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美军为什么要撤退?血战长津湖,15万志愿军围攻美军最精锐部队,赢得究竟有多难_志愿军_美军_一师

本文目录

  • 《长津湖》美军为什么要撤退
  • 血战长津湖,15万志愿军围攻美军最精锐部队,赢得究竟有多难
  • 长津湖战役部署图中有韩国第1军团,为何电影没有韩军
  • 长津湖战役中,美军有多无耻
  • 在长津湖战役中,到底有没有机会全歼美军陆战队第一师
  • 有人说《长津湖》票房能达到80亿,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 长津湖讲了什么,有没有大神科谱一下
  • 如果你看了长津湖,你还愿意过圣诞节吗你有何感想
  • 《长津湖》目标超越《战狼》剑指80亿票房,靠的是何种底气

《长津湖》美军为什么要撤退

《长津湖》美军撤退,我想有这两个原因:一是美军被中国志愿军吓破了胆,毫无作战的士气。在美军入朝宣战的时候,麦克阿瑟告诉他们的士兵,可以赶得上回家过感恩节,颇有几分“温酒斩华雄”的味道,可见在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骄傲和目空一切,根本没有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

当然他们确实有值得骄傲的资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参加的军队都是经历过一战、二战,有着丰富的经验,觉得可以速战速决,谁知道中国志愿军神出鬼没,打的他们措手不及,就好像遇到了神兵天降一般,美国将领及士兵觉得中国志愿军就是他们的噩梦,哪有勇气面对呢?

如果硬撑着,他们可能会陷入战争的泥潭当中,而且看到中国志愿军的这种精神状态,他们早晚会败。而且上面也说到,这些参战的美军都是精锐,如果就这样失去了,不仅自己会心疼,还会招来国内民众及其他政党的一致攻击,当官的不能冒着个政治风险,对于士兵来说,自己也没有死战的理由,本来来这就是为了执行一项任务而已,犯不着把命丢下。这样下来,从上到下,哪有作战的士气呢?

二是美军是为利益而战,撤退能最大程度保证既得利益。当初美军为啥会越过三八线,把战火延伸到鸭绿江,本质上是为了保证美国在占领区的利益。想当初,二战结局以后,原本的朝鲜被美国和苏联以三八线为届,各占一边,美国所在的地方是南韩国,苏联这边是北朝鲜。随着朝鲜和韩国的纷争,朝鲜占领了南韩很多地方,这完全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他们毅然决然的介入了这场纷争。

当时他们赌的是中国刚建国,百废待兴,不敢参战,这样他们可以获取更大利益,还可以以此为跳板,完成对苏联及中国的遏制,但是他们错估了中国人的决心和勇气,当中国志愿军把他们打疼的时候,觉得时间长了,战线拉的太长,最终胜利,也是亏本的,最终想到的是及时止损,所以在失败后选择撤退。

血战长津湖,15万志愿军围攻美军最精锐部队,赢得究竟有多难

如果说起朝鲜战争中,哪一场战役的惨烈堪比上甘岭?那么长津湖之战当属实至名归。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投入兵力15万人,围攻近10万兵力的联合国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近万人。志愿军也付出了伤亡三万人的代价,其中仅冻死的就有4000余人。

长津湖战役彻底粉碎了美军钦马鸭绿江的狂妄战略目标,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被动局面,成为战争走向的重要拐点,为联合国军签订停战协议奠定了基础。而志愿军的顽强斗志,也深深震撼了美军,动摇了其必胜的信心。

(长津湖战役)

那么长津湖之战究竟有多惨烈呢?

一、战役背景。

1950年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后,受到前后夹击的朝鲜主力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十月初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意图一统朝韩。尽管我国多次警告美军不得越过三八线,但自以为是的麦克阿瑟却不以为然,认为中国军队不会介入,还许诺美军圣诞节前结束战斗回家过节。

此后志愿军入朝,第九兵团担负起东线作战任务。通过大范围迂回包抄的手段包围了美第十军,长津湖血战就此打响。此战第九兵团总计15万兵力,实际参战人数不足7万。而美军总人数近10万,实际参战人数不足5万。

由于美第十军部署在朝鲜东北部,战线过于拉长,以至于巴大维的第七步兵师遭到志愿军猛烈攻击。于是美军收缩战线,并向兴南港撤退。但志愿军的包围圈早已布好,突围美军被分割在柳潭里、新兴里、古土里、下碣隅里等战斗区域。

(自以为是的麦克阿瑟)

二、围困柳潭里。

美第十军陆战一师的指挥官史密斯少将,和主力第五陆战团,遭到志愿军89师和79师合围。但美军有绝对的制空权,意图全歼美军的志愿军久久不能攻克。第九兵团指挥部意识到此地是美军主力,于是下令围而不攻。先集中兵力歼灭其它美军,然后再集中兵力攻打此处。

但美军总指挥阿尔蒙德将军则让柳潭里美军向下碣隅里撤退,敌我双方发生激烈战斗。白天美军依赖战斗机坦克开路,晚上志愿军则利用夜幕反击。由于武器装备太过落后,史密斯最终成功突围,率部前往下碣隅里。

此战79师付出巨大代价,五个营的伤亡殆尽。

三、血战新兴里。

号称北极熊团的第31团战斗队,是美军的王牌团,主要负责长津湖新兴里北部的防卫。由于战线太长,也被分割成三个部分。此后该团发动猛烈的突围攻击,但由于其联络被我方掐断,无法和其它美军联成一体,最终该王牌团在我军的穿插战术下被成建制消灭。

此战中志愿军27军80师和81师付出巨大代价,伤亡加上冻饿非战斗减员高达万人,初次和美军交手的241团2营和3营在公路沟边以密集队形冲击,遭到美军密集火力阻击,伤亡较大,七个连损失殆尽,238团和239团也几乎全部打光。

(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

四、下碣隅里的突围。

下碣隅里为美军突围的集合点,这里是美军为支援海军陆战队,建立的一个补给站。所以驻守的部队并不多,其守军为陆战一师,第七陆战团等残部以及陆军和海军的工兵部队。

最初志愿军完成了下碣隅里的包围,但由于美军火力强大久攻不下,而柳潭里的陆战一师主力又向下碣隅里突围。再加上北极熊团的残部随后也来到这里,美军兵力不断增加。随着时间推移,志愿军第58师伤亡惨重失去战斗力,只能等待增援,但26军到来时,美军所有突围主力已会合,并凭借强大火力轻松突破阻击,向兴南港撤退。

为了阻止美军突围,志愿军第20军先后两次炸毁美军撤退必经大桥水门桥。但美军依靠强大的后勤两次修好了大桥,最后志愿军把桥基炸了,认为这样美军堵在桥头,只能等待被歼灭,可美国空军从日本空运八套重达1.1吨的桥梁组件,仅用两天就架起了一座大桥,可见其后勤能力之强大。

此后美军通过桥梁陆续撤离,而美第90特遣舰队则守在水门桥,用强大的火力逼得志愿军无法靠近兴南港展开追击,确保美军成功脱离包围圈,长津湖血战就此落下帷幕。

长津湖战役爆发时,正赶上五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其温度达到零下四十度以上,敌我双方因天寒冻死冻伤的兵员数量庞大,许多打伏击的志愿军成连建制的冻死在陈地上。

战役结束后,第九兵团回国时,司令宋时轮向长津湖脱帽致敬泪流满面。而美国少将巴大维得知一支部队被歼灭后,也流下了眼泪。这也是对长津湖战役惨烈程度最好的写照。

(参考资料:《雪地冰天: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纪实》等)

长津湖战役部署图中有韩国第1军团,为何电影没有韩军

韩国打仗没赢过,电影里没输过!

长津湖战役部署图中中虽然有韩国第一军团,真打起来,跑的比兔子还快!吴京和胡军的钢七连实在找不到韩军。

麦克阿瑟战前部署如下:

美国第十军为右路军,主力陆战一师和步兵第七师,穿过长津湖向中朝边境进军,与左路军美国第八集团军汇合在鸭绿江边的江界;

这是实力最强劲的美军所要达成的目标,而实力较弱的南朝鲜军队第一军团,下辖首都师,第三步兵师,还有一部陆战队,则沿着海岸,向北进军到中朝苏三国交界处,因为此时朝鲜军队大部分被美军击溃,南朝鲜第一军团基本没有遇到强敌,一溜烟的进军,离目标中朝苏边境不远了!

麦克阿瑟的这一个部署很狠毒!

他知道朝鲜有作战能力的部队,已经在仁川登陆之后,在38线以南被消灭或者围困,此时38线以北的朝鲜已经没有主力师!

如果此时美军的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左右夹击,第八集团军正面是先期入朝的志愿军第13兵团(当时麦克阿瑟还没有发现,即使有发现他也不相信我国会派军队入朝参战),即使第八集团军没有消灭第13兵团,美国第十军也因为穿越的都是人迹罕至的长津湖地区,很容易达到江界,进而挥师南下,和第八集团军对13兵团构成前后夹击,并且威胁到13兵团的侧翼安全!

这就是第9兵团火速入朝的原因!可谓争分夺秒!因为美军是机械化部队,这里人迹罕至,基本没有什么防守,从咸兴到江界只要几天就能到达!到那时,先期入朝的13兵团就万分危险!

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寒,第9兵团过东北的时候,只换了一小部分棉衣,根本没有时间换更多的厚棉衣!大部分还穿着南方的薄棉衣,这就为后来大量冻伤冻死,甚至出现冰雕连买下了伏笔。

用当时到车站送行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的话来说:这哪里是去打仗?就是冻也冻死了!

从以上的部署图来看,南朝鲜的军队进攻方向离长津湖是越来越远,第九兵团基本围绕着长津湖以及去咸兴,兴南港的公路一线进行军事部署,在大雪和零下40度的低温中,第九兵团的将士们艰难前行,对美国陆战一师和第七师,第三师,切成了五个包围圈;

主要作战地点是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以及古土里,水门桥,而南朝鲜军队一听说陆战一师被包围,北极熊团被一锅端,吓的赶紧回撤,目标兴南港!那里海上有7个航母编队给他们提供舰载机空中保护,以及提供海上撤退的通道;

长津湖战役结果打成了美军冲锋在前,韩国围观,然后见死不救,独自撤退到兴南港,抢先上船溜之大吉,根本不顾狼狈逃窜回来的陆战一师等美国军队;

你说,就这熊样,他们敢和吴京胡军的钢七连正面刚吗?相隔太远,吴京和胡军的钢七连根本找不到韩军的影子啊。

能上镜头也要凭实力的,别看韩国人拍的战争片里面韩军多么高大上,都是糊弄他们国民的。

正所谓韩国打仗没赢过,电影里没输过。

你对此有何看法?期待你的留言讨论。

长津湖战役中,美军有多无耻

长津湖战役

“死了头朝上,不死接着打”,这是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役,于长津湖跟美军激战九个昼夜后的口号。1950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在朝鲜北部的长津湖,迎战美国的精锐之军,其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一度放出话要在圣诞节前拿下朝鲜战争。

司令的狂妄姿态当然会对美军士兵造成影响,他们几乎人人都以为志愿军不过是来应付个过场,毕竟装备悬殊太大,自己有肉罐头吃,有牛奶跟咖啡喝,志愿军天寒地冻的奔赴长津湖,别说吃的了,就连御寒的装备都没有带齐,很多南方的连队还穿着单薄的大盖帽。

因此,两方军队对于此次长津湖之战的策略都大不相同,美军以先进的机械化部队作为优势,调来成千上万的重型火力武器、飞机以及坦克,战略就是用纷飞的炮火压制志愿军,从而轻松解决战斗。

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官宋时轮,则在接到彭德怀的指示后,埋头研究长津湖的地形,想出了“口袋阵”来应对武器装备强大的美军。所谓“口袋阵”,其实就是看到长津湖与核心公路之间的联系像一条摊开的裤子,其中需要占据有利位置的东西公路,正如裤子上面的口袋。

宋时轮立刻想到可以切断“口袋”,将美军兵力分散,再通过包抄围剿的方式将其歼灭。战略一定下来,很快就安排到各个连队,遵循命令提前埋伏在“口袋”四周。

结果也如宋时轮预料的一般,美军行至长津湖下碣隅、新兴里和西侧公路的死鹰岭与柳潭里时,分别遭受到了志愿军猛烈的围歼,而他们赖以自豪的坦克和重型武器,却因道路被阻断根本就运不过来。

识时务的美军士兵一看风向不对,纷纷放下武器,或跪地投降或藏在车底,希望能保住一条命。志愿军一向是最优待俘虏的,哪怕当年对战日本军队,面对被军国主义洗脑且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军人,尚且点到为止,不会对失去反抗能力的俘虏下手。

可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却一改宽容大度的风格,对于美军士兵“痛下杀手”,一路但凡看到躺地的士兵,不管死活都要补上一枪,那造成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由于美军太过于无耻了。

美军无耻行为

志愿军按照宋时轮的战略,披风沐雪连日赶往长津湖的“口袋”位置埋伏,士兵蜷缩在枯草和乱石中静静等待时机。

由于美军联队提前占据物资运输必经道路,士兵们已经两三日没有吃到一口带着热乎气的食物了,饿了就掏出随身携带,早已冻得梆硬的土豆啃了,渴了就撮一团雪,用手掌捧起来喝掉,喝的时候还互相加油打气,硬是凭借一身钢铁般过人的意志力支撑着。

谁料,数十米处的美军士兵行军累了,一看到饭点了就驻扎休息。志愿军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只能按耐不动,没一会肉香味就飘到了大家的鼻尖上,有视力超群的志愿军士兵谨慎地抬头观察,发现美军不仅人手几个肉罐头,甚至还十分讲究的要把罐头加热了再吃。

他们面前升起的火堆里,有的美军在烤肉罐头,有的随身带着小锅烧开水,将罐头里的肉磕到锅里烧成肉汤,更有一些人在就着火堆煮咖啡和热牛奶,本来志愿军就饥肠辘辘,看到此番场景心里就跟长了草一样痒,并且雪地里露营一般享用美食的美军不是个例,几乎所有人都不亏待自己的胃。

有一些侦查排心里就不平衡了,一帮战士跟美军发生了冲突,抢回了不少物资。消息传到宋时轮处时,甚至连指挥官都对这份”人之常情“感到十分理解,认为一方饿得啃土豆,对面却喝奶吃肉,肯定会爆发矛盾。

但动手去抢的志愿军是少处,更多的人就是默默等待美军吃喝完毕,心里反倒是觉得美军物资配备如此丰盛,或许将会有一场硬仗要打。结果美军的表现却没对得起这些肉罐头,他们被志愿军在”口袋“处包抄围歼之后,几乎没做过多抵抗,就纷纷讨饶。

姿态之滑稽,让同为军人的志愿军发自内心地看不起,只见一帮个子长得五大三粗的美军,有的人打手势投降,有的生怕志愿军听不懂,跪地连连叩头。志愿军士兵之间交流,觉得这些美军要比日本军人还要没骨气,本来就打算放他们一马。

结果一个疏忽,就被上一秒还在求饶的美军放了黑枪,顿时志愿军火气上来了,他们不满这些“少爷兵”吃得好却不能打就罢了,还半分不讲究诚信,说好的投降了,自己也凭着宽容的态度准备离开了,这个当口竟然搞偷袭,一时间志愿军互相通气,都会对躲在车底或者投降的美军,不问死活也要补上一枪。

毕竟这场长津湖战役已经连续打了九个昼夜了,先不说是否有人抢到了美军的几个罐头,单是不眠不休的备战和火拼,已经让志愿军的体力值到达极限。

我们可没有力气跟吃着肉罐头的美军,玩勾心斗角内一套,为了可以尽快清理战场,早日回到暖和的营房美美地吃上一顿再睡上一觉,只能对藏在车底的美军补枪。

志愿军一致认为,是美军自作聪明,说好投降又偷袭的事件上演得太多了,愣是把简单的被俘虏给搞复杂了,大家谁都不愿意没有真刀真枪死在战场上,却意外让“俘虏”给一个黑枪偷袭死了,也就暂时不顾一贯以来的优待被俘方针,首次采取了不问死活都要补枪的策略。

综上所述,不管是志愿军在车底发现美军要补枪,还是沿途看到躺倒的美军也要补枪,原因一则在于美军物资配备豪华,上了战场却纷纷求饶的姿态让人看不起,选择放他们一马后又被偷袭,结合上连续九个昼夜的极限围剿战,大家是真的没有力气分辨谁是发自内心的想要投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只能补枪保护自己。

在长津湖战役中,到底有没有机会全歼美军陆战队第一师

肯定的回答:没有机会

第九兵团全歼不了美军陆一师,因为有两个明显的弱点,且在当时情境下克服不了。

而陆一师能够突围成功,能活着回去,原因至少有三个。

一、第九兵团的两大弱点和两个优点

我们总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巴不得第九兵团能够全歼长津湖的美国陆军一师。

但是,第九兵团的优点很突出,弱点也一样突出,而突出的弱点成为了致命的短板,最后只能看着陆一师逃回。

虽然,陆一师逃的姿势很难看,很狼狈,但九兵团毫无办法。

我们先说说九兵团的的两个优点。

1、各级指挥员策略安排很到位。

这一点,真的不是吹,第九兵团作为三野的王牌,打仗那是没得说,旗下三个军20军、26军、27军,各个都是强悍的所在。

这三个军不是一般的军,都是按照“四四制”组织的,每个军都有四个师。

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就是一员悍将,旗下的军长、师长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经验极其丰富。

在军委的紧急命令下,第九兵团快速过了鸭绿江,因为“预估错了敌人的兵力”以及补给不足的问题,先安排了20军和27军的7个师(约9万人)进入盖马高原,27军94师、26军作为后备军,随时从后面给予支援。

两个军昼伏夜行,在美国人的飞机侦查下,愣是没有露出什么马脚,等敌人知道我军的存在时,已经完全进入了长津湖的大口袋。

在军队安排上,20军的四个师在长津湖西边靠南的区域,其中,58师的主要任务是攻击美陆一师的师部所在地下碣隅里,59师的任务是切断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联合,60师就是切断陆一师南下后退之路,89师是保护20军的西侧翼,在社仓里狙击陆一师的7团一营。

27军在长津湖的北部和东北部,北部的柳潭里,有79师负责攻击,那里有美陆一师的陆7团、陆5团一个营。80师负责攻击美陆7师31团,这是号称“北极熊团”的所谓王牌。81师负责长津湖东部的外围,保护侧翼。

各个军、团、营、连都能根据安排悄无声息地来到指定地点。

从11月27日起,战争打响以后,九兵团的两个军,能快速地完成上级的意图,将美国第十军下属的美陆一师、陆七师迅速切割成5个部分(主要还是陆一师),这是完全完成了上级的意图。

而且在后面的战事中,各个部队间的配合,也基本上没有大问题。

这说明什么?志愿军指挥员们的军事造诣绝对够,甚至,要高于美国陆军。

2、顽强的战斗意志

我们无意看低美军的战力,但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中国志愿军体现出来的战斗意志,就连美国人也一样竖大拇指。

一是不怕死。

中国男儿,一腔热血报效祖国,对于生死大多看淡,一旦进入战争状态,一个个都是不怕死的小老虎。

每当冲锋号响起,敌人头皮子都发麻,那号声仿佛有着无尽的魔力,激励着战士们奋勇向前。

像战斗英雄杨根思,就是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的。

二是极度守纪律。

中国志愿军的服从力超级强,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他们可以在极度寒冷的雪地上埋伏很长时间,为此,冻伤者不少,还出现过至少三个成建制的连队被冻僵,成为让人泪崩的“冰雕连”。

我军单兵比起美国大兵,身体上占弱势,装备上也占弱势,但战斗意志完全碾压美国大兵。

就是这两大优势,让第九兵团能够重创美军陆一师。

长津湖战役被称为“美国战争史上陆军一师最艰难的战役”,在美国陆一师大兵那里,这里的中国军人要比太平洋战争时候的日本军人还要强悍。

除了这两个优势,我军还有两大致命的弱点。

1、缺衣少粮

第九兵团入朝时,时间太过紧张,士兵们没有御寒超低温的棉衣,大多穿着薄薄的棉衣。

在经过东北时,惊到了一批人,有人感叹:“别说是打仗了,这样的装束冻死都是有可能的。”

当时,东北边界上的后勤部门的人员,赶快把不多的一些北方棉衣给送了过来,甚至脱了自己的,无奈,杯水车薪。

战事太紧,第九兵团的指战员和战士们对北方的极端气候预计不足,而那一年又是朝鲜50年难遇的极端天气,最低温都达到了零下40度。

这么冷的天,仗怎么打?不仅要打,还要打胜,太难了!

整个长津湖战役下来,冻死冻伤的要比敌人枪炮下的伤亡还多,整体伤亡数5万左右,冻死冻伤3万多,非战斗减员达到了一大半。

战士们不仅要忍受寒冷,还要忍饥挨饿,有的战士两天内没有一口粮食吃,最长的,有些战士断粮7天。而维持生命的,仅仅是冻土豆。

缺棉衣,缺棉鞋,缺棉帽,缺药,缺粮食。

在这样的艰难情况下,强求志愿军战士们困住美国陆一师,全歼陆一师,是很不合理的。能打胜利就不错了。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2、装备完全不如对方

志愿军有飞机吗?没有。有坦克吗?没有。有大炮吗?有,但是弹药量有限。

美国人空中有飞机支援,一出动就是几十架。

坦克有70多辆。各种火炮,一应俱全,而且人家的炮弹数量太够了,可劲放开投弹。

在这种装备差距下,如何全歼敌人,又如何拦住美国陆军一师的撤退?

据记载,在整个长津湖战役期间,27军的80师和81师合作才“歼灭”了美国陆七师的31团(北极熊团)。

不过,对于全歼,美国人的史书中声言回去了1500多人。对于这个问题,多有争执,后面得出的结论是:那1500多人中,大部分都是投降的伤员,缴械之后进行了释放。因为,无力承担俘虏的饮食和治疗,直接枪毙俘虏又缺乏人道。

总之,志愿军的装备不行,又缺衣少粮,如此的情况下,拦住基本条件好了很多的美国陆一师实在是个大难题。

二、美国人为何能在志愿军的包围圈中突围出去?

美国陆一师能够突围出去,这不是奇迹,这是综合实力所致,基本拦不住。

1、美国的飞机和坦克作用太大

美国人有火炮,志愿军也有,虽然质量和数量有差距,但总算是有。

但是,美国的坦克在突围时的作用完全不可忽视,几个铁盒子在前面跑,突破封锁变得容易了。

即使如此,在志愿军的努力血拼下,依然能挡住切割后的美军陆一师各部联合起来。

但是,当美陆一师被包围,并切割成了五块的消息传回去后,美国朝野震惊了,他们决定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救出陆一师,那是他们的脸面所在。

于是,大批的飞机来了,在几十架飞机的加持下,志愿军太难挡住美国人了。

举两个例子,一是在柳潭里的美国陆一师7团和5团一营,前面靠自己死活冲不开封锁,后来,在三四十架飞机的空中轰炸下,在坦克的冲锋下,7团和5团一营,在志愿军79师、58师、59师的合围下,依然突破封锁,和下碣隅里的陆一师师部汇合。

而另外一个例子是:陆一师把活着的人数凑到一起后,往南撤退,60师努力阻挡,美国人还是飞机开道轰炸加持,坦克冲锋,依然突破60师的阻拦,成功南撤。

所以,第九兵团没有坦克、没有飞机、炮弹数量不足的情况下,确实拦不住陆一师的撤退。

2、美陆一师也是强悍的队伍

我们完全不能小瞧了陆一师,想一想,志愿军靠着顽强的意志、精妙的策略、数倍于美军的人数,才打了胜仗。这个陆一师不好惹。

美国陆一师,全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曾经也是非常彪悍的所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瓜岛战役、冲绳岛战役、贝里琉岛战役等战役中,陆一师表现极其出色,给日本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彪悍印象。

而在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中,又是陆一师立下大功。

陆军一师是美国人的骄傲,是美军中的翘楚,所以,在面对优秀的志愿军时,他们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他们不是一触即溃的韩国部队。

这支部队代表了美国的脸面和形象,他们面对志愿军的围住堵截,轻易认输和放弃很难。

另外,陆一师的师长史密斯,在进了“口袋”的时候,并没有全部进入,而是将陆师一团安排在了补给线上,其中,在下碣隅里的南边古土里安排了不少人,算是接应部队。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军舰在海边等着,做最后的接应。后来,志愿军26军、27军的另一个师飞速行军追击美陆一师到海边时,人家的大量军舰已经在等着了。

所以,美国总部的重视,加上本身实力不俗,这就决定了九兵团要拦住他们撤退,是非常的难。

3、物资补给能力太突出

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中的物资补给能力太过突出了。

美国陆一师的大兵,穿得很厚,御寒能力很强,吃得很好,弹药量很足。这都是超强的物资补给能力决定的。

当陆一师到了下碣隅里的时候,师长史密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让工兵修建一个小型机场。从后来看,这招还是很有用。

机场很快修建成功,这为美军运送物资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而在后面撤退时,这个机场的存在,让1100多美伤员可以有飞机拉走,让大兵们轻松了不少,可以轻装撤离。

除了运送伤员和补给显示了美军的物资补给运输能力,后面的水门桥,被志愿军一次次炸毁,而美国人就是靠运输机运送来搭建桥的半成品,最后得以撤离。

而更有意思的是,史密斯这个老狐狸,在往长津湖前进的时候,沿路隐藏了不少的食物和补给,担心出现意外。后来,在逃回的时候都用上了(详见《最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从物资补给来看,美国人没有那么轻易就打垮。

其实,我们仔细看长津湖战役的各种资料,就会发现,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全歼陆一师简直太难,能把陆一师打得仓皇逃走,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已经堪称伟大了,毕竟,基础条件太差了。

而毛泽东等人也看得很清楚,在长津湖战役胜利后说道: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毛泽东军事文集》)

从毛泽东这话可以看出,对九兵团的战果非常满意。

长津湖战役让整个第二次战役没有了缺憾,让美国麦克阿瑟的“布局”完全失败,志愿军就此占据了主动。

有人说《长津湖》票房能达到80亿,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记得《战狼2》吧,当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片,很多单位包场。《长津湖》的爱国教育意义恐怕要远胜《战狼2》吧,上映档期在十一长假,相当一部分人出去游玩了,假期结束不排除补看,如果有单位包场,票房绝对可观,重要的是它确实值得看,记住那段艰难的历史,才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而珍惜现在就是对先烈们最好的纪念!

长津湖讲了什么,有没有大神科谱一下

1950年,南韩军队在美国为首的联军的支持下,快速向中朝边境鸭绿江推进。战火,几乎烧到了鸭绿江边。我国志愿军在1950年10.19跨国家怒江,抗美援朝开始。10.月和美国为首的联军打了第一丈。

当时把朝鲜战场分为东西,两路西陆战场胜利之后成金湖是东线战场的主要交战地。

如果你看了长津湖,你还愿意过圣诞节吗你有何感想

就是不看长津湖,我也不会去过圣诞节。

圣诞节是外国人的新年,在国内只是商家用来营销商品打的旗号而已。

也可以说是为了图个平安夜平安二字的吉利而已。

况且国家这两年已经明确表示商家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过圣诞节了。

所以,两者并没有多大联系,即使不看长津湖,不喜欢过圣诞节的人依然不会去过圣诞节!

同样,喜欢圣诞节热闹的人无论怎样也还是会过圣诞节的。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长津湖》目标超越《战狼》剑指80亿票房,靠的是何种底气

正好今天下午带孩子看了《长津湖》,176分钟,一点不觉得长,个人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

至于说剑指80亿票房的底气,我们先来看看这部电影的投入和规模:

整部电影投资超13亿,7000位剧组人员,整个项目的工作总人数达1.2万,超7万人次群众演员参演,13万字的剧本初稿,80多家特效公司的后期支持。

如此大手笔,场面恢宏,细节满满,将战争的惨烈表现得淋漓尽致,足以说是国产电影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片。

影片中双方军队的多处对比,不管是装备还是后勤,无不显示战争的艰巨性。即便是如此困境,在没有制空权的劣势下,依然取得了最终胜利。

赶在国庆节这样的时间点,主旋律题材,大投入大场面,这是最基本的底气所在。上映不到3天就有突破10亿的票房,为80亿票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天长假,国内疫情还未清零,外出旅行意愿降低,看电影就成为重要选择,这也是天时地利。

疫情后欧美的弊端展露无遗,民族凝聚力提升,公知纷纷显露原形,传统文化开始兴起,爱国意识增强,这是人和。

我看的是2D激光,会员票价40元一张,一年多以前还是25元,涨幅惊人,这是通胀的威力,自然也能为票房增加力量。

更重要的是,一部好的作品,会形成好的口碑,口口相传进行传播。本人有23万粉丝,没有收一分钱,也会主动宣传,因为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战狼2》票房56亿,场面更大,又这合适的时机公映的大制作精品,这多重因素叠加下,最终80亿票房也很正常。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