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父亲:一个寡言又深情的男子_自己的_南山_儿子

2020年一开始,中国就迎来了一场自“非典”以来的最大的疫情考验,就在这场疫情中,一位年逾八十的老人成了全国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针,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人民日报》称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可见钟院士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有人说,“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那么培养出这样一位无双国士的父亲是何许人也?钟南山的父亲名叫钟世藩,也是一名医疗工作者,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儿科学家。

钟世藩一生耕耘于儿科医学这一领域,在古稀之年,身患眼疾,仍挂念着自己的医学事业,笔耕不辍,将自己毕生从医的经验心得编写成了一本逾40万字的儿科医学著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为中国的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有所成,仁心仁术

钟世藩出生于1901年的厦门,幼年失怙,由叔父带着他艰难度日。1910年,时年9岁的钟世藩被带到上海,给一个大户人家做仆人,辛苦谋生。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钟世藩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奋发图强,刻苦学习,考入了考核以严苛著称的协和医科大学。在他那一届仅有40位学生考入这所学校,毕业时,他又成为了拿到学位的仅有的8名学生之一。

1930年,钟世藩从协和毕业之后,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留学一路读到了博士,成为当时中国稀有的医学博士之一。

钟世藩学成回国后长期在广州担任任儿科方面的专家。他不仅医术了得,还谨记本分,秉持医德,对病人们怀以仁爱之心。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和院系主任,钟世藩工作是十分繁重的。上班时间忙得脚不沾地,经常下班了,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家中看病。

但忙碌了一天十分疲惫的钟世藩从未对此有过微词,一一耐心接待。有时候,家中保姆会领一些农村的孩子的来看病,钟世藩也为他们细心诊治。

展开全文

许多人对此不理解,而他回答说,不过是尽到了一个医者的本分,治病救人罢了。

不仅谨守本分,钟世藩还牢记一个医生应该秉持的医德。以前有学生问钟世藩什么是医德,钟世藩回答说:“用药简单有效价廉安全,就是医德。”

而经他开出的处方,有8万多张费用均为10元以下。足可见钟世藩确实在践行他认为的“医德”,处处为病人着想。而这还体现在他对病历的要求上。

对如今有些医生动辄的“天书”一样的病历来说,钟世藩对病历的要求是必须规范整洁。在他看来,病历是一个医生和医院的名片,而且病历是写给病人看的,如果连病人都看不懂,那病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这样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上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在他查房时,要求主管医生必须对病人病情对答如流,又比如,在他写的儿科著作中特别提到,冬天给患者检查时,仪器和针筒要捂热,以防止病童感到不适抵触。他的仁心仁术,由此可见一斑。

拳拳爱国心 殷殷报国情

不仅对病人怀有仁爱之心,钟世藩对国家也怀有殷殷赤子之心。抗战胜利之后,在美国毕业的钟世藩回国,后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

风云年代,局势突变,1949年,国民党溃败,在全中国即将解放前夕,大批官僚纷纷撤往台湾。国民党卫生署的高层官员一夜之间三次来到钟世藩家中,命令钟世藩带着医院现金和全家人前往台湾。

然而,钟世藩对国民党统治期间的腐败和种种乱象早已深恶痛绝。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并铿锵发声“我是中国人,我留在这里。”

不仅他不同意撤离,连同医院13万美元的现金也被他保留了下来。在广州成功解放后,钟世藩将广州中央医院的所有财物,包括医疗器械和药品,现金财物,一桌一椅,都一一清点归档,移交给了新中国的接管机构。

而对儿子钟南山的一次夸奖,也体现了钟世藩身为一名中国人的拳拳爱国之心。钟世藩对儿子的教育向来甚为严厉,所以在钟南山的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父亲的褒奖。

但钟南山在美国留学毕业归来时得到了一次钟世藩来之不易夸奖,那是因为他的工作成绩出色,得到了美国学校导师的肯定和赞扬。

这是钟世藩第一次夸奖了儿子,理由是,你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一无是处。此时,钟南山已经45岁。

小家之爱,浓情厚意

钟世藩一生不仅为了医学事业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少贡献,他对儿女的教育也十分成功,都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了重要成就。而这一切功劳,都有他妻子的默默支持和奉献,因此他也对妻子深情不移,感念至深。

钟南山读小学的时候,他把妈妈给他要上交给学校吃午饭的钱,偷偷留下来去买了零食。后来这件事情被父亲钟世藩知道了,他以为一向严厉的爸爸一定很生气会将他痛打一番。

但钟世藩只是把儿子拉倒一边,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南山你想一想,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他以温和的言辞让儿子自己思考做错了什么,钟南山也羞愧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此后诚实二字就刻在了他的心里,不敢片刻忘记。

钟南山去英国留学时,为了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就给家里写了一封英文写的信。而钟世藩收到这封信后,认真读完后,将信中的单词和语法的错误全用红笔标注批示了出来,批改完后,整张纸都成了花的。

大洋彼岸的钟南山收到厚厚的回信时感慨不已,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虽然钟世藩对儿子教育严厉,但也正是他平日里的言传身教让钟南山一生受益。

对儿子严厉,但钟世藩对女儿的爱护就显得温柔一些。在女儿小时候,钟世藩会像所有宠爱女儿的父亲一样,给女儿唱儿歌,哄她入睡,还会带着女儿去听他钟爱的音乐剧。

除了儿女外,钟世藩的深情的一面更多地给了他相伴一生的妻子。钟南山和妻子相识于协和医院,两个身在异乡的同乡人,互相仰慕,情投意合,很快走到了一起。

两人结婚时,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家人颠沛流离,辗转求生。后来新中国成立,一家人终于安定下来,也迎来了钟世藩盼望已久的平静幸福的生活。

然而,命运总是不堪寂寞,时刻要彰显自己的存在感,他们遭遇了席卷中国的十年浩劫。与钟世藩相濡以沫,陪伴数十年的他的妻子在文革中,因不堪受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五十六岁。

这是钟世藩一生中最为痛苦的时刻,从此他和妻子天人永隔,黄泉人间两不相见。而从妻子离开的那天起,钟世藩最爱的交响乐再没在家中响起过。妻子的骨灰被他置于房间十二年,临终时,还交代儿女,要将自己的骨灰和妻子混在一起,撒到厦门的海里。

小结:

回观钟世藩不平凡的一生,为医时,他医德高尚,恪守本分,时刻将病人摆在心中,大医精诚,对病人始终怀以仁爱之情;对待国家,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在危难之际坚守不渝,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始终不忘身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脊梁,对国家怀以殷殷报国之情;对待儿女,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或严厉或温和,舐犊之情含蓄而深沉,宽广而厚重;对待妻子,慕之如皓月,爱之如珍宝,只此一人,相守到老,至死不渝,爱意深沉。

世人都言钟世藩寡言少语,为人严肃,但“道是无晴却有晴”,在他的沉默背后,拨云见日,观其所作所为,无论对待病人、国家、儿女以及妻子,都可见他浓浓的一片深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