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最出名的一首情诗,风韵不输唐诗宋词,开篇就是千古绝句_大雁_元好问_爱情

唐诗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高峰,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另一个高峰——宋词。宋朝虽从未摆脱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它的文化却达到了自唐朝以来的高峰,因此,唐诗宋词就成了中华文化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而强大的汉民族文化,除了对汉族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之外,还对其他少数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同化作用,即便是在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元朝与清朝,虽然他们在马背上取得了天下,却仍然摆脱不了用汉文化治天下的局面。

而汉文化强大的影响力,使得其他的各少数民族一直有着向往和学习的欲望,他们更是一直向着先进而强大的汉文化靠拢和前进。就连与宋朝对峙的辽朝的辽道宗耶律洪基都曾感叹:“愿后世生中国!”当然了,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来说,他的这个梦想是实现了,但在他那个时代,与宋朝对峙的他只能是自我安慰地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

辽朝离不开汉文化的影响,与辽朝一样和宋朝对峙的金朝同样也离不开汉文化的营养。而唐诗宋词的光辉,同样照耀到了少数民族统治的辽金的土壤,所以,在辽朝和金朝的土地上,一样有着震古烁今的杰作,而这些震古烁今的杰作,当然是出自那些顶级文人的手中,而在这些顶级文人中,最著名的就要数金末的元好问了。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他自幼聪慧好学,被人誉为“神童”。公元1221年,也即是金宣宗兴定五年,元好问在金朝进士及第,在此后,元好问更是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而他在诗文上的成就,使得他被人们誉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展开全文

元好问的诗歌成就颇高,词作在金朝也是无人可比,其风韵直追宋人,尽的词韵风流。而在其所有的词作中,《摸鱼儿·雁丘词》便是其最得意的杰作了,而这首词,更是被很多人认为是自宋代以来最著名、成就最高的一首词,其中的第一句,从古至今,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了,其全词如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句,七八百年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用来表达追求爱情至死不渝的决心。而元好问之所以能创作下这首非常经典的词,是因为词人在赶考的途中看到了一个很感人的爱情故事,他便以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写下了这首经典非常的词作。据说元好问当时前往并州赶考,当时的元好问仅仅只有十六岁,对于爱情,可能他有的只是向往与冲动,而爱情到底为何物?可能他并不是十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元好问前往并州赶考的路上,他听说一个打猎的人射下了天空中的一只大雁,而另一只大雁看到自己的同伴被猎人射下来后,它竟然不愿意独自苟活,也从空中直冲而下,撞了个魂飞魄散,殉情而死,这样的情景深深地震撼了元好问的心灵,于是他决定买下这双双死去的大雁,并像人一样,给它们垒起一座坟墓,并取名为“雁丘”。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听到了这个故事的人们,都纷纷前来雁丘祭拜,而元好问也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词,几经修改,终于成了流行至今的经典名词《摸鱼儿·雁丘词》,而且他还将这其中的经历作了一个序言,一同留存了下来,其序言如下: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元好问这首词上阕表面上是在叙事,却一开始就直抒胸臆,并以设问式的自问自答开启了惊人的经典:敢问世间情人,什么才是最伟大的爱情呢?竟没有多少人能够让人满意的答案,而大雁却悲壮地用生死来阐释爱情的伟大!它们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东西南北;无论是万里黄沙,还是千里水乡;无论是烟花三月,还是酷冷秋冬,它们都是天上的比翼鸟,都是地上的双飞客,始终伴随左右,默默陪伴,恩爱有加。任凭世间寒来暑往,任凭人间分分合合,它们依然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然而,在真正的爱情里,快乐的时候有多甜蜜,分离的悲哀就会有多痛苦。生的时候双宿双飞,离别的时候却悲痛欲绝,所以一只大雁离去了,另外一只也决不独活。看到这样恩爱的大雁,世间纵有千种痴情儿女,也比不上大雁这样不顾生死的恩爱。它们似乎在说,万里层云,千山暮雪,晨风夕阳,茫茫无限,生活纵有千般乐趣,失去了一生最爱的人,一个人苟活于世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在词的下阕中,元好问表面上在写景叙事,实际上也是在继续抒情,说那大雁殉难的地方,在横汾路一带,是西汉武帝寻欢作乐的地方,那时候锣鼓钟乐齐鸣,人声鼎沸喧天,是何等的热闹非凡,是何等的盛世繁华,可是千年已逝,繁华不再如当年。如今只有荒烟野草充塞平川,只有萧条落寞尽展荒原。汉武帝已薨千年,再作招魂之事已是枉然,纵然那山神为之悲泣,死者却也不可能再度复生。

恩爱的两只大雁,他们的深情感天动地,谁都嫉妒。这样的深情,任谁也不会相信,这样如人一般的生灵,会和那些普通的莺燕一般化为一抔黄土。它们一定会千古留名,流芳百世,长存于世间,文人墨客也会慕名前来纪念,痴情男女也会寻访至此。纵情放歌,纵情狂饮,以此来祭奠这对胜过人间无数的情侣。

元好问这首词以大雁震撼人心的殉情故事为线索,追问世间的情为何物,紧接着用大雁誓死忠贞不渝的例子来说明真情应该有的模样,在以大雁为例子的可歌可泣的抒情中,他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艺术手法,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而在这首经典的词中,除了少部分的用典以外,并没有很复杂的地方,但是词人却在有限的语言里,表达了对那殉情的大雁的无限惋惜之情,更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热情歌颂,这些情感在词的第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语言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第一句,更是成了无数追求爱情的人千百年来反复吟诵的名句。

可见,在真爱里,爱情是那样的神圣,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坚不可摧,而一旦被摧毁了,它就就不再妥协,不再退让。

所以,真正的爱情,它就像是一杯毒酒,让人舍弃了生死,明知是毒,在需要的时刻,相爱的人却会义无反顾地喝下去,生死追随着对方。

对于这首经典的金代词人元好问的词,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你还有比这样的更加经典的诗词吗?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最精彩的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处请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