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冯唐关于爱情、人生、美学的智慧_的人_王朔_故乡

一句“春风十里不如你”,让冯唐收获了万千的粉丝,特别是女粉丝。

除了“作家”、“医学博士”,他还是前麦肯锡的投资合伙人,这三种身份共有的特质都是敏锐。

冯唐的作品多以北京为写作背景,这就少不得有人拿他的小说和王朔、石康,以及孙睿的相比较。

冯唐对王朔的看法是:“百年之后看王朔的人会比看老舍的人多,会比看阿城的人少。王朔性情、见识、语言都有,可惜了,读书太少。”

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读书很重要。

冯唐更有一句:“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了不起》中,冯唐老师精讲了三大类:经典文学、历史、生活美学,以五十多部经典书籍为依托,来阐述他的读书观点与人生智慧。

这里略选一、二,感受下他的一种充满物质性的口语叙述,和绵密饶舌、及喋喋不休地予以写作丰富的内容构成。

1、谁都纯情爱过一个人,值不值得不重要

王朔凭什么让冯唐给予较好的评价的呢?当然是拿作品说话。

《动物凶猛》是王朔非常少见地用情绪、回忆驱动而就的中篇小说。以现实跟回忆产生冲突来推进小说的发展。

冯唐以为:《动物凶猛》是中文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个小男孩在青春的年纪,百分之一百地爱着一个女生。

“值不值得不知道,但展现了男生——哪怕他将来变成男人、变成人渣——曾经最纯情的一面。”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情人》中的女主角,即便以利益开始,但还是在她的情感轨迹中刻下最深的痕迹。以至于70岁时、杜拉斯依然不能忘怀,动笔写下了这段禁忌之恋。

展开全文

回到《动物凶猛》,小说讲述一个小男孩“我”追求女孩米兰。开始只是先看到的是照片,之后的某个时机再看到这个人,以悬念和空间造就的疏离感,给人继续往下看的感觉动机。

“……她在一幅银框的有机玻璃相架内笑吟吟地望着我,香气从她那个方向的某个角落里逸放出来……”

这便是这篇小说的基调。

也许是小男孩第一次的情欲萌发,也许那是个并不完美的女孩,但这些都不重要,此时的个体就是老天爷鬼斧神工打磨出的人儿,正好契合“他”的心意。

这种“始情欲萌发”的蠢蠢欲动,就是要吸引她,引起她的注意,虽然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但此刻就是想和她有点儿什么……

文章中,冯唐除了叙述自己对王朔小说的看法,还抛出作家创作的“法宝”这个议题。

作者以为作家的法宝是:故乡、初恋、睡袍和好酒。对于写作者,这的确是构造创作环境和意想空间的美好事物。

冯唐出生于北京,北京就是他精神故乡。

个人以为,有故乡的人的精神内涵、才会有深邃的部分,否则无法延伸出怀想的空间,难免有些空洞感。

对故乡的不同感受也滋生出不同情感。

王朔在《动物凶猛》里是这样描述的:

“我羡慕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我很小便离开出生地,来到这个大城市,从此再也没离开过,我把这个城市(北京)认作故乡。”

冯唐对故乡的定义是:在你20岁之前,在一个地方连续生活5年以上,那里便是你的故乡。因为这些是你怎么也抹不去的记忆。

他也不以为王朔的说法就正确,城里的孩子就一定不如农村的孩子快乐;即便城市变化再快,却也能观察出共同点和差异性,这对于青少年来说,岂不是更有意思。

他对王朔的文学语言概括是:生动而有色彩,准确而简洁,是“金线之上”的语境(金线之上语言至少满足这六点:简约、清澈、完整、一致、正确、生动)。

如果要为90年代文学选出具有代表性作家,王朔是不可忽略的一位。无论是文学功底,还是综合影响力。

“因为他真切影响了一代人,掀起了一场反思语言和价值体系的风潮。”

2、生活家需要能养活自己

如果能意识到“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没有意义”,你是不是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如果你不是完全的心死,那就学习冯唐老师,做一个局部乐观主义者。

用他的话说,“怎样把这短暂的一生过得有点人样,活得开心,能够苦中作乐,是一个大问题”。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冯唐是如何评侃沈复与陈芸这对在古代算是温暖的夫妻的呢?看看他用的词就能知晓一二了:沈复这“二货”、“两奇葩”、“爱情、玩乐、不靠谱”……

《浮生六记》著书于嘉庆十三年,作者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长洲人。

“浮生”一词出自李白的骈文《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春夜呼朋引伴,饮酒赋诗,这可能是沈复作为文艺青年想过的理想生活。

冯唐的视角评判是“他命不好,成事能力差,以及家境不够富”,所以他没能过上像李白那样的日子。

也因此,时年沈复追古思今,泪如泉涌,感叹浮生若梦……

《浮生六记》最初和《红楼梦》、《金瓶梅》一样都是靠手抄本流传的,最开始是六记,至出版时就只剩四记了。

用冯唐的话说:这就是一段两百多年前,一个文青的悲惨爱情故事。

沈复生逢盛世,成长于江南富庶之地,中产家庭,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但沈复并没有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他没有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而是在19岁时直接入府做了幕僚。

落魄的时候靠卖画,或做一些小生意维持生计。就这样,虽然吃喝嫖赌都占全了的一生,却独独拥有了爱情。

陈芸是古代女子中比较“奇葩”的一枚,不但不阻止他吃喝玩乐,还帮他筹划纳妾,两人恩爱生活二十几年,但结局很惨。

妻子去世,儿子早夭,46岁时动笔写《浮生六记》,以记录他们那一段集快乐与美好,却又凄苦的爱情与生活。

现存的四卷分别是:

第一卷《闺房记乐》,记叙了沈复和妻子寄居在沧浪亭畔时,花开月上,夫妻对饮成诗,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当陈芸离开后,他陷入了对亡妻深深怀念之中。

第二卷《闲情记趣》,沈复和妻子都是能苦中作乐的好手。在生活陷入贫困之时,依然能流连忘返于文艺乐事,花草、虫鱼……凭着一颗玩耍与爱美之心,领略无处不在的天真乐趣。

这种没钱也能穷开心的精神、能力,很值得现在的我们深思的。

第三卷《坎坷记愁》,讲述夫妻两人天性浪漫,却不容于封建大家庭,两次遭逐。

两个奇葩的人,做事不留心眼、随性情,造成漂泊无依,穷困潦倒,流离中,妻子死于他乡,他自己只能四处游荡。

第四卷《浪游记快》,沈复遍历风景名胜,记录了各地的美丽风光。这些反映了当时的世态风情,具有研究旧时民风的史料价值。

沈复与陈芸是表姐弟的关系,又是两小无猜,一见钟情,才得以遂心所愿走到一起。

有评论者把这段婚姻说成是导致他人生悲喜的主因。

冯唐的这段话却说得大快人心:“人生悲喜的主因,从来都是自己。因为你自己选择了跟你搭伙过日子的另一个人,赖不得别人,赖不得婚姻,到最后还是得从你自己身上找原因。”

“情色与饮食”虽然也是人生要事,但能够生存下去才是首位的。

沈复与陈芸虽然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但是他们还是没有跳出文艺青年之列,少了挣钱的理念与生存之道。

而文艺青年往往是最不能抗击世俗风险的,不能给生活注入后续力量。只有在财务上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才能使爱情免受外界风雨的侵扰,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生活”不仅仅是作为活着的表征,也还是有区域划分的。就如同:不仅仅是活着,还要出乐趣、品位和质感来。

沈复的文风恬淡,用少部分形容词、短句子,利用对仗,使文章显得生动而有文采。

他性情中有纤细敏感的部分,又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伤感眷恋,在吃喝玩乐之余,却也幸运遇见了她,拥有了爱情,这是不可求的。

有的人就是活过一生,也未尝如愿。

作者最后的总结是:沈复没有解决好问题,但他提供了思路、经验、教训,这就是给文艺青年过好一生的教科书。

3、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视角和界限来判断、看待世间万物。

冯唐,原名张海鹏,1971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美国埃黙里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作为曾经的医学博士和前麦肯锡的合伙人,他既有医生的细心、周密,又有商人的锐利眼光,加上诗人、作家的头衔,有人评价其为当代文坛中的异类。

而本身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在看待别的作家作品时,自比我们普通读者多了一层深邃和洞察,又带着“冯氏”独有的腔调,以及不忘以投资人和管理视角来看待事物。

他说张爱玲是他心中中文最好的女作家,称她是上海的灵魂人物,想要了解中国近代,上海首当其冲,想要了解上海,就去读张爱玲。

他给她的标题是,“决绝的个人主义,需要懂战略”。

《红楼梦》是一部庞大的,涵盖了多方面的发展脉络;而我们初读“红楼”关注的可能就只是情感、诗文与各色人物性格缔造出来的传神意境。

但冯唐作家在解读《红楼梦》时所置的标题是,“衰败总是因为管理问题”,这便是作为多种身份溶合的一个整体,在看待事物上一针见血的独到之处吧。

《了不起》是冯氏“成事学”的第三本书,作者坚信:“管理学就是人学,不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类,就做不好管理;不读书无法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类。

从这个角度看,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书籍,是提升成事的动力、必须,经典书籍也是管理学的一部分。”

这便是学以致用的转换吧,就如同那句:

“你看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都化作食粮,融进你的精神气质里,浇灌成完整的,一个有血有肉的世间修行者。”

共勉!

作者:简y,精读读友会会员,从简约中汲取生活的清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