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张桂梅、莫言,三个“争议”人物同台,《朗读者》第三季,注定好哭_朗读_自己的_节目

时隔三年,我们又听到了那句熟悉的开场白“大家好,我是董卿”。

不少观众,瞬间热泪盈眶。

这三年,董卿去哪了?为什么在《朗读者》节目如火如荼的时候,淡出了观众的视线?

众所周知,董卿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赴美深造,但最后却被爆出真实原因是赴美产子,虽然对于这一传闻董卿从未回应过。但与其平素在节目中所表现的情怀略显矛盾,因此陷于流言之中。

凡有因,必有果。我们无法对他人的决定过多干涉,我也相信睿智如董卿,做任何决定都有自己的考量,至少我们可以相信,她带给观众的节目依旧不同凡响。

当董卿再次出现于《朗读者》,无形中“被开除”传言不攻自破。

朗读者第三季的片头引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所说“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的话,而这一期的主题“我们能改变世界吗”也与此呼应。

第一集中的人物,每一个都担得起这声疑问。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在面对国际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巨大争议时,在面对其他国家的反对和质疑时,一次次站出来驳斥“北斗无用论”。

展开全文

我们都知道,国外有GPS,国外有格洛纳斯,这也是国际上广泛运用的卫星系统,中国之所以从1994年开始研发北斗卫星系统,就要摆脱卫星系统受制于他人的历史。

如今,中国北斗成功跻身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这背后离不开一批如杨元喜这样的工作者的努力和坚持。

节目中,杨元喜朗诵了被称为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选段,他念到

“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北斗系统55颗卫星环绕地球的此刻,正是这样一个星光璀璨的时辰。

第一集中另外一个令人感动的人物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

也许你已经听过很多人口中张校长的事迹,但真的有必要再听听她本人的讲述。

因为抱持要用教育改变贫困代际传递的初心,张桂梅和贫困奋斗、和疾病奋斗,以一己之创办华坪女子免费高中,将一千八百多位山区的贫困女生送出大山,送入大学的校门,靠知识改变命运。

张校长在讲到第一届学生全部考上大学时,很动情,说实话,我也听得热泪盈眶。世上那些被称之为“奇迹”的事,其实是由张桂梅这样用严苛的行动来实现。说到做到的背后,付出多少心血难以估量。

张桂梅获得了诸多的荣誉,但在收获荣誉的同时,她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有人批评她沽名钓誉,有人批评她过多炒作,有人因为她不招收男性而耿耿于怀,而她始终保持初心。她的坚持,“只要有一口气,我都会是这样的。”

这个时代难得的清醒,在张桂梅这里,行自己的信仰,无改。即使病痛缠身,只能穿着衣服睡觉,依旧每天五点起床,十二点休息,心里只有学生。

看着学生离开时,张桂梅对她们的叮嘱是,“少打听我的身体情况”。

在朗读者的演播厅,我们可以看到,张桂梅的身体愈发的瘦弱,她的手上到处是伤口,但她的眼神依旧清亮、坚毅,一如她瘦弱身体里蕴藏着的无数能量。

她坐在那里,话语清晰地朗读自己写的一封家书,在那感情充沛的抑扬顿挫中,在那一个短暂的时刻,她仿佛终于褪去了圣人的外衣,让我们看到做出此等不凡之事的张桂梅,有另外一面,那是她和自己的亲人间的遗憾。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又站在了这里,

这些年来,我几乎把他们忘记了,

眼前出现他们模糊的身影,

眼光中,我似乎听见爸爸在讲

“你是爸爸的好女儿,

爸爸妈妈不生你的气,

你忙你的吧。”

在第一集中我们还看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某种程度上说,自从得奖之后,莫言体会着“福之祸所依”,各种批评声不绝于耳。无论是关于作品,还是关于领奖本身,都够是非。

而在节目中,莫言笑呵呵,不谈是非,讲过去,讲他学普通话的趣事。

然后,他读了《透明的红萝卜》。一个作家就,真情朗读自己的作品,这似乎本身就成了一种回应。

在这一期,我们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老队员郁期青,东京残奥会女子400米T11级决赛金牌、女子200米T11级决赛夺得金牌者刘翠青的领跑员-徐冬林。

他们都在自己的专业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朗读者》这个节目,将不同领域的正能量人物拉近到我们身边,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他们的真情实感,因为《朗读者》,无数观众被感动,被激励。

这就是这个节目的意义所在,快餐文化时代,需要情真意正,慢慢朗读的节目。

尽管董卿时隔三年方才回归,但《朗读者》并未失去它的本真,这已经难能可贵了。下一期节目期待更多元化嘉宾登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