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从来不是成功之母,只会让你更失败_的人_成功_失败

一个做销售的朋友,每天特别忙,工作几年了。有次聊天,随口问了一句:有没有自己一套成熟的销售知识体系了?

她楞了下:啥体系?做销售嘛,每天不就是那套话术反复给客户讲呗。

嗯,我点了点头,多问了句:上次分享给你那个讲销售的课程,去听了吗,据说挺实战的。

她有点抱怨的说到:哎,哪有时间哟,每天下班累成狗,没时间学。

我接过她的话题:做销售的一般对营销、品牌、心理学这些应该都要了解一些,你平时看得多嘛?

她估计有点烦了,说:光谈客户都累死了,哪有时间再去看这些不相干的!

换作平时,可能会像过来人一样,装下逼,说点鸡汤的话。不过我也知道,这都是自讨无趣,就识趣的闭嘴了。

失败从来不是成功之母,只会让你更失败

1、功夫在诗外

一个人只是从工作过程中学习,那么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必然导致它对成长的边际贡献越来越低。

现在年轻,可以天天外面跑客户,等你40岁了,还要出去跑?跟20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

就像一个卖房子的销售,不只是知道房产知识就行了,布局、风水、时政、设计啥的都得了解才行啊。不然你跟客户聊什么?

如果你每天忙到没时间学习,那么你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消耗存量。毕竟存量是有限的,总有被掏空的时候,关键还是看增量环节。

2、大佬的鸡汤

在一次活动中,有人问了马云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要实现你这样的成功,应该注意什么?

马云是这样回答的:坦率讲,我从来就没想到过会有今天,我回想当年,碰到的每一个长者都给了我很多帮助,而且很多人、很多公司都拒绝了我,差不多30多个公司,你想有24个人去应聘肯德基的工作,有23个被录取了,只有我没有被录取。

像我和我的表兄弟一块去一个四星级酒店去应聘,等了几个小时后,他被录取了,但我没有,所以看着,我说你简直没希望了。

我后来成了老师,我大学毕业之后在一个大学里当了6年的老师,在第5年的时候,我被学生评为最优秀的教师,所以我就想,我教给学生的一切都是从书里学来的,我如果花10年时间走出校门有一些经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没关系,我再回来继续当老师。

我最初创立阿里巴巴就是这个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富有,有没想过我们会成功,也没预料到我们会存续18年,但是我们做到了。

展开全文

我们今天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分享经验,特别是分享我们犯过的错误。

我的想法是,请各位记住,如果你想成功的话,要从其他人的错误当中学习,不要从成功当中去学习,不要去听那些成功的故事,因为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原因。

前面讲了半天,最后一段才是重点。我们应该多学习别人的失败经验?

失败从来不是成功之母,只会让你更失败

3、经验陷阱

就像马云说的,要多去学习别人失败的经验,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之前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犯错的经验,这样有用。

最近好像有点理解了,毕竟大多数还是失败的时刻多,所以别人失败的经验可以安慰自己,让心理平衡点。

有了这样的习惯之后,在做选择的时候,总爱去问别人的意见,特别是看起来很有经验的人。

你以前没接触过股票,有点盈余后准备去投资,去问了一个之前炒股多年的人,他告诉你,股票市场就是割韭菜的,千万别去。但你又看到很多人说自己靠股票赚了大钱。

你该相信谁?

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是在学习失败经验,其实记住的就是失败结果而已。

经验是能内化的,变成你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不能转化的人,都是认定一个结果而已,就像别人告诉你股票不赚钱,你就信了。到底是股票不赚钱,还是他买的股票不赚钱,这中间可相差十万八千里。

分享个身边的事。

长期关注我们的应该知道,最近不是在搞优品大学嘛。人人优品是一个电商平台,我们帮平台上的商家和会员做培训。类似淘宝大学。

发现很多人,之前估计被骗过,毕竟很多跑路的平台,特别是资金盘之类的。现在一旦涉及分销的,就直接否定,说是违法的。

通常这类人,害怕被骗,也是最容易被骗的。看问题太片面了,也不去深入了解就下结论,不骗你骗谁啊亲!

失败的经验我们要去了解,增加下见识也好,但真正想做成点事,一定是学习成功经验。

失败从来不是成功之母,只会让你更失败

4、成功法则

电影《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东家,说了这么一句话:“只要活着到陕西,给我十年,我还是地主。”

精辟啊,太精辟了。这才是说出了本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把我丢在沙漠,只要有驼队经过,一样可以重启商业帝国。

如果有一天,老天要清零你的所有财富和能力,只许留下一样东西,你的选择是什么?

聪明?勤奋?自律?善良?人脉?知识?健康?

它们都很重要,但却不够好。

都不足以支撑从一无所有,到拿回一切。如果只让留下一样东西,我选它:成功经验。

只有成功过,才知道如何再次成功。没钱没资源没背景的人,还有机会成功吗?

一个只有背影没有背景,贫寒家庭出生的普通人,又不想一辈子呆在原来的阶层,怎样才能逆袭成功,开始自己的人生,为下一代提供更高的起点?

1、相同的出生,不同的命运

有两颗相同的种子一起被抛到了地里。

一颗这样想:我得把根扎进泥土,努力地往上长,要走过春夏秋冬,要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

是,它努力地向上生长。在一个金黄色的秋天,它变成了很多颗成熟的种子。

另一颗却这样想:我若是向上长,可能会碰到坚硬的岩石;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我若长出幼芽,可能会被蜗牛吃掉;若开花结果,可能会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

于是,它瑟缩在土里。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走来,三啄两啄,便将它啄到肚子里了

在慨叹两颗种子迥然不同的命运时,我们惊讶地发现一个简单的道理:越是想安于现状,越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各种偶然的因素会使你的周围充满风险

相反,坚定地树立奋发向上的信念,敢于冒险,敢于承受岁月风风雨雨的人,就一定能拥抱令人羡慕的成功。

对于没钱没资源没背景的草根来说,只要做好两点,一样可以收获精彩的人生。

没钱没资源没背景的人,还有机会成功吗?

2、人多就是钱

如果你足够幸运,目前才20出头,趁年轻,一定要奔向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去,最次也得去二线城市省会,千万不要在四五线小城市长期停留。

这种小地方,普通人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为啥?

大家都知道,小地方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靠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你的父辈没积累太多人脉,留给你的机会太渺茫了。

还有就是资源太少,你能想到的所有好资源,比如银行、矿产、税局、建筑工程、黄金地域网吧等),会被当地传统权贵富人的二代迅速占领。

那种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是他们上一代奋斗出来的,你在这里竞争不过他们,也没什么财富空间好让你竞争的。

而人口集中的大城市,机会就多,而且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只要你有足够能力,完全能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愿望。

就连要饭的乞丐都知道在人流旺的地方要钱,赚得更多。

在大城市,不要身上只有三千块钱就不敢去学习进步,你本来就一无所有,有三千跟有三万区别大吗?

要在学习上拼命投入,只去学习实际有用的,进入一个细分市场,努力认识细分市场上比你强的人,你向他每付出一千块的学费,都必定能收回10倍的回报。

北上广深各种小圈子,各种培训太多了,虽然也有很多是忽悠的,但也有实战型的牛人,你逮到一个人,逮到一次机会,就可以发家了。

就算再穷,也没背景,至少你还年轻。

没钱没资源没背景的人,还有机会成功吗?

3、选择新兴行业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要去发达国家赚钱,也不要去穷国赚钱,要赚钱,就去高速发展中的国家。

无论穷国还是富国,财富都已经大致固定,流动是很困难的。

但新兴国家或者行业,财富流动是很迅速的,而且处在一个增量分配的过程,你这时候进去,不会伤害到任何人的利益,你能抢到多少,全都是你的。

很多人有点小钱了,就喜欢去开个餐饮店,服装店,这就是落后的思维。

不是说不能去做了,而是对你这种没资源和行业经验的人来说,成功率实在是低得可怜,大多数都是为房东打工而已。

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

必须掀桌子,换个赛道。

90年代开工厂,00年代去挖矿,10年代互联网。

一定要多关注新生事物,不要抱以鄙夷和不屑,任何一次新事物都有可能是发财的机会。

淘宝刚出来时,流量红利期,开一家火一家,消费者比商家还多。

微信刚出来时,进群不限制,加人不限制,简直是捡钱。

微信公众号兴起时,每天当搬运工也能吸引一大波关注。

我们对待新生事物,要的不是怀疑,而是冲进去,先占坑。

没钱没资源没背景的人,还有机会成功吗?

就像现在很火的共享电商一样,除了对商家有好处,对消费者也是一个很好的低成本创业机会。

第一、自用返利

在共享电商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到产品的利润分配当中来!

举个例子,你200元买一件衣服,假设商家赚了50元,在传统电商时代,这50块钱跟你没有一点关系,但共享电商时代,购买之后就能马上收到自消费奖励。

也就是说,所有商品利润的 一部分都会返还到我们的手中,自用省钱!

第二、分享赚钱

我们之前在天猫或者京东购物,发现产品不错,朋友看到后,就问你在哪里买的,你发了个链接给她。

她购买后,跟你没一点关系。

而共享电商时代,只要你分享给朋友购买后,不但她可以收到自消费返现,你还能得到推荐的奖励。

也就是分享赚钱。

第三、平台分红

为什么说共享电商具有先进性?因为除了自用省钱,分享赚钱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台分红了。

平台拿出毛利的85%分给所有会员,让以前单纯的消费变成长期的投资。

所以共享电商对于商家、消费者、平台都是有好处的。

对于商家来说,不用再去打广告,靠用户分享就能带来流量。对于消费者来说,自己得到实惠的同时,分享还可以有收入。

商家、会员满意了,平台自然能够快速发展,真正实现了三方共赢。

一个人成功因素有很多,努力、决心、能力等,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能否抓住趋势,顺势而为。书里不会教的3种能力,25岁前一定要知道

小时候看电视剧,总有个疑惑。

一部20集的剧,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前面19集都是祸害别人,到了最后一集,突然良心发现变好了,竟然也能收获一大批粉丝为之叫好。

反而是当了10多集好人的角色,如果出现一点瑕疵,却被大家戳脊梁骨。

书里不会教的3种能力,25岁前一定要知道

1、期望值

刚进公司,就把自己的大招放完了,表现也很好,导致周围人和领导对你的期望值不断升高。直到有一次你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大家对你的负面评价也会随之而起,印象甚至还不如一直表现平平的同事。

情场上也一样,那些你们口中的渣男,浪子回头会收获很多赞美,甚至很多女人可以不计较之前他是个多么烂的人。

而所谓的老实人,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实的行为,就被打上了标签,列入“渣男”行列。

娱乐圈中的人设,尤其明显。

这就是期望值的体现。

去年刚开始跟着我们做人人优品的,有几月很高的分红,现在合伙人倍数增加,很多同学自己成长速度却没跟上,分红相对少了点。

本来是想着来躺赚的,应该一直有那样高的收益啊,就产生了一个落差。

这也是期望值太高,自身成长没跟上,却怨天尤人的典型。

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多大努力就拿多少钱,把期望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才不会心态失衡。

书里不会教的3种能力,25岁前一定要知道

2、自控力

有了好的心态,才能踏踏实实做事,不会浮躁。

前段时间,我们带着一批同学做自媒体营销。

因为大家目前做优品,很多人之前在朋友圈当中没啥影响力,突然去推荐一个项目,朋友会想:你啥货色我还不知道,还想忽悠我?

大部分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把自己包裹起来了,更不会去跟朋友推荐了。

做的时间长了,也会发现一些规律,级别高的优品合伙人,都是在朋友圈子里面有一定号召力,至少也是让人感觉你靠谱的。

基于此,我们就找了一批同学开始帮他们做个人影响力,让朋友了解你,知道你是靠谱之人,是值得信任的。

前前后后有40来人,一段时间之后,清退了一半。

为啥?

连最基础的都做不到啊!

当然不能一棍子打死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也许工作很忙,也许对这个无感,也许有更好的方法吧。

不过我也在想一个问题,以前我们最开始跟着蓝小雨的时候,是0工资、0保障、0承诺的,就一个目的,学习。

不要以为三无就可以打酱油了,每天的任务必须完成。

谁没困难呢?你去跟老板讲试试,跟客户讲试试!

正是有这样的心态,反而最后一路走了下来。

书里不会教的3种能力,25岁前一定要知道

3、危机感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成年后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

小学时是一个月一个月过,大学一学期一学期过,工作后就变成了一年一年过。

蓦然回首时,三十而立了。

年纪越大,会感觉时间过得越快。问问你父母,他们会告诉你10年一眨眼就没了,讨论着20年前的陈年旧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有个有趣的解释,

五岁的时候人的记忆有五年,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五分之一;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六分之一;七岁到八岁记忆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

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过多一年,记忆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

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但是参照物变了,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小时候盼望的是过年,现在的责任是赚钱!

很多人把最基本的责任也早忘了。

亚当·奥尔特,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他以大量科学研究为基础,揭示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真相:

任何人都会成为瘾君子,商业公司为了让你在科技产品、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布下了一个个裹在诱饵中的钩子。

而与此同时,乔布斯从不让自己的孩子用ipad、推特创始人没给孩子买过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

卖给你海洛因的人,可不会让自己上瘾。

现在让人上瘾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低级的娱乐可以麻痹自己,整天自嗨。

书里不会教的3种能力,25岁前一定要知道

1995 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集合了全球 500 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包括撒切尔、老布什、各大顶尖企业的董事长,等等。

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呢?

如何应对全球化。

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 80% 的人被「边缘化」。

那么,如何化解这 80% 的人和 20% 精英之间的冲突?如何消解这 80% 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 80% 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

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他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Tittytainment」战略,由 Titty(奶嘴)与 Entertainment(娱乐)合成,中文译为「奶头乐」。

这理论看着挺厉害的,核心就两点:发展发泄性的产业和满足性的产业。

色情业、赌博业、影视剧、游戏,娱乐圈新闻、明星花边等,让你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从而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貌似这个战略,目前很成功!

但我们别忘了,最清晰的脚印总是留在最泥泞的路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