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临死前感叹:“我一死,大清必亡!”14天后果然字字应验
中国民族经历了不少危机时刻,在晚清时,各个阶层都为了国家民族力挽狂澜。但是各个阶级的救国方法却是统统受阻,无论是洋务派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受到了阻拦。末期的封建社会,如何变革,温和的还是激进的?最终证明,推翻封建社会的正确方法是激进的变革。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个阶级的弱点也都暴露出来,即便打的名号再好,想法再好,但是由于软弱性这个硬性条件不足,资产阶级革命派向北洋军阀妥协,而袁世凯确是捡了漏,将革命的果实窃取了。袁世凯有了大总统的位置,但是革命派却还有其他要求,逼退宣统帝,但是这件事情遭到了主战派的强烈抵制,他们以良弼为主。
1912年1月29日晚,主战派主要人物良弼被杀身亡,2月12日,宣统帝退位。这件事情,引发了不少事情,良弼作为主战派主要人物,他的死亡,是清王朝内部顽固派彻底瓦解。良弼也曾说过“大清之亡,必由我之亡。”重要领袖的死亡,对其余成员起了威震作用,他死后半个月,清政府正式宣告灭亡,帝选择退位。
清政府是满族人为首,而良弼正是满族镶黄旗。这位满清子弟,与其他八旗子弟不同,他从小便有着明确的目标,他知道他想做什么,想要做成什么样。所以,一直在教育方面极为关注。为了清王朝的发展,他出国留学,接受新式教育和思想的他,却还是保留着旧思想,还在日本与人争论维护清政府。
展开全文
良弼留学归来后,在军中帮助清政府练兵,袁世凯这位他一生的劲敌也是在这时相遇。清末时期,袁世凯负责新军的操练,军事大权也基本掌握在此。这个属于袁世凯的新军事集团,让良弼也感到危机,他想要夺权抑制袁世凯,但是八旗子弟却是不堪重用,良弼只好培养留学精英,提拔骨干,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而与袁世凯进行抗衡。
良弼与袁世凯在清末新政实行后,矛盾慢慢激化,良弼急于抑制袁世凯,提议除去袁世凯免除危机,但是慈禧太后不以为然否决了这个提议,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死亡,使良弼权力达到最高峰,1908年,良弼为首的团体直接向袁世凯下手。离开了权力中心的袁世凯,使得良弼权力膨胀,迅速上升,他开始着手展开改革,推行新政。
强弩之末的清政府早就已成定局,而辛亥革命在1911年更是使这个败局无法挽回。但是强势的革命派,让清政府只能在找回袁世凯。据历史了解,在这次,袁世凯的实力强势,获得权力,还逼退宣统帝拥有了大总统的位置。但是,袁世凯最大的阻碍便是良弼,这位接受过新式教育拥有着封建思想忠诚于清政府的满清贵族,只要良弼一死,便是击败了清政府。
良弼之死,便是清亡。1912年1月底的刺杀,也是预料之中,击败领袖,便是毁灭了支柱,然而这个支柱也使清政府的支柱,在他死后,半个月后清政府也正式毁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