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诗文化发展极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仅仅八个字的《弹歌》:“断竹, 续竹;飞土,逐宍”,这是明文记载的最为古老的一首诗,讲述的远古时期人们劳动生活的过程。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丰富,诗歌的体裁也大为发展,到春秋时期孔子收集民间诗歌的时候。
已经出现了各式各样题材的诗歌,关于爱情、劳动、兵役等等,其中很多的句子至今依然为人们耳熟能详,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等等,我们今天也经常使用。在春秋以后,诗歌更为发展,渐渐就有了固定的格律,我们将这些守着固定格律的诗,称之为“正体诗”,与之相对的则是“杂体诗”。
杂体诗也分很多种,像打油诗、回环诗、藏头诗等等,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熟读很多首精妙的唐诗,哪怕他还是作不出来合乎格律的正体诗,但是作出一首打油诗、藏头诗之类的杂体诗也还是没有问题的。
展开全文
虽然通常而言,藏头诗没有像正体诗那样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但是也有一些非常杰出的诗人,在正体诗中运用到“藏头”的这一技巧,于是形成了一些非常经典有割掉的藏头诗,最为典型的就是柳宗元的《江雪》。
《江雪》是被选入小学课本的唐诗,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曾经有背诵过,它也被称为唐朝最有意境的藏头诗,全文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虽然仅仅4句话,但是每一句都是一幅极为清幽雅静的山水画,每一句都足以流传千古。
当这四句话共同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更是形成了一种天寒地冻,整个天地间寂静无声的清冷气氛。群山之中没有鸟类在飞行,路上也完全没有行人,但是诗人自己却与众不同,哪怕是在那大雪纷飞之中,依然独自一人驾着小舟,在寒冷的江中垂钓。
虽然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是在写景,但是我们知道古人作诗讲究情景交融,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在这首诗中表达出来的,是自己在遭受打击之后,依然要坚定做自己的不屈之情,但是与此同时,也感受到了深深的孤寂,尤其是联系起每一句诗的第一个字,我们就能够发现他所说的正是“千万孤独”。
所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自然并不是真实的拥有着“千山、万径”,不过是心理感受催生了那一种视觉上的无限感,让诗人产生了一种绝域苍茫的辽阔,但是“千万孤独”却是完完全全的真实心理感受了。柳宗元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官场失意,由于他参与的永贞革新被打压而失败,所以他本人也被贬官到了柳州,当一个小小的司马。
柳宗元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不仅仅是自己在大雪中没有见到其他人的孤独,同时也具有着他在政见上找不到同行人的孤独,所谓千万孤独也就是无限孤独,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通篇用景物来写显得更加含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