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开栏语
近日,由市委文明委主办的商洛市第八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揭晓,29人获得道德模范称号,13人获得道德模范提名奖。他们当中,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有敬老孝亲,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友善的;有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有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千钧一发见义勇为的;有一诺千金,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的……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为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为积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和引领作用,本报即日起推出“道德楷模榜样力量”专栏,向广大读者讲述我市第八届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大兴坚守美德、践行美德、传递美德、弘扬美德的时代风尚,积极投身“一都四区”建设、建功新时代。
春节前夕,走进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里安静整洁,洋溢着别样的温暖。虽然孩子们都放假回家了,但一组组图片和视频生动讲述着这里的一切:老师们用各种肢体语言和学生交流,学生们铆足了劲一笔一笔写着画着,天真烂漫,老师们脸上也写满了幸福……
用爱灌溉,一点一滴,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辛勤耕耘,默默守护着残障儿童。党红妮便是这支队伍的一员,从业二十多年,她以爱唤爱,守护着这些小天使,只为让特殊孩子也能回归社会实践生活,真正实现特殊教育的价值。
信心满满 耕耘特教麦田
1999年,党红妮经过遴选进入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扛起班主任的担子。
她清楚记得,为了上好第一堂课,她查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了课堂环节和教学内容,备课教案反复修改,希望给自己的特教之路开个好头。
展开全文
“我带着充足的准备进入教室,但进门瞬间自己就被孩子们疑惑的眼神包围了。”党红妮说,“和他们说话,他们只能看见我嘴唇在动,听不到在说什么;和他们打手语,他们看不懂,那一节课我基本上都在忙着维持课堂秩序。”
学生小雪琴翻过窗户,爬上没有护栏的露台,吓得她两腿发软;学生小粉,晚上上厕所趁生活老师不注意,堵住厕所下水口,玩水导致生病;学生小曹,剃着光头,露出满头的伤疤,让人联想到他的调皮;学生小李,丢了两毛钱,妈妈对他动手;学生小妍,妈妈紧紧抱着她,怕她上学不适应,抹着眼泪不肯松手……万事开头难,党红妮的第一天特教之路在慌乱中收场。
“急!着急!打心底着急!”党红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特教之路远比她想象中难。那段时间,她的嘴角频繁起泡、溃烂。
“我明白,不管这些孩子的残疾程度有多么严重,都应享有做人的基本尊严和受教育的权利。”党红妮说。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适应上课新模式,她向其他特教老师取经,大量阅读相关书籍,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量身定做教育方案。
洗手洗脸擦鼻涕,吃饭看病问诊,都是她的工作内容。她相信用全部的爱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总有一天,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用心用情 浇灌爱的花朵
特殊学生就像是七色花瓣的不同色彩,习惯、性格、智力、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为了帮助特殊孩子能够更快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党红妮倡导以生活为核心的课堂,坚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积极实施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个别化训练和研究。
“把生活带进课堂,孩子们就会把乐趣带回生活。我常常想‘假如我是这个孩子,我想要什么?’”党红妮介绍。
她清晰地记得一个叫小新的孤独症儿童,平日里的教学方法用在小新身上都没有效果。她翻阅资料,又在网络上寻找类似的案例,最后发现“编写社交故事”的教育方法比较适合小新。
她拍拍小新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采用第一人称、现在时态、正面内容和他说话,尝试和小新交流,一步步打开孩子的心扉。
有一次上课时,小新突然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党红妮赶紧引导:“上课了,大家都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我也应该安静地坐回去,这样老师会表扬我,说我是个好学生。”
正面引导对小新十分有效。随着不断尝试、研究,小新找到了交往的安全感,对党红妮越来越亲密。党红妮还发现:小新对色彩特别感兴趣。只要给他纸笔,他就有充足的安全感,一整节课都沉浸在画画的快乐中。于是,她为小新报名参加了书画兴趣小组。
在她的耐心指导下,这个孩子竟然吐出了“老师”“红色”等词语,表达自己的诉求。小新的作品还被选送到省上参加展览。
特殊教育的发展,仅靠对学生的关爱和自我汗水的付出是难以为继的。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满足特殊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
为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回归”,在党红妮的带领下,十字绣、水钻贴画、手工、刺绣等课程也在学校相继开设起来。她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回访教过的残障孩子,帮助他们自主创业。
春风化雨 让爱洒满大地
“党的二十大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也是对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鼓舞和肯定。”党红妮说。
党红妮带着记者参观每个教室,介绍这里的老师们为这些特殊儿童的付出:为了教听障学生学习口语,她们夸张着口型,让学生摸着她们的喉咙、鼻子感受说话时声音的震动和气息的流动;为了教智障学生掌握一个动作,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她们小步子大循环,通过螺旋上升的形式进行上百遍的反复练习;为了让自闭症学生更好地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她们跟踪观察,寻找一切闪光点及突破口;为了让不同学生能更好地参与课堂,她们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为了让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上课的学生接受教育,她们送教上门。
近年来,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设金丝珐琅画、绘本阅读等校本课程和种植、洗车等职业课程,通过诵读比赛、文艺演出、作品展示、社会实践等各种综合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
目前,学校已经有200多名学生从这里出发,登上社会大舞台放飞梦想、展现自我,他们从事缝纫、首饰加工、食品加工、传送带接头、家具安装等工作,成为勇敢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参加教育工作近30年,党红妮的工作简单、琐碎而重复,需要更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
“岁月就像一根长长的线,串起教育的每一个瞬间,沉淀着最初的那个珍珠似的梦,讲述着最难忘的故事。”党红妮说,自己在学生闹脾气、摔东西的时候崩溃过,在学生撕着碎纸片到处扔的时候无助过,在学生不愿约束对着自己吐唾沫的时候落泪过,也在听着学生说“老师,我喜欢您”的时候温暖过,更在学生把他画的画作为礼物塞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幸福过。
展望未来,党红妮信心满满。“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要求。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今后,我将倍加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一如既往地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当好特殊孩子的‘老师妈妈’,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切实为特殊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动情地说。
记者: 党率航
编辑:孙常飞 责任编辑:侯 彬
审核:杨 森 签发:张力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