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天气(各大洲主要位于什么温度带)_拿破仑_风景画_布面

本文目录

  • 各大洲主要位于什么温度带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 《滑铁卢之战》的作者是大概讲什么
  • 欧洲风景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著名城市的英文名
  • 欧洲天气
  • 威斯康星州的地理环境

各大洲主要位于什么温度带

亚洲:北寒带和北温带,少数地区属热带;

非洲:热带和南温带;

欧洲:北寒带和北温带;

北美洲:北寒带和北温带;

南美洲:热带和南温带;

大洋洲:南温带;

南极洲:南寒带。

有图片供你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00), 面积是937万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人口有 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东南亚的主要物产:稻米:缅(甸)、越(南)、泰(国)。橡(胶)油(棕):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18.南亚有两条河流,位于印度境内的是恒河,另一条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国境内。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达到10亿。 南亚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
20.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被誉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
21. 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
23. 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的范围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4.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严寒、烈风。
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该国的首都是巴西利亚。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鸸鹋、袋鼠、鸭嘴兽、树袋熊、针鼹。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27.南极的主人是企鹅。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厚度多1720米。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28.南极科学考察的最好时间是南极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这时正是南极的极昼(极昼、极夜)。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8万km2 。
29.被誉为“美洲大陆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0.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面积最广大的国家。巴西有三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产 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剑麻、香蕉、蔗糖。
32.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33 .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美国有世界第四长河是密西西比河。 日本的海岸线曲折。
34.印度纺织工业中心中,麻纺工业中心 是加尔各答; 棉纺工业中心孟买。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
35. 欧洲西部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70%以上,两个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是荷兰和丹麦。
36.世界最高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生活在美洲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属于黄色人种。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玛雅文化。
37.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 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38.亚洲的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目前人口已达到10亿。
39. 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的地形多山,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40.日本的领土由四个岛屿组成,是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位于本州岛上。
41.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42.印度从气象灾害看,旱涝灾害频繁,原因是该国的气候主要以为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43.欧洲共有四个大的半岛,地中海沿岸有著名的三大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所在的半岛是亚平宁半岛。
44.非洲最大的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属于活火山。
45.我国已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和中山站。
46.俄罗斯有俄罗斯位于北极圈以内但终年不冻的港口是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的原因是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该国有丰富的资源:淡水资源(贝加尔湖)、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世界最广)、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47.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 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48.俄罗斯最大的海港是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49.世界上东西跨度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达1万多千米。俄罗斯的两个农业区是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俄罗斯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西部平原广大,河网密布;东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50.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重要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快、慢),居世界第一。
撒哈拉以南的经济属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人口、环境、粮食三者成为 当地发展经济重点考虑的问题。 美国的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平原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52.欧洲西部的面积是500万km2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绝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
53. 中东地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埃及的首都是开罗。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54. 欧洲有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
55. 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属于 黄色人种。通常所说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是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56..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日本的四大岛中,位于最南边的是九州。
57.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黑种人的故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8.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是三种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国”。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如巴西占到全国人口的40%。 纵贯南美洲西部的山脉是安第斯山。
59.德国首都是柏林。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美国首都华盛顿。
60.欧洲西部的工业属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在发达国家中占主导地位。
61.俄罗斯位于两个平原之间的地形是乌拉尔山。位于高原和山地之间的河流是勒拿河。
62.与我国相邻,而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如果在地球上选一个地点,要求四面朝北,应应选在南极极点。
63.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中东地区最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水资源。最丰富的资源是石油资源。
64.青藏高原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季风性、海洋性。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或中东地区)。
65.日本的四大岛中,最大的岛屿是本州。日本以哪种经济为主加工贸易型经济。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洋。
66.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以温带草原气候为主。中东地区的主要人种是白种 人。
67.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是 南非。被称为美国“黄金水道”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68. 世界上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人口稠密的地区是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 造成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的主要因素是西部高山的阻挡。
69.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形成原因是冰川作用。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
70.世界上目前无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是因为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
71.地形以平原为主的大洲是欧洲。 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72. 南亚的地形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为主的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德干高原为主的高原。
73. 东南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沙漠分布于:非洲北部 。
74. 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是1.3%,亚洲是1.4%,2000年世界总人口是60.55亿,亚洲的总人口是36.8亿。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则亚洲增加的人口数量是66人。
75.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尼罗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其长度是6600km。当北京时间(东8区)是14:00时,莫斯科(东3 区)应该是:9:00 。
76. 将澳大利亚三大地形区逆时针旋转900 ,与印度国家地形最为相似。印度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 东北部。
77. 美国最大的城市是纽约,“汽车城”是指底特律,钢都是匹兹堡。飞机制造中心是西雅图。
78.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口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
79. 被誉为俄罗斯人“母亲伏尔加”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航运价值很高。通过运河,该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80. 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在欧洲西部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81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从红海经地中海再到黑海依次经过的运河和海峡是: 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82. 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条件是: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平原占全国一半以上;河流较多,湖泊集中,平原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东部降水多,光热条件好。
83. 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世界唯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84. 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 。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南极冰川。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法国发电量中核电的比重高达70%以上。
85.法国的工业很发达,重要工业资源煤、铁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体的工业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服装、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86.美国的三大地形为,东部:阿巴拉契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中央大平原,西部:落基山等为主体的山地。
87. 北美外来移民中80%以上的是欧洲人及后裔。 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
88.世界上被称为“火山国”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由于该国地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这三大板块是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89.从大洲与地区看,玉米的原产地是北美洲。南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埃及是一个地跨哪两大洲的国家:亚洲和非洲 。
90.法国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区。
91美国城市的篮球队芝加哥公牛队,休斯顿火箭队,西雅图超音速队,底特律活塞队。世界陆地最低洼的地方是:死海沿岸。
9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各大洲地形特点各异,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造成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和地形。
93.南极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我国在那里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同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教徒奉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94.习惯上,被我国称为“南洋群岛”的是指东南亚地区的:马来群岛 。各大洲中经济最发达的大洲是:欧洲。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
9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形成原因是 :冰川作用而成。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
96.通常所说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 、爱沙尼亚 。
97.美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 :东北部地区。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滑铁卢之战》的作者是大概讲什么

你好,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1815年6月18日,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一世的军队与英、荷、普联军在滑铁卢(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处的居民点)进行的一次交战。 为了对抗反法同盟(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荷兰等国),拿破仑率12万法军进入比利时,企图在比境内将英军元帅惠灵顿率领的英荷联军及布吕歇尔元帅指挥的普鲁士下莱茵集团军各个击破。6月16日,拿破仑在利尼附近与普军交战,取得小胜,迫使普军向瓦夫勒撤退。格鲁希元帅指挥的步兵军(3.3万人)受命追歼普军,但行动不果断,使布吕歇尔的集团军趁机得以保存实力并与惠灵顿的集团军会合。格鲁希的军队未参加决战。这成了后来拿破仑失败的重要因素:原准备与一路敌军——英荷联军作战的拿破仑,将被迫与两路敌军同时作战。 6月17日日终前,拿破仑率法军主力(7.2万人,243门火炮)前出至贝尔阿利扬斯、罗索姆、普朗瑟努瓦地域。拿破仑确信格鲁希定能阻滞住布吕歇尔,没有急于向在滑铁卢以南有利地形设防的惠灵顿军队(6.8万人,159门火炮)发起攻击。6月18日11时,当普军前卫接近交战地点时,交战开始了。拿破仑决定对惠灵顿军队的左翼实施主要突击,以阻止普军与联军汇合。法国雷耶军首先应对惠灵顿军队的右翼实施佯攻。但联军从战斗一开始就顽强抵抗,完全打乱了拿破仑的计划。雷耶开始用少量兵力发起攻击,尔后陆续将全军兵力投入战斗,直至日终未能获胜。对惠灵顿左翼的攻击于14时左右开始,进攻兵力是德尔隆军的4个师,各师均按营展开成大纵深的纵队。由于采用这种队形不能同时投入较多的力量发起攻击,而进攻部队在敌枪炮火力下伤亡惨重,所以攻击也未奏效。法军炮兵的射击效果很差,因为它配置的位置不当,距进攻纵队太远。下午,普军布吕歇尔的前卫抵达菲舍蒙地域,拿破仑被迫派洛博军1万人迎战普军,后又派部分近卫军前往支援。与此同时,拿破仑改变了主要突击方向,集中主要兵力攻击惠灵顿军队的中部。法军多次发起攻击,同样没有成功。拿破仑的重骑兵曾两度突入英军阵地,由于步兵未及时支援,被打退了。拿破仑遂把自己的预备队10个老近卫军营投入该阵地,最后一次试图突破敌军中央,结果又以失败告终。此时,普鲁士3个军(比洛军,皮尔希军,齐滕军)到来,兵力的对比已对盟军有利。盟军兵力计达13万人。晚8时,英荷联军主力从正面转入进攻,普军则突击法军右翼。法军支持不住,开始退却。退却很快变成了狼狈逃窜。 点评:在滑铁卢交战中,法军损失了3.2万人和全部火炮,盟军伤亡2.3万人。拿破仑丢弃残军逃回巴黎,6月22日再度退位,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在此次交战中优柔寡断,犯了一系列错误。他没有很好组织侦察,对情况判断不准,分散兵力,采用的战斗队形纵深过大,以致削弱了初始突击并在敌炮火下遭致重大伤亡。他的严重过失还在于军队指挥和步、骑、炮兵的协同动作组织得不好。惠灵顿在滑铁卢交战中深谋远虑,在深刻判断情况的基础上才定下心。这位英军统帅能够指挥两支相距甚远的军队在战场上实现联合,在当时确是一件重大的战略成就。1813年,当德国战争到了尾声,以及莱比希战役失败之后,法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略。反法同盟占据了巴黎,而带给法国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拿破仑。波拿巴也被迫下台。(1814年4月16号)
波旁王朝的后代,臃肿的路易18登上了法国的宝座,但大革命的成果继续被保持着。通过1814年5月30号的巴黎协定,拿破仑得到了统治厄尔巴岛的权力。但不需要很长时间,理想远大的他就坐不住了。以前流亡的保皇党随着路易18进入巴黎,他们不断的犯错误,这使得他们的公共名声完全的败坏,也使得法国人民开始后悔对拿破仑的所作所为。当拿破仑脱离了英军看守逃出该岛并重新征服了法国的消息传到维也纳,那里正在举行一个为了重新划分欧洲的大会。(1815年3月)
所有应该阻挡他回到巴黎的军团全部回到他的旗下,3月20号,拿破仑率领一支热情高涨的军队进入了巴黎。于是,维也纳大会宣布,拿破仑。波拿巴没有遵守巴黎协定,他是个“强盗”,如果他当权,就不会有任何的和平。大会同时表明,为了保持和平,可以采用任何老天给欧洲的方法去摧毁这个人,可以说是摧毁这个国家。与其等待反法同盟集合他们的力量,拿破仑决定先发制人。反法同盟组成了四支同时攻击的军队:
1. 荷兰军队:指挥——威灵顿公爵 组成——英军,汉诺威军和爱尔兰军
2. 下莱茵河军队:指挥——普鲁歇元帅 组成——普鲁士军和撒克逊军
3. 中莱茵河军队:指挥——巴尔克利。德。拖利元帅 组成:俄军
4. 上莱茵河军队:指挥——施瓦曾伯格王子 组成:德国杂军
决定同时行动之后,反法同盟事先预定聚集后在向法国进发。但为了等待普军的到来,盟军不能在7月1号前发动攻击。
与此同时,英军和普军为了保卫荷兰而汇合,准备抵抗拿破仑。
拿破仑决定首先用他所有力量(差不多12万军队)攻击比利时。他的作战计划非常的好,他用他一贯的战术:在威灵顿和普鲁歇的军队聚集之前把他们各个击破,然后再对付正在前进中的奥地利军和俄罗斯军。他预计从查尔斯卢瓦出发,到达两军的汇合点,深入其中,大力突破,然后聚集所有力量把普军先击败,再回过头来摧毁英军。
拿破仑在比利时边界聚集了他所有的军队,反法同盟得到了这些情报,但很不全面。他们害怕这是个陷阱,为了能应付所有情况,盟军继续在军队之间保持一个大的空挡和一个很长的战线。其实,盟军如果能快速的集结所有军队,这场战役就赢了。
6月12号,拿破仑离开了巴黎。第二天晚上,他到达了阿威斯纳(AVESNES),并在那里过夜。14号,同时也是马兰哥战斗和佛瑞德兰战斗的纪念日,他对军队发表了一个鼓舞人心的讲话,在那个讲话里,他称呼敌人为“与正义和人民权利为敌的贵族们”,然后他把他的指挥中心放到了波蒙(BEAUMONT)并听写了一个非常详细的作战计划。
6月15号,早晨3点半,法军的先锋部队穿越了边境。法军分三个纵队前进:在最左边是雷依尔(REILLE)的第2军团和戴尔隆的第1军团,通过图安(THUIN)和马尔切安(MARCHIENNE);在最中心,凡当姆(VANDAMME),洛伯(LOBAU),近卫队和骑兵预备队,通过马尔希耐尔(MARCINELLE);在最右边则是杰拉德的军团,通过佛罗伦萨和杰尔宾(GERBINNES),向沙特雷(CHATELET)进发。但是所有军队竟然都不约而同的迟到误时。接着就是一次传令的失误,凡当姆的第三军团迟迟没有接到前进的命令,在耽误了5个小时之后,它才离开营地,跟随它的所有军队也全部误了行程。最糟糕的还是法军右翼,第4军团的一个师长,布尔蒙,带着参谋部的几个军官投降了路易18。
法军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桑布尔河。能通过这条河流的桥只有图安桥,马尔切安桥,查尔斯罗瓦桥和沙特雷桥。拿坡仑命令军队在中午过桥。
在左翼,马尔切安桥在中午前落到了法军手里,雷依尔的第2军团在中午前过了桥。但戴尔隆的第1军团竟然在4点半才开始过桥。在中央,因为凡当姆的步兵迟迟不来,查尔斯罗瓦桥很晚才被法军攻取,这完全依靠于近卫队水手和工兵的勇敢。在右翼,第4军团在下午很晚才到达沙特雷。
在查尔斯罗瓦的出口,一些普军队伍开始阻挡法军的推进,但并没有怎么战斗,这些人就撤退到了桑布莱佛(SOMBREFFE)。在一次针对这些撤退士兵的冲锋中,勒佛尔将军被一颗子弹打中胸脯,当场身亡。
内伊元帅在下午才与拿破仑在查尔斯罗瓦集合。皇帝交给他第1和第2军团的指挥权和一些骑兵团。后来在圣勒赫拿岛,拿破仑批评他没有在6月15号把夸特布拉斯攻下来。而支持他的人则说他没有收到攻击的命令,真是众说纷纭。
6月16号,拿破仑在利尼击败普军。他命令格鲁希元帅带着骑兵预备队,凡当姆的第3军团和杰拉德的第4军团总和为3万3千人的军队去追击普军。但与拿坡仑想的不同的是,普军并不是那种溃退的状态。而且布罗(BULOW)的第四军团,因为没有参战,所以完好无损。骑兵侦察队的第一个报告令人认为普军已经向马斯河撤退,向他们的基地撤退,而拿破仑也成功的分开了普军和英军。
拿破仑本人也去了夸特布拉斯与内伊会合。内伊之前刚从威灵顿的军队手里夺下了夸特布拉斯。
威灵顿在得到普军利尼败仗的消息后,决定在早上10点把部队往布鲁塞尔方向撤退,同时占领一个事先研究好的地点:圣约翰山,滑铁卢村庄前一点的位置。他同时向普鲁歇发了个消息,表明乐意接受至少一个普军军团的帮助。
在那个倾盆大雨的日子里,皇帝身先士卒,率领法军先锋队攻击英军的后备军。在晚上6点,法军到达了贝尔阿利安斯(BELLE-ALLIANCE,地名很不吉利,因为这是法语“优秀的联盟”的意思)。拿破仑命令炮兵开火。从敌军的火力来分析,反法同盟军的位置非常稳固,要冲锋的话已经太晚了。马木鲁克阿里写到:“远方的地平线,和天空一样,是灰蒙蒙的,谁也不能分辨出任何东西。” 厚厚的乌云使得夜晚提前到来,特鲁奥将军写到:“天气十分恶劣。所有人都认为敌军在向我们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地形的仔细研究很难进行。这个失误造成了第二天的严重后果。拿破仑本人去了卡由(CAILLOU)农场过夜。在他的回忆录里,他说他曾经晚上一个人出来仔细的检查地形,但由于天气过于恶劣,这使得他不得不提前离开战场,后来他承认这个失误造成了最后不可弥补的后果。但因为环境太差,再加上军官们的走步声,已经很疲惫的他根本没有睡好。
在凌晨2点他接到了格鲁希的信。这是他在刚布鲁斯(GEMBLOUX)前晚10点写的,信上说一支普军队伍向沃佛尔(WAVRE)撤退。但这封信并没有引起拿破仑的重视,他甚至没有写回信。而在盟军这边,通信保持的非常好。威灵顿接到了普鲁歇的回信,灰甲之年的老元帅坚定的表示,他不会带一个军团,他会带他所有的力量来与威灵顿会合。他还说,如果拿破仑在18号还不进攻的话,那就一起在19号攻击他。
法军分散在杰纳普和贝尔阿里安斯之间。大雨一直就没有停过,这些疲倦的士兵没有没有任何可以避雨的树林。所有人几乎都在泥土中睡觉过夜。尽管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战役就要来临,条件还是那么的差劲。尽管我们还是在6月,风的温度和冰一样,冻结着士兵的心。令法国士兵最难受的是,他们的敌人却有着最好的条件:好的食物,干燥的避雨过夜场所。。。。。。但这根本不是事情,对于盟军士兵来说,从来没有如此艰苦的夜晚:缺少食物,干燥的地方很少。那些半岛战争的老兵说,在西班牙他们都没过过那么糟糕的夜晚。
第2天,士兵们带着喜悦的心情看着太阳的升起。火器又重新晒干,因为那场雨让所有火器都哑火了。但法国人的士气依然很低。
8点左右,拿破仑在几个将军的陪同下吃早餐。拿破仑认为威灵顿不会死守阵地,而内伊和戴尔隆则持反对态度。在这顿著名的早餐里,另人敬佩的皇帝说了番大无畏而令我感动的话:“这个马上要开始的战斗将会拯救法国。它将会世界闻名。我要运用我所有的炮兵,然后我让骑兵冲锋迫使敌人现身,之后我要亲自率领近卫队冲过去。”迫使敌人现身这句话证明了皇帝对于地形的不熟悉。。。。。。至于普军,皇帝坚持认为它不会参战。说来也奇怪,军事方面没有任何水平的杰洛姆。波拿巴提出了两军有可能结合的假设,但因为他一贯的表现,没人把他的话当回事。皇帝说:“普军和英军的结合不到两天是不可能的。普军被一支够力量的军队追击。”而普鲁歇则下命令给第四军团,让他们一早就通过沃佛尔,到沙贝尔圣兰伯特(CHAPELLE ST-LAMBERT)去观察全局。他还命令:如果威灵顿投入足够的兵力,第四军团必须攻击法军侧翼。第二军团则要跟随第四军团,第一军团要向北推进并增援威灵顿的左翼。至于第三军团,必须掩护其他的军团的自由行动并且抵抗或者蒙骗格鲁希。
在9点和10点之间,拿破仑上马检查战场总体情况。接着他终于开始给格鲁希写回信,他下了条很不清晰的命令:让格鲁希向沃佛尔进发,并“保持通讯线安全”,没有提任何关于格鲁希参战的东西。在什么时候拿破仑才发觉自己的右翼被普军威胁?这还是个迷。但不管怎样,他发觉的太晚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拿破仑自己站在罗桑姆的山坡,并认为他面前的就是所谓的战场,但他的判断不是十分准确。天空笼罩着一层大雾,植被和地形隐藏了真正的战场地貌。18号那天,皇帝失去了他一向的准确眼光。
在他的左边有一片树林,没人知道在这片树林内深藏着一个良好的防御工事。这片树林就是胡古蒙树林(HOUGOUMONT)。正是这快防御工事后来让法国步兵的攻击无效。而对于中部的位置,皇帝的判断完全失误,而且当时地图也有个标记错误。他以为面对他的中央的那片地区就是圣约翰山农场,其实那时圣挨(ST-HAIE)农场。那里被重兵把守,守兵是国王德国军团的第二轻步兵营。(KING‘S GERMAN LEGION)。法军工兵将军哈奥克斯说他没有发现任何防御工事的迹象,实际上,左边的森林和中部的圣挨的防御工事都建造的非常好。
法军开始布阵:第1军团安置在路的右边,第2军团则他路的另一头,而杰洛姆率领的一个师则面对胡古蒙树林。第6军团当预备队来使用,它被放在第1军团的右下方。
11点左右,皇帝命内伊进攻。内伊的命令上的旁边有一些用铅笔写的句子,上面说:戴尔隆伯爵明白他是指挥第一轮进攻的人。拿破仑的原文命令是这样的:下午1点左右,当军队集合后,皇帝命令内伊元帅攻击圣约翰山农场。之后,第2军团,第6军团和第1军团的大炮集合在一起开火。这24门大炮的目标是圣约翰山的敌人。接着,戴尔隆伯爵开始进攻。第1军团的所有师必须投入到这次进攻当中去。第2军团掩护戴尔隆伯爵的军队。第1军团的工兵连必须准备作好建筑战壕路障的准备。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在他面前的那片地方,他错误的认为那就是圣约翰山农场。更糟的是,24门火炮的口径实际上根本不能打到农场的真正地点。与此同时,内伊告诉戴尔隆从左路开始进攻,而不是右路。并让人告诉了雷伊尔将军。内伊的传令不清也是个大错误。大家不知道是左路受到威胁,还是说由杰洛姆率领的左路的那个师应该进攻,而皇帝却让戴尔隆发动进攻。杰洛姆因此也受到了连锁反应,他也错误理解皇帝的命令。他竟然带着那个师贸然进攻左路的胡古蒙树林,而那里的英军防御工事让法军吃了一惊,在损伤许多士兵的代价下,2点左右,杰洛姆占领了那片树林。但是皇帝的命令确实让戴尔隆进攻“圣约翰山农场”。雷依尔指责杰洛姆违反命令。
按照皇帝的命令,内伊和戴尔隆开始对英军发动进攻。
第1军团的四个师的布置明显出现失误,这种布置不能让部队在遭到骑兵打击时快速变阵。第1师开始攻击圣挨农场,而第2师和第3师则在干燥的地面上艰难的前进。他们遇到了皮克东(PICTON)的步兵的刺刀抵抗,接着是英军重骑兵的冲锋。法军如同散沙一般没有任何指挥,英军重骑兵差点把整个炮兵队摧毁。但赶上来的米尔霍德法军重骑兵队和掷弹兵队第4团几乎把这队英国龙骑兵全部灭掉。内伊为了开路,将所有胸甲重骑兵都派出去冲锋,但没有任何效果。第一军团的第一轮攻击完全失败。英军俘获3000战俘,十几门大炮被夺。第2和第3师完全失去了控制和秩序。第1和第4师则一直和英军苦斗。
为了减少士兵伤亡,威灵顿下令部队后退几步。内伊认为盟军支持不住了,于是他让所有米尔霍德的重骑兵冲锋,近卫兵的轻骑兵队紧随其后。骑兵们在被错误的认为是圣约翰山的高地上推进。英军放弃大炮,跑回步兵方阵。骑兵的多次冲锋都被打退,拿破仑认为这只能白费兵力,但一旦进攻就以一切代价支持是他的特点,他让克莱门的骑兵帮助内伊的骑兵冲锋。由于没有炮兵掩护,法军骑兵的攻击没有任何效果。就在这时,圣挨终于被夺下。法军进一步的威胁英军。
在4点半左右,右侧有了枪炮声。拿破仑并不清楚这是那个军队。经过侦察,发现这是普军。这些人从沃佛尔穿过泥泞的道路出现在法军侧翼,这震惊了所有人。普军在这段路上竟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洛伯不知道有没有接到拿破仑的命令,这一直是个迷。
在4点半的时候拿破仑让格鲁希向圣兰伯特进发并攻击布罗,格鲁希竟然在7点才收到命令,而一般只用2个小时就可以传达的命令用了3个小时。
普军来到威灵顿的左边,准备迂回到法军背后。拿破仑让第6军团和新近卫兵攻击普军。尽管他们人少,但他们还是挡住了布罗的进攻。在最左边,杜鲁特的师用尽全力防止两军回合。
7点左右,右边又有了枪炮声,这是格鲁希吗?拿破仑断定这是法军,他让人告诉了前线士兵援军来了。但这个部队不是格鲁希,而是从2点出发6点到战场的普军。拿破仑打出了他最后的一张牌,近卫队出发了。但由于这次进攻太弱,而且没有骑兵和炮兵的保护,被英国近卫兵挡住了。接着,新爱尔兰猎人队和第52轻步兵队把近卫队包围了。法军士气到了最低谷。所有人都开始溃退逃跑。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威灵顿的反攻彻底的毁灭了皇帝取胜的希望。
这场战斗其实没有失败者,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皇帝虽然战场上失败了,却为他一生的传奇画了个相对“圆满”的句号。因为他没有老死在自己的皇位上,而现在滑铁卢的古战场上还立着他的像。一个人在他最辉煌的时候把生命玩到了尽头,就是永恒。他的一生可是说是永远辉煌的,几乎没有任何污点,该是个结束的时候了。当然,在最后一战上牺牲更好,可是他没能作到。至于威灵顿,我也不多说了,如此成就让他本人的人气大增,后来的那20年是属于他的。这两人其实都是英雄,都为自己的国家忠心服务,都让他们的国家辉煌,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指责他们的。与尼尔森不同的是,威灵顿从来没有恨过法国,他只是忠心的效忠国家而已。两人同一年出生,威灵顿虽然多活了很长时间,但皇帝短暂的几十年更加精彩,历史天空因为这两颗星而更灿烂。
真快呀,写得非常好。事实基本客观,也很简练清楚。有这个讨论起了方便多了。
翻译上有些小问题,威灵顿率领的部队习惯上称低地军团,由英,汉诺威,荷兰,不伦瑞克,那索部队组成。文中爱尔兰似应为荷兰。同样后面的爱尔兰猎人队似为荷兰第35猎兵营。不过总体说真是很不错了。

欧洲风景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虽然在古罗马时期,描绘风景的画就曾相当流行,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的描绘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这是由艺术家认真观察自然的态度的确立。

如果说北方画家笔下的风景奇崛、冷寂的话,那么,南方画家则钟情于充满阳光的景致。但无论是冷清、辽阔和荒芜,还是温暖、起伏和茂盛,这些都是艺术家对自身生活区域细致入微观察的结果。

其次, 是艺术家描绘户外景致的技巧到了较为成熟的地步。

达·芬奇对风景的兴趣是异乎寻常的,无论是云雾、流水、云彩抑或山石、植被、花卉等,还是近景抑或远景,都是其关注和表现的重要对象。他在《岩间圣母》中对岩石的描绘几乎到了一种无可挑剔的程度,这是与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高超的描绘技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意〕达·芬奇 《岩间圣母》 木板油画

199cm×122cm 1486年 卢浮宫藏

威尼斯画派的乔尔乔内则开启了一种诗意地描绘风景的传统。他的《暴风雨》虽然也不是典型的风景画,但画面背景上的风景委实迷人之至:云彩、雷电、鸟以及可能影响了后来的印象派的郁郁葱葱的树丛都令人有美妙的猜测、沉思和遐想,仿佛有其独立的艺术品质。

〔意〕乔尔乔内 《暴风雨》 布面油画

82cm×73cm 约1505年

同一时期的北方画家老扬·勃鲁盖尔的《伊卡洛斯的坠落》也显得饶有意味。虽然其中的主题是奥维德《变形记》中的一个故事,但只是点到为止。画家似乎有意要我们注意除伊卡洛斯之外的其他细节,包括阳光下向远处伸展过去的大海、船只、海边的建筑以及前景的人物等,因而没有了任何让人大呼小叫的可能性,重要的就无疑是让观者平静地面对画面——这难道不正是风景画所要求的吗?

〔荷兰〕老扬·勃鲁盖尔 《伊卡洛斯的坠落》

布面油画 73.5cm×112cm 1560年

布鲁塞尔皇家美术馆藏

到了丢勒的笔下,出现了大量以往从未出现过的水彩与素描风景画。其中一类是自然风景画,另一类则是想象风景画。

自然风景描绘的就是艺术家的真实所见,甚至可以辨认出具体的位置。有学者指出,这完全是和丢勒强烈的“旅行欲”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旅行有时也是其躲避瘟疫的权宜之计。

〔比利时〕亨利·利斯 《1520年在安特卫普拜访阿尔弗雷德丢勒》 布面油画

1855年 安特卫普皇家美术馆藏

想象风景顾名思义描绘的是虚构的风景。当然,有时艺术家还会突发奇想,把真实与虚构的风景对接起来,这正好反映出丢勒既是现实主义者也是理想主义者的全部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景描绘无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孕育着巨大的可能性发展,就如英国批评家罗斯金所感慨过的那样:“在马萨乔的《纳税银》中,他对高山进行了逼真的描绘。如果这位伟大的画家的生命能够得以延续的话,我们将无法想象风景画领域到底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或者一个伟大的风景画派是否会突然出现。”

〔意〕马萨乔 《纳税银》 湿壁画 255cm×598cm

1426—1427年 佛罗伦萨布兰卡契礼拜堂

但在当时的艺术价值观中,风景画依然是被轻慢的。

16世纪葡萄牙艺术家佛兰西斯科·德·霍兰德曾经提及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对风景画的鄙视态度:

佛兰德斯人的绘画只求迷惑人的眼睛。它是由装饰物、老房子、绿草地组成的,再加上一些树木、桥梁与河流等。佛兰德斯画家将之称为风景画,而且,他们会在画中零星添上一些人物。有些人喜欢诸如此类的东西。但是,这种画既无道理,亦无艺术可言,既不对称,也不合比例,既缺乏智性,又不加选择,简而言之,既不扎实,又无生气。

02

格列柯的贡献:独立风景画

西方美术史学者的一般共识是,只有到了客居西班牙的希腊画家埃尔·格列柯画出了著名的《托莱多风景》,真正独立意义上的油画风景画才随之问世。

〔西班牙〕埃尔·格列柯 《托莱多风景》 布面油画

121cm×108cm 1599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尽管细看之下,艺术家在画面上还是画了二十多个人物形象(路上和水边等),但是,他们均显得极小,不过寥寥几笔的勾勒,并非刻意突出的对象,仅仅只是无法辨明身份的人的符号而已。相形之下,风景本身则成了视觉活动中的主体。

〔西班牙〕埃尔·格列柯 《西奈山》 布面油画

41cm×47cm 1570年 克里特历史博物馆藏

17世纪就有不少这样的风景画,主要代表画家可推安尼巴尔·卡拉奇、普桑以及克劳德·洛兰等。

卡拉奇的《逃亡埃及》尽管依然与圣经新约故事有关,但是,人物身后迷人的风景与其说是等而次之的陪衬,还不如说是可以令人凝视更久的对象,在颇似全景式的画面里既有庄重典雅的城堡,也有田园牧歌的景致,从近至远,引人向往。这就是所谓的“一种新的优先顺序:风景第一,历史第二”。

〔意〕安尼巴尔·卡拉奇 《逃亡埃及》 布面油画

122cm×230cm 1603年 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

因而,美术史学者倾向于把此画看作巴洛克时期风景画的崭新风格和理想范本,而且,它确实为17世纪以来的风景画奠定了基本法则,影响了普桑以及柯赫和哈克特等人。

〔意〕尼古拉斯·普桑 《风景与波吕斐摩斯》

布面油画 149cm×197.5cm 1649年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作品,英国美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爵士甚至给予了一种无可复加的赞美:“一切都处于‘协调’中,没有一个错误的音符”“让对自然外貌的概念和知识才能服从于整体的富有诗意的情感”。

其代表作之一《示巴女王登船的海港》正是一种理想的范例。画面的前景就有明暗的区分,左侧相对趋前,略有阴影,而中间的位置上是海岸、人物和船;中景是建筑物前的人物、建筑物侧面的树丛以及将观者的视线引向远方的帆船;远景则是耀眼的太阳和波光粼粼的大海……

〔法〕克劳德·洛兰 《示巴女王登船的海港》

布面油画 149cm×194cm 1648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克劳德·洛兰总是喜欢对着自然画素描,为光留在大地上的微妙效果画过无数的速写,那些耐看的树枝和叶子、薄雾弥漫的天空以及波光粼粼的湖面等,都来自他的亲身观察,甚至连蒙眬的远景也来自他在自然中的所见。他不愿意像学院派画家那样去画画, 而是积极地寻求生动有致的语言, 升华自己看到的一切,让其变得更美。

〔法〕克劳德·洛兰 《夏甲和天使》(局部)

布面油画 1646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美国风景画家托马斯·科尔在其日记中曾经这样写道:

《示巴女王登船的海港》是我最喜欢的作品——氛围美、真实感、透光性以及水的流动感令人惊讶。

另一位美国风景画家阿舍·杜兰德则在其日记中这样记载了他在看了古代大师的作品后的印象:

首先想到的最重要的就是克劳德了……我在细看之后才会发表观点的,然而,看了这些作品,我觉得横穿大西洋已经值了。

03

写实与灵性:现实感的风景

另一种饶有特色的风景画也已悄然兴起——这就是荷兰的风景画。

以维米尔的《代尔夫特的风景》为例,艺术家描绘的就是自己的家乡,其中的各种房子均可一一对应于现实中的建筑物,也就是说,是颇为写实的,重现了三百五十多年前的古镇。

〔荷兰〕约翰内斯·维米尔 《代尔夫特的风景》

布面油画 96.5cm×115.7cm 1660—1661年

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

其他同时代画家的作品如雷斯达尔的《纳尔登的风景》和霍贝玛的《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也都画出了再典型不过的荷兰风景,连对那种北方特有的透光感也有一丝不苟的呈现。

〔荷兰〕雷斯达尔 《纳尔登的风景》 布面油画

1747年 马德里提森-博内弥撒博物馆藏

〔荷兰〕梅因德尔特·霍贝玛

《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 布面油画

103cm×140cm 1689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18世纪更是见证了新意盎然的风景画格局。

狄德罗就认为,美在自然,他对无羁的大海、孤寂的山峦、无人涉足的河流有独特的想法,也对胡伯特·罗贝尔风景画中的古典废墟感慨不已。

譬如, 看到那幅《深处有亮光的长廊》后,他激情洋溢地写道:

啊!多么美丽壮观的废墟! 笔法刚中有柔, 而且挥洒自如, 信心十足”“废墟在我心里唤起的想法是伟大。万物都会死亡、湮灭,一切都会过去。只有世界永在,只有时间长在。我们这个世界多么古老!我徜徉在两个永恒的时代之间。

〔法〕胡伯特·罗贝尔 《深处有亮光的长廊》

布面油画 115cm×145cm 1796年 卢浮宫藏

英国人就特别青睐和收藏那些描绘威尼斯风景的作品。于是,卡纳莱托的作品就变得极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他一丝不苟地描绘了美丽的威尼斯风景,还由于他的笔下永远有明媚的阳光,找不到任何会与英国阴郁、潮湿的天气联系在一起的迹象。

〔意〕安东尼奥·卡纳莱托

《舰船回到总督宫旁的码头》 布面油画

182cm×259cm 1727—1729年 普希金美术馆藏

其实在英国本土,风景画的创作也有独擅胜场的表现。

庚斯博罗既能娴熟地将洛可可式的柔美风景与肖像女主人的天生丽质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也能独立地展示风景本身的魅力,《萨福克风景》即是一例。

〔英〕托马斯·庚斯博罗 《萨福克风景》

布面油画 66cm×95cm 1746—1750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

从华托的具有“游乐”意味的美好风景到使用照相暗箱描绘的各种真实风景,18世纪委实是一个令人大饱眼福的风景画时代。

〔法〕让- 安东尼·华托 《舟发西苔岛》 布面油画

129cm×194cm 1717年 卢浮宫藏

04

19世纪:成为精神共鸣

到了19 世纪,风景画进入更为异彩纷呈的纪元。首先是浪漫主义的风景观崛起后走向成熟,艺术家不再是将描绘对象变成如画的风景而已,而是要灌注想象、情感甚或寓意等。德国的艺术家尤其明显地吸纳了泛神论的思想

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是最先描绘浪漫主义精神的内在图像的风景画家之一。对于他来说,风景画仿佛就是祭坛画,而风景画的意义如同神殿,引起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之情。

〔德〕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橡木丛中的修道院》 布面油画

110.4cm×171cm 1808—1810年

在弗里德里希的《雪中的修道院墓地》(1810年,作品已毁于二战)里,寒冷的冬天萧瑟荒凉,光秃秃的橡树林中有一支送葬的队伍走向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墓地——哥特式的修道院废墟。

英国的风景画则呈现另一种气度。康斯太勃尔将英格兰南方乡村的风景表现得自然、清新、宁静、和谐和优美,同时又仿佛有绵绵的诗意涌现,给人特别耐看的享受。

〔英〕约翰·康斯太勃尔 《威文霍公园》 布面油画

56cm×101cm 1816年 华盛顿国家画廊藏

有趣的是,与很多画家不一样,康斯太勃尔特别不爱旅行,他的风景就是他所熟悉的英格兰乡村。事实上,在现实中,很多的风景有时看起来平平如也,康斯太勃尔的不凡之处就是善于发现其中的美,尤其是抒情的意味。他对云彩的表现精彩之至,几乎无人可以企及。

〔英〕约翰·康斯太勃尔 《干草车》

布面油画 130cm×185cm

1821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同时代另一位风景画家透纳则善于浓墨重彩地创作动荡、恢宏、充满力量感的风景画。

〔英〕威廉·透纳 《威尼斯大运河》 布面油画

91cm×122cm 1835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他的《雨、蒸汽和速度——伟大的西部铁路》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种极富时代感的风景。疾驶的火车仿佛要从壮阔而又变幻着的背景中冲出来,而风景中具有动感的光色变化令人目眩和兴奋。在这里,色彩的交响本身就是艺术家激情喷发的最佳载体。

〔英〕威廉·透纳

《雨、蒸汽和速度——伟大的西部铁路》

布面油画 91cm×122cm 1844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其次是法国印象派的问世。19世纪中叶以后,对色彩的研究及新型管状颜料的研发,让艺术家们得以在户外尽情地捕捉光、影和色的万千变化。

譬如,从来就没有人觉得伦敦的雾中有紫红色的成分,但是,极为崇拜康斯太勃尔的莫奈却一眼就发现了。他成了一个独特的系列。

〔法〕克劳德·莫奈 《干草堆》组画 布面油画 1890—1891年

莫奈也一次次地在不同的时间采用同一角度描绘弗特伊的风景,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不少艰难日子是在这里度过的,因而记忆尤深,而且,还可能因为其挚爱的妻子后来就埋在画面上的风景之中。每一次旧地重游,莫奈的感受一定都非同寻常。

到了印象派后期,风景画可谓更直抵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了。凡·高的代表作《星夜》描绘的是日出之前,艺术家在南方普罗旺斯圣雷米住过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楼上的东窗望出去的景色。

〔荷兰〕凡·高 《星夜》 布面油画 74cm×92cm

1889年 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

人们也常常觉得《星夜》必定是凡·高主观想象出来的风景,因为画面中充满了奇特的、翻转的云彩,颇似旋涡;月亮与星星竟是黄的,属于鲜亮的暖色;一棵柏树翻卷缭绕,直插云端,看上去像是令人恐惧的黑色火舌,要吞噬掉周围的一切;村庄也非实景本身……这的确不是人们通常所见的风景画,其中有着画家在躁狂时形成的迷狂情感和虚幻、奇异的视知觉等。

正如艺术家所说过的那样:

当我有极度的需求时……我就出去画星星。

〔荷兰〕凡·高 《罗纳河上的星夜》 布面油画

72.5cm×92cm 1888年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04

20世纪:似真却幻的内心投射

20世纪的风景画中, 现代主义的风格占了主导位置, 因而也显得更为多样化、主观化甚至抽象化。野兽派的安德烈·德朗的《伦敦桥》, 几乎都是平涂的斑斓色彩,而且是那些对比强烈的红、黄、蓝、绿,内中的主观意味极为鲜明。

〔法〕安德烈·德朗 《伦敦桥》 66cm×99.1cm

1906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立体派的勃拉克早在1909年就已经尝试采用近乎几何图形的色块来描绘《罗什-古戎城堡》(1909年,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

〔法〕乔治·勃拉克 《列斯塔克住宅》 布面油画

73cm×59.5cm 1908年 伯尔尼美术馆藏

精确派画家乔治亚·奥基芙的《纽约夜景》(1929年,林肯市谢尔顿纪念美术馆)铺陈的是夜色下依然充满活力和神秘感的都市生活,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是人工组成的悬崖峭壁,灯光下的车流加强了一种节奏感。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1931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示的是一种匪夷所思的超现实景象:远景上是令人联想到加泰卢尼亚的大海以及峭壁,前景却是荒芜的,既有似人体也像动物的生物体,也有像比萨饼那样软而变形的钟表;既有死寂的枯枝,也有在怀表状的物件上蠕动的蚂蚁、苍蝇……一切都似真却幻。

〔西班牙〕萨尔瓦多·达利 《记忆的永恒》 布面油画

24cm×33cm 1931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风格派的蒙德里安笔下,大都市纽约的街区简化成了色块和线条的有序组合,竟完全不见了那些可以用来指涉现实特征的细节……

要而言之, 艺术家们一方面要穷尽风景画创作的一切可能性, 另一方面则要寻求内心投射于外在风景的唯一性——这两者如何平衡和实现, 大概就是风景画领域里生生不息的艺术课题吧。

著名城市的英文名

Honolulu 夏威夷檀香山
Anchorage 阿拉斯加安克雷奇
Vancouver 温哥华
San Francisco 旧金山
Seattle 西雅图
Los Angeles 洛杉矶
Aklavik 阿克拉维克
Edmonton 艾德蒙顿
Phoenix 凤凰城
Denver 丹佛
Mexico City 墨西哥城
Winnipeg 温尼伯
Houston 休斯敦
Minneapolis 明尼亚波利斯
St. Paul 圣保罗
New Orleans 新奥尔良
Chicago 芝加哥
Montgomery 蒙哥马利
Guatemala 危地马拉
San Salvador 圣萨尔瓦多
Tegucigalpa 特古西加尔巴
Managua 马那瓜
Havana 哈瓦那
Indianapolis 印地安纳波利斯
Atlanta 亚特兰大
Detroit 底特律
Washington DC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Philadelphia 费城
Toronto 多伦多
Ottawa 渥太华
Nassau 拿骚
Lima 利马
Kingston 金斯敦
Bogota 波哥大
New York 纽约
Montreal 蒙特利尔
Boston 波士顿
Santo Domingo 圣多明各
La Paz 拉帕兹
Caracas 加拉加斯
San Juan 圣胡安
Halifax 哈里法克斯
Santiago 圣地亚哥
Asuncion 亚松森
St\. John\’s 圣约翰斯
Buenos Aires 布宜诺斯艾利斯
Montevideo 蒙特维的亚
Brasilia 巴西利亚
Sao Paulo 圣保罗
Rio de Janeiro 里约热内卢
Reykjavik 雷克雅未克
Lisbon 里斯本
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
Dublin 都柏林
London 伦敦
Madrid 马德里
Barcelona 巴塞罗那
Paris 巴黎
Lagos 拉各斯
Algiers 阿尔及尔
Brussels 布鲁塞尔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
Geneva 日内瓦
Zurich 苏黎世
Frankfurt 法兰克福
Oslo 奥斯陆
Copenhagen 哥本哈根
Rome 罗马
Berlin 柏林
Prague 布拉格
Zagreb 萨格雷布
Vienna 维也纳
Stockholm 斯德哥尔摩
Budapest 布达佩斯
Belgrade 贝尔格莱德
Warsaw 华沙
Cape Town 开普敦
Sofia 索非亚
Athens 雅典城
Tallinn 塔林
Helsinki 赫尔辛基
Bucharest 布加勒斯特
Minsk 明斯克
Johannesburg 约翰尼斯堡
Istanbul 伊斯坦布尔
Kyiv 基辅
Odesa 敖德萨
Harare 哈拉雷
Cairo 开罗
Ankara 安卡拉
Jerusalem 耶路撒冷
Beirut 贝鲁特
Amman 安曼
Khartoum 喀土穆
Nairobi 内罗毕
Moscow 莫斯科
Addis Ababa 亚的斯亚贝巴
Baghdad 巴格达
Aden 亚丁
Riyadh 利雅得
Antananarivo 安塔那那利佛
Kuwait City 科威特城
Tehran 德黑兰
Abu Dhabi 阿布扎比
Kabul 喀布尔
Karachi 卡拉奇
Tashkent 塔什干
Islamabad 伊斯兰堡
Lahore 拉合尔
Mumbai 孟买
New Delhi 新德里
Kolkata 柯尔喀塔
Kathmandu 加德满都
Dhaka 达卡
Yangon 仰光
Bangkok 曼谷
Hanoi 河内
Jakarta 雅加达
Kuala Lumpur 吉隆坡
Singapore 新加坡
Hong Kong 香港
Perth 珀斯
Beijing 北京
Manila 马尼拉
Shanghai 上海
Taipei 台北
Seoul 首尔(汉城)
Tokyo 东京
Darwin 达尔文
Vladivostok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Brisbane 布里斯班
Melbourne 墨尔本
Canberra 堪培拉
Sydney 悉尼
Adelaide 亚特雷德
Kamchatka 堪察加
Anadyr 阿纳德尔
Suva 苏瓦
Wellington 惠灵顿
Chatham Island 查塔姆群岛
Kiritimati 圣诞岛

欧洲天气

罗马 雷阵雨 19℃ ~24℃ 2005年9月17日- 18日
风力: 小于3级

维也纳 多云 - 晴 10℃ ~17℃ 2005年9月17日- 18日
风力: 小于3级

布鲁塞尔 晴 7℃ ~17℃ 2005年9月17日- 18日
风力: 小于3级
巴黎 晴 8℃ ~18℃ 2005年9月17日- 18日
风力: 小于3级

阿姆斯特丹 晴 9℃ ~17℃ 2005年9月17日- 18日
风力: 小于3级
卢森堡
9月17 9月18日 9月19日
最底
温度 5 C 5 C 7°C
最高
温度 16°C 17°C 18°C

威斯康星州的地理环境

威斯康星州西北滨苏必利尔湖,东滨密歇根湖,东北界密歇根州,西邻明尼苏达州,西南与南两方面与爱荷华及伊利诺依两州接壤。
威斯康星州,美国北部一州。别称獾州。北部是苏必利尔高地,南部是平原。有1万多个湖泊。第四纪时全境除西南部外,均遭冰川覆盖,故多数为冰蚀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受大湖调节,滨湖地带气候较温和。年平均降水量760毫米,春夏较多。森林覆盖率45%,主要分布在北部。
威斯康星州有温暖的长夏与严寒的冬季。冬天一月的均温从北部的摄氏零下十二度二至东南部的摄氏零下五度六。夏天七月均温从北部的摄氏十九度至西南部的摄氏二十二度。北部威斯康星州全年平均降水量从125公分至150公分,而威斯康星州南部全年平均降水量则有76公分。威斯康星州南部全年平均降雪量为76公分,而北部艾尔尼郡(IronyCounty)的全年平均降雪量可达254公分。
龙卷风横扫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火龙卷”美国是一个经常遭受龙卷风袭击的国家。在美国威斯康星州157号公路的布鲁塞尔村以北6.6千米处,有一处“龙卷”纪念公园。这是为纪念1871年被一次罕见的“龙卷风”夷为平地的十几座村庄而建的。那次的大风伴着大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龙卷风,但威力之大,远胜于普通的龙卷风。
从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8月18日夜至19日的一天时间里,18起龙卷风铺天盖地而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了威斯康星州中部长达160公里的地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