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学生住宿好还是走读好?_孩子_家长_市里

无论出于哪种考虑,二年级小学生不建议住宿。

同事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觉得市里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好于自己任教的郊区学校。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就把孩子送到市里一家有名的小学的住读班。市里这所小学也真的名不虚传:课程开设全面,音乐啊,美术啊,书法啊,都有专业老师授课;学校活动多样,演讲比赛,趣味数学,手工坊,小合唱团等等,什么样的爱好都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学理念也很新颖、进步。从条件方面说,哪哪都好,就是孩子离开家长,有点孤独无依。

孩子在市里上到三年级时,同事发现孩子性格越来越孤僻,一点也没有小孩子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老师跟家长交流,指出孩子的不足,家长想跟孩子谈谈,刚张口说,一个男孩子就落下泪来。因为孩子的性格不够阳光,成绩也平平,同事开始对自己送孩子去市里上学这件事进行反思。后来权衡一番,觉得还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最重要,就把孩子接回身边来。

孩子回到同事身边后,每天放学回家,都会跟家长说说学校里的事,有什么困惑,也都及时跟家长交流,性格慢慢变得开朗起来,学习也比从前更主动积极了。后来,同事感慨说,人什么优越的条件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缺少关爱!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性格形成、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家长的陪伴、关爱、影响、指导,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的学习,家长就可以轻松很多。小学阶段,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家庭的熏陶和引导也必不可少。另外,孩子和家长朝夕相处,便于互相了解,互相理解,增进亲情,为以后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打下基础。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把孩子丢给老人照管或干脆送到住宿学校,眼前看来,似乎什么都没有耽误。而孩子长大后,当你发现孩子处事中的不足,或价值观有偏差时,你跟他交流,会发现这时他对你的话并不那么重视。爱和教育的曾经缺席,在亲子之间形成的隔膜,不是金钱,也不是父母身份可以轻易消除的。

头条中有一个问答:“为什么有的孩子读大学后从不主动和家长联系?"家长互动非常活跃。可见中年的父母,在孩子远离自己后,都希望孩子亲近自己,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然而幼年和少年时期亲子关系不密切,沟通不到位,孩子成年后,更不容易跟家长建立起亲密关系,也就更不愿意跟家长交流。

所以,孩子小学阶段时,没有不得已的原因,最好不要住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