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街道“以新带新”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新活力_居民_桐乡_文明城市

“我们新居民也是桐乡的一份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怎么能少了我们!”2月25日是每周一次的“周六文明创建日”,住在文华小区的新居民方福长早早来到凤鸣街道环南村村委会大门口集合,穿上红马甲、拿上宣传资料,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出发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活动,这也成了他每周六雷打不动的习惯。

市区文华小区是全市最大的出租屋聚集区之一,户籍人口约3000人,新居民人数则有上万人,因为流动人口、租住房屋较多,这里曾经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自桐乡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文华小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被清除、楼道内粉刷一新、路上乱停乱放的车辆也少了……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新居民的参与和付出。

方福长是来自湖南的新居民,今年已经是他来桐乡的第23个年头了,作为文华小区的“老居民”,除了积极参与各类文明创建志愿活动,他还会以“乡音”“乡情”带动身边的老乡改变自己的卫生习惯,共同参与到文明创建志愿活动中来。

他说:“有些新居民刚从老家来桐乡,卫生习惯薄弱,但谁都愿意住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好好解释大家一定可以理解支持。”为了更好地起到带头作用,去年7月,他还向环南村新居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展开全文

除了方福长,来自云南的新居民党员张文凯也是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的新居民代表。此前,一些来自云南、贵州等地的新居民每逢过年,都会在租房附近的空地搭起木头棚架用来熏制腊肉,无论环南村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他们都为了这一口“家乡味”不愿意配合。

“这样做不仅烟大,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为了说服他们改变这一陋习,张文凯和其他的新居民一方面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一方面也给老乡物色能做出地道腊肉的饭店。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曾经过年就“遍地开花”的木头棚架没了踪影,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饭馆、小菜场,换种方式品尝“家乡味”。

如今,在方福长、张文凯等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文华小区越来越多的新居民主动报名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活动。每逢周六,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就会和本地居民一起,拿着垃圾夹、垃圾袋、扫帚、铲子等工具对沿街路面、街道两旁、绿化带等地的垃圾杂物进行清理,还会对乱停放的电动车、自行车进行整理归位……

环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姚建忠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需要每个人的支持与参与,新居民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引导辖区内的新居民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争当文明创建的参与者、文明理念的传播者、文明行为的践行者,用一言一行为这座文明城市增色添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