家记得《高山上的花环》吗?

在战前的训练中,体能很强的连队也坚持不住,强壮的靳开来瘦了一圈,梁三喜更瘦了,赵蒙生几乎支持不下去。

这就是丛林越野训练的结果,消耗热量太大。

美军的研究是,作战军人每天要维持3000大卡以上的热量,一些极端环境下要保证5000甚至7000大卡热量,因为士兵消耗的太多。

至于喝水,由于老百姓每天食物里面就有大量的水,饮用水只是占到每天身体需要水量的一半。

但军人往往没有这个条件,他们的食物都是干粮,没有水份。

加上军人出汗很多,消耗水量很大,每天需要的水远远大于老百姓。

说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几句话。

如果军队被敌人包围,没有后勤人员送水送饭送弹药,军队坚持不了多久。

就算不提弹药,不提军人、不提打仗,你就是在家里躺着,能支持几天?

为什么《高山上的花环》靳开来牺牲自己一条命,也要给连里面的战士们换来两捆甘蔗?

没这两捆甘蔗,战士们因为缺水恐怕站都站不起来,还打什么仗,等待他们的就是全军覆没。

再说朝鲜战争的李奇微,为什么要等志愿军进攻7天以后,自己才从撤退转为反击?

因为志愿军轻装前进,携带的水粮最多坚持5天左右。在没有水粮的情况下,志愿军还能继续坚持作战2天,随后到了极限就必须撤退。

很多人谈什么人定胜天,但人不吃饭喝水就要死,这是没有办法胜天的。

再看看历史上最牛逼的围歼战,基辅会战。

参战苏联红军85万,最终只有不到10万人突围成功,其余75万被德军包围。

这75万红军,战斗伤亡只有19万多,其余还有高达66万人被俘(伤员基本都被俘虏了)

为什么投降的红军数量,是战斗伤亡的6倍多?

德军是1941年9月16日合围了红军西南方面军4个集团军,9月27日被包围红军才全部投降。

大家注意,从合围红军到最后投降,持续了10天之久。也就是说,红军在弹尽援绝情况下至少支持了一周以上,最终在水粮弹药全部断绝的情况下无法作战,只能投降。

“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这首歌出自哪里有什么故事

出自万岁军38军的军歌,四平,也许真的要死(四)战才得以平定。今天和四平战史专家闲聊,四战四平国共大约伤亡十五万余人(其中我军十万左右),可谓伤亡惨重。

在对四平的第三次战役中(四平攻坚战),独一师师长马仁兴同志阵亡,18师师长王兆相被调职,(从主力师调到地方军分区闲职了)大家便可见战斗的惨烈程度。

国 军方面也一战成就二名青天白日获得者,守军71军 军长陈明仁(后在49年起义,于后来中肝癌去世)87师261团少尉排长廖 钧(如果加上空军获得者蔡名远就一共是三名)陈明 仁大家都很熟悉(北伐中第一个登上惠州城)廖钧的资料实在少,我最后从台 湾史政局得来一份,出予大家研究及参考。

有人要说了,为何四平这么重要,付出如此大代价也要平定?在当时东北九省中,四平是重要交通枢纽(东北的钥匙),而且进可攻长春哈尔滨,退可守沈阳(当时为何有长春围城,国军为何要死守长春,部分原因也有四平已丢)所以,我们提到四平,不要只想到“二龙湖浩哥”,我们应该记住,这里曾经硝烟弥漫,这里曾经英雄辈出—纪念在四平战役中倒下的人们。

历史上有哪些治军严的著名将领,他们是如何治军的

第74军可不是从一开始就那么强悍,至少在1938年的万家岭战役期间,仍然只算是黄埔甲等嫡系,却还不是什么王牌。一方面,是该军弹药补给虽然充足,但是装备一般,全军三分之一还抗着“汉阳造”,另一方面,是军长俞济时指挥能力确实不如后任王耀武,尤其是拨归第一兵团薛岳指挥后,未来的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撞上粤军名将“老虎仔”,这下有戏看了。

日寇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那并非菜鸟,在命令第106师团穿插万家岭山区、迂回德安侧后的同时,还派出了第9师团从太湖水运,登陆后扑向瑞昌以策应106师团的行动。这是个鬼子的常设师团,战斗力非常强悍,登陆后立即击破了川军王陵基的部队,然后马不停蹄叩击岷山,越过岷山离瑞昌也就不远了。更要命的是,金泽第9师团所猛扑的岷山,正是粵军第4军的侧后方,使其不敢全力压向106师团。

薛岳闻报,即令第74军派出有力部队驰援岷山截击第9师团,俞济时没太上心,马马虎虎派出了58师的一个团,结果几个照面就被第9师团的丸山支队打得溃不成军;于是再派出一个旅的主力应对,结果又被日军击败,岷山防线笈笈可危,确实,俞济事这种逐次增兵的“添油战术”乃是兵家大忌,并非名将所为。

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火了,直接打电话给俞济时:“俞军长,没你这样用兵的,一次派这么点人,你以为是打土匪?你马上第三次派兵前往,这一次如若再退下来,就军法从事!我知道你跟委员长的关系,但是现在第74军归我节制,那我就先枪毙你,然后委员长再枪毙我”!

薛岳治军还是蛮严的,一方面是在国民革命军中资历深厚,另外一方面也有陈诚力挺,加之性格火爆,有时候老蒋也得让他三分。在之前的兰封会战中,由于第27军军长桂永清临阵脱逃,豫东兵团总司令薛岳坚决要求枪毙黄埔一期的桂永清,这是老蒋的爱将和何应钦的侄女婿,确实下不去手,可是薛岳逼迫甚急,最终还是枪毙了第88师师长龙慕韩,这也是黄埔一期生,可见薛岳不是好惹的。

所以俞济时听见薛岳真急眼了,也有点头皮发麻,深知薛岳说得出做得到,现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遂命令冯圣法第58师全体出动开赴岷山,第58师血战经日,终于挡住了日寇丸山支队的进攻,为万家岭的战役合围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明白万家岭战役初期,第74军为什么只投入了王耀武一个师了吧?第58师另有任务。

当然,冯圣法力战日军精锐常设师团,第58师也是伤亡惨重,而俞济时被薛岳一顿呵斥后也大为不爽,于是走后门要求撤出战场整补,反正第一兵团有六七个军,不少他一个。1938年9月26日,正当薛岳部置对敌106师团的围攻方案时,武汉的电报来了,而且落款还不是委员长侍从室,正是老蒋本人,内容是74军在岷山伤亡过大,应予调至长沙整补。

换成一般的将领,这样落款的急电没有不服从的道理,然而薛岳并不买账,他对松浦106师团的总攻方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因此回电:“调不下来”。要说俞济时面子够大,转天第二封急电又至:“第74军在岷山伤亡甚大,确应予调下整补”,薛岳客客气气复电:“赣北各军作战时间都比74军长,伤亡都比74军大,对第74军也请缓予调下整补”,但是中心意思还是不行。

薛岳这么做是明智的,第一兵团不仅有中央军也有粤军,如果就这么让74军撤到后面看热闹,必然影响其他部队士气,这就是治军之道。老蒋被怼的没脾气,只好拿俞济时撒气:你休整什么?你们74军都给我顶在那里,一步不许后退,都给我听薛总司令的!俞军长被骂的一身冷汗,连称是是是。

连续被薛岳和老蒋训完,俞济时也是一肚子邪火,抓起电话命令冯圣法和王耀武:“你们谁也别想撤下来休整”!其实带兵之道就是如此,别考虑那么多汤汤水水,主帅有够硬气,下面必然用命。第74军于是全体投入作战,战场上截断了第106师团的退路,敌寇狼奔豕突,遂有德安大捷!

武汉会战后第一兵团建制撤销,第74军转隶陈诚第九战区指挥,俞济时总算长舒了一口气,再不用在治军极严的薛岳手下当差了。不久军部移驻长沙南郊,结果噩耗传来:陈诚回重庆,薛岳代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俞济时脑袋瓜子嗡嗡的,立马走门路调离,先去了第5军又去86军,总之离薛岳越远越好,于是成全了隔壁老王,1939年6月正式执掌第74军。

第四野战军的12个军中,哪个军战斗力最强为什么

第四野战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野的12个军,每个军都能征善战,战功卓著,尤其是38军、39军、40军和43军,堪称是四野的王牌军,这其中38军又尤为突出。现简要介绍一下:

38军最辉煌的战绩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了国威、军威。在第一次战役中,38军误以为遭遇美军“黑人团”,动作迟缓,贻误了战机,军长梁兴初受到了彭德怀元帅的严厉批评。但在第二次战役中,他们知耻后勇,迅速成功地穿插到三所里与龙源里,果敢抢占了松骨峰,一举切断了美第8集团军南撤退路,激战两昼夜,不顾敌疯狂突围,死守阵地,打退美军多次进攻,使敌南北两部相距不到1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师,此役,共歼敌1.1万余人,缴获坦克14辆,大炮200余门,汽车300余辆,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司令员彭德怀在嘉奖电的最后亲笔写下“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毛主席在接见军长梁兴初吋,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久仰,久仰,“万岁军”军长。

从38军中走出了几名解放军高级将领,现简要介绍一下:

△李天佑,广西临桂人,开国上将军衔。38军首任军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梁兴初,江西吉安人,开国中将军衔。38军第二任军长。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

△还有中将:李际均、黄信生、高中兴、李少军、王西欣、许林平。他们都先后担任过38军军长。

△刘振立,河北栾城人,解放军上将军衔。1964年8月出生,1983年9月入伍,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38军第19任军长,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参谋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司令员。2021年7月5日晋升上将军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