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松山湖丨松山湖十一点一刻_中子_松山_松山湖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松山湖处处涌动着发展进取的蓬勃活力。

相聚大湾区,新年新精彩。今年年初,全国高校校媒精英特训营(第三期)再次启程,来自全国高校的三十多位大学生记者开启为期一周的探秘之旅。其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吕乐言从十一点一刻出发,在一天生命力、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刻,感受记录这座创新之城最真实的模样。

那是一天中被无上偏爱的时刻——太阳运行到天空接近正中方位,松山湖上的水波潋滟翻涌,车流带来发动机的阵阵轰鸣。从一片郊荒之地出发,到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巍峨山下,松山湖畔,这里发生过太多的传奇故事。无数的光荣与梦想、朝气与生机,都伴着城市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你会感到讶异,远大前程与诗性生活,竟然能够在这里奇妙地共存。

一束质子正以90%光速通过环状加速器。实验区内明亮温暖,庞大的彩色装置系统像巨人的乐高积木,沉默等待即将到来的“惊蛰”。这里是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一场大气中子辐照谱仪带束测试。液晶显示屏上的数字正在跳动,1.3、1.4、1.5,1.6GeV!质子束像子弹一样射向钨靶,原子核迅速进入激发态,释放出速度每秒几万公里的20多束中子。中子经过液态氢或水慢化向四面八方飞散,与实验样品作用后发生散射。中子的能量、动量、自旋等数据,是人类用现代科技写成的诗。

展开全文

这是属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十一点一刻。中国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电子学、新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将从这里启航出发,走向世界。

十一点一刻,一颗高尔夫球以260公里/小时的速度呼啸着飞向球洞。运动员拿着球杆,紧张地盯着球的轨迹,但人与球的直线距离始终没有超过三米。

这里,是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的高尔夫球体验区,草地、球洞均为实景模拟,智能穿戴手表对上杆、下杆、挥杆等动作进行捕捉,并以这些数据进行测试。

4公里外,湾区声学实验室的“真空环境”内,一批研发人员正与声音“捉迷藏”,测试起电声配件和电子产品。人体头部模拟装置和电子分析设备连接互通。科技与生活的深度交融,在此见证实现。

十一点一刻,松山湖30家新型研发机构内,测试设备正在将采集信息转化为TXT文档中的一串符码。很快,这些符码又变成计算机中的“1”和“0”,经过复杂的提取、解码、重组、转换,在电子显示屏上变成跳跃的数据,被采集起来用于研发、实验、检测和孵化。

十一点一刻,从黑黄相间的警戒线抬头向上,许多硬币大小的圆片正被电极夹住——它们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锂离子电池。玻璃窗内的实验装置嗡嗡作响,红色的灯光时亮时灭。

看似普通的实验场景中,创新的鲜活故事正在此发生。锂离子像折返在正负两极间的短跑健将,向正极运动与电子合成锂原子,电池实现充电;又从负极碳层中脱出,运动回到正极实现放电。

实验仪器旁边的办公室中,数位科研人才正伏案疾书,白色工作服在灯光下模糊了人的轮廓,这里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这些人,正努力用创新智慧创造新材料领域的新未来:23个课题组、25个团队、42家公司、4个核心板块,创新创业人才与松山湖的产业生态实现双向良性互动。

“一花赢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一位博士生和一位研究员级高工正在讨论轻元素材料,他们目光如炬、激动不已,这是行业浪尖的意气相投。在松山湖人才强区的发展战略下,人的力量,将会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燎原星火。

也去公园看看吧!十一点一刻,一棵水草正在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转化为新鲜氧气,溶于碧波,氧气扩散进水边人行栈道的空气中,被拿着风车草的孩子吸进鼻腔。

这里,是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十年前,这里曾是污水汇集区、垃圾填埋区和粗放养殖区;十年后,这里已经成为鸟群、鱼类、昆虫等生物的乐土,作为人工湿地参与进城市的绿色生态循环。

8平方公里的湖面;6.5平方公里的湿地;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0.85平方公里的林地;226公里的生态绿道;绿地覆盖率超过60%……在松山湖畔,绿意氤氲城市,滋养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让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画卷照进现实。

十一点一刻,在万象汇商圈内,无数的人们在行走、在相遇,写下他们的故事。商场门口的女孩子正在拍照,小男孩手里拿着控制器操纵无人机,外卖员行色匆匆地在人群中穿行。远处,一家四口提着购物袋等红灯,商量着午饭和晚饭,公交车从他们面前驶过。

松山湖,是科技之城,也是人文之城。这座城市不只有科技蓝、生态绿,还有聚拢的“烟火气”,升腾的“幸福味”。在闲情逸致中享受着慢生活,这是专属于松山湖的灵韵。

现在是松山湖的十一点一刻。一个小时后,人们会离开工作岗位,前往某个地方享用午餐。

两天后的十一点一刻,新的一批试验材料将进入实验室,新的运动健康产品有望开启投放市场。

一年后,十年后的的十一点一刻,新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将来到这里。名为奋斗的梦想故事,将在这座科学城落地生根,接续上演。

【记者】郑国豪

【大学生记者】吕乐言

【图片】黄政正 陈雅靖(实习)

【作者】 郑国豪;黄政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