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时挑刺,“评课”时指手画脚!听、评课活动应该如何进行_评课_教师_自己的

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晋升职称要讲“优质课”,刚入职教师要讲“过关课”、“汇报课”,成绩好的老师要讲“示范课”,学校领导爱听“推门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推门课、汇报课、优质课……,课课必听,听后即评。

只要是一线教师,都参加过听、评课活动,不知道你是否遇到过“听课时挑刺、找茬,评课时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的老师,这些听、评课的人往往习惯于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世界,其实对讲课的人而言,这往往就是灾难了。

听、评课活动不是找毛病,更不是“挑刺”,是一种学术交流,评课者要客观、公正地与讲课者进行交流,切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一副专家的模样来指手画脚。

居高临下式听、评课,不搞也罢!

听过一位专家的评课,评过课后他坐飞机离开了,而那位青年教师却哭了,说“我再也不敢上课了。”这位青年教师从来没想当专家,可是专家觉得她离专家差得还很远很远。

评课老师以“俯视”的眼光对做课老师讲的课“指点江山”,“评课”活动变成“批斗会”,结果让作课老师怀疑人生,甚至很多时候,作课老师参加完“评课”以后,不仅感觉自己没有得到一点进步,连以后如何讲课也找不到方向了,这样的听、评课活动其实不搞也罢。

作课教师为了讲一节公开课,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准备,这种课又能差到哪里?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作课教师又怎么能把他所有的思想体系、基本理念和教学法全部展示出来?

展开全文

很多时候评课教师像是一群纸上谈兵、战无不胜的教头,又像是一群眼高手低、百般挑剔的球迷。他根本不管授课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什么具体情况,有什么样的教学背景,他们总是有话要说;而且,只要是课,就一定有毛病,他们就是来发现这个毛病的;或者,只要你的教学设计和他的思考不太一样,那就是离经叛道。

而每位听课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路,难道没有按你的思路讲课就一定是错的吗?你了解这个班级学生的现状吗?如果让你按你的思路来讲这一节课,很大程度上不一定有作课教师讲得好。

每次评课,一些行业内专家或年高德劭者大可以随意说几句,不管是否具有操作性,别人是不会提出异议的,因为永远不会有人要求他现场示范。还有一些评课老师,把评课当成了“人情世故”的历练场,领导、专家讲课就各种花式“拍马屁”,和自己一个级别的人,就成了“太极拳评论家”,云遮雾障说上一阵,最后皆大欢喜,对于刚入职教师,就各种“指点”、苛责。

还有一些老师,在评课时,喜欢绕弯弯,不管好坏,一个劲地说课讲得好,让你找不到一句把柄,老于世故还被认为是高人涵养。

不管是“指点江山式”听、评课,还是“老好人式”听、评课,都不利于作课老师的自身提高,也不利于同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样的活动,没有多大意义。

听、评课活动应该如何进行?

要想让听、评课活动变得有意义,一定要掌握“三个有利于原则”。

1、放低姿态,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放低姿态,听课时对照自己的教学,找出自己的不足,如果你体会到了天外有天,发现了新的思路,看到了比你的构想更有价值的方法,你就赚到了。

每一次听课,都应该有收获。

或者这位年轻教师,比你当年更老练;或者这位教师的课虽然总体一般,但有一处环节处理得无比精彩;或者这位教师的课真的乏善可陈,但是他的板书或课件清晰而富有艺术感,让学生一目了然……

只要你去寻找,每节课都有可取之处。是否能有利于你提高,这取决于你在听课时的态度,居高临下和虚心学习完全是两个结果。

“通过听这一节课,我学到了……,我要把……利用到我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

评课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开场,接下来的建议和意见讲课老师就能更容易接受。

2、真诚交流,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作课教师的进步和成长

即便对这一节课有自己的想法,也要态度真诚,放低身段,向作课老师提建议千万不能是居高临下的态度,提建议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这一节课的……这个地方,我感觉如果这样……实施,可能效果会更好,你在以后的授课中可以尝试一下,看是否合适?”

有真诚的态度,并且确实是以促进作课教师进步和成长的角度出发,作课教师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最终才能促进作课教师的成长和进步。

3、发现疑问,促进同学科教师专业成长

如果能够在听、评课活动中,发现同学科教师普遍存在的疑问,或值得研究、探讨的地方,并且能把这些内容作为教育教研课题深入进行下去,在一段时间的集体教研后形成学术成果,成果还能在学校或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实践,促进同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可能才是听、评课活动的最高级意义。

写在最后

“听课”时挑刺,“评课”时指手画脚,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在听、评课活动中出现。你们的听、评课活动是如何进行的?你认为你参加的听评课活动有利于自己、同行,甚至同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吗?#教育听我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