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长安-有趣的御前会议_契丹_大唐_汴梁

#头号周刊#

王衍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早已翻天覆慨而慷。前面我们讲到,李存勖破梁后,本就悄悄打起了蜀地的坏主意。再加上荆南节度使高季兴“蜀地富民绕,获之可建大利”别有用心的劝言,李存勖决定,先派个人到四川出差一趟,探探虚实再做打算。

客省使李严打着大唐的名号,拉大旗作虎皮,浩浩荡荡来到蜀地。李严可不是一般的使者,他才思敏捷,多才多艺,同时文武双全,既饱读诗书又精于骑射,最重要的是,能言善辩,可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全才。

李严很有外交天赋,讲究谈判话术。在朝见时,他先是炫耀一番大唐的国力,又旁敲侧击进行一番赤裸裸的恐吓和威胁:“我们把铁抢王彦章擒缚下马,在汴梁城上杀了朱友贞,段凝的八万雄师也都吓得屁滚尿流,纷纷倒戈,我们接受了后梁三十万的降兵降将。现在我大唐领土冬至海边,西到陇凉,北过幽州,南越岭南,连契丹也害怕听到我唐主的名字。更别说淮南杨氏、凤翔李氏,荆南高季昌、潭州马殷、吴越钱镠等,都对我朝贡赋不绝。现在四海之内,没有人敢不臣服的,天下大统是早晚的事,如有不服者,我大唐铁骑三十万将荡扫无遗!”

朝上众人听此,面面相觑。大太监宋光嗣冷哼一声,表示不服,反问道“听说契丹日益做大,你们难道也不害怕?”

面对宋光嗣的质疑和挑衅,李严大笑,清了清嗓子,“在我大唐皇帝看来,契丹只是小case,一只小小的虱子而已,我们大唐百万铁骑,什么时候怕过契丹?”

一番较量,宋光嗣败下阵来。面对不卑不亢、言辞犀利的李严,蜀国重臣皆哑口无言。

李严在蜀国出差停留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王衍毫无收敛,给李严也安排了旅游项目,拉上他一道去上清宫游玩。在车帘上挂满了珠宝,一路上沿街的百姓全都穿绸裹缎、穿金戴银,夹道围观,甚是热闹。

李严看到蜀地人物富盛,而且王衍骄奢淫逸,回去后就立马向李存勖汇报“王衍,呆童耳!”,并附上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李存勖听后大喜。

虽然李存勖早就读过李太白的《蜀道难》,但前有高季兴的鼓动,后有李严扎实的调研报告和数据支撑,925年秋,他做出了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出兵灭蜀。

此战派谁出征?这是个让李存勖有些犯愁的难题。曾经闪瞎所有人眼睛的“十三太保”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眼下有能力独挡一面的仅剩下李存审和李嗣源。

然而,这两人却又都不是合适的“意中人”。李存审大部分时间都驻守在幽州防御契丹入侵,虽曾用六百骑兵吓退朱温,但因曾之前拜祭唐王朝帝王陵墓而遭到李存勖猜疑。加之他与郭崇韬之间一向不睦,老郭屡次从中作梗,设计不让李存审进京见圣。甚至李存审在洛阳的妻子强忍老郭的口臭,屡次哭求老郭让李存审回来,仍然被郭崇韬拒绝。后来,李存审病情加重,李存勖才决定召李存审来洛阳,结果诏书还没有到幽州,李存审就抱恨而终,到死也没能亲眼看到他心心念念大唐帝国的都城洛阳城。

再说李嗣源同志,他追随李克用多年,战功累累,更是在攻下汴梁一战中位居首功,在唐军中威望极高。但是李存勖始终对他心存芥蒂,不知道是不是出于男人神秘的第七感,在他心里,谁都可以带兵伐蜀,唯独不能是李嗣源。他甚至将李嗣源养子李从珂贬为邻近契丹的石门镇任突击指挥使,仅派给他几百人,一旦遭遇契丹攻击,结果显而易见。

展开全文

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李存勖召开了御前会议,让各路群臣发表意见,共商伐蜀大计。

会上,宣徽使李绍宏因收受了段凝的贿赂,他大夸特夸段凝是个旷世奇才,连孙武、吴起都比不上他,竭力推荐段凝担任主帅。

这时候,老郭首先蹦出来反对了,开什么国际玩笑,段凝这种亡国之将,墙头草、老奸巨猾,政治立场极不坚定,怎敢让这种人担任主帅,简直是荒谬。

段凝被“一票否决”后,众人又一致推荐李嗣源。李存勖心里不痛快了,但是他不能直接否了呀,这样的关键时刻就需要有一个人替领导解围,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你猜的没错,老郭再次蹦出来了,“现在契丹气焰正盛,非李嗣源不足以抵御,李嗣源绝不可离开河朔地区。”其实,老郭这样说,不仅仅是站在为主分忧的立场,他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我们后面会说到。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老郭你说说你的看法,到底谁可以?”李嗣源不耐烦了。

只见老郭迈着标准的八字步,不急不缓走到殿前中央,无比虔诚地说道“魏王李继岌自立为皇太子以来,尚未立战功,此次伐蜀,可以让魏王领兵,也好去战场上锻炼锻炼,开开眼界,增加威望。”

要不说前年的狐狸万年的妖,姜还是老的辣呀,老郭此话正中李存勖下怀,简直是不谋而合。

众人这才顿悟,连忙附和,心里面想老郭啊老郭,墙都不服就服你,确实是高啊。

李存勖沉思片刻,“你这个建议嘛,依目前的形式,也不是不行。只是这乳臭未干的臭小子恐怕难以独担伐蜀重任,他身边需得有个能干得力的副手啊。”李存勖环视一周,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老郭身上,“就你了,爱卿。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关键时候你可不能推辞哦。”

“臣定当不负重托,鞠躬尽瘁,竭力辅佐皇太子!”老郭表示欣然接受,嘴角浮起了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笑意。

郭崇韬心里面很清楚,一来李存勖需要这一战给李继岌增加战功,树立威信,自己不是武官,与李嗣源相比,不对储君造成威胁;二来自己也需要这一战增加政治资本,用来日后朝堂上与其他政敌进行PK;三来四川之行还可以来个先入为主,提前与储君搞好关系,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按照领导末位表态制的原则,李存勖做出了最后的会议总结“此次伐蜀,李继岌为统帅,郭崇韬为副统帅,即刻着手点兵,准备出征!”

——喜欢此文的朋友可关注本人关联《五代十国那些事》,或者在番茄上搜一下,加书架可慢慢看,第一部小说,请多提宝贵意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