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1元充会员,取消续费反被扣24元,回应:这句话早就说清楚了_会员_用户_平台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参与优酷“1元会员”活动后,支付相应页面中弹出的规则为“优酷月月省”活动界面,支付1元后默认签约1年,除首月外,每月将自动扣费12元。由于无长期会员需求,不少用户选择了提前中止参与该活动,立刻收到了扣费24元的提示。

随后,优酷方面对外回应称,相关页面已对活动规则进行明确告知。

优酷活动多次引发争议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涉事活动为优酷与支付宝于2022年年末合作推出的“优酷月月省”活动。用户支付1元后,便默认签约1年。除首月外,每月将自动扣费12元,若提前退出,则需按会员费25元/月补缴差价。近期,多名用户称,在退出该活动后直接被扣费24元,并被提示“未完成任务,扣回已享优惠”,有用户质疑这一活动涉嫌诱导消费。

有用户表示,“优酷先是用弹窗的方式引导我进入了‘1元会员’,却将补差价的内容放在了详情页中,有误导的嫌疑。虽然只是24块钱,但我对它的好感度瞬间降低了不少,以后充值的时候也会更加小心。”

1月31日,优酷方面表示,“1元会员”指的是优酷VIP月月省活动,这是优酷推出的会员优惠产品,相关页面已对活动规则进行明确告知:首月1元,后11个月12元/月,若提前退出,需按会员费25元/月退回已享优惠。

展开全文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同样认为优酷存在虚假宣传及诱导消费的用户更不在少数:据该平台统计,12月针对优酷“1元会员”的投诉就有近400单。

优酷此前也曾因会员活动引发争议。此前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馈称, 自己的优酷会员只能登录一台手机,此前可以同时登录三个手机设备。

今年1月4日下午,@优酷VIP会员 发布声明称,为保护用户账号安全, 打击黑灰产,并且考虑到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优酷VIP协议规定,用户账号最多可同时登录3台设备,其中包含:手机端App1个、Pad端App1个、电视端3个、电脑客户端1个、网页端1个、车载端1个、其他端1个。优酷VIP用户同一时间可在2台设备观看,酷喵VIP用户同一时间可在3台设备观看。

优酷方面称,优酷VIP会员协议早已明确规定,会员服务是一项针对个人的、不可转让的、非商业用途的、可撤销的、有期限及非排他性的许可。用户仅可为非商业目的使用,并仅可用作个人观看,不得以转让、出租、借用、分享、出售等方式提供给他人。

盈利压力下会员价格连涨

自1月14日开播以来,反黑刑侦剧《狂飙》口碑一路飙升,随着电视剧的热播,相关的视频平台也被推上舆论风口,“爱奇艺崩了”也登上微博热搜。更有网友表示:“刚续的会员,《狂飙》打不开了。”

伴随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视频领域早已是一片“红海”。在此背景下,各大视频平台开始扭转战术,通过降本增效,寻找新的盈利突破口,精品内容正成为各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以爱奇艺为例,2022年以来该平台接连播出多部高口碑剧,包括《人世间》《罚罪》《卿卿日常》等在内的剧集,且热度均破万。通过这种模式,在长达多年的亏损下,2022年一季度爱奇艺实现了季度盈利。

国联证券研报提到,降本增效是实现盈利、提升盈利能力的有效方式。中短期内,在面临宏观及行业变化的背景下,视频平台仍然处于动态调整及适应的过程中,降本增效仍将是贯穿其发展的战略主线。

“行业增长逻辑转变,由关注用户及时长增长转为关注相关视频平台盈利能力。视频行业过去驱动力来自用户红利,而短视频的用户红利也即将见顶,在进入存量阶段后,平台的增长逻辑逐步从追求用户及时长的增长逐步变为更看重平台盈利能力。”上述研报还指出,短期内平台注重降本增效实现盈利,中长期来看,“开源”是比“节流”更重要的能力,因此平台将更加重视加快商业化进度,变现存量用户价值。

除了降本增效,各大平台还通过会员涨价方式来提升利润。具体看来:2022年12月爱奇艺上调了会员价格。调整后,黄金VIP会员连续包月、连续包季、连续包年分别为25元、68元、238元,黄金VIP会员年卡为258元;星钻VIP会员连续包月、连续包年分别为45元、428元,星钻VIP会员年卡为448元。和此前价格相比,黄金VIP连续包月、包季、包年价格分别上涨了3元、5元和20元;

2022年6月,优酷也进行了五年以来的首次涨价,对优酷VIP和酷喵VIP会员价格进行调整,月卡调至30元、季卡78元、年卡258元;腾讯视频也在2021年和2022年进行了两次价格调整,VIP连续包月价格由20元调整为25元,VIP连续包季从58元涨到68元,VIP连续包年从218元涨到238元。

会员涨价能否成为视频平台可持续的生财之道?“短期通过涨价提升盈利水平,长期精品内容的输出能力是关键。”国联证券研报称,2022年以来,芒果TV、腾讯视频先后提价,此次调价是2020年以来长视频提价周期的延续,会员涨价的背后是长视频面临盈利困境的现状,短期来看,涨价是提升盈利最直接的方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南方都市报、天目新闻

编辑:陶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