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了建文帝的下落了?_建文帝_皇宫_明朝

建文帝下落是几百年来众说纷纭的一个疑案,靖难之役打了四年之久,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进入南京城。这时皇宫突然燃起熊熊烈火烧起,燕军派人到皇宫搜寻建文帝,这时皇宫一片狼藉,死的死,逃的逃,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但是却在瓦砾堆了脱出了两具尸体,有人却说这是建文帝的尸体。

笔者通过查找资料,有各种说法,其中“烧死说”主要说建文帝是被皇宫大火烧死了,据清人编写《明史》介绍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意思说是皇帝派人将建文帝及皇后的尸体找出来了,八天后将其葬之。而据明朝人自己记录的《明太宗实录》记载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助,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来为扶翼尔善,尔竟不凉。而据至此乎”,其实翻译现在话:“就是你真是糊涂啊,我是来帮助你的做好事,你怎么不理解我的心呢,怎么做出这样的事呢”。

然后又说“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意思就是安葬了建文帝,派人祭奠,并且明成祖放假三日以示隆重。

很多学者研究认为,实录不实,实录是不可靠的,因为它这是朱棣当朝人编写的,它肯定要为明成祖打掩护的,朱棣做的事不会愿意让大家知道的,就不会写进去。所以有人质疑,既然葬礼,坟墓在哪里?既然是天子之礼,像现在的十三陵,明孝陵,规模很大,建坟墓至少也得按年计算吧。

展开全文

所以“焚死说”不可靠。因此《明史》和《明太宗实录》是没法让人信服的。当时修明史的人都是天下饱学之士的,把国家藏书都搬出来夜以继日的翻书查找,结果并没有搞清楚,其实在建文帝消失100多年后当时的万历皇帝和他的老师张居正有一段对话:“听说建文帝有出亡一说,但是张居正答到:此时国事无可考”说白了就是连当时明朝人都弄不明白,更不要说清朝人了。

还有“回归说”,是说建文帝后来回到皇宫了,当时是明英宗正统五年,有一年90岁的和尚到了广西年思恩府的大堂上,说我就是建文君,当时把知府吓坏了,于是知府赶紧将和尚送到北京,于是皇帝派人审问,审问结果和尚90岁,而建文帝消失据当时推算应该只有五六十岁,显然这和尚露馅了,不过这个和尚也很痛快地招供了,说自己是河南人,叫杨应祥,于是杨应祥被判入狱死了,其他人等发配边疆戍边了。所以“归来说”也是不靠谱的。

那么写到这应该有个小结那就是:“烧死说”和“归来说”都没有办法让人信服,因为都没法经得起推敲的。而且当时明朝饱学之士当朝首辅张居正是都没有办法弄清楚,清朝人更不要说了。

时光荏苒,一晃时间已经走到了公元21世纪了,距离那段谜一样的历史事件已经有600多年了。

不过据新闻报道,最近来自山东巨野的让氏家族,其规模非常庞大。家族长老69岁的让德成拿出祖传的族谱,他翻开来族谱,指给众人看,其中里面有一句话,“让天下于叔”。就是说建文帝将把皇位给了他的叔叔,不就是说建文帝吗?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后人辗转来到山东,后人姓氏也跟着改姓‘让’。其实,不管你有什么说法,其实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只是这个真相需要铁证,物证,文字记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