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岱孙【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_闽侯县_学说_中国

陈岱孙

陈岱孙简介

陈岱孙(1900.10.20-1997.7.27),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任北京大学教授。

陈岱孙资料

姓名:陈岱孙

原名:陈总

出生/生日:1900-10-20

逝世时间:1997-07-27

享年多少岁:97岁

出生地点:中国,福建省闽侯县

陈岱孙详细介绍

陈岱孙(1900.10.20-1997.7.27),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

个人履历

1915年考入福州鹤龄中学;

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0年毕业后获得庚子赔款公费留美资格;

1922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学士学位,并获金钥匙奖;

1922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

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赴英、法、意等国作短期考察和研究;

1927年任清华学校大学部经济系教授;

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和系主任,次年起又兼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历任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商学系主任;

1952年任中央财经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第一副院长;

1953年以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经济系主任等职。还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顾问、《经济科学》杂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等。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

论文

《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若干主要学说发展论略》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

《经济学说史讲义》

社会任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个人生活

唐师曾在《一诺千金》一文中说:“岱老一生符合世俗关于伟人的所有定义。既为伟人,世俗的毁誉褒贬便接踵而至,追随一生。学问之外,同学舌尖上的岱老是一诺千金的夕阳武士,在这个千金之诺随意打破,爱情像政治逢场作戏的世界里,简直是个亘古神话。”学生议论老师的人生经历和婚姻恋爱,是自然事,多半在宿舍的卧谈会上进行,有捕风捉影的成分。据高年级同学讲,70多年前,风华正茂的岱老和同学周培源同时爱上一位“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双方击掌盟约,将来谁先得博士谁娶其为妻。于是两位翩翩少年同时留学欧美。岱老在哈佛苦读四年终于获博士学位,他归心似箭,当即买船票辗转回国,可功亏一篑,人到北京才发现,“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已被人略施小计捷足先登。据那些笃信爱情至上的学兄讲,岱老因此终身未娶,独善其身,从27岁活到97岁。

唐师曾的这段文章中有不少传言,有传奇色彩。事情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终身未娶,独善其身”。陈岱孙终生未娶在许渊冲的文章中是另一种版本:陈岱孙和周培源在美国留学期间同时爱上一个女同学,回国后这个女同学成了周培源的夫人,陈岱孙就终身不结婚,但成了周培源家的常客。陈岱孙没有子女,于是他的好友周培源、冯友兰等的孩子都叫他“陈爸”。据许渊冲的回忆,在西南联合大学教学时,陈岱孙一表人才,身材高大,西服笔挺,讲起课来头头是道,娓娓动听,要言不烦,掌握时间分秒不差,下课钟声一响,他也刚好讲完。有一次他讲完了课还没敲钟,后来一查,原来是钟敲晚了。陈岱孙40多岁在联大上课,是一个钻石级的王老五,让很多女生怦然心动。可见他的魅力。不少联大女生谈恋爱,冲着陈岱孙这样的标准,希望能找到像陈先生这样的男同学。王曙光这样评价陈岱孙:“他一生淡泊,孤独,终身未娶,将全部的精力贯注到教书育人之中,对他而言,教书不仅是安身立命的职业,更是他全部生命的诠解方式,这种诠解几近一种宗教式的虔诚和投入。”让我们记忆这位孤独而神秘,高贵又超脱的学者,他的一生,不同凡响,使人忘却尘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