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化妆品,她们都是怎么化妆的呢?_铅粉_胭脂_古人

在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的化妆品,

那么她们就不化妆了吗?并不是,古人化妆的方法你一定想不到!

古人化妆的步骤和我们基本相同,都是洁面保湿底。

第一步,面部清洁。古人用什么洁面呢?《礼记·内则篇》中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浣。”主要使用草木灰。草木灰里含有可去油污的碳酸钾,也可用于衣物清洗。当贝壳灰与草木灰一起用水泡制,能产生强力去油污的氢氧化钾,即我们常说的强碱。

到了汉代,更进一步,采用石碱,这是从蒿,蓼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但是石碱在当时还是稀有物,大部分普通家庭用不上,于是他们用淘米水,淘米水有一定去油垢的作用。

第二步,保湿,古代没有面霜,但有种类似的物质,叫面脂,那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面部湿会增加后续妆品的贴合,是不是觉得古人很聪明呢。

汉代面脂大多由中药材和牛髓调制而成,《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其实直到今日,也是这个思路,添加各种植物性成分来研制护肤品。《肘后备急方》中写道:生杏仁,去皮捣,以鸡子白和,如煎饼面,入夜洗面,干涂之,旦以水洗之,立愈。姚方云,经宿拭去……仍得光润皮。也有就是用土瓜根。土瓜根除了美白还祛痘,甚至可以充当隔离霜,减少后续化妆品对肌肤的伤害。

展开全文

第三步就是底,首先粉底,古时没有粉底液,他们用的是粉饼,原理就是将米粒研磨成粉,然后再用特殊的布料拍到脸上。

制作方法很简单,老百姓多用米粉敷面,普通人都能制作。做法是这样的:先把米研磨成细粉,加水,盛在钵中,等细粉慢慢沉淀,再去掉水,取出沉淀的粉,放在太阳下暴晒,晒干的细腻粉末就可用作妆粉敷面。原料常见,但它保存不便,附着力也差,容易掉粉。

之后随着发展,又发明了铅粉,源自天然矿石,是古人炼丹所剩下的面糊状液体,也称胡粉,为了便于运输储存,将其脱水晒干后,压成粉末状就成了铅粉,而铅粉质地白皙细腻,光泽感强,覆盖力也好,不易掉粉,所以贵妇们统统扔掉了米粉改用铅粉了,虽然铅粉也有铅华的美称,但是铅的毒性很大,用多了会严重伤害皮肤。

之后人们在铅粉加入香料和花朵汁水,形成不同颜色来装饰脸容,又有香水的效果,从而达到香色俱全。

底之后就该抹胭脂了,胭脂并不陌生,直至今日也有人在用,古人将胭脂抹在脸上,又称为腮红,在一段时期,古人认为脸颊越红越好看。

胭脂是由一种红蓝花制作而成,在嘉佑本草中有记载:红蓝色味辛温,无毒,堪作胭脂,生梁汉及西域,一名黄蓝。由于红蓝花来自焉支山,在被音译过来后便有了“胭脂”这个名字。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古代,画眉的意义是十分特殊的,不仅是夫妻之间表现恩爱的一种象征,更是表达了古人对眉毛的重视,正所谓举案齐眉。

在《甄嬛传》中,雍正曾经赏了华妃与甄嬛各一斛螺子黛,这让华妃非常不高兴,曾经她受宠的时候能分到两斛,现在甄嬛却分去了她的宠爱。

足以可见,螺子黛是十分珍贵的,其原产于波斯,是一种经过加工制作能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因其原料中含有地中海的海螺成分而得名。将这种研磨成粉的海螺加工制作成的黛块会呈现一种特殊的紫色,和传统的黛块相比,它的颜色更加高贵典雅。特殊的色号加上高昂的原材料成本,使它成为宫廷贵妇趋之若鹜的限量版高奢品。

由于十分稀少,所以老百姓基本用不起,于是妇女们想出办法,采用柳枝烧焦来画眉。

之后时代发展,眉笔的方式有了改进,人们会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末再加水调和使用。

除了这些方法,到了南北朝时期还从西域传进了铜黛、青雀头黛等画眉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一些化学物品,使用起来也是依然不能跟螺子黛相比的。

到了元朝之后,宫廷女子们就开始使用外面专门售卖的眉石,所使用的材料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化,形状也从石头逐渐变成了杆状。

可以说,古人的化妆方法并不比现在人差,她们是非常有智慧的,从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化妆已经非常流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