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五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还有和平的可能吗?_以色列_埃及_阿拉伯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81号决议,规定迦南地区在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将分别建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巴勒斯坦。对于这份决议,犹太人表示接受,但阿拉伯人却断然拒绝。

11月30日凌晨,在耶路撒冷和一些双方混居的城镇,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史称“非正式战争”。就此开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上演了持续不断的冲突,谁都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展开全文

1948年5月14日,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的广场上,被誉为“以色列建国之父”戴维·本·古里安就任第一任总理并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标志着以色列独立建国。

第二天,由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就出兵以色列,挑起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由于以色列刚刚建立,国内还属于百废待兴的阶段,甚至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正规军。因此,阿拉伯联军迅速取得了战场的优势,将以色列人打得完全找不着北。这时候,“拉偏架”的美国人出面了。

为了保护以色列,美国强力施压阿拉伯人,还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过于自信的阿拉伯联军,认为自己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居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同意了暂时停火。

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以色列一方面迅速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一方面不断扩充兵员和增强战备。而阿拉伯联军则由于各自的不同算盘,开始陷入到互相推诿和扯皮的阶段,军事攻势明显松懈。

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以色列决心主动反击,竟然不可思议地击败了貌似强大的阿拉伯联军,保住了自己的国家政权。1949年3月10日,以色列成功取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还在美国、英国等的支持下加入了联合国。

1952年7月23日,以纳塞尔为首的军人发动政变,一举推翻了英国扶植下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新的政权。经过艰难谈判,英国同埃及新政府达成撤军协议,但苏伊士运河却仍需英法两国继续控制。

到了1956年,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严重侵犯了英法的既得利益。为了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英法开始不怀好意构建“反埃联盟”,甚至向安理会递交了“国际共管”的提案,不过遭到了否决。

为了通过武力解决问题,英法将目光对准了同样对埃及切齿仇恨的以色列。经过密谋,各方一拍即合决心开战,以色列首先向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发起进攻,而英法则从红海和地中海的航空母舰上出动飞机进行轰炸,摧毁埃及的军事基地后从塞得港登陆。

面对这次赤裸裸的武装入侵,国际上对英国、法国和以色列都予以了强烈的谴责。在苏联的压力下,就连美国也不敢公开支持这种入侵别国的行径,暗中要求尽快停火。为了声援埃及的反侵略行为,中国公开表态支持并且提供了2000万瑞士法郎的经济援助。

面对国际社会的一致声讨,英、法、以最终接受了停火决议并从占领地被迫撤军。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无疑在军事上是失败了,但在政治上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成功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

因为根深蒂固的宗教和领土矛盾,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始终没有真正和睦过。

到了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以色列几乎倾巢出动所有的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空袭。紧接着,以军出动地面部队攻击,当天就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还把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和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也据为己有。

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以色列在达成既定目标后很快停火,因而又被称为“六日战争”。这场战争成为了中东地区的转折点,从此以后,以色列从军事上开始超越了整个阿拉伯世界。

1973年10月6日,埃及联合了叙利亚同时向以色列出兵,各自攻击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势初期,由于埃及和叙利亚在以色列安插了间谍,使得战争的形势非常顺利,埃及甚至成功收复了苏伊士运河东岸的部分失地,一举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过,以色列很快就扭转了战局,叙利亚首先退出了戈兰高地的战役。在西奈半岛,以军一路攻击,甚至越过了苏伊士运河,在联合国的一再警告下才停止了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使得阿拉伯世界出现了分化,相对开明的埃及首先承认了以色列的国家地位。以此为界,阿拉伯国家开始与以色列就实现彻底停火而进行对话,放弃了完全消灭以色列国的目标。

1978年9月6日,在美国总统卡特的斡旋下,埃及和以色列举行了戴维营会谈。最终,双方签署了《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埃及同以色列的和平条约纲要》,为和平进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为了独立建国,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自1964年成立后就长期同以色列进行游击战争,基地主要设在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比如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逐渐地,巴解组织开始介入了黎巴嫩的国内斗争,极力扶植激进的伊斯兰势力,甚至直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地区,不断袭扰以色列的军事基地和雷达通讯设施。

1982年6月3日,以色列驻英国大使在伦敦遇刺,幕后策划者是巴勒斯坦人阿布·尼达尔。这下,以色列终于找到了足够的开战理由,于6月6日出兵进攻黎巴嫩南部地区,不到一周就占领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领土,还攻陷了巴解组织的绝大部分基地,史称“第五次中东战争”。

到了9月29日,以色列在联合国的压力下单方面撤军,标志着这场战争的结束。毫无疑问,以色列再一次实现了自己的既定战略,既重创了巴解组织,又狠狠敲打了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展现了自己超强的军事实力。

从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至今,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再没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不过,双方激烈的宗教矛盾和领土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围绕巴勒斯坦建国的纷争始终都没有解决,反而变得越来越棘手。

在以色列的不断蚕食下,巴勒斯坦目前的实际控制面积只有三千多平方公里,连当初联合国分治方案中划定面积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即便是这三千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还被以色列用隔离网和公路网分隔成一块一块不相邻的飞地。

不可否认,得益于美国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以色列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甚至力压日本和韩国,被认为是“亚洲第三军事强国”。

但是,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领土问题的多重影响下,即便阿拉伯世界不会与之继续硬杠,可巴勒斯坦人却没有退路。否则,他们不但不能建国,反而还有被彻底灭绝的危险。

中东和平,路在何方?@文史不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