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到:“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在中国近代史的话题中,只要一谈到满清朝廷,出现的最多的字眼便是“落后”、“腐朽”、“无能”等等。这当然是事实,然而如此泱泱大国,不管是落后、腐朽还是无能也好,都不是在晚清那几十年就可以匆匆形成的。
实际上,在西方世界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之后,直接来到了大航海时代,而明朝却在郑和七次下西洋之后,将国门紧紧锁闭了起来。
而在西方世界,航海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进一步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双方在经济实力上没有什么差距,可能中国还要略胜一筹,然而在社会体制上,中国保持着持续了接近2000年的封建社会,而西方世界已经埋下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萌芽。
▲郑和下西洋舰队图
01
到了清朝,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当乾隆皇帝沉浸在康乾盛世的成就中得意洋洋的时候,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则像猛然冲出的列车一样轰隆隆前行。而此时的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对于科技发明并不重视,对于西方的先进技术也抱以不屑一顾的态度。
这种故步自封和狂妄自大在整个清朝前期以及中期,由上至下地贯穿了整个社会。
在清朝最强盛的时候,满清的最高统治者和当朝重臣们到底自大到什么程度呢?根据一位官员的记载,当时有各国使臣求见,满清官员们关于见或者不见,跪拜或者不跪拜这种小问题,就能争执半年之久。
展开全文
▲清朝朝会画像
02
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国贵族乔治·马戛尔尼,曾经携使团到访中国,英国这次出使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跟中国是通商,进行平等贸易。
对他们来说,中国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当时这个使团带来了大量的礼物赠送给乾隆皇帝。除此之外,他们还带来了工业革命的产物——蒸汽机、织布机、钟表以及武器。
英国使团送出的这些东西,有着他们自己的打算,其一是想讨好清朝的最高掌权人,其二也是在示威。英国人可能想象过很多种中国人的反应,却没想到,会被清朝完全地不屑一顾。
▲乾隆剧照
《史记·管晏列传》中有言:“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当时的年过八旬的乾隆皇帝也是如此,他对这些东西完全看不上眼,认为都是雕虫小技,不值得过分关注。如果当时清朝的执政者能够从这些东西,以及英国人送这些东西的用意中得到启发,那么也许中国的近代史会完全不一样。
可惜的是这种正常外交在满朝官员眼中却变成了刻意讨好。而事实是英国在这一时代正处于殖民扩张期,日不落帝国已初具雏形。
当时来访的使团带来了英国国王的书信,按照对等的礼节,乾隆皇帝也回复了一封书信。这封信全文一共976个字,现在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内。
▲大英博物馆照片
03
在这封回信中,乾隆态度
倨傲
,从头到尾都是居高临下的口气。他不仅拒绝了英国派驻领事的请求,还表达出了对英国礼物的轻视之意。
而且当时在接见英国使团时,以乾隆为首的中国朝廷并没有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
还不到到半个世纪之后,从明朝一直延续到清朝的闭关自守,终于将中国冻成了一块坚硬的寒冰,将中国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紧紧困在里面。直到西方列强用曾被中国皇帝轻视的坚船利炮将之生生轰开,破碎一地。
▲18世纪英国人绘画马戛尔尼使团与清朝君臣
然而,乾隆皇帝给英王写的那封信,当真十分荒唐吗?近年也有史学家在详细研究《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之后表示,当年马戛尔尼使团是以为乾隆贺寿的名义前来拜访,但是实际上却是想向中国朝廷提出七个要求,所以令乾隆颇为不悦,在回信上言辞傲慢。
乾隆在英国使团离开之后,还颁布了一系列要求加强军事防御,防止英国袭击的文件。但是这些并未改变清朝闭关锁国的态度,直到他们不得不打开国门的时候,已经是为时已晚。
结语
在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时候,西方世界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管是政治体制还是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将中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中国有着悠久深厚的文明,无数先进的科学技术源自中国,然而却在这最后的几百年被欧洲超越,乃至于将中国的近代史活生生写成了一部屈辱史,实在可悲可叹。
参考资料:
《史记·管晏列传》
《论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