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美的一首诗,全文仅20个字,很多人会背却不理解其中含义_都是_让人_这首诗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悠长河里,文人用墨笔留下了数不尽的诗词歌赋,当然不同的文人,写作风格也是大有不同。就比如王维,一生寄情于山水田园,是这一派的典型代表。

可能很多孩童从牙牙学语开始,便接触王维的诗歌,就比如其中的一首,全文仅仅二十个字,堪称唯美之经典,但大多数人都只会背诵,却鲜少能够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

才华横溢

根据史书记载,王维的家庭条件是很不错的,这样一个大的家族,对于孩子的教育当然是十分重视的。再加上王维从很小的时候便十分的聪慧,无论再难的题目,到了他这里都是九牛一毛,年纪轻轻就已经学富五车。

甚至一个男孩子也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让王家上下十分的开心。他们希望王维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将来在朝廷上谋个一官半职,也不算白来这个世上走了一遭。

终于王维在二十一岁那年考取了进士,本来是一件非常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他的脸上却没有一丝雀跃。在所有官职当中,王维只选择了一个并没有任何实权的大乐丞。

主要是负责皇室音乐、以及舞蹈的编排,也算是与自己本身兴趣挨边了。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相安无事,但没想到官场的水太深,最后还是殃及到了他这条池中鱼。

展开全文

当王维被贬官以后,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样伤心,反而落得一身轻松,而后在他再三思量之下,决定退隐归田,纵情于山水之间。

这种感觉让王维觉得十分的美妙,好似生活本就该如此,甚至情到深处之时,忍不提笔创作创作,从而将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想全部赋予在作品当中。

当然王维的绝大部分灵感,都是山水田园的诗以及画作,且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以至于他的很多作品在当时都是非常炙手可热的。

或许是王维擅长绘画的原因,以至于他每一首诗都层次分明,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仿佛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十分的有代入感。也能轻易的让人体会出,王维的此刻的心境,是地地道道的隐居者的闲散洒脱,超凡脱俗。

除此之外,王维的所有诗文,都是五言绝句或者是五言律诗的形式,虽短却饱含深意,而且整体非常讲究音律美,平仄押韵,十分朗朗上口。

最美的一首诗

而在王维的这些五言律诗当中,最为出名的一首就是《画》,用仅仅二十个字,却勾勒出最唯美的韵脚和意境,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究竟美在何处呢?

诗第一句描写的是,从远处来观看这座山,色彩非常的饱和明亮,典型的静景描写,然而这种静谧的美感,只有内心深处真正平静的人,才能够体会得到其中的惬意。

如此安静的景象,忍不住让人走近了去观看,然而真到近处,却发现竟然听不到一丝一毫流水的声音,本来应该是动态的描写,却极其的安静,这种动静结合的矛盾体,足以体现了作者文笔上的游刃有余。

“远”、“近”、“有”、“无”两对反义词,让这幅画变得有了层次感,也展现出画师的技艺高超。而林子的静谧和流水的无声,既能展现面前美轮美奂的画面,又能体现作者心如止水的宁静。

即便是现在春天已经悄然离去,但仍然百花齐放,像是五彩的调料盘,散落在碧海蓝天。将那种春天即逝,夏天到来的交替感,彰显的恰到好处,

偶尔有人经过,仍然惊扰不到在树上栖息的鸟儿。但是这样的场景一般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所以作者这样表达,只是说明了画作之逼真,让人分不清真假。

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将这幅山水画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一片安静祥和的美景,仿佛也显示出当时王维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然除了风景之外,这首诗也侧面烘托出,王维自从选择隐居生活的那一刻开始,便不再贪恋官场的生活。人生短暂,繁华只不过是尔尔,灯红酒绿的世俗,灯火阑珊的喧嚣,都提不起半分兴致。

然而隐居生活仿佛已经让王维看破了红尘世俗,他有如此的心境,可能与家庭生活是脱不了干系的,据说他们家整个家族都与信奉佛法,从不杀生,戒荤吃素。

尤其是王维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决定带发修行,进入佛门。可想而知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又怎会贪恋世俗?

所以正是因为王维这样的性格,以及独特的山水写作风格,才让人误以为《画》这首诗是出自他之手,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首诗的作者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所以在非常严苛的教科书上,也未曾明确的指出。而且貌似诗句中的一些字,是专门被佛门所用,有人特意去查询,发现可能出自《金刚经》,甚至这首诗的后半部分也已被找出。

将诗文的前后叠加起来,却不再是描绘风景,而是洗涤人的心灵。至于为什么将此诗归为王维名下,可能是小僧人名气太小,在当时万千才子中,掀不起一点波澜。

结语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以及创作才能,真的要比我们想象中高出许多,有些东西我们现代人只能驻足观望,一辈子都无法超越,就像我们今天讲述的《画》这首诗,虽然不确定真正的作者是谁,但是仍然抹不掉它的美感,以及独特的写作手法。

而身为现代青年的我们,在认真学习古人文化的同时,不要一味的跟风,也要拓展自己独特的风格,创作更多有意义的东西,从而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让生命发光发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