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话反说真的管用吗?教育家:家长要注意孩子是非观的树立_孩子_正话_就会

应该大多数人小时候都喜欢和家里人对着干,因为那时候的我们已经有自己的的想法,有自己的想表达的东西,先要以此来证明自己什么都懂,是个小大人了。

但是这在家长的眼里却成为了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

比如我小的时候也是各种和家里人对着干,来彰显我的独特,但是从某一天开始,这一切就都变了....

那天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就知道玩,你下次考试肯定会不及格。”我听了之后,瞬间心里就不乐意了。

从此之后,妈妈只要说类似的话,我都会想证明给妈妈看,我不仅能玩好,还能学好,直到我长大了,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套路!

“正话反说”这一种教育靠谱吗

一大人的思维讲出来的话,孩子不一定能听懂。

因为孩子们还小,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所理解的“1”就是“1”,根本不可能还会联想到这个“1”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

所以在你对他说反话的时候就很容易被激将,就会顺着你的套路乖乖的变成“小绵羊”。

1.想让让宝宝乖乖听话?正话反说来帮你

3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关键时期,不是有一句话叫:”3岁定80。”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3岁这个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有多重要了。

3岁的孩子,你会觉得他会有些叛逆,这种叛逆不是说是青少年时期的叛逆,而是3岁的孩子。

他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他想要表现自己已经懂得很多东西了,所以会经常对你唱反调,说“不”,以此来表明自己是个小大人了。

到了5岁的时候,孩子就会通过竞争的方式来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

展开全文

我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就能发现他教育孩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每当朋友家的小孩不好好吃饭,只顾着玩的时候,朋友就会对他说:“小宝,你再不吃饭妈妈就把你喜欢的菜吃光了哦。”

这一句话一出,立马见效,孩子立马放下手里的玩具,好好吃饭,吃光光了还要给妈妈看。

当然孩子小,不懂得妈妈的良苦用心,只会觉得妈妈说要把菜吃光了那自己就没有最喜欢的菜菜吃了,才会急急忙忙的把手里的东西放下,专心吃饭。

我身边的朋友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让孩子好好吃饭,不再像以前老一辈的人那样,孩子不吃饭,生怕饿坏了,端着个碗跟在孩子后边追着让吃饭。

2.“正话反说”或成教育偏方

4-7岁的孩子已经处在了“竞争期”,他们想要得到别人的表扬来肯定自己,那他们会想,怎么样才能得到表扬呢。

在学校里,老师通常都是表扬表现的好的同学,或者考试成绩好的同学。

然后孩子就会从中得到“只要我比他们表现的都好,或者我考试成绩比他们好,那么老师就会表扬我了”这样的一种信息。

这就是他们想赢的表现,家长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里来激励孩子,让孩子的胜负欲被激发出来。

比如考试的时候,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今天考试啊,你看看那个XX每次都考第一,你能不能做到啊,你看老师都表扬他都不表扬你了。”

这样孩子的胜负欲就会被激发出来。想要证明给你看他也是可以的。

要小心“正话反说”的陷阱,可能会让宝宝分不清楚

“正话反说”这种教育本来就是一种偏方,并不会对每个孩子都适用,当家长发现家里的小孩有以下的迹象时,就需要注意了。

1.孩子会不经意间模仿大人讲话,影响人际沟通

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已经会说很多话了,但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孩子对于文字也只能理解其表面意思。

恰逢孩子处在学习的阶段,通常都是大人说什么孩子就学什么,但是孩子又只能学其一,学不透,不懂得其中的意思,所以经常会闹出很多笑话来。

朋友就曾和我说过,有一次他们家的小孩用水彩笔把朋友的衣服进行了大改造。

回家后朋友看到这一幕是打又不忍心打,只能生气的说:“跳跳,你看你干的好事。”

天真的跳跳就真以为妈妈是在夸她做了一件好事,结果第二天就去班上把人家小朋友的衣服进行改造了。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纯净的白纸,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从而把自己变成一副美丽的画卷。

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会去观察,模仿周围人的一举一动,所以家长们应该做好表率,在宝宝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我们不是也经常看一个人的教养就能看出来他们的家庭教育是怎么样的吗,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重要。

2.反话说多了,孩子还分得清是非观吗

心理学家说过,孩子在7岁之前一直处于“道德约束阶段”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主要取决老师和父母。

这个时候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尤为重要了。如果你一直对孩子说反话,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是非观,让他们错误的以为好的是坏的,坏的反而变成好的了。

“偏方”终究是“偏方”,并非所有人适用

“正话反说”作为教育“偏方”,我们在使用时应当多注意,要把度拿捏好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正话反说”是否有效,关键得看孩子的性格

一千个人里面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这种方法也不是适用于每一个人,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

有些孩子你使用这种教育方法可能是可靠的,但有些孩子你如果使用了这种教育方法,可能还会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那么哪些孩子是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呢。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如果将正话反说这种方法使用在散漫型或自我型性格的孩子身上是没有效果的。

他们通常会活在自己的世界,你如果去激励他,他只可能会一脸茫然,根本无法理解你所说的内容,就算你激励的再厉害,他们可能也只会放声大哭。

而对于“活泼好动型”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容易不耐烦,如果对他们使用这种方法,很可能会让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对于“固执叛逆型”这一类的孩子用正话反说来教育他们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种性格的孩子由于他们较强的叛逆性,喜欢和家长对着干。

传统的摆事实讲道理在他们身上是行不通的,而“正话反说”恰好可以“以毒攻毒”,让孩子“顺着”家长的意思来。

2.激将要有“度”,事后得疏导

孩子在4-6岁会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能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同,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帮助。

我们所用的激将法的本质就是把孩子说的很差,差到孩子自己看不下去了,一心只想要证明给你看他是可以的,他是很棒的。

但是往往这种能量不是正能量,它是带有怨恨、委屈和愤怒的,如果家长使用不当,触及到了孩子的底线,那么亲子关系就会变得很僵硬。

所以如果要使用这种教育方法,就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事后家长还必须像孩子承认错误,对孩子道歉并夸奖孩子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宝宝,这样孩子才能有动力继续努力下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3.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适用,家长要注意了

有一点我们要注意了,如果当孩子已经到达情绪崩溃的边缘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用这种方法去教育孩子。

因为这个时候,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极端的想法,得不偿失。

比如我们经常都能看到,孩子考试考得不好,本来就已经很难受,觉得很不好意思了,家长还在一旁用反话说:“让你平时不好好学习,考砸了吧,你看看那个谁谁谁.......”

这时候孩子心理上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就是低人一等,什么都不如别人,觉得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的。

时间长了,孩子的负面情绪累积的越来越多,总有一天就都会爆发的,到那个时候,想要再挽回就很难了。

所以,家长们在使用这种正话反着来说的教育方法一定要先观察好孩子的情绪到底适不适用,否则得不偿失,不仅没教育好孩子,反而还让彼此的关系变得僵硬了。

正话反说,如果你使用的恰当,能把握好那个度,他也不失为一种教育孩子的“偏方”,但是千万不要过度的使用了,因为这毕竟对孩子还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家长一定要适可而止,我们还是应该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成长才有利于身心的发育。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