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所公办大学,考生500多分就可以上,学费不高受学生欢迎_科学_学科_电子

关于报考一所学校我们需要考虑的有很多,比如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分数线,学费,地理位置都会影响一所大学的选择。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2所公办大学,考生500多分就可以上,学费不高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是本省特色骨干大学。

现在财经类大学还是比较受考生欢迎的,但是我国这类高校也非常多,比较优质的生源都被名校包揽;大家都知道河南省虽然是高考大省但是仅有一个211高校,在区域上高校资源没有优势,并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只是一所二本院校。

但是这所大学在就业方面非常有优势,在人才输出这一块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国内很多知名品牌合作,积极引入优质境外教育资源,深受学生欢迎。

附:2019年各省录取分数线

对于以下这些省份来说还是比较划算的,因为这所大学在本省以及少部分省份是属于一本批次招生,但是在以下省份是二本招生!

理科

文科

二、武汉商学院

武汉商学院是2013年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主要以商科教育为主。

在武汉这所高校比较密集的城市中,这所大学并不算出众,设立的专业也不是很出众。但是武汉商学院和全国保税商品建立的合作关系让这所学校有了更好的发展,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更是高达到96.72%。

但是各省考生报考大所大学的分数线非常低;

理科生大多是500分以下的分数线,文科生最低的是甘肃508分。

附:2019年各省录取分数线

理科

文科

这两所公办大学录取分数线都不高,对于低分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679分,电子信息类方向,东大和哈工大该选谁?

继浙江、山东、天津等省市实施“3+3”模式的新高考以来,今年广东、江苏、湖南等省市也开始启动“3+1+2”模式的新高考。随着新高考的深入,家长和考生对专业的选择上更为慎重。那么,自己喜欢的专业和热门专业之间、学校和专业之间该如何选择呢?我们来看一看2020年高考的这位学霸是怎么选择的。

展开全文

2020年河北小曹理科考生小曹,高考考了679分,他自己对数学专业十分感兴趣,但家长则建议他报考电子科技与技术专业方向,理由是电子科技与技术是热门专业,容易就业。小曹想了想,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对数学的要求也很高,都这样的专业自己也有优势,决定听从家长的建议。

接下来就是学校的选择,小曹把目标院校定在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之间。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都是“双一流”大学,作为老牌理工科强校,两者在多个工科领域都有优势,是很多理工类考生的理想高等学府。但具体到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一学科领域上,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之间还是有明显差异。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获评A,全国大学排名第5;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获评B,排名第24。

东南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双一流”建设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的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通信与信息系统是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的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在学科底蕴上,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电子类专业之一,是东南大学电子科学领域集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为一体的重点院系,创立以来培养出刘盛纲院士、韦钰院士等一批科学家、教育学家和企业家,建有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ASIC)、光传感/通信综合网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微机电系统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学院的科研团队先后在国家“863”计划、“核、高、基”国家重大专项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综合实力上要稍显不足。

另外,在地域优势上,东南大学所有校区都位于江苏,经济发达,正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人才的用武之地,毕业生很容易进入高科技企业、通信、金融系统、航空航天、高校、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就业质量和发展前景都不错。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哈尔滨市本部和威海校区显然不能够为毕业生提供同等的机会平台,深圳校区是不错的选择,但自2017年开启本科招生以来,录取分数蹿升很快,679的高考分数不一定有把握。

综合上述种种情况,小曹最后选择了报考东南大学。如果是你,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之间二选一,你会选择报考哪一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