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MLF加量续作有助于推动经济修复_中国经济时报_利率_信贷

图片来源/摄图网

■ 张炜

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1年期48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数据显示,本月MLF操作利率为2.75%,2022年8月以来连续8个月处于这一水平。3月MLF操作量为4810亿元,到期量2000亿元,意味着本月央行实施了2810亿元净投放,为连续第4个月加量续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3月MLF延续加量续作,主要因为年初两个月信贷持续强劲增长,银行体系补充中长期流动性需求增加。同时,有助于控制市场利率上行势头,为推动经济较快修复营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王青分析认为,一方面,着眼于以“宽信用”支持经济较快修复,短期内新增信贷仍有望保持同比多增态势。3月MLF加量续作,将直接为银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信贷投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提振市场信心,巩固经济回升向上基础。另一方面,受年初贷款高增、经济回暖预期升温等因素影响,近一段时间市场利率上行较快。除了通过公开市场实施逆回购适时“补水”外,MLF加量续作也能起到缓解资金面收紧的作用,同时释放稳货币信号。这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推动银行以较低成本向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考虑到3月信贷需求仍较为旺盛、地方债发行规模大增,同时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较高,资金面紧平衡料延续,银行中长期负债仍承压,MLF延续加量续作有助于维稳中长期流动性,减缓银行“缺长钱”的压力。

“近两日资金面略有收紧,央行适度增大资金投放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3月资金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境外负面消息影响国内投资者。”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3月信贷投放力度不减,企业信贷预计仍有较大增量;3月债券发行节奏逐步恢复,企业债券与政府债券到期规模超过1至2月以及去年3月,市场恢复对资金需求上升。另外,受境外个别银行破产的负面影响,近两日资金市场出现较小恐慌情绪,理财产品可能有小幅异动,短期利率小幅回升。此时央行释放积极信号,适度增加流动性供给,有助于缓解市场紧张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行长易纲3月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变量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水平也比较合适。

展开全文

“3月MLF操作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背后是一季度宏观经济转入回升过程,当前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高。”王青还说,年初信贷高增,央行选择连续加量操作MLF,也意味着短期内降准的概率下降。

在王运金看来,今年境外利率将维持高位,而国内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银行利润空间压缩已较为明显,降息空间较为有限,今年我国市场利率将保持基本稳定。

温彬表示,前期市场对降准降息的预期较高,但伴随经济逐步企稳回升、信贷和社融数据延续放量,以及后续资金面和银行负债端压力有所缓解,叠加央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诸多表态,短期降准降息的概率下降,迫切性不高。但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和稳增长背景下,后续通过降准适时投放中长期资金依然是可选项。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硅谷银行倒闭风波近日持续发酵,引发各方关注。据东方金诚判断,本轮危机将会对美联储收紧政策节奏带来一定影响,但再现“次贷危机”级别冲击的可能性不大。当前中、美通胀形势差异巨大,宏观政策目标也有显著不同。无论美国中小银行危机对美联储加息过程有何影响,都不会动摇中国货币政策保持独立性的基础。

监管层或将主要关注该事件是否会引发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及跨境资金流动出现异常。此外,预计今年国内会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控和处置力度,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问政2023⑧丨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支持平台经济新发展

●解读 | 时代呼唤民企继续发扬“四千”精神

●圆桌 | 提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资本市场|保险资管开展ABS等影响几何

总 监 制 丨 王辉 王继承

监 制 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