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太上忘情”也要有情有义_不为_规则_都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忘情 有情 不为 规则 都是

“太上忘情”,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一文 ,意思是:忘情而至公,得情忘情,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百度百科进一步解释说:“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命之制在气。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有句著名谚语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不是花草树木,而是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动物,是家庭的成员,面对养育之恩、哺育之情、他人的恻隐之心、他人的解囊相资、路人的拔刀相助、社会和家庭成员的相互照顾,这些人世间的感情是难以抹杀和忘怀的。

古人也是人,曾经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智慧生物,只不过活的时代早在我们之前而已。但为什么能够做到“太上忘情”的呢?笔者以为它包含着三层意思,一则,在治国理政的时候,不为某个人、或某一小群人的私情所困扰和打动,改变方向、目标和主意;二则,在执行规定、制度、规则、纪律的时候,不为说情人、说客所忽悠或左右,能够作出独立的正确的判断,从而让游戏规则能够长期执行下去,而不是在他手里就打了折扣;三则,只有做到了铁面无私,才是有情的最高境界。

作为基层的经济和各项社会等事务的管理员、服务员,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古人在执行和适应规则的时候做到“太上忘情”,在规则面前做到人人平等、公平公正公开处理问题,不能优亲厚友,不能看人说话,不能动情偏向,践行中庸之道,做到用规则办事、不偏不倚;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做有情有义的管理者,要从全局出发搞好发展,让大家都走向共同富裕;要走好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中了解疾苦,要与群众交朋友,办好群众迫切盼望的事情,要落实好惠民政策,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感受国家的阳光雨露,让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无情无义、有情有义不是绝对的、孤立的社会情感,它是在特定情况下的情感表达,我们有的时候可能做得不好,有的同志执行得很好,对此,我们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力争分清场合、根据条件抓好落实,让大家在规则的框架下行稳致远。(蜀西山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